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当代文化视野下的流行演唱教学

论当代文化视野下的流行演唱教学

时间:2022-10-31 17: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流行演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的音乐教育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流行唱法有自己的个性,在训练上应与美声、民歌、戏曲等传统声乐形式区别开来,并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有一种唱法”。

【关键词】流行演唱 音乐 歌曲

一、流行演唱简介

流行演唱(又名通俗演唱)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称通俗唱法。为与国际接轨,现在又改回流行歌曲唱法,简称流行唱法。流行演唱最早起源于欧美,美洲大陆和欧洲移民带来的白人音乐,最早表现在早期的圣乐和南北战争时期的作品上。还有就是非洲的黑人音乐,以白人音乐为基础而发展成为田间劳动歌曲、宗教歌曲和民谣。19世纪后期,黑人音乐迅速发展,诞生了布鲁斯。19世纪末,美国南方的新奥尔良诞生了爵士乐,并且在20世纪初达到辉煌。20年代流行音乐与戏剧完美结合,产生了音乐剧。音乐剧在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美国音乐剧的主要元素是爵士乐、踢踏舞、喜剧性话剧和含有歌唱的喜剧、“齐格菲”类的轻歌舞剧;英国的音乐剧以轻歌剧、话剧为主,取材于莎士比亚。

流行演唱的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流行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流行唱法以青年为中心,可以说是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古己有之的那种通俗唱法,并非我们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风格样式国标化;二是它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相结合。

二、流行演唱的教育现状

在当今年代,流行音乐已经和网络与互联网挂钩,网络是一个人们交流渐多的地方,在这儿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当然,歌曲也不例外,上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大唱卡拉OK的情景,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而网络音乐似乎有成为21世纪卡拉OK的趋势,无论男女老少,专业与否,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支话筒和简单的工具,连上互联网,你就可以“想唱就唱。”以前做音乐需要音乐人、经纪人、唱片公司认同,现在只要有创作、有了群众的认同,就可以走红。香港著名电影人、专栏作家张坚庭说:“网络音乐是一场音乐参与者的革命;在网络年代,谁都可以成为大师,而且不只是孤芳自赏的大师,谁都可以批判,谁都可以赞赏,某夜只要你望着天际,灵光一闪,把几粒音乐符号写下,取一支吉他填上歌词,轻轻唱出心灵之歌,第二或第三天上万的同路人就会以病毒般的态度为你讴歌唱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文化上的国门大开,首先是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迅速形成热潮。这决不仅仅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在于流行音乐的青春活力,能展示人们如何生活的意愿。

在如今这个各类流行音乐充斥于大街小巷、电台、电视、网络的时代里,也许流行唱法这个词大家一点也不陌生了,我们可以这样肤浅地认为,流行歌手演唱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就是流行唱法。曾经有朋友在聚会的时候当面质疑过通俗歌曲有唱法吗,唱流行歌曲需要学吗?虽然从普遍意义上说,流行歌曲应该是以易于上口便于传唱为前提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当它发展到一定高度和层面的时候,大俗的东西往往会变成大雅,流行音乐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从曾经的所谓的“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演唱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随随便便抓一大把最近相当走红传唱度很高的歌手,比如周杰伦,林俊杰,陶喆,其实他们的歌并不是很好唱的,做一个不太适当的比较,其实在唱法上被许多人有相当程度质疑的周杰伦在《发如雪》里面高音的高度甚至比帕瓦罗蒂还要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和他的歌曲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听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了,所以流行歌曲有唱法,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学习,如果仅仅还停留在“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层次,那么它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三、流行演唱的教育意义

在流行音乐的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演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什么要研究唱法?这是任何歌唱艺术发展的必然。它不像古典音乐、器乐和声乐泾渭分明。不论流行音乐形式怎样发展和变化,总是围绕着演唱这个中心,但在国外流行歌坛上,不论流行、爵士、摇滚和乡村等形式如何不同,歌手们的歌唱方法始终是统一的。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么复杂:撇开风格不谈,众多的戏曲和各地的民歌在发声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光是京剧一项,老生、花旦、小生、老旦在嗓子运用上就有很多不同要求。因而通俗唱法的发声研究也就相对简易一些。

流行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在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以黎锦晖为代表的作曲家和以周璇为代表的歌唱者,搭起与艺术歌曲、以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流的抗战音乐平行的都市音乐的流行音乐风景线。1949年后,中国的音乐史写作以革命音乐史为主,流行歌曲被斥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在大陆遭到清除。1979年之后,“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市民社会的发轫,使流行歌曲在大陆通过正当的与非正当的方式得以传播。但受多年来的思维惯性影响,一些人仍无法接受“流行歌曲”这个概念,通过种种渠道对流行歌曲、特别是港台传播而来的流行歌曲大加鞭笞。然而大陆流行歌曲的发展又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协调矛盾,就选用了“通俗歌曲”这个新名词来指称“‘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歌曲”。特别是1986年具有强大话语力量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设立了“通俗唱法”组,“通俗歌曲”、“通俗唱法”的叫法开始在社会广泛传播。

如今,“革命”不再是惟一的价值标准,流行歌曲的存在意义得到尊重;政治让位于审美,艺术的娱乐功能不再是羞于启齿的话题,曾被广泛批驳的《毛毛雨》、《何日君再来》也被再认识。在此情况下依旧延用“通俗歌曲”的叫法已经缺少了现实依据,用“通俗歌曲”的名号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割裂开来不仅没有必要,也嫌粗暴。用“流行歌曲”代替“通俗歌曲”,不仅象征着我们艺术观念的转变,而且体现了我们对“Pop Music”的认真和诚恳态度。事实上,很多人正在为着这个不起眼的名号之争在各自的位置上付出自己的努力。综观各种公共话语(传媒)和私人话语,“流行歌曲”的称谓代替“通俗歌曲”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流行唱法”代替“通俗唱法”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总结

流行演唱,无论是音乐形式还是演唱方法,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美学范畴。要正确的认识它、理解它,必须要在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我认为应该因势利导,如同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一样,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自己不仅应该有流行歌曲的艺术精品,还需要世界一流的通俗唱法的顶尖高手。中国在通俗唱法的领域中人才资源充实,港台唱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内地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开拓新路,积极培养新人,更好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推荐访问: 视野 当代 演唱 流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