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篇】

时间:2023-01-07 16: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图画)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  2、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对我们生活很有意义。  3、知道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图画)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

  2、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对我们生活很有意义。

  3、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它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多份校园简图与*地图。

  2、学生准备:

  ①思想上的准备:课前考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②物质上的准备:水彩笔、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吗?可是她现在遇到困难了——(出示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找不到果子在哪里,愿意帮助我吗?”

  帮助百雪公主采果子:学生描述果子的位置。

  二、活动感知、引导探究

  ㈠描述生活中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问:“同学们,你们在哪里?”

  学生选择喜欢的位置并描述。

  为什么一个位置能用两个不同的方位描述。(体现参照物的作用。)

  学生再选择位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自己的位置。

  观察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有哪些物体?

  学生观察并描述。

  ㈡描述图上位置。

  回想校园四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

  独立思考回答。

  在校园简图上识别图上位置。

  教师引导小组探究相互提问回答。

  应用识图方法识别*地图。

  ㈢将方位知识应用于生活。

  小游戏,找方向。

  全体活动,明确找到一个方向就可以辨别其它方向。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迷路了。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白雪公主回家。

  (学生分析并汇报。)

  多媒体课件:白雪公主的家。

  通过周围物体,确定百雪公主家的位置。

  (学生讨论汇报。)

  自由活动:

  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们家周围都有什么呀?能画在纸上吗?

  (学生画自己家的位置。学生自评、相互评。)

  课堂评价: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拓展活动:

  思考:怎样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4、我 在 哪 里

  北(上)

  (左)西 东(右)

  南(下)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展示了一幅小学生大美丽的大自然中采集土壤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的基本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为课堂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只有两个活动,活动一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前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土壤里的情况进行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大致的了解。活动二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土壤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物质,不少学生玩过土壤,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本课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为主要的目的。通过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自由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观察土壤。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根据情况拿到课堂上来进行。

  拓展活动是让学生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让学生把课上的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转为课下对土壤形成的研究,让学生对土壤继续研究下去。

  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描述:

  一、播放视频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提出问题。

  (播放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并配以相应的语言)

  土壤妈妈养育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2、学生猜测。

  (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

  【课前,学生已经历过自己去采集土壤的过程。因此学生的猜测有些就是自己的观察所得。有的是学生的推测。如果有的学生提到有动物尸体,可能有的学生会质疑早都烂没了,这时教师适当解释:动植物在土壤中腐烂以后形成的物质叫腐殖质,它在燃烧时会有一种烧糊肉的气味】

  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1、设计研究方案。

  这是大家的想法,土壤的有些成分,我们通过观察的方法就知道了,可对于有些成分,有的同学还持有不同的意见,土壤里是不是真的这些东西呢?你能利用你面前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出你们最想知道的内容的研究方案。

  (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老师已经给学生准备了教师准备的土壤、铁盒、烧杯、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滴管、玻璃片、及学生自己挖的土壤等实验材料。根据材料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通过烧土壤的办法试试是不是有腐殖质;通过把土壤放到水里的方法看是不是有空气的存在。对于砂、黏土和无机盐等成分的研究方案学生可能会根据书中插图的提示也设计出来。也可能设计不出来。如果学生想不到也不要强教给学生。在实验探究时,指导学生去进一步的进行实验研究。学生设计的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必须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水分种成分的探究,有些可能直接摸,有的可能加热,有的可以放在纸上挤压等。】

  2、交流设计的方案。

  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交流)

  【对于学生说的不恰当的、不严密的地方,可让学生加以补充说明,如果学生说不到的,教师可适当补充,在这儿师生要一起把实验方案设计的明明白白。】

  同学们真棒,想到这么多方案。如果现在就开始研究,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或强调)

  【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此实验活动大约需要10—15分钟。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组同学能扎扎实实地进行完自己的实验并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现象的同时,也会有其他的发现。这些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如,学生在对土壤加热时还可能会看到有“热气”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的存在。对于没有设计出洗沙这个方案的小组可引导学生观察静止后的泥水,沉淀下的泥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用手捏一下上层的泥和底层的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土壤中有沙和黏土的成分。对于没有设计出研究无机盐方案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得出土壤中有溶于水的物质这样的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解决学生随机发现的问题。】

  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

  都研究好了吧,现在就请各小组来展示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如果有不同意见,等他汇报完了你可以再来补充。

  (学生汇报,对于汇报中精彩的、值得肯定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及实验结论,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在简单汇报自己的做法后重点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自己得出的实验结论。时间允许尽可能让每组都到台上进行汇报。最后全体师生汇总交流的结果。】

  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土壤里有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土壤的成分可真丰富,它就像一位母亲,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它无私地奉献着,那我们应该为土壤妈妈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

  那我们面前这些土壤怎么处理呢?

