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10-23 17:45:05 来源:网友投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5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坏死。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这时护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我国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AMI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对AMI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9~76岁,平均58岁;住院期间死亡1例,2例转院行手术治疗,35例治愈出院。

急救措施

立即吸氧,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避免梗死范围继续扩大。应用鼻道管或面罩吸氧。出现心源性休克者要给予高流量吸氧(6~8L/分),一般氧流量2~4L/分为宜。应向患者解释吸氧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措施之一。合理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供氧,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同时吸氧对减轻呼吸困难、胸痛、发绀以及焦虑、恐惧等也有积极作用。立即使患者平卧,停止一切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开辟1条以上静脉通道以便抢救时用药。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保持通道持久有效,并避免损伤血管。迅速止痛,持久、剧烈的疼痛和胸闷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氧,扩大梗死范围诱发心源性休克。因此,应根据医嘱迅速止痛,必要时可用度冷丁50mg肌肉注射。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迅速,护士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表情、疼痛程度,应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变化。

非典型症状患者的观察

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呃逆,消化不良等。特别是下后壁心肌梗死,疼痛发生在上腹部,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呃逆常见于病情严重患者,且很顽固。少数可有消化道出血或肠麻痹。呼吸困难伴腹痛,呃逆,胀满感或压榨感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

低血压或休克:以休克为首发症状,常由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损害达40%以上)或乳头肌心室壁、室间壁穿孔破裂所致,患者感到虚弱、大汗、虚脱或者有一过性意识丧失,程度稍轻者出冷汗、头晕,收缩压<80mmHg,少尿或无尿。

精神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晕厥、恐惧、紧张、躁狂、精神病、心脏神经症、极度疲劳等精神症状。

异位疼痛:异位疼痛可表现为上腹痛、牙痛、颈部痛、肩臂痛、左侧胸痛、上颌痛等,罕见的部位有头部或大腿内侧疼痛。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患者因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而有濒死感,同时有些患者不适应监护室的环境,对室内监护设备及一些抢救仪器感到紧张及恐惧。另一面,由于频繁的治疗,观察及护理造成紧张的快节奏气氛,使患者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此时护士应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关心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同时工作中应有条不紊,以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个体心理差异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获得患者信赖,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与心理社会因素、情绪、情感相关。

休息指导:向患者讲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谢绝探视以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尽量一次性准确而迅速完成,减少搬运和机体活动,降低机体组织代谢及心肌耗氧量。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后主要问题之一,应足够重视。用力排便时,可使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加而加重心肌缺血耗氧。因此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避免腹压增高而使冠状循环血量增高,诱发心衰或心律失常。应鼓励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入院后常规服用缓泻剂,便秘时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塞肛通便,排便时一定要有专人守护,对5天无大便者可保留灌肠或低压盐水灌肠。

饮食指导: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七分饱为度,少吃油腻食物及刺激性、易发酵食物,同时戒烟酒,忌浓茶、咖啡,粗、细粮兼顾,配以瓜果蔬菜以保证纤维素及维生素含量。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危重症,如能早期确诊,及时正确救治,在观察过程中有预见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教育,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推荐访问: 心肌梗死 护理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