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民间艺术与中国人精神追求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和中华才艺教学中的融合

中国民间艺术与中国人精神追求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和中华才艺教学中的融合

时间:2022-10-31 18: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文章基于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和中华才艺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两个观点和建议:一是挖掘更多的可以进行教学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二是在教学中应该把民间艺术形式与其蕴含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审美和精神追求相统一。

关键词:中华文化和才艺教学;民间艺术;精神追求;融合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与中华才艺教学普遍开展的课程有剪纸、编中国结、书法、水墨画、茶艺、中国功夫、做中国菜和戏曲,其中许多艺术形式都属于中国民间艺术范畴。

文章提出两个观点与建议:一是鼓励对外汉语教师对更多种类的中国民间艺术进行了解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有数不胜数的表现形式未被介绍给外国学生,例如:彩色剪纸、年画、印染、传统工笔、云南重彩、民族服饰、面塑和雕刻等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二是现在的文化和才艺教学倾向于把中国艺术的体验学习与中国人传统审美追求和思想精神的介绍分割开来进行,所以剪纸书法课上只让学生学会剪几幅作品或是写几个字,而在语言学习的课文中或者中华文化介绍的课上又单独解释中国的精神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其实艺术形式与精神文化内涵是统一的,应该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

一、可以融入到教学范畴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现在的剪纸课工具一般是用彩色蜡光纸、红色棉纸和剪刀,应该加入纸艺刻刀,使用它可以刻出更精美的图案,因为传统剪纸在技法上就有撕、剪、刻等方法。传统中国剪纸,分为单色剪纸、衬色剪纸、套色剪纸、拼色剪纸和彩色点染剪纸,这些都是简单易行的,剪纸课上加入这些教授内容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画。许多外国学生以为水墨画就是国画,因为水墨画长期占据国画之首的位置,但是它只是中国画的一个种类。考虑到学习难度和课程开展可行性,笔者认为传统工笔画中的花卉、白描仕女、民族民间图案、年画,以及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南重彩画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外国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国艺术。

手工创作。这种课程要求外国学生以各种中国元素作为创作素材,可以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制作出中国风的手工制品。例如:用丙烯颜料在T-shirt、裙子、围巾、挎包上画牡丹、竹子、京剧脸谱等;缝制枕头,在上面刺绣或画中国图案;端午节时编辟邪的五彩绳;买空扇子自己画扇面和题字,制作团扇、折扇;等等。

二、文化和才艺教学中要注意把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模式相统一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蕴藏着该民族的习俗文化,都体现着人们的情感诉求和精神追求,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每一个艺术元素窥探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中国民间艺术就是如此。文化课和才艺课,不应把二者分开教学,而是融合成一体。

该论文将选取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一观点:

(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中国民间艺术喜欢用一些特定的动植物来表现,它们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外国人为中国的龙着迷,认为它是古代皇室的象征、是神物、是炎黄子孙的象征;外国人喜欢中国的竹子和菊花,认为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外国学生大都会剪红喜字,知道它是中国人爱喜庆的典型例子,但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元素之外,体现中国人世世代代的生活和思想的元素还有很多,由于中国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这些元素被用于方方面面。我们对外汉语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让外国学生不只是抱着猎奇的想法,而是全面深入的了解隐藏在这些元素下的精神追求。

当我们遇到有石榴、葫芦、金瓜或葡萄的艺术作品时,应该让学生知道他们都是多子的植物,寓意多子多孙,体现了中国人重视生命繁衍,认为一个子孙满堂的家庭才算得上兴旺的思想,他们把这种祈愿与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既满足审美要求又满足实用要求。除了刚才说的几个元素,表现该象征意义的还有抓髻娃娃(被广泛用于剪纸作品)、麒麟送子、莲子和百子图等。

许多成双成对的元素,如:并蒂莲、鸳鸯、阴阳扣碗、连理枝、凤和凰,这些都是中国人希望婚姻幸福的象征,除此之外象征爱情的还有蝴蝶、鲤鱼闹莲(莲花象征女性)等。此类艺术作品的大量创作,说明中国人对嫁娶之事的重视,将家庭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根本和幸福兴旺的源泉。