  (学生自由回答)

  三、引导学生拓展活动,把课堂研究拓展到课下

  说得真好,有了我们这些小卫士,相信土壤妈妈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这么富饶的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想)你可以搜集、查阅相关的资料,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做成资料卡。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老师帮忙。

  【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把课堂的研究拓展到课下,激发学生自己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同时也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甩给学生便什么也不管了。】

  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土壤和生命》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自由活动作为了一个课前的准备,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土壤,学生通过采集活动的亲力亲为,先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对土壤的感性认识。比如说从哪里采集的?土壤上面有什么?土壤里面有什么等。虽然教师还没有提出探究问题,但学生却通过采集活动,为探究做了心理、材料、经验、感性等多方面的准备。

  2、教学时,教师再提出“土壤里有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再是简单的观察到的东西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推测和想象。这样就达到了启发学生深层感知土壤目的,与上一环节不同的是探究目的更加明确。探究的方法也不再是单一的观察,而是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到的现象和研究的收获是探究教学重要的内容,也是探究教学的重点所在。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交流时收获就越大。如有的学生把土壤放到了水中,就看到有很多的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大量的空气存在。也有的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对比实验,把松散的土壤和结实的土壤分别放入水中,发现松散的土壤比结实的土壤冒出的气泡要多很多。这位同学在交流时就说到了我终于明白农民伯伯为什么每年都要松土了。就是一些无意间的发现也要给予肯定。只要激起孩子们那颗发现之心就是成功的。这样大家一起交流的时候,本组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许多惊喜和收获,别的小组的学生也能从中了解到同伴的想法,并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好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回答和叙述及时的表示肯定,这使学生更加放心大胆,敢于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呈现在课堂上,这才是学生在课堂上最精彩的发言,这才是真正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课!

  本课教学,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作为探究伙伴,教师参与到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

  2、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现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3、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借助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同,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达成共识。

  本节课在实施中也有几点令人遗憾的地方:

  1、实验小组活动过程中,所谓“好”的学生掌握着设计、操作实验的权力。看起来小组活动既能设计、操作实验,又能通过实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发现。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这部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2、组中的交流、合作不够。不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没有很好达成共识,出现了你研究这个内容,我研究那个内容的现象。

  3、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实验需所需器材了解不够,进一步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方面的不足。

  4、需要提示的是在没有泥土的城市里或土壤种类不全的地区,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准备好土壤的样品,供学生观察。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页至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4、引导学生认识水*面,讨论水*面的运用。

  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水*面,讨论水*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各种形状的能装水的容器、一瓶水、。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装有水)。演示实验材料:木块(立方体)、玻璃(圆柱体)球、哑铃;五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蒸馏水、雪碧、牛奶、橙汁、酒精、五颗小球。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1、实物投影出示五个杯子提问:同学们,你能判断一下,这五个杯子里哪个装的是水?

  1、出讲台判断,说出原因。

  巩固原有的知识,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

  引入学习新知识

  1、 实物投影分别出示木块(立方体)、玻璃(圆柱体)、球、哑铃,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

  2、 实物投影出示刚才学生判断正确的一杯水,问:这是什么?

  3、 问:你能猜一猜,水是什么形状的?

  1、 一一回答。

  2、 集体回答。

  3、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看法和根据。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水的形状

  1、 谈话: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我们光听别人说而不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行吗?

  2、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 指导学生实验。

  4、 谈话: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5、 总结: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不错,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有不同的形状。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影片)

  6、 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1、 集体回答。

  2、 阅读要求。

  3、 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4、 各小组代表把实验报告投影出示,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小组互评)

  5、 观看。

  6、 描述。

  1、 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水的形状。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3、 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里的水的影片,让学生在感受水的壮观的同时,体会到水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

  (二)发现水的流动性

  1、 谈话:水还有哪些特性?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怎样玩?(课件出示操作图)

  2、 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1)让水从杯子里流到水槽里,

  (2)用双手拨动水槽里的水。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4、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

  5、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6、提问:你认为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一样?

