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本科应用性审计课程中的运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本科应用性审计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5 1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应用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个试验性的命题。审计学课程实务性较强的特点正好与应用性教学方法相耦合。论文从行为导向审计模式对审计课程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出发,提出本科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理论体系,并以“风险应对”为例,阐述了行动导向法在审计课程的具体运用;进而总结出该方法的六大优点和两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学;应用性课程;行动导向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5104

应用性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向法、案例法、行为导向法、项目法和行业法等。在国外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很重视电影、电视等移动景象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但是审计实务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高度专门化的特点,多数应用性教学方法在《审计学》应用性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在审计实务中有行为导向审计模式的工作方法,可以考虑在应用性审计课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1行为导向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主要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以会计账簿为主要审计对象)、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手段)、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和实施进一步程序为主要手段)。其中,风险导向审计是当前审计实务中正在运用的系统的审计方法,但是有高度系统性、复杂程度高、初学者不易理解和掌握等缺点,在实务中也缺乏成熟的、具体的工作模式。因此,有学者提出行为导向审计模式。

行为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审计活动立足于对被审计单位各级受托责任主体的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及其后果的审查,以对责任人行为的归责、评价作为审计活动的主线,始终以行为引领整个审计过程的方向。该审计模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契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理论。此外,在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引下,“人本行为导向审计模式”也被提了出来,提倡审计工作围绕“人”来实施。

行为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流程是对基本审计流程的变革和延伸,主要包括确认审计对象、客户内外部环境分析、分析客户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为目标确认、行为动机考察、行为过程测试)并提出分析报告、判断审计风险并确定审计重点、计划基本的审计程序、实施基本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环节。

行为导向审计模式实现了以人为本、全局观念、直接审计等方面的突破。同时,在审计策略的选择和工作机制的构建方面也实现了创新。

显然,审计实务的需要和高校应用性方面的动机这两大诱因一起促使行动导向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

[BT(1+1]2[2]本科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

2.1目标定位

1) 环境变化对审计目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团化、国际化和网络化等趋势使审计对象的载体极大地扩展,企业的边界不再清晰,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和审计师的执业能力构成挑战;信息化尤其是ERP、XBRL技术的应用,信息传递发生了变革,对审计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挑战;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审计服务在处理市场和监管关系方面的难度相应增加;企业经营方式越来越灵活,企业的业务边界极大拓展,有难度的审计领域也随之极大地增加;商业风险日益复杂,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无序风险层出不穷,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众的素质提高,对审计监督尤其是舞弊审计的要求提高,审计伦理受到重视,期望差距扩大,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诉讼风险;等等。

这些具体而微的变化,使以合法性和公允性为内核的财务审计目标的实现变得更难,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也被迫进一步充实。这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加,审计市场的竞争加剧,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也就更为重要。

2) 审计目标对审计教学定位的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能力(执业能力)是市场对审计专业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以该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最终决定了审计教学的定位。

在我国,本科审计教学目标由三个层面构成:①国家层面(《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强制规定),要求“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中专、职业技术教育相比6:,本科审计教育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相对弱势。②教育部层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指导性意见),审计学的代码是110207,从1998年的目录外专业(11028W)转为目录内专业实施管理,在会计学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开设该专业或课程,指向的是学术性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也有所体现。③高校层面(以安徽大学为例),“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精湛的会计专业技能、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在就业取向中提及“审计”。与此同时,学校教务处采用申请制实施应用性教学项目,对应用性审计教育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可见,实施应用性审计教学是全面实现本科审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 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审计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和强化。依据高林等人在“应用性本科教育教学法”方面的研究成果7:,结合审计课程特点,对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三层次目标与三要素。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也可称之为三要素。从国家和教育部层面,分别对此目标有原则性和针对性的规定,形成政策支持。高校层面应采取措施具体落实三个层面的目标,改变过去的通才教育的单一做法。安徽大学是以教研项目的形式,资助教师对审计课程实施应用性为目标的改革和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并完善以后,形成稳定的应用性教学模式。

第二,内涵界定。对于知识要素,一是素质性知识,主要是通识教育(由公共基础课程来实现);二是审计专业知识,包括审计理论与方法、审计职业判断与经验、审计模拟与实习,其中后两者通常体现为隐性知识,更能够体现应用性审计课程的目标。对于能力要素,一是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特别是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审计专业的学生有时候能够完成非审计专业任务的原因所在;二是应用能力,与审计专业相关联,包括通用能力和专门能力,前者是大类专业均应掌握的能力(由经济类、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来实现),后者是审计专业所应掌握的专门能力,如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对。对于素质要素,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审计工作执行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也与态度、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人品和团队精神,以及在学时高校的风格等非专业素质有关,这些也是确定应用性审计教学目标时要加以考虑的。

第三,人才类型。审计应用性教学培养的人才包括技术应用型人才(如CPA)、复合应用型人才(如环保工程审计、金融审计等复合专门人才)、服务应用型人才(如审计咨询与服务)和职业应用型人才(如审计师、内部审计师)。

以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应用性审计课程教学目标为例,可定位为:培养能够在国家审计机关或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外资企业等单位从事审计或相关工作,以及在学校、研究单位从事审计或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审计人才。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ERP和XBRL等信息化条件下的基本审计技能,即具有全面审查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高水平表达能力(“三种能力”),专业法规知识、审计方法知识、经济理论知识和调研写作知识(“四种知识”),公正、廉洁、勤奋的职业道德(“一个道德”),成为一名既有一定会计与审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审计人才。

2.2课程模式

众所周知,在泰勒的课程模式中,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来进行。课程模式具有典型性、概括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即使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这种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与商业运作的课程模式,也很重视课程设计的多样化8:。可见,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有多种选择。

