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腹腔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31 1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y�8mu߮f}vO6rnnxt}ym\]}wn:ݸPy~~f4iZ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证实为胆结石,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哺乳期、妊娠期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分为A、B两组,均为15例。A组男9例,女6例;年龄33-75岁,平均(52.13±10.24)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1.10±3.45)个月。B组男10例,女5例;年龄34-74岁,平均(52.34±10.64)岁;病程6-20个月,平均(11.32±3.5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 A组 对该组患者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在B超显示下对胆囊位置进行确定,为患者选取头低足高的仰卧位,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而后通过气腹针实施穿刺,为患者建立气腹,腹压应控制在12-14mmHg;使用三孔法进行手术操作,于腹腔镜透视下,对患者腹腔实行常规探查,将胆囊粘连分离后进行胆囊三角解剖,对胆囊动脉与胆囊实行分离,使用钛夹将其夹闭后,通过电钩将胆囊切除,手术完毕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

1.2.2 B组 对该组患者实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为患者选取仰卧位,于患者右上腹实行一切口,并对患者腹腔进行常规探查,而后将胆囊三角充分显露,对胆囊动脉进行处理,将其游离、切除后,为患者创口实行常规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需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对比分析,使用(x±s)表示数据中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数据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统计,A组患者手术需时、切口长度与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患者,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胆结石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已引起人们对该病治疗的高度重视。临床除了通过药物排石治疗该病,还通过常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该病,但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且仅适用于较小结石,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治疗效果欠佳。腹腔镜是一种先进的腔内手术治疗方法,由于其具有微创性的特点,以及手术需时较短、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等优点,使得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指出,腹腔镜术在胆结石临床治疗中,无需暴露气管,可明显降低胆管损伤、感染以及肠粘连等风险,还可增强患者预后效果,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对A组患者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B组患者实行常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显示A组患者手术需时、切口长度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并且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由此说明,对在胆结石临床治疗中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需时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缩短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临床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术治疗,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较佳,值得推广使用。

推荐访问: 胆结石 临床 腹腔镜 效果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