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四川古建筑现状初探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四川古建筑现状初探

时间:2022-10-20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中国营造学社曾经在四川地区的古建筑考察为路线,调查70年来四川地区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文化产业的视野对现今四川古建筑的现状进行初步的探索,把古建筑与历史文化教育相联系,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一条融合之路。

193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员逃亡到四川时,曾对四川的古建筑进行调查,其留存的照片和文字记载都成为建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史料。梁思成、刘敦桢等人经“四川嘉陵江流域,岷江流域,及川陕公路沿线约三十余县,以及西康之雅安庐山二县,”[1]对这些线路上的四川古建筑进行测量和记录,他们认为四川的古建筑是非常具有趣味的。如今七十年过去,这些曾经载入史册的古建筑的现状值得再次梳理和调研。在调查中,发现四川的古建筑类型繁多,包括寺观、会馆、祠、庙、民居、庭院、碑碣、牌坊、塔、墓阙、崖墓、券墓,以及摩崖造像、雕塑、壁画等。此次调查基本按照原梁思成西南调查留下的资料进行,对四川的部分古建筑调查,从成都出发,到达四川周边市县包括新津县、彭山区、眉山市、乐山市、广汉市、德阳市、绵阳市、梓潼县、广元市、昭化县、阆中县等地。现在的地区名称与以前相较,有所改变,但基本都能按照地理位置知晓原址。

从调查的古建筑结果来看,现存可查的古建筑包括壁画、雕塑、石阙全部都已经成为至少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这几十年来所做的文物保护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但具体看来,每一个古物的保存现状不尽相同。把已经调查的古建筑分为四个大类,第一种是寺观庙宇类,四川的传统官式木构建筑里几乎没有宫殿和官邸留存,要了解四川的官式木构建筑在寺观、祠堂、庙宇中可窥一二,这类建筑经过70多年的风雨木构建筑保存情况不同,文化开发情况也不同。有些木构保存良好,也成为著名景点,游客众多,比如梓潼七曲山文昌宫;一些寺观保存完好,但是清幽无人,比如新津的观音寺;但也有一些寺观建筑已经损毁或完全重修,比如广汉龙兴寺罗汉堂、梓潼的玛瑙寺等。第二种是摩崖造像及石雕,四川摩崖造像众多,几百处规模不一,著名景点也有多处,在梁思成的西南建筑考察资料中都有二十多处[2]。经过考察,较为大型的摩崖造像保存及开发的较好,比如乐山摩凌云寺崖造像、广元的千佛崖等;有些无人看管,也几乎被毁坏至尽,比如彭山区象耳山摩崖造像、绵阳西山观摩崖造像等。第三种是四川的崖墓与券墓相关类,在梁思成的文献中,此相关的文献有23篇,若把石阙也算入,则有35篇[3]。四川的古建筑对中国建筑历史的许多重大贡献,都多来源于此类,许多四川汉代的画像砖、民俗的雕塑、汉代石阙上雕刻的汉代木构图丰富了中国的古代建筑历史,但从这些古建现场的保护来看,基本都不如人意。因其中重要的石刻艺术基本已经博物馆保存,其他也不必苛求了。最后一类是民居及其他类,存在于记载中并位于市县中心的很多木构建筑及民居基本难以查找,或早已在城市建设中湮灭,或因无更详细的资料而无法保护了。比如德阳的鼓楼、广汉的广东会馆及各类民居。大致以调查结果将四川的古建筑分为这样四类进行说明,可以看出不同的古建文物在这几十年中的变化和保护情况。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初步的考察,将四川现存的这些古建筑与70年前此建筑的照片、文献相对比,四川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是良好的。每一处能调查到的古迹都有至少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哪怕有些地方非常偏远,周围的人都无从知晓,并且文物早已经面目全非,也都立石注明了文物属性。稍微重要的古迹有专门修建的建筑进行保存,最為重要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则有专人看管,规则有序,且周边邻里都知晓并具有文物保护意识。从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及其他学者当初对四川建筑的考察对四川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文物保护方面也并非完全满意的,第一种寺观木构古建中,有一些古建筑修葺粗糙,调研时有个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寺庙中殿正在维修,屋顶本应用瓦片修补,而工匠只用水泥草草做出瓦当的样子便结束,其他地方因修建围合而无从查看,但对文物的修葺粗略可见一斑。第二种摩崖造像等,因为文化开发保护的不利,几十年来无人看管,佛像窃取严重,有些摩崖造像群至今才开始文化的开发,也才开始修建墙体围合保护。第三种崖墓等类型,崖墓中的很多文物已经博物馆等收藏,而原有的崖墓现场几乎无人看管,呈现各种百态,虽然也有专门的崖墓博物馆,但是因为文化的因素,无人愿意专门去看与死亡文化相关的物件,基本处于随意的状态。第四种类型中原县城中的古建筑损坏是历史原因造成,也就不再赘述了。

如何解决四川古建筑现今面临的问题呢,在资金和人手都有限的情况下,只有进行文化产业的开发,才能使得古建筑保存更加完善。若是四川古建筑只作为文物被束之高阁,没有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直接的联系,这些古建筑的保护也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针对四川古建筑的特点,可以从文化教育方面来来进行开发,那便是对四川古建筑整体价值在人们内心中的提升,将四川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开发四川高校的建筑史资料收集形式,成为四川文化古建筑产品项目。一般高校学生要进行建筑实物的观看和资料收集,总是需要出省到山西、苏州、敦煌等地,虽然省外囊括众多国粹,但每次学生进行省外考察也势必使用太多资金。而四川高校建筑类专业更为迫切地应该对四川本土的现存古建进行全面了解学习,从资金上讲也更为可行。对这种高校古建筑教育文化产品来说,四川古建筑有闻名世界的古蜀金沙遗址;还有在东亚建筑界著名的汉代石阙、崖墓等,记录了中国汉代木构形式构建;还有南北朝到隋唐的摩崖石刻,体现那时期四川地区中西宗教交流的盛况;明代开始到清代,官式木构建筑亦有很多,其中许多都保存完好,对于古代木构建筑的学习也是不可多得的。若按照朝代历史的变迁直接在四川古建实物面前讲解建筑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学生的学习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这些保存的四川古建筑也能够被更好的体现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在面临修葺时会考虑到这些文化经济因素而尽可能的还原历史,这些古建筑文物也不会被随意破坏和粗劣的修建了。

注释:

[1]梁思成:《复刊词》,《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册,P3.

[2]梁思成:《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3]梁思成:《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文献:

[1]梁思成:《复刊词》,《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册,P3.

[2]梁思成:《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3]梁思成:《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推荐访问: 初探 文化产业 古建筑 视野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