对老人的祝福是祈求长寿,常见的元素有桃子(源于西王母蟠桃会的传说)和松树(四季常青、屹立不倒)。另一个有趣的艺术形象是仙鹤,它源于一对长寿夫妻的传说,笔者认为遇到这些有典故的元素时应该给学生作简单介绍。对长辈长命百岁的希望同样是极强的家庭观念的体现,中国人崇尚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家庭。

镇妖辟邪类的元素也很多,往往和不同的节日相联系,如镇宅狮虎、钟馗、五彩线等,这些元素的产生说明了旧时生活条件不佳、科学不发达,人们以为许多天灾人祸是野兽、妖怪在作祟,因此希望有可以镇妖辟邪的物件,保佑家宅平安。

祈福类的元素则更多,运用谐音、组合会意、通感的方式将元素形象与象征意义相结合,这与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音仿、会意字和比喻。这说明无论汉字、汉语、中国文学,还是中国艺术,都流露出同样的中华文化,它们所蕴藏的精神内涵是相通的。中国人追求富贵荣华,运用牡丹和芙蓉(谐音“荣”)、元宝和铜钱;梅花鹿寓意高官厚禄和多福;池塘中满是金鱼寓意金玉满堂;用蝙蝠和钱组合寓意福在眼前;用竹子、花瓶象征祝报平安;柿子、百合、灵芝(形象与如意相似);鹭鸶和芙蓉组合寓意一路荣华;用牡丹、花瓶和水仙的搭配象征富贵平安;等等。知道这些,外国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艺术作品被这些物象所包围。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典范。在中国,伦理道德的影响远远大于宗教的影响,人们以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和他人。中国人认为不只自然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所以以不同季节、不同时空的植物作为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的象征,人们希望自己也拥有这些植物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是外国学生应该了解的,而不只是浅显的认为松梅竹菊兰等是中国的符号或标志。

(二)从中国民间艺术的结构造型看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追求

中国艺术不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通过透视关系体现物象的近大远小和虚实关系,中国艺术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中国艺术注重神似和意境,水墨画就是典型代表,正如汉语构词、造句均注重意合一般,同时也因为中国人相信万物有灵,借助自然物像流露的其实是人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中国艺术展现的虚与实、动与静则源于阴阳观念,这些思维模式也同样体现在民间艺术中,民间艺术的形式不注重对物象的精确描绘,而是根据自身想法创作不拘一格的艺术形象,有时显得超自然和超时空,但却可以直接感受到创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这是中国人一种思维模式的体现;但中国民间艺术也有其写实的一面,它们描绘和记录人们的生活场景、民风习俗等,例如剪纸作品中的春节放烟花、孩童放风筝,妇女纺织,年画中的孩童嬉戏,雕塑中的日常生活情景等;五行学说对艺术形式也有影响,例如与其对应的五方正色、五方间色,运用到京剧脸谱上就有了红为忠、黑为正等概念化符号;中国民间艺术在色彩运用上给人以色彩斑斓、对比强烈的印象,大量运用补色和原色使得它们看上去色彩饱满而绚烂,这是因为中国人爱喜庆、爱热闹、希望生活红红火火、丰富多姿;民间艺术也体现着伦理道德,例如年画一般都是采用色彩明丽的原色,但如果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正处于居丧守孝期间,则只能以青、绿和白为主绘制年画,称为撒蓝墨,这是忠君、孝顺等伦理道德观念的产物;至于中国民间艺术的散点结构,正好说明中国人习惯把握整体、喜欢全面和丰富圆满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还体现在许多剪纸作品中,例如透过一面庭院围墙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所有建筑、人物、动物和粮食、瓜果,又如一只老虎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甚至腹中的小虎崽都同时展现在一幅平面的剪纸上,细节往往不那么重要,但却面面俱到,这与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模式息息相关;除了爱喜庆,中国人同样热爱天然与纯朴,道法自然、心师造化的思想转移到民间艺术上,造就了许多完全不着色、只运用天然材质雕刻而成的作品,例如木雕、刻葫芦和石雕,无一不表达着中国人自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文章所列之项不过冰山一角,笔者只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教学的新思路,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议和启示,从而能够在今后修正或完善此观点。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人民出版社,1949.

[2] 徐青青,张静.民间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3]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赵婧屹,女,云南昆明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推荐访问: 民间艺术 中华 才艺 中国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