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有关青少年就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有关青少年就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10-20 18: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青少年的就业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大,于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现代青少年的一些就业环境,他们的职业选择和愿望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了青少年就业困难,还有就业压力大。在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变得更加的严峻化。因此,为了更好地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青少年就业矛盾,我们特别针对大学生和非大学生这两个方面考虑,对我国青年目前的就业现状、遇到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青少年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就业问题;调查

2006年的就业论坛,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留学归来,薪水还不如出国前的;一大半大学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很多本科生第一年的工资达不到“最低成本”;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尽管校方表示100%,很多学生却表示,曾经找到“挂着”单位,但目前是处于失业状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青年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有上千万名青年成为失业一组,既没有正式工作,也不在学校上学,也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习。可见,我国青年的就业问题十分的严峻。

一、 影响青少年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1、 有一定的自我因素。根据统计的资料显示,当代的青少年的年龄在14岁到25岁之间,而这些群体基本上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员。他们成长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比较优越,个性也就相对比较张扬任性,他们很有活力,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但却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像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职场中就会不自觉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倦。

此外,青少年的就业会产生物质崇拜。青年的这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比较强烈,对物质的崇拜使得他们在择业时一般要求比较多,要选择待遇高、条件好的行业,这样就既限制了青年的择业视野和职业选择空间,也使得基层和艰苦行业缺少了人才的支持,从而也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然而物质崇拜还使得青少年在职场中缺乏了奉献精神,过于把工作的付出和收入对等化。

现在的大学生们欠缺工作技能及经验。于是大学生都受教育方式的影响,看不清自身的问题所在,总觉得拿到了一个好文凭,就可以胜任自己所学的专业方面的领域。到现实却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的不足,结果只能是望岗兴叹。

2、企业和单位方面的因素。现在企业的就业意识开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在人力资源上投资,结果就是岗位人员不稳定,新进人员素质跟不上。另外,部分企业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理想,加班时间过长,待遇也相对比较低,企业文化也欠缺。

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现代青少年最大的问题和劣势,不少的企业都想招聘一些技术能人,希望能尽快的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变化,因此一般的青年人就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都不太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来培养新人。个别的企业还存在着一些地域和性别歧视的现象。这种现象间接造成了青年就业的困难,不利于公平竞争,从而影响了青少年的就业。

3、 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舆论的导向不好,没有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在现实环境中,社会中处处都充斥着一种躁动的情绪,缺少那种踏实肯干,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没有提升技能的重要性。现在家庭普遍的要求子女去走高考这条路,接受高等教育固然重要,但却造成了社会的技能水平的低下。社会一再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上大学,还要上重点大学,这就误导了青少年,他们好高骛远,时刻幻想一夜成名,缺少了奉献精神,不想学技术、学技能。

此外,就业政策的重视度不够。其实青少年与其它人群相比,具有相对的就业强势,而且现在的青少年的大多数家庭负担都不重,生计依靠父母,这就会使得政府部门很容易产生对青年就业问题的忽视,虽然重视,但在具体政策上,没有实质性的援助。有专家和政府官员认为,在就业岗位稳定的情况下,与其让成年人失业,不如让青少年失业,这样产生的社会震荡就会更小。

4、 学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素。教育政策的问题。大学的普遍扩招,虽然提高了升学率,加大了青少年继续深造的机会,但也让其质量一再的下降。大学的教育程度也不够强大,部分大学为了生源,放松了学生来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对职业教育的不够重视。政府对技校这些职业方面的教育经费投资不够,技工院校的招生受部门利益的驱动,不被教育部门接纳,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纳入各地方各学校统一的招生计划安排。职业教育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 应对青少年就业问题的建议与意见

1、引导青少年转变就业观念,要务实择业。较长时期以来,很多青少年把自己当成是绝对的社会“精英”,“高薪、白领、大城市”成为其择业的基本条件,期望值偏高,挑三拣四,自身定位不准,没有职业规划。面对金融危机,如果还保持这种择业观念,必将一事无成。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引导,大力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帮助青少年成功就业。第一,现在的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教育了,青少年不要时刻陶醉在天之骄子的梦幻中,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劳动者来对待。第二,必须考虑到基层就业。现在的青少年如果摆正心态,愿从一线做起,就业就不会困难。所以应摒弃眼高手低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到中西部或者基层地区就业,避开竞争高峰。第三,对于薪酬应理性看待,一味追求高工资和优厚待遇在目前状况下已经不现实,可以考虑“先就业,后择业”。踏踏实实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含金量”,将技术、人际、管理等能力不断提高,只要有实力,必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第四,放下身架,踏踏实实地找工作,理想放长远些,立足于到一线苦、脏、累岗位上成才。

2、出台优惠政策。出台青少年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青少年创业,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青少年创业。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政府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样,政府可以通过青少年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如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资金困难,为青少年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完善青少年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的服务体系,在青少年创业中提供相应的政府服务意识。

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建立长期促进青少年就业专项服务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通过实地帮教、宣传引导等方法,帮助青少年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就业进行重点帮助,对暂时失业的青少年免费受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

总体来说,必须采取一种综合性的,连贯的方法,并采取定位明确的干预措施,以帮助青年人克服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和留在劳动力市场中所面临的具体障碍。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也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希望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青少年的同学们有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石伟平.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A].民族教育研究,2004.3.24-28.

作者简介:张婧文,女,汉,河南郑州市人,法学硕士,单位: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荐访问: 就业问题 青少年 调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