  7、 谈话:同学们,你能告诉你的同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8、 提问: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们,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1、集体回答,观看操作图。

  2、与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

  3、回答。

  4、仔细观察。

  5、回答。

  6、回答。

  7、 交流。

  8、 回答。

  1、 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2、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使学生在自由和信任的课堂上玩得更开心,发现更多。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三)认识水*面

  1、指导学生观察同一瓶里的水的水面。

  2、让学生谈谈发现。

  3、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水面。

  4、让学生谈谈发现。

  1、小组讨论,观察。

  2、谈发现。

  3、小组讨论,观察。

  4、谈发现。

  1、 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水*面。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思维拓展

  1、 把一张凳子放上讲台,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这张凳子是否放*?小组讨论。

  2、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2、回答。

  1、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水。

  五、板书设计

  一杯水的观察(二)

  1、认识水的形状

  2、发现水的流动性

  3、认识水*面

  六、教学设计的评价(自评)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突破:

  (1)强*学与课程的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是教材里没有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水与石头不一样,水会流动。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材里的讨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桌子是否放*”改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凳子是否放*”,目的有两个:

  一是便于操作(把凳子放上讲台),

  二是让学生理解“放*”,只有理解了,才能讨论。

  (2)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

  (3)关注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4)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

  (5)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6)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4

  设计思路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实验、观察、游戏等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知道测量水的多少可用量筒,能正确使用量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设计各种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准备你的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饮料瓶2、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漏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凤凰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们想不想玩。

  3、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同学们,你们来猜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

  1、学生有兴趣地回答。

  2、认真观察,兴致高昂地猜测结果。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把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哪个瓶子的水最多)

  观察猜测

  1、谈话:同学们都说是自己对,那么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猜对了呢?

  2、分组讨论:你的实验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

  分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做好小组分工安排。

  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寻求比较哪个瓶子的水多的方法,对学生想出来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保护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证明

  1、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2、实验汇报:哪组已经有结果了?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么证明的?

  3、师生小结,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你们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想和大家分享或失败的教训和大家交流吗?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大胆地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同时还学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液体的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

  三、提出问题

  寻求方法

  动手操作

  实验验证

  小组讨论验证

  1、谈话: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很简便的。大家现在知道了那个瓶子的水最多了,你还有新的研究问题吗?(装得水多的瓶子比另外两个瓶子的水多多少呢?)

  2、分组讨论。你认为这个实验该怎么做?你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提出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要学会使用漏斗)

  3、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学生主动想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参与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而更加认真仔细地学习新知识。

  认识量筒

  1、适时引入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使用的单位是亳升)

  2、分别测量三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

  3、任选二个瓶子,得出多多少的结果,作好记录。

  认真听老师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积极动手操作,并作好记录。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活动实践

  1、量出一毫升的水有多少、一杯水有多少毫升、测量你带来的瓶子能装多少毫升水等。

  2、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看谁的眼光最准,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兴趣高昂地玩游戏。

  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本课的学习,同时也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5

  内容标准:

  1. 归纳昆虫、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认识常见动物昆虫、鱼类。

  3. 观察昆虫、鱼类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4.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观察昆虫类、鸟类的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

  1. 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 学习比较的方法。

  3.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4. 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

  “蜻蜓与麻雀”是“生物大家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以 “空中飞”的运动方式,把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大动物类群合为一课来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大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本课是认识鸟类和昆虫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麻雀和蜻蜓的运动器官和外形特征,归纳鸟类、昆虫类的一般特征,并依此对一些常见动物进行判断和分类。

  教学流程

  观察——提问——观察——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等的研究,认识昆虫类和鸟类,从而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蜻蜓与麻雀的标本、视频影片等,其他昆虫类、鸟类动物的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

  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二、活动一: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导入: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飞行,靠的是什么?(答:翅膀)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引导:我们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知道它们的翅膀是否一样?(答:观察实物或标本)

  观察:各小组领取蜻蜓和麻雀标本,观察并记录。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目的:通过对实物或标本观察,知道蜻蜒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如果翅膀是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的,就是蜻蜓的,蜻蜓的翅膀应该有两对;如果翅膀是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的,就是麻雀的,麻雀只有一对翅膀。

  三、活动二: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导入: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们的翅膀不同吗?外形上还有其它不同吗?

