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五花八门的中药辅业

五花八门的中药辅业

时间:2022-10-26 15: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药行业包括生产销售丸散膏丹等中成药的药铺、经营药材批发的药庄、代客买卖的行栈和跑单帮的行商。上世纪40年代,天津成为北方最大中成药市场,中成药和药材交易空前活跃,药铺、药庄、中药行栈多达五六百家,跑单帮的行商亦不下三百余人。随着中药行业的勃兴,与中药相关的辅助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前文已经介绍过切药的刀坊和与刀坊配套的药刀洪炉,现再介绍其他一些主要辅助行业。

(一)轧药的碾房

中成药丸剂,不论蜜丸、水丸。原料必须是经过筛箩的细粉。如果粉不够细,制成蜜丸表面粗糙,制成水丸易于裂碎,且药效难以吸收。至于眼科外用的散剂,则要求药粉必须极细,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伤害。

粉碎少量药材,可以在推槽内反复研压。推槽俗称“铁船”,用双足推压,这是药铺徒工进号之初必修课。贵重细料,还须在瓷制乳钵内,用铸铁钵棒徐徐研磨,直至把珍珠、牛黄、麝香等研成极细的粉末。

大宗药材的粉碎,旧时普遍使用石碾,有的是电动,有的是牲口拉动,使用粉碎机、球磨机的不多。为什么呢?因为碾药材不同于碾粮食,一是药材粉比粮食粉要求更细,二是许多药材一经破碎,就变得又软又黏,如地黄、党参、天门冬等,含有糖分和油脂,用粉碎机打不成粉,最后还得碾子轧。旧时有中药碾房,专门为中小型药铺服务。碾房师傅认识各种药材,熟悉它们的物理性质,懂得如何处理难轧的药材。例如,轧大黄,先用轧面条机器把大黄挤成面饼状的一个个大片子,候其干燥后捣成碎块,上碾道轧几遍,就可以轧成细粉。

早年天津中药碾房,大约有十来家,目前中药业前辈尚有印象的,只有两家,其他家都回忆不起来了。这两家,一家叫同顺公碾房,在万德庄大街,有个雄县人叫叶秉铎的,曾在此工作过;另一家叫春华碾药厂,在城里大水沟福临里,经理是天津人房克明。春华碾药厂上世纪20年代开业,经营了大约30年,全部职工五六个人,是碾房中的大户。

(二)黄芪加工厂

黄芪是一种植物,它的根是一味药材,有降压利尿作用,可以治肾炎。三北地区都出产黄芪。因性状稍有差异,黄芪分为东北黄芪、内蒙黄芪、金翼黄芪(小白芪)和塘谷耳黄芪(白大芪)等数种。中药商人多以集散地不同,把黄芪分成关东芪、库仑芪、口芪和阳高芪。

黄芪是药材出口的重要品种。药材进出口商把采购来的黄芪,委托给加工厂加工。加工后的黄芪,二尺来长,不带根尾和分枝,根头和空心部分也都砍掉,棵棵笔直,粗细匀称,装潢也很美观。黄芪加工厂也按客户要求,将黄芪切片,用蜂蜜制成蜜炙黄芪。

黄芪加工厂又叫“黄芪锅伙”,河北安国古已有之,天津到40年代才出现。天津的黄芪加工厂,人员大都来自安国义盛和、生记等药庄。天津比较出名的黄芪加工厂,现在还记得这两家:一家叫乐记作坊,在三道街上,经理是赵乐三、赵继武;另一家叫崔绍康黄芪厂,地址在民拓街,经理是崔绍康。

(三)熬驴皮的胶庄

把干燥驴皮用铡刀切成约三寸左右的方块,漂洗数次以后,用沸水烫成小卷状,再将驴皮卷置铜锅沸煮一昼夜。捞出驴皮,滤除杂质,继续加热,使煮驴皮的汤汁蒸发浓缩,最后加入豆油、冰糖、绍酒,搅拌均匀,倒入成型槽,晾凉即成驴皮胶。

驴皮胶也叫阿胶,是一味具有滋阴补血功能的中药,中医治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多用阿胶。阿胶也是制药辅料,药铺做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龟鹿二仙胶和虎骨胶,都离不开阿胶。但是药铺熬制药胶,一般不熬驴皮胶,因为熬驴皮胶气味不好闻,污染空气,所以用驴皮胶多向胶庄去买。

