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23 10:50:02 来源:网友投稿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方向。教师借助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手段,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力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采用现实参与法进行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发现规律,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服务的能力。我们应该将传承和创新作为新课改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核心,从而真正培养出面向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历史新课改创新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方向。教师借助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手段,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力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能较好的体现历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推动了师生的相互合作学习和研究,良好地体现了教学民主化的思想。我国的传统教育过多的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试验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针对这一状况,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的学习方式。例如,我们在讲述“法兰西第一帝国”前,先向同学介绍,拿破仑是法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和军事奇才,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拿破仑的卓越政绩、著名战例、趣闻轶事等,完成一篇《我看拿破仑》的家庭作业。在讲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前,就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曲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课题,采访你的父母、爷爷、奶奶、邻里乡亲等,了解他们当时看到的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出现了一些什么奇怪的现象?并在下堂课上介绍给大家。结果同学们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们通过上网、走访、查阅文献等,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有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相关信息、资料,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部分观点显得幼稚和有失偏颇,但是他们毕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而且老师对他们的充分肯定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浓厚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二、采用现实参与法进行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发现规律,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服务的能力

新课程改变了历史知识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人与事,历史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的统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来,历史要维持永久的魅力,必须与现实联系。历史教师的使命还应该包括将历史拉到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走进历史,再成功返回现实,让历史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史鉴”作用。例如,我在讲述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时,除强调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外,就土尔扈特部的回归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其回归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意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趁此与现今新疆、西藏极少数分裂主义者和非法宗教活动遭到国内外华夏子民普遍、强烈的反对而惶惶不可终日的联系,从而强调说明一个真理:中华各族血肉相连,休戚相连,打断骨头连着筋,永远不可分割。

三、进行开放式教学和评价的尝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重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进程,切实提高历史思维的质量,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不要过于弥新课本上的结论,而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其对某以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进行评价时,更要注意采用宽松的开放性尺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哪怕看起来是错误的观点。例如,对于中国近代郑云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教材和大众观点基本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推行软弱,妥协的外交政策;为保自身利益而不顾民族大义;并一再签订卖国条约,是历史的罪人。但是学生认为,李鸿章在办洋务方面成绩突出,功勋卓著,为中国向近代化迈进作出贡献;在与强烈谈判的过程中曾尽力维护民族利益,且他只是整个清王朝外交政策的执行者;至于镇压太平天国,则是由其身份决定的,使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可苛求于它。对于这种观点,只要其有理有据,我们切不可简单地斥为“异端邪说”,并一概抹杀,而应予以鼓励。这样做,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四、采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可通过多数同学可能熟知的或学生通过积累所了解的课外知识进行历史联想式教学。这些课外知识可能来自某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电视报纸新闻,网上资料,民间传说等。进行这样的联想和知识迁移更能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把历史课本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强行把这碗水一口气灌进学生的嘴里,并且要求吞下去。这难免会让许多学生很难接受,甚至会喝坏肚子。新课改形势下,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和利用时髦的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科学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力图发给每个学生一把勺子,让学生把这一碗水一勺子,一勺子的慢慢喝下去。但这还不够,因为水虽然能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然而如果这碗水是未经净化的生水,喝下去会伤害身体,抑或仅仅是一碗白开水,则会让饮用者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把“水”烧开,并给水加一些调料,如糖、盐、味精或者其他佐料,最好将这碗水变成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的饮品或汤羹。这样学生不仅会争着抢着主动去喝,而且喝下去会体格强健、身体健康。而这一碗水加热,填料的过程正是联想式教学所能完成的使命。

以上几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传承前提下的创新意识的教学尝试。我们应该将传承和创新作为新课改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核心,从而真正培养出面向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推荐访问: 初探 课堂教学 新课改 背景下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