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展望

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展望

时间:2022-10-31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此论文是参加2015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5C052。

摘  要:赫哲族是北方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本人主要通过对它的民歌、舞蹈、器乐等传统文化的采集研究,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赫哲音乐,并使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赫哲族音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集聚地是在黑龙江省。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通用汉文。赫哲族以渔猎为生,也耕种少量土地,曾信仰萨满。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根据近年来全国人口调查并统计出,赫哲族人口不足上万人。使用赫哲语,他们有语言无文字,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并早已经通用汉语。

为了挽救赫哲语言,传承赫哲民族文化,政府加大了对赫哲族教育事业的投入,鱼皮球、顶杠、射箭等赫哲族传统渔猎体育项目被编写成教材,正式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的课堂。与其它学校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从入学开始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和继承着赫哲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赫哲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原汁原味的山歌和小调流传至今,从它的内容上看可分为“嫁令阔”、“天鹅歌舞调”、“依玛堪”、“萨满调”。当时的一些文人通过文字把流传在民间的赫哲族歌曲进行整理记录下来,并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并口口相传,书写的一部分也流传下来,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的历史故事,反映赫哲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以及纯真的爱情等。

一、赫哲族音乐的生存状况

赫哲族音乐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赫哲族人民历史悠久的见证,是赫哲族民族文化一朵绚丽的琵琶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和漫长的道路,在文革期间曾经一度被禁止传唱,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曾遭到扼杀,险些绝迹。如今的青年男女颇喜欢港台的流行歌曲,赫哲族的创作歌曲数量越来越少,著名的赫尼哪调有《乌苏里船歌》、《春季生产歌》等。

1、伊玛堪在赫哲族中是常见并深受喜爱的歌曲演唱形式,他的题材多以惩恶扬善为主,歌曲内容多涉及英雄故事,演唱中一般以单人说唱形式为主,放弃乐器伴奏,节奏较为自由连贯,节拍不固定,故事中根据各式人物的性格特征设定唱腔,唱腔较为独立,不可混用。演唱旋律形式:开始旋律性较强——中部吟咏式的演唱——结尾更强。

2、嫁令阔在赫哲族的民歌中的叫法,内容包括生活、劳动、故事、爱情等,一般多以男女爱情为主要创作内容。赫哲族的民歌也和歌曲一样,男女有固定的音腔,相互不能混唱。独唱是赫哲族的主要演唱形式,对唱会偶尔出现,曲式结构多为单乐段结构,节拍方整节奏感强,常采用五声调式音阶。

3、宗教音乐是赫哲族的音乐重要组成部分,“鼓”是萨满宗教活动的主要乐器。鼓伴奏伴随着萨满活动的全过程。并和其它乐器在不固定的节拍中进行,大多采用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八度大跳在音乐中很常见,曲调中不含变化音。

4、舞蹈音乐

舞蹈音乐《天鹅舞曲》是赫哲族的代表作,旋律动听优美、结构严谨在赫哲族民间广为流传,旋律中音乐表现逼真,生动的描绘出天鹅在天空中结伴飞翔时,放松悠闲,追逐嬉戏的秀美形象。

5、赫哲族的摇儿歌作为传统与经典,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故事情节在抒情的气氛中表达。这是这种特殊的表达情感,成就了赫哲族文化的地位,也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这会生活影响到了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歌词唱到“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此成为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歌词大意:“青青的树林高高的山哪,獐狍野鹿满山岗呀,朋友来了先烧水,随手打来野物表心肠啊。春风刮起欢腾的浪啊,鱼儿呀你别挤破了我的网呀,划船来到了小河湾哟,新鲜的三花五罗装满舱啊。茂密的林海任我闯荡啊,躺下也头枕着松花江呀,勤劳勇敢的赫哲人哟,顶着天立住地亮开嗓啊”,是赫哲族人民生活真是的写照。

二、追溯赫哲族文化

《乌苏里船歌》在我们汉族广为传唱,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谣,当一唱起那浓情蜜意的“赫尼哪”调时,我们总会想起生活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赫哲人自称用“那乃”、“那尼卧”、“日贝”,即本地人的意思,“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又称“赫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