学科[CD*4/5]应用模式,将学科知识与审计应用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科基础平台、审计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来协作实现审计课程的应用性教学目标。

专才培养模式。例如,审计双语教学模式,侧重语言能力与审计执业能力的结合;审计执业教育模式(如CPA专门化方向),侧重于审计执业能力的培养;审计信息化培养模式,侧重于ERP\XBRL等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能力培养;审计素质教育模式,侧重于审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审计与内部控制教育模式,侧重于内部控制与风险审计;等等。

2.3教学方法

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前述五种,其中项目法和行业法是特殊的行为导向法。问题导向法主要适用于审计理论的教学;案例法主要适用于审计环境、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等技能层面的教学;行为导向法适用于审计实务教学,尤其是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和审计程序等方面的教学;项目法是以特定的审计项目为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全面执行该项目,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最优的方法,但是由于难以把审计项目搬进课堂,在教学条件方面不具备可行性;行业法是在大学、行业(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学生三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订单式”培养,教学的针对性或目的性较强,在理论上非常完满,也是今后审计教学的重要努力方向。教学方法与课程模式要有机结合,通过小组学习、模拟(指师生通过表演所制造的情境来参与教学活动)和虚拟(指师生通过信息化手段所制造的情境来参与教学活动)等具体的手段去实现教学目标9:。

[BT(1+1]3[2]基于行为导向法的应用性本科审计课程教学实践

用行为导向法实施的应用性本科审计课程,通常要与问题导向、案例、习题或模拟实验等相结合。否则,各种审计行为将比较盲目,行为所依赖的情境也难以介绍清楚,审计活动也不易展开。因此,这里以基于问题和案例的行为导向法为例,对基于行为导向法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的一堂审计课(选择审计技术性较强的“风险应对”这一节为例)加以总结、描述。

3.1关键设计

1) 问题设计。在执行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经营风险”并考虑了内部控制之后,如何处理“剩余风险”,并进一步向“检查风险的确定”引申。

2) 学习目标设计。一是掌握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二是掌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回顾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利用专家工作、信息技术、审计计划、审计程序、重要性水平等内容。

3) 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处理。熟悉客户的信息环境、利用专家的工作或实施穿透型审计。

3.2基本步骤

1) 确定问题。本节最基本的问题是审计师如何应对“剩余风险”。

2) 分析问题。回顾上节的风险评估案例,指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风险应对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密切。可从总体层面和具体层面考虑应对评估出的审计风险。

3) 解决方案。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假想自己是审计师)形成若干个思路的解决方案,例如:①为何要保持应有的关注?②审计师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该怎么办?③审计风险较高的项目该怎么处理?④如何保住自己的“底牌”(具体审计策略),以不事先被客户知道?⑤审计计划一成不变吗?⑥什么时候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分控制环境、信息、性质、审计证据等多个点思考。⑦什么情况下只考虑内部控制?⑧需要实施进一步程序的情形?[HJ60x]

4) 信息处理。从案例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从事先设计的引导问题中识别关键信息并去除干扰信息。

5) 最终解决方案。考虑总体应对措施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3运作环节

1) 介绍情境,提出问题。通过“风险评估与应对”的连续案例,引导出本节(风险应对)的主题。

2) 确定问题、分析问题与组织分工,解决问题。从事先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找出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应组织班级的各学习小组,将问题进行分解,分工协作,教师引导学生的行为,共同完成问题的分析。

包括:教师的角色,分析审计案例情境、分析问题实质、界定问题、陈述问题、分工、评价和反馈学生的主要审计行为;学生的角色,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形成多个审计应对方案、列出客户的已知信息、列出需要做的审计准备工作、学习相关审计知识、查找和收集审计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讨论与交流、形成审计方案、展示审计方案或建议。

3) 师生课下的交流。由于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师生应利用课下的交流工具,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审计行为,肯定正确的审计行为10:。

3.4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要对应用性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包括:学生实施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构化打分)、随堂听课、同行评议、教学总结(教师或教管部门)、对学生进行考核等方式。

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类课程中,通过在原有的“补充说明”(Supplemental Instruction,SI)项目中引入“计划的行动”(Planned Behavior),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属于嵌入模式的行动导向法教学实践。

4评价与展望

选择和运用行动导向法实施应用性审计课程教学,具有如下优点:与审计课程的应用性或实践性的特点相匹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审计过程的展示清晰而准确;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审计行为的偏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团队精神;与传统的通才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普通高校审计本科培养目标,有效地改变审计专业毕业生 “高分低能”的社会形象。

应用性教学方法在审计课程中的运用,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可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审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倡导“双师型”教师而提高审计专业师资的实务水平,从而有利于这些高校提升社会地位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将促进高校之间的分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和地方职业学院可以进一步加强审计学应用性教学,成为“应用性大学”,侧重于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性审计专门人才,实现审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Holbrook J, Robert L. Moving Images: Effective Teaching With Film and Television in Manage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2014,13([KG-*6]4):680683.

[2] 房巧玲,刘长翠,肖振东.行为导向审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家审计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3,([KG-*6]4):119128.

[3] 姜毅.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127132.

[4] Vieira C, Vieira I. What drives university applications? An attempt to explain aggregate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 Management.2014, 36([KG-*6]6):616631.

[5] 孙永军.基于供需分析的审计行为导向调整J:.财会月刊,2009,([KG-*6]27):6667.

[6] 刘翔伍.高职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会计之友,2011,([KG-*6]5):122123.

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9134.

[7] 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 ([KG-*6]12):7983.

刘洁.行为导向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KG-*6]6): 3941.

推荐访问: 应用性 教学法 导向 审计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