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展中药材生产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下)

发展中药材生产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下)

时间:2022-10-25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2.科学种植,确保药材产品的质量

中药材是用于治病救人的重要物质,为多数慢性病人长期服用,近年来又广泛用于营养进补,预防衰老以及开发药膳、饮料等,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人工栽培时,一切栽培措施,都要注意不能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而且保证无污染。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区和个人,单纯追求产量,滥用化肥和农药;有些年份,为了抢当时的高价,一些药材不到采收年龄,如一些生产周期长的珍贵品种如杜仲、厚朴等多年生木本药材,有的干径不到5厘米就遭砍伐;有的品种不是采收季节,也争相采收。以致造成农药残留或重金属超标,有效成分降低,影响疗效,甚至埋下不良隐患。须知过去传统的中药材,都是在原始生态环境中生长,或是按原生态栽培的,因此,现在在进行人工栽培时要:

(1)尽量不用或少用化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如确需施用化肥,也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不宜单用化肥。一些有机肥如厩肥、堆肥、饼肥等,也必须充分腐熟之后施用。

(2)慎用农药。对药用植物的病虫害,提倡生物防治,尽量保护和利用天敌;提倡使用植物性农药。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使用低毒、易降解农药,有效低浓度用药,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在增效、安全、省工本的前提下,合理混用农药,以增强药效或对多种病虫起到兼治作用。严格控制农药残留。

(3)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品种,掌握其不同的生产技术要点。由于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不同,对环境的要求及栽培年限的不同,形成了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如黄连、半夏和绞股蓝栽培时要遮阴;西红花为防止种茎退化,生长期间要除芽;菊花为增加分枝要打头;根与根茎类药材要摘蕾;枸杞、山栀子要整形修剪;丹皮、芍药、桔梗采收时需趁鲜去皮、晾晒等。川乌要剪掉毛根遵法加工、炮制去掉毒性;远志、桔梗收后要及时刮皮、晒干;因此,不同的中药材栽培技术有其特殊性,如不了解或不掌握其生产技术要点,很难保证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中药材。

(4)掌握最佳采收期。主要指采收期和采收年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对药材的形态、组织构造、有效成分的含量、性味、色泽、疗效以及产量,都会产生影响,这也是保证药材品质、产量的主要措施。如黄连育苗需2年,定植后培育5年才能采收;丹皮深根生长期需要5年,才能收挖;白芍用芽头繁殖的3~4年可采挖;川乌上一年秋播,次年国庆节前收挖;还有丹参、黄芩、板蓝根等,以上这些根类或根茎类药物均应在霜降后或早春发芽前收挖。茵陈要正月采收,过时就不能作药用,故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之说。牛蒡夏季麦收以后播种,秋后收获药材,如果春播就只能收种子,根部却失去了药用价值。

(5)要正确对待药市行情的波动,不跟价格跑绕着市场转,保持中药材生产健康、稳定发展。药材是一种特殊商品,货紧价扬,货多时烂贱,没有其他用途,多数药农都有这样的心态:“种涨不种跌”,就是什么药材涨价就种什么,而跌价的药材不愿种。然而,药材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涨价时大家都去种植,到产新时往往高价变成低价。而跌价药材没人种,其价必然上升,长期以来,受“缺时是宝,多时是草”和“多了砍,少了赶”的生产特殊性的自发调控,造成价格大幅度波动,不能保证药材产品的质量和正常产量。因此,除种好主栽品种外,也要注意安排一定数量的短、中、长品种搭配(1~2年能收益的为短品种,3~6年能收益的为中品种,7年以上才能收益的为长品种),做到以短养中,以中养长,要“逢贵莫赶,逢贱莫懒”,尽量避免在某一品种价格猛涨时,盲目大发展,造成生产过剩,价格就会猛跌,又放弃甚至毀掉已种植的药材,又出现新一轮的缺货。因此,只要是选择发展的药材品种是适宜的,特别是一些中、长期品种,不管价贵、价贱,都要坚持每年发展一定数量的面积,才能不会失去收到高效益的机遇,使收益稳定而持久。此外,药农一般在药材产新后就急于寻找销路,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其实,药材和商品一样,在产新时由于产品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滑,这时出售肯定没有好价钱。如果能把药材进行产地初加工,并好好贮存,待价格上涨后再适时销售,就能得到更高的利润。特别是一些中、长期品种,在价格不好的年份,就留存在地里,不要急于采收,待价而沽,而且这类药材在地里留存的时间延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会更好,待到价格好的年份,就能卖到更好的价钱。■(曾庆楣)

推荐访问: 中药材 几个问题 重视 生产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