天津熬驴皮胶的胶庄,都是河北安国人开办的。有一位闻名的熬胶大工匠,叫刘遇春。刘遇春出生于1904年,安国县万升永学徒出身,1923年至1937年在安国东顺堂干了15年熬胶工作,有丰富的熬胶经验。1943年刘遇春来天津开办宝隆胶庄,后来又与同乡孟芳春合伙,在河北小刘庄李家胡同,开设宏泰胶庄。还有一位熬胶大工匠,叫刘永信,也在安国县有过15年的熬胶经历。1946年刘永信来天津,与人合伙熬胶。1953年,刘遇春、刘永信与安国同乡吕建生、田树荣等,在大伙巷郭家胡同合资开设建新国药社,继续熬驴皮胶。

1953年天津同仁堂和记在西于庄建阿胶厂,该厂公私合营以后更名为天津同仁堂制药厂。天津各胶庄的工匠,不少人后来被调入合营后的同仁堂,仍从事熬胶工作。

一般人以为熬胶是个力气活,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干,其实不然。熬胶的火候,兑糖兑酒的数量,切胶块的大小,都是技术。火候掌握不好,熬出胶来不是老就是嫩;糖兑多了胶发酥,糖兑少了胶变硬。切药时,八块一斤或十六块一斤,分量不能差。熬胶有时“包锅”(即糊锅),弄不好就会胶废锅毁,但是刘遇春、刘永信这些大工匠,都有很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处理。熬胶大工匠给他一张驴皮,他就知道是河北山东皮,还是东北皮。东北皮不如河北山东皮出胶多。同一张驴皮,也有出胶多,出胶少不同之处,大工匠用手一掂,就知道这张皮能熬出多少胶。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四)制漳丹

做膏药,炸过药料的香油锅,加热到300多度时,在一瞬间必须加入漳丹,无丹不成膏。做拔毒膏,原料之中有一种丹,叫红粉。做狗皮膏,还要用到轻粉,轻粉也是一种丹。总之,熬膏药离不开丹。这里所谓的丹,是以水银为主料加热制成的结晶物。药铺做膏药,漳丹、红粉、轻粉自己不制,都要到丹房去买。

天津有专门为药铺服务的丹房,都是外地人来天津开办的。

汉口道有一家开业较早的丹房,字号叫新生制药社,经理是一位浙江慈溪人,叫叶子卿。叶子卿大约出生于1895年,早年曾在江苏常熟中药铺学过徒,后来在杭州西药房当过店员。1917年,年仅22岁的叶子卿创办新生制药社。新生制药社生产的漳丹、红粉,纯度高,质量好,不仅受天津药铺欢迎,而且还行销东三省。

还有一家较为有名的丹房,是座落在三条石公益胡同的旭升昌明记制丹厂。该厂原是保定日升李在天津的分号,日升李是一家油漆颜料店,兼制售漳丹。1948年旭升昌脱离日升李,改组为合伙企业,原保定日升李总务负责人赵德骝出任旭升昌经理。天津旭升昌制丹厂以生产漳丹为主,产品行销三北数省。该厂lO名职工,多数是山西平遥人和介休人。经理赵德骝,副经理李书坤,有多年制丹经验,是这行当受人尊敬的大工匠。

还有一个大工匠,叫王青山,在汉口同升发、天津永顺昌、天津顺泰昌三个轻红粉厂工作过,有40余年制丹经验,是天津顺泰昌经理。此人技术全面,经验丰富,只是经营能力稍差,业务不够发达。

(五)加工胆星

中药天南星经过加工炮炙,可以制得制南星和胆南星。胆南星是用天南星细粉,拌入新鲜的猪、牛、羊胆汁,经过发酵而制成。天津达仁堂所制胆南星,叫“九转南星”,其制法是每年夏天往胆南星缸里注一次胆汁,搅拌以后暴晒数日。如是九年,制得的胆星药效最好,配制小儿至保锭,疗效如神。但是自制胆南星的药铺,为数不多,因为气味太难闻,倘没有相当宽敞的厂院,挤在居民区里制胆星,邻居不骂才怪。