  出示蜻蜒和麻雀的图片。

  讨论: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如何观察才能科学地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观察: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归纳: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下方有三对足,背部有两对翅膀,头部有两只复眼……麻雀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躯干上有羽毛,还有一对翅膀和一对足,头部有喙……

  四、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导入:出示鸽子和鹦鹉的标本(或图片)。也可以另找两种其他鸟类代替。

  问题:你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它是蜻蜓的伙伴,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活动:观察鸽子或鹦鹉标本,寻找它与麻雀的共同特征。

  归纳:鸟类具有共同的特征。

  活动:播放《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flash课件,在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中了解昆虫和鸟类的外形特点。

  目的: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教学准备: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 中完成的。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报告会。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五、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七、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第二课《降落伞》。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降落伞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下落速度与降落伞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开展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降落伞的下落速度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重物的轻重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教学准备:

  伞面,绳子,重量不同的重物,透明胶、剪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如果一个鸡蛋直接从三楼掉下来,鸡蛋会怎样?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鸡蛋从三楼掉下去不坏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3、观察降落伞看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初步感知、动手实践。

  1、学生自读“做个降落伞”,了解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2、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指导。

  3、制作好降落伞的同学可以试着玩一玩降落伞,比一比,从同样的高度下降,谁的降落伞下降得最慢?

  三、观察与实验

  1、猜想:根据自转旋翼的知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降落伞的下降的速度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2:谈话:同学们的每一个猜想都值得去研究,那么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验)在实验之前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3、引导学生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四、表达与交流。

  1、学生交流:请学生交流研究的问题,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2、师生小结:影响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快慢的因素有那些?

  3、想一想:除了降落伞以外,还有什么物体也在空中飘?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自读“科学自助餐”,了解关于降落伞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降落伞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伞面的大小

  伞绳的长短

  重物的轻重

  反思: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制作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实验探究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教师演示的环节以帮助学生制作和分析。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8

  教学准备: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一些纸制品。

  2.剪刀、胶水。

  3.教师准备牛皮纸、复写纸、蜡光纸等,每人1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纸样,说说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样,允许相互交换。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体会牛皮纸和复写纸的特性

  1.每人发一张牛皮纸,观察它的特性。

  2.牛皮纸和普通白纸比较,哪个方面特别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

  5.每人发一张复写纸,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体会复写纸的作用。

  6.观察复写纸的特点,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

  三、观察几种特别的纸

  1.说说你认为哪种纸是特别的纸?为什么?

  2.观察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

  3.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

  第二课时

  一、研究纸的吸水性

  1.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

  2.讨论书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的地方。

  3.想办法你能找到一种更公*的方法吗?引导用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进行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研究纸的拉伸性能

  1.讨论: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

  2.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3.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汇报。

  三、研究纸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组讨论,怎样的实验才显得更公*。

  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指出缺点,改进计划。

  3.按照改进的计划实验,记录,汇报。

  四、讨论公*问题

  1.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要求公*,这样有什么好处?

  2.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不导电、漂亮……

  7、师:同学们找到塑料这么多优点,真不简单!其实塑料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可塑,加热时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干后形状固定,能塑造几乎所有的形状;二是成本低,加工方便。

  8、师小结:正是塑料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在很多方面替代了有限的天然材料和一些传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塑料的技术和工艺水*越来越高,人们可以按照需要,生产各种各样的塑料。有的可以像棉花一样洁白,像玻璃一样透明,像海绵一样轻软;有的可以像陶瓷一样绝缘,像钢材一样结实,像石棉一样隔热;还有的可以像金子一样防锈。现在食品的包装、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的包装、农村的塑料大棚、医院的器械、汽车的零部件、家用电器的外壳、输水管道、航空航天等所有领域都有塑料的身影。

  (三)认识塑料的缺点

  1、师:但是,人们在广泛使用塑料制品时,也发现了塑料的一些缺点,你们知道塑料有哪些缺点吗?

