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10-22 2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 结果患儿均有腹部疼痛,彩超检查均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治疗前后淋巴结数量及大小均有明显变化。 结论依据腹部高频彩超检查结果, 结合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定性诊断。

【关键词】高频彩超;肠系膜淋巴结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常见病,好发于2~13岁,临床上常以腹痛就诊。以往因缺少特征性症状和有效检查手段,不易与腹部其他疾病鉴别,高频彩超的应用使得此病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儿科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31例,其中男69例,女62例;年龄2~12岁,平均56岁。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痛以脐周、右下腹为主,部分发病前有上感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高。

12仪器与方法使用麦迪逊SONOACE8000和西门子15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10 MHz,患儿平卧位,先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排除肝胆胰脾双肾疾病后,改用高频探头对全腹进行扫查,观察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

13超声诊断标准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同一区域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测量淋巴结最大切面的长轴(L)和短轴(S),L>10 cm,S>05 cm,纵横比>2,同时符合以上条件视为淋巴结肿大[1]。

2结果

对131例门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下: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右中下腹及脐周,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多呈椭圆形或肾形,纵横比>2,内部多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皮、髓质分界清,皮质为低回声,大多数髓质为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血流信号自淋巴结门进入淋巴结,血流信号较丰富,详图1和图2。治疗后超声复查,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缩小的淋巴结内几乎未见血流信号。

图1CDFI显示血流信号自淋巴结门进入淋巴结,血流信号较丰富

图2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呈椭圆形,散在分布

3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急腹症,腹痛以右下腹、脐周为主,发病前常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正常情况下小儿肠系膜就有淋巴结增生,所以他们对各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比成人更迅速[2],一般淋巴结系统在抗原刺激后5~10 d内可增大5倍,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所以肺部、肠道的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症、肿大[3]。由于本病好发于回、结肠区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仅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本病相对困难,易误诊、漏诊。高频探头的应用为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途径。小儿腹壁薄,超声衰减少,适当的加压探头驱散了肠道气体干扰。使用35 MHz低频探头扫查时,虽穿透力强,但分辨率低,使用频率为7~10 MHz的彩色高频探头扫查时,可清晰的显示肿大的淋巴结及血供分布,清晰分辨皮质与髓质的回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明显提高。根据超声的特征表现可作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利用彩色高频探头探查肠系膜淋巴结,具有费用低、无创伤、检查方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

明确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之前,应常规行腹部超声检查,排除肝、胆、胰、脾及双肾疾病,诊断本病还需与阑尾炎、淋巴瘤、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套叠等疾病相鉴别,一般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声像图可作出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孙斌,陶静,初洪钢,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2]王慕狄.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

[3]黄德珉,叶鸿瑁,罗凤珍主译.儿科感染性疾病(上卷).沈阳:辽林教育出版社,2001:498

推荐访问: 肠系膜 小儿 临床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