药铺不愿意制作胆南星,自然就有人来拾遗补缺。1947年开业的天津复兴长药庄,就是一家专门制作胆南星的小作坊。复兴长业主叫张龙音,河北安国人,出生于1892年,小时候在安国尹盛公药行学徒,自1912年至1942年,自己经营长盛公药行,有相当丰富的加工胆星经验。1947年,55岁的张龙音在天津针市街同义里3号开设胆星作坊,既接收来料加工,也自营批发业务。张龙音不识字,也不雇人,所有活计都是他与老伴俩人干,其辛苦可想而知。

稍后开业的一家胆星加工厂,是郁生国药社,地址在北门西新民里,经理是安国人宋郁生。宋郁生其人相当精明,他研究出一种加工胆星新工艺。应用这种新工艺,生产周期缩短,而产量明显增加。

(六)烤取竹沥水

截取一尺多长新鲜淡竹、苦竹或慈竹,劈为两片,中间用火烧烤,两端会流出汁液。收集这些汁液,便得到一种药材——竹沥水(又称竹沥、竹油)。竹沥水清热滑痰,镇惊利窍,做眼药、制蜜丸、熬膏滋,常会用到竹沥水,药铺自已不烤竹沥水,若有所需,可以到药市去买。

安国南关大药市内,有一家300多年的老药店——于广济堂,为安国于家世代经营。七七事变以后,于广济堂由安国南关迁到天津北门西。于广济堂是竹沥水专业户,在药界有名,迁址不影响业务,在津期间于广济堂生意一直不错。1946年老经理告老还乡,老经理之侄于少珍接班,业务比以前做得还要好。于少珍有文化,是师范毕业生,曾当过教员。于广济堂规模不大,不顾外人,柜上从业人员仅少珍之弟少魁、妹少坤、外甥王金耀三人而已。

(七)糊药盒的纸盒铺

旧时普通中药丸剂都是裸丸出售,没有现成包装盒,卖药时店员现卖现用纸包。解放以后,天津达仁堂率先采用蜡管包装中药丸药。所谓蜡管,就是用纸糊的小圆桶,一个做底,一个做盖,装进丸药,进蜡锅吊一层蜡皮。这一蜡管包装方式,在中药业使用了将近50年,直至上世纪末才被铝塑汽泡包装所取代。

含有牛黄、麝香等贵重细料的中药丸药,旧时包装则比现在讲究得多。像人参鹿茸丸、参茸卫生丸、局方至宝丸等,都用锦盒包装,以示名贵。锦盒先用纸糊,然后内衬红绫,外饰织锦,造型也相当别致。

解放前天津有纸盒铺百余家,有的专做鞋盒帽盒,有的专糊首饰盒书套,有的主要为糕点店服务,有的专为化妆品厂糊盒。主要承揽药铺糊盒业务的,是美德顺和瑞记两家纸盒铺。

美德顺资东是山东人高怀德,大仁堂、万全堂各种药盒,都由美德顺加工。

为达仁堂糊药盒的,是瑞记。瑞记经理王文瑞,与达仁堂经理乐达仁是老熟人。王文瑞年轻时在北京恒合义锦盒店学徒,恒合义长期承做北京同仁堂锦盒,王文瑞负责给同仁堂送活,因为常去。遂与乐家人熟悉起来。1914年乐达仁在天津估衣街开设京都达仁堂天津店,1916年在中山路创办达仁堂制药厂,业务发展很快,锦盒用量激增。乐达仁觉得天津纸盒铺做的锦盒,质量不如北京,于是恳请王文瑞到天津达仁堂帮忙。王文瑞从恒合义辞职,来到天津达仁堂制药厂,为达仁堂糊制各种药盒。两三年后,王文瑞有了积蓄,在中山路开设瑞记纸盒铺,以做达仁堂药盒为主,兼做化妆品盒。达仁堂药盒数量年年递增,瑞记的买卖也越做越好,数年以后瑞记便成为天津纸盒业的殷实大户了。

国民党统治时期,金元券一再贬值,物价腾升,百业萧条,天津纸盒业处于半停工状态。那时纸盒业不敢接活,因为即使离谱要高价,等到交活拿钱的时候,钱已经一文不值,到头来纸盒铺既赔工又赔纸。由于瑞记与达仁堂有多年业务关系,发行金元券时,达仁堂订下一年药盒用量,并预付全部货款。瑞记立即把货款全部换成纸张,达仁堂药盒工重料轻,等到给达仁堂做完药盒时,瑞记所剩纸张稀缺昂贵,卖了个好价钱。

推荐访问: 中药 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