  2、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这个小凳子和盆与新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塑料在温度变化和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会变硬、开裂,这种现象叫老化。

  3、师:如果把塑料加热会怎样呢?(演示实验:打火机加热牙刷柄,学生观察牙刷柄的`燃烧和变形)(教师板书:塑料加热易变形、易燃烧。)

  4、师:塑料是人类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最头疼的物质。因为它的最大缺点是埋在土里,100年不腐烂,也就是说它——不易分解(教师板书)。这个缺点会造成什么危害呢?(散落的废塑料制品不仅影响城市、风景区的整体美,而且,废塑料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填埋废塑料又会占用大量土地;还有漂浮在水中的塑料会造成水泵抽空和堵塞,给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另外抛弃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会导致死亡。)

  5、小结:塑料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既有许多的优点,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坏处。

  不过,科研人员一直在攻克塑料不易分解的难题,现在已发明了可以分解的塑料,用它制成餐盒(出示实物)、药瓶等;美国还发明了把废塑料制成衣料和服装的技术;芬兰用废塑料建造房子,还有的国家把废塑料加工成燃油等。

  (四)了解生活中不懂科学的现象,学习识别塑料袋的方法

  1、师:同学们,随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演示:早市买油条、热豆浆装在超薄塑料袋中;农贸市场买鱼、肉、蔬菜、水果装在红、黄、蓝、黑的塑料袋里;到快餐店或街头吃饭,碗、盘上套着塑料袋)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生交流)

  2、师:是的,这些做法并不合适。当塑料遇到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本身会释放有毒物质,使食物变质;包装鱼、肉、蔬菜、水果的彩色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利用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院丢弃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再生塑料制品,它们没有经过消毒处理。这些再生塑料含有许多病菌和致癌物,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熟食,会引起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现象,甚至得癌症。

  3、师: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误的做法都是不懂科学造成的。油炸食品、热豆浆装在超薄塑料袋中,是塑料袋使用方法不当;鱼、肉、蔬菜、水果装在彩色塑料袋装里,是塑料袋选用不当。现在人们普遍重视食品卫生,却忽视了食品包装的卫生,食物的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4、师: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分有毒和无毒两种。你知道区分的方法吗?(生交流)今天老师教你们几招。

  一看:无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混浊或呈淡黄色。

  二摸:无毒的塑料袋有柔韧性,手摸时有润滑感,表面似有蜡;有毒的塑料袋手感发黏。

  三听:无毒的塑料袋用力抖动时,发出清脆声;有毒的塑料袋抖动时,声音闷涩。

  四压:无毒塑料袋按入水底会上浮,有毒塑料袋下沉。

  五烧:无毒塑料袋易燃,火焰呈蓝色,上端黄,燃烧时像蜡烛泪一样滴落,有石蜡味,冒的烟少;有毒的塑料袋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火焰呈黄色,软化能拉丝,发出刺激性气味。

  5、学生活动:鉴别本组的塑料袋是否有毒。

  (五)总结及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我们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认识了塑料,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作业:寻找自己家里不正确使用塑料袋的事例,立即改正。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话告诉我们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课教学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探究活动中,自己主动设计方案,开展调查和实验,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2、以探究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从而较好的达到了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3、以需要为主线——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学校运动会出发,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内容,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要。当然,本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探究的内容比较粗浅,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探究;探究过程中材料的提供怎样才能达到最优化,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

  设计意图: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饮料瓶、*底烧瓶、天*、打气筒、水槽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请听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那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空气到底在哪里好吗?

  (二)想办法找空气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笔)你们研究过它吗?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现在老师准备把粉笔放到烧杯里,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气。

  师:对,从粉笔里冒出来的气泡是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2、师:看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觉一下呢?

  师: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找空气吧?

  3、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表现得非常优秀,现在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

  (三)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1、师:请大家看看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们里面有什么?

  学生猜测

  师: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你能想出办法来验证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这些办法能否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们还需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不容易找到的仪器,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

  组长领仪器。

  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有创意!我们马上动手试一试吧!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

  2、师: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有没有气味?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空气有没有味道?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那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空气吗? 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空气有颜色吗?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适时板书)

  师:大家再想想看: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我们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卡(出示资料)

  (四)自由活动:空气有重量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在想啊,我们去买水果、买菜都要用称来称一称重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谁能猜一猜?

  学生猜测。

  师: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称一称?现在我们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天*。我们把天*来当做跷跷板。现在我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在天*的两边,把天*调试*衡,大家看,现在天*两边一样重了。

  师: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去进一步了解。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科学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