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研究报告(下)

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研究报告(下)

时间:2022-10-22 13: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农村综合改革

三、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思路

(一)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1.科学确定财政支农政策中长期目标

科学确定财政支农政策中长期目标,不仅是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的前提,也是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的基础,它可以增强财政支农政策目标性,提升政策的前瞻性。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不同的发展阶段,财政支农的政策目标也不相同。对我国而言更是如此,必须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特别是在财力约束的情况下,财政支农政策选择更应把优先顺序的考虑与本国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到现阶段农业人口数量较大,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农业竞争力不强的特点,财政支农政策仍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农民增收目标。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和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单纯以追求农产品产量,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政策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是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口粮安全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问题十分突出,且自然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状况也日益严重。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势必还将占用大量基本农田和宜耕土地,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因此,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依然成为财政支农政策目标的必选。

三是农业竞争力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渗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下,财政支农的重点和方向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即由目前数量支持或增产目标向质量和品种目标转变,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扶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确定财政支农政策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出科学化、合理化、公正化、公共化。即达到社会资源在农村的配置和社会价值在农村的分配优化,以期实现农业现代化;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从目标设计上不带歧视和偏见,有助于消除缩小城乡差别;充分体现财政支农政策的公共性,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包括财政、税收、投融资、金融和产业政策)构成导向的一致性、为农服务理念的同源性,使惠农政策链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补充。当前,急需对现行的支农政策进行全面的清理和评估,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保留并继续实施,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要坚决废止。

2.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一是调整完善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要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给予有力支持,确保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这也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体系。针对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生产与消费、增产与增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等关系,解决财政支农政策造成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常态化,短期措施的长期化的问题,尽快调整财政支农投向,建立财政支农政策退出机制,及时修正财政支持农业等相关政策目标,取消与改革目标相悖、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探索如何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实现补贴的“三合一”,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等具体措施;如何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价格机制和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者组织生产;如何尽快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等等,都有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实现的。

二是探索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体制机制。农业发展离不开投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增加。然而,由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支农资金管理分散在各个部门,财政支农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发挥效益。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围绕如何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涉农资金管理机制,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围绕如何确保涉农资金安全加强公众监督,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激励机制;围绕如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如何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如何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帮助农村地区引入新技术、新业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農业企业集团;发挥农垦企业的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把农垦企业建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3.积极构建符合世贸规则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农业支持的“黄箱”政策已接近WT0规定的水平。为此利用国内当前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这一有利时机,加快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充分利用好WT0框架下允许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免于减让的“绿箱”政策,用足不超过农业产值8.5%“黄箱”补贴和5%“蓝箱”补贴政策,确定财政支农政策的重点和方向。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存量调整”和“增量倾斜”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加大对农业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为:

推荐访问: 研究报告 深化 保障机制 完善 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