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3 17: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并对回顾性分析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心功能分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33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同时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较为危重的类型[1]。急性心肌梗死极易并发心律失常,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05)岁;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65)岁;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吸氧、药物、心电监护、饮食护理及卧床休息等;研究组则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

(1)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心律失常多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24h内发病,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该阶段的护理及巡视,一旦发现患者有心悸、头晕或气促等临床症状时,需及时通知医师对其进行处理。

(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向其讲解疾病发病的因素、治疗原则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提升患者和家属疾病认知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降低患者应激的水平。

(3)评估患者病情,多角度实施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如饮食干预、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等,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避免疾病的再次复发。

1.3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卧床休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医疗费用等,并对其心功能分级进行评定。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在原有的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的供血急骤下降,甚至是中断,致使心肌缺血或坏死。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较为危重、预后效果差且并发症较多;据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后,1h内患者的死亡率约为65%[2]。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抢救后,给予其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循证护理主要是将理论、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新型护理方法,不仅避免了护理的盲目性及主观性,而且还能保证护理的质量[3]。

本次研究中,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心功能分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鲁登桃.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5):163-164.

[2]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441-1442.

[3]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03-104.

推荐访问: 护理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