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时间:2022-10-29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观察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52例患者有50例安全送入专科病房或ICU,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控制,抢救成功率为96.15%。结论:及时有效地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mergency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 measures and effect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2 case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pre-hospital care and emergency first aid and rescue effect observed in patients.Results:52 patients had 50 cases safely into wards or ICU,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are under control, The survival rate was 96.15%.Conclusion:The effective pre-hospital care and emergency first aid care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hospital care; Emergency aid; Care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急重症。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组织坏死,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因此发病早期及时有效地急救和护理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分析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总结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32±2.4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气促、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心悸等。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护理

首先急救人员在接到呼救电话时简要问明地点与患者症状,并告知不可随意搬动患者,可以采取平卧方式将脸侧向一边,如果随身带有急救药品可立即给患者服下,如有条件可给予患者吸氧。立即出车,在车上做好急救准备[2]。

赶到现场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并询问病史,然后迅速检查患者的脉搏、心电图、血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输液速度。立即给予吸氧,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提高血氧饱和度。酌情给予患者镇痛剂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3]。

准备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转运途中的风险,取得患者的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平稳送入救护车内,运送途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通道顺畅,检查心电监护和静脉通道是否正常。与医院急诊科联系,汇报患者详细情况,通知医院做好准备。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突发疾病,通常会伴随出现各种压榨性疼痛问题,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患者正式住院之后,护理人员应该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进行接待,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责任感,发自内心关心患者及其家人,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支持。面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重点介绍本院的治疗环境、医疗水平、主治医生以及技术实力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取得患者的信赖,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针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开展科学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提高其手术治疗配合度和护理配合度。

1.2.2 急诊急救护理

1.2.2.1 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患者送达医院后,先进行进一步的病情诊断,包括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等,注意与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鉴别诊断。叮嘱患者卧床休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并给予持续低流量的吸氧治疗,患者避免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维持心电监护,并再次检查心电图,观察有无其他异常。

1.2.2.2 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对频发室性早搏、心率过慢、心律失常、室颤等患者快速对症处理,患者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可遵医嘱使用升压药或血管活性药物[4]。假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多汗、皮肤湿冷等临床表现,应考虑患者是否属于心源性休克,建议患者采取休克体位,同时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患者的临床病情发展情况,科学选择多巴胺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发生心衰,应使用强心剂或利尿剂。实时监测患者服用血管活性药物之后的具体临床反应,观察其是否出现心衰现象,如发现心衰,应马上通知临床医师进行科学处理,引导患者选择半坐位,保证患者下肢处于下垂状态,在氧气湿化瓶中添加50%的酒精,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强心利尿剂及血管扩展剂等临床抢救药物。

1.2.2.3 开展环境护理及情感护理:针对患者的家人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卫生知识的介绍,积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与患者亲人一起,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心和周到的照料,重视患者的内心活动,尽可能避免提到一些会对患者造成刺激的敏感话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优质休养环境。护理人员应合理进行健康宣教,全面介绍各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知识,使患者掌握各种自我护理技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5]。

1.2.2.4 针对患者开展吸氧治疗以及镇痛治疗:通过采用吸氧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患者的心脏负担,进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此外,针对疼痛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科学选择硝酸甘油等止痛剂,对患者开展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发展[6]。

2 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后,52例患者有50例安全送入专科病房或ICU,1例因心跳骤停死亡,1例因并发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其余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患者经过急救和护理,病情均已得到控制,抢救成功率为96.1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组织坏死。患者常伴发有心律失常、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统计显示,有几乎超过半数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7]。这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就必须采取急救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次研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了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及护理,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6.15%,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8-9]。尤其要注意整个急救过程中都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尽量让患者保持稳定、放松的情绪,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劝导患者家属尽量不影响患者的情绪。

总之,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迅速、冷静、准确规范地做好院前急救的每一个步骤,在急诊救治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有效地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兰艳.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6):177.

[2]关家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45-146.

[3]杨惠淳.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探讨[J].北方药学,2014,(7):145.

[4]靳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80-281.

[5]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6]曾维兰.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12(10):89-92.

[7]翟继卫,曹汴英,王佳楠.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救护分析和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7):128-129.

[8]郑玉香.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11,20(2):105-108.

[9]黎巧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J].现代医院, 2010,11(1):125-126.

推荐访问: 急救 心肌梗死 急诊 护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