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养成意识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养成意识

时间:2022-10-28 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养成教育小细节关乎学校学风、校风的大环境建设,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养成素养最好的时机,错过了将对孩子一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高度重视,不流于形式,真抓实干,就可以为孩子铺就出一条宽阔的,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经过内化过程才能形成。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指出:“教育是教人化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重庆晨报》2017年6月9日有这样一则图片新闻。一位路人早上经过校门时偷偷拍下一名小学生的背影,这名小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校门外原地敬礼……。原来,这个小朋友因身体不适请假晚到学校,在校门口听到国歌,他立即停在原地敬队礼。直到国歌放完才奔跑进去。后来当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心情有些触动!一是事件是真人真事,真实图片夺人眼球。二是图片主人吴睿博是重庆沙坪坝森林实验小学一名仅仅一年级的小学生。三是该校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德育工作及育人环境让人敬佩之余留给同是教育一线的我许多联想与思考。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近700人,建校有70多年。学生与全国大多农村学校师生有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身兼“父母”、教师两职的我们厮守着一群“留守儿童”。因其“家庭教育”环节的缺失,造就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具体表现为:一是欠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意识。例一:我四年级二班多名学生长期不洗澡,不更换衣裤鞋袜。加上孩子天性好动,汗湿夹背,日日照旧!不洗不换!不难想象,画面渗人!我班如此,全校如此!例二:在经常性国旗下教育及班会教育及老师们种种奇思把关严控后,仍见学校打扫卫生同学“眼观六路”,忙碌不停!二是欠缺文明礼貌素养。表现在上下楼梯无序、过道追逐、排队就餐插队、同学间粗口低俗、随地扔、随地吐等。三是欠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素养。表现在不懂节约爱惜粮食、不爱护公物、零花钱无计划、玩耍时间无节制,课堂纪律散漫、不勤于思考、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四是孩子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不健康。表现有不自信、不言语的“低头族”孩子,有随性枉为、屡教不改的“熊孩子”,课堂上、寝室里、食堂里、集会中有管不住嘴的、有管不住手的、有管不住腿的等。

从教多年,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深知教书还要兼育人。深知养成教育小细节关乎学校学风、校风的大环境建设。借鉴“他山之石”及我处环境,想明确一下努力方向,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改变一下这些孩子们。

先捋一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做好哪些事项呢?

1.抓好举止文明习惯。要督促学生衣冠整洁,行如风,站如松。一切行动快、静、齐。培训学生声情并茂的说出:“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要在课前“比一比”个人卫生并且要常抓不懈。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要学会分享、学会倾听,课堂上要尊重老师,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

3.培养学生要诚实守信。绝不抄袭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说话要算数,要讲真话。

4.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不拖沓。

5.培养学生做好身体力行的劳动,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6.培养学生校内校外守秩序,不破坏公物等。

以上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确立的一些方向,实际上最重要的环节我想还是在学校管理上,说简单点就是校班子成员及教师要有一套科学可行的制度,校有校规,班有班规。要执行有力,监督到位。教师队伍必须思想过硬,“身正为范”后,制度执行就会事半功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纷纷拼生活质量,但忽略了“生活品质”是不争的事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实现家庭梦想他们背上行囊走啦!有的学校迫于排名压力而重教学,重安全、轻思想也是不争的事实。但终究孩子们是无辜的,无助的。他们身上所谓欠缺的“素养”大人是有责任的。如何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养成素养?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已尤为突出。

所以学校政教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要监督好班主任的执行情况,特别是“主题班会”课要组织学校班子随堂听。对问题班级,问题学生要制定整改目标和时限。要实事求是的做好班主任考核评比。学校大队部要监督有力,严格把关。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做好评先进带后进的工作。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微信群,QQ群等,要“家校联动”双管齐下。相信校园环境可以改变人,学校要构建好“德育环境”,讓孩子直观真切的生活在“健康”的空间里。要充分挖掘社会“正能量”资源,利用专家讲座,视频等。

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养成素养最好的时机,错过了将对孩子一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但此项工作具有它的特殊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高度重视,不流于形式,真抓实干,就可以为孩子铺就出一条宽阔的,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

推荐访问: 浅谈 小学生 养成 意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