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药甘草中提取物的分析研究

中药甘草中提取物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10-22 2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收集整理国内外对中药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资料,对中药甘草提取物基源、相关成分性质、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中药甘草从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分离到药理作用都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但还有待完善。因此,为进一步给全面进行中药甘草提取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作一综述如下。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甘草苷; 甘草次酸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2-0163-03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研究甘草最早的国家。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甘草是常用药材,在中药材中产量和销量均居于其余药材的首位,同时也是食品加工、轻工业的重要原料。传统医学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血、缓急止痛等功能,有“十药九草”之说。因此探讨甘草中提取物的成分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甘草是一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神农本草经》称之为“美草”、“蜜甘”,并将其列为上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记载,甘草药材原植物有三种,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他们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1]。

1 基源评价

不同品种甘草质量有别,利用基源的不同可对甘草质量进行部分程度的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甘草药材原植物有三种,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其中以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2]。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是甘草主产的故乡。伊克昭盟杭锦旗甘草的开发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被认为地道优质甘草的产地。现代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了不同种属甘草有关成分含量的差异。林寿全等[3]对中国甘草属6种甘草的甘草次酸含量测定后发现,以乌拉尔甘草含量最高,其次为光果甘草,再就是胀果甘草和黄甘草,粗毛甘草含量最低。

2 形状观察

参照药典对不同物种甘草进行性状分析和鉴别,结果表明,三种甘草的性状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1)乌拉尔甘草: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呈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呈放射状,个别有裂隙。(2)光果甘草:根表面呈灰棕色或灰褐色,皮孔横长或呈点状突起,断面形成层环及纤维束淡棕色,纤维性较强。(3)胀果甘草:根表面呈灰棕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和沟纹,皮孔显著,断面形成层环呈淡棕色,木质部呈淡灰黄色,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强。

3 化学成分

从古至今,对甘草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内外已从甘草中分离出1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6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甘草甜素,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还含有香豆素类、18种氨基酸、多种生物碱、雌性激素和多种有机酸等[4-7]。由于近年来人们发现其中黄酮类成分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现今已成为广大学者新的研究热点,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其结构、理化性质及药理活动详见表1。

4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4.1.1 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 临床有很多研究用甘草粉、甘草浸膏及甘草酸铵等甘草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均得到了较好的疗效。甘草提取物FM100腹腔给药100 mg/kg使溃疡被抑制,同时胃液分泌抑制显著。其中李仁等从甘草甜素剩下的药渣中提取得到富黄酮组分已被我国批准为用于治疗抗溃疡病的二类新药[8]。

4.1.2 甘草对胃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 甘草煎剂、甘草流浸膏、甘草素、异甘草素等均对机体有明显的解痉作用。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10-5浓度时,对动物离体肠管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解除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的肠痉挛,而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平滑肌无明显抑制作用。

4.2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对人和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对轻症阿狄森氏病有较好的疗效,对不分泌皮质固醇的重症阿狄森氏病,即使大剂量也是无效的。因此只有在醛固酮和氢化可的松存在的情况下,甘草才能发生皮质激素样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和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大剂量时则激素样作用不明显,仅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4.3 抗炎症及抗过敏性反应作用

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既有类固醇的基本骨架结构,又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基于这两点很多人研究了甘草浸膏各成分的抗炎作用,并发现一些成分有效。从甘草浸膏中提取的各种甘草次酸样品对小鼠甲醛性关节炎、福尔马林浮肿、棉球肉芽肿及用卡介苗致敏的豚鼠皮肤的结核菌素的反应,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9-10]。

4.4 镇咳作用

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大剂量可使小鼠呼吸抑制。对于18β-甘草次酸及衍生物的镇咳作用,其中作用最明显的是甘草次酸胆碱盐,皮下注射1 mg/kg就能防止80%的咳嗽发作。

4.5 解毒作用

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对一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能力。甘草甜素为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解毒机制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同时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加之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是各方面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小鼠实验结果发现,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对士的宁、乌拉坦和可卡因、苯砷、升汞等毒性有较显著的解毒作用;甘草甜素不仅对河豚毒、蛇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同时还能解除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的致死作用。

4.6 抗菌作用

甘草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增殖的作用。在体外甘草的醇提取物和甘草次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提取工艺

5.1 药厂提取甘草提取物

通过从甘草根中得到的甘草粗粉,将其放在加入10倍水的陶瓷不锈钢反应罐和蒸汽夹层锅中,通过降低蒸汽压得到药液,药渣用8倍水重新提取2 h,合并药液。过滤得到的药液通过蒸汽夹层锅浓缩,使之再加工得到甘草膏提取物。

5.2 实验室提取甘草提取物

取甘草粉末加入18倍水煎煮两次(10倍水1.5 h、8倍水1 h)得到水提液,过滤浓缩,用浓硫酸调pH使之沉淀,离心,过滤后干燥得到甘草酸粗品,再用AB-8树脂梯度洗脱,浓缩,脱色,重结晶得到纯品。

6 讨论

6.1 甘草出厂后期处理

甘草在出厂前应该严格灭菌,减少水分。由于甘草的提取物容易变质,在保存时应当在阴凉、避风处,定期对提取物进行化验,看是否有变质现象;此外还不易长期储存,在运输时应当装罐、密封;从地理位置和成本考虑应该采用海运的方式,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在海上容易潮解,故应注意防潮,防盐。

6.2 评价与展望

综合目前研究的各种甘草质量评价方法,均主要从产地、基源、性状、形态组织学、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源评价只能保证种属的真伪,但对同种药材的优劣却无法准确辨别出来。我国虽是甘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对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作用机制、精制加工、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依然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受技术条件和工艺的限制,应用传统提取方法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低、纯度不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因提取率低使之其对甘草的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甘草产业的深入发展。目前国内外涌现出许多对甘草提取和深加工的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和学习,随着对甘草的进一步研究,甘草的新用途已日新月异,现在正广泛地应用到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化工、酿造、国防等行业,甘草资源正在得到学者们更深入的开发和利用。而且我国甘草的原料物产丰富,有巨大的潜在应有价值和市场前景,是极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北学工业出版社,2005:87-88.

[2]李学禹.甘草属分类系统与新分类群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3,13(1):13-43.

[3]林寿全,童玉懿.国产六种甘草资源的利用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77,15(2):47-56.

[4]陈明.甘草浸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1997.

[5]徐志栋,王敏,康怀萍.甘草属植物三萜成分研究概况[J].河北轻化报,1998,44(1):10-15.

[6]牛犇,胡先旺,韩冲.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1996,12(3):42-44.

[7]邢国秀,李楠,王童,等.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593-597.

[8]贾国惠,贾世山.甘草中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9):513-516.

[9]张小荣,王彩艳,何亚农.甘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近况[J].中国社区医师,2004,24(20):36.

[10]张萍,祝希娴.甘草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中草药,1997,28(9):568-571.

(收稿日期:2014-07-07) (编辑:欧丽)

推荐访问: 甘草 分析研究 提取物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