赫哲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我国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三江平原物产丰富资源独特,土地肥沃,山水纵横。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天然的狩猎之地和富饶的天然渔场。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麝鼠、貂皮、蛙鱼、三花、五罗蝗鱼……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富于智慧的赫哲族,不但创造了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有能代表赫哲族文化艺术风格颇具北方民族特点的渔猎文化、萨满文化、桦皮文化及独树一帜的鱼皮服饰文化和食鱼文化。连同他们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体育、工艺美术等,无论是从人文还是艺术的角度,均都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邃的文化蕴涵。

赫哲族的民族文化,是在悠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在不断地发展创造中,它以其特有的文化艺术珍品,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赫哲族的文化,传承发展到了今天,足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自身存在的价值。如今的赫哲族文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和魅力,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

三、赫哲族的传统文化成就

剧照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富于智慧的赫哲族,不但创造了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有能代表赫哲族文化艺术风格颇具北方民族特点的渔猎文化、萨满文化、桦皮文化及独树一帜的鱼皮服饰文化和食鱼文化。连同他们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体育、工艺美术等,无论是从人文还是艺术的角度,均都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邃的文化蕴涵。赫哲族的民族文化,是在悠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赫哲族因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很多文化无法传承,不能记载,他的文化也在渐渐消亡,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解放后它的作家文学逐步发展起来。剧本《冰山上的来客》是影响较大的有话剧、还有搬上银幕影响较强的《赫哲人的婚礼》等,还有话剧《雷锋》、《黄继光》,歌剧《焦裕禄》、《好班长》等。其中《赫哲人的婚礼》受到全国文学爱好者的普遍关注,是赫哲族人民新文学的代表作,它为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门,是第一部反映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生活和历史的著作,便于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赫哲族的生活习惯。

1、赫哲族传统饮食

赫哲人传统文化由来已久,他的饮酒就很有讲究,在饮第一口酒前,要先要敬祖先和诸神,用筷子蘸一点点酒洒向大地和空中。他们很少喝茶,和多人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的饮食和汉族人很相似,也要喝小米粥等、也会熬一些鲫鱼汤等、鸡蛋使人们的主要食品,和汉族一样常见。孕妇在生产时,也很讲究科学饮食,生产后在五日内不能吃生冷食品和青菜。赫哲族人死后,祭奠也颇有讲究,使用面粉制成点心放在桌上,以供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食用。

2、赫哲人的婚俗

摆上酒席,宴请双方的父母和长辈是赫哲人在男女青年订婚时必要的礼节;婚礼时,新郎的父母要向新娘的父母敬上三杯白酒,以表示尊重对方。婚宴进行时,新娘要“坐福”面朝墙壁,送走参加宴会的亲人后,才允许与新郎一起吃饭用餐,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寓意着夫唱妇随,和睦相处百年好合,最后是新郎和新娘一起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长,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赫哲族人的饮食有一种原始的吃法,他们喜欢吃和“莫温古饭”、“拉拉饭”现在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与汉族相同,绝大多数人家也都吃米饭、馒头等。赫哲族目前还保留着独特的饮食方法,如鱼、肉类等食品,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生食可以把肉做成生肉干、生鱼干和新鲜生鱼等,现在也备受人们喜欢,另外还有加工好的营养价值较高鲟、鳇、鲑鱼子等。其中鱼松是赫哲族人最喜欢吃的食品,每餐必不可少。常见的典型食品通常有:拌菜生鱼、鱼松和半生不熟的特色烤鱼等。

此外,赫哲族还有自己的节日---春节,这也是赫哲族人最欢乐的节日;宗教萨满等。

四、赫哲族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是指,在中国的土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不断传承发展并仍旧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其音乐,民俗、信仰等被人们认可和传承,他的民俗为赫哲族民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表现题材,表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用自己的方言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显示了淳朴的气息和特有的魅力。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传统形式的民歌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文化研究的范本,他已经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现代社会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审美形态和审美需要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赫哲族的原有音乐已经呈现加速衰落的趋势,也面临消失的境地。因此,赫哲族音乐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探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道路。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他们本民族语言在逐渐消失,作品的陈旧以及老艺术家的不断减少,都要求尽可能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积极保护;积极对赫哲族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使这种民族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地发扬和壮大,我们作为艺术教育者,要重视和支持赫哲族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探索,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创作人才,为他们提供生存和成长的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地反映赫哲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使这些作品成为高雅的民族音乐,使他们的表演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使赫哲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一步挖掘收集传统的民间音乐,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在长期的积淀中,彰显民族音乐自身的魅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历史的脚步,不断创作出新作品、好作品,使其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使赫哲音乐引起中国的关注,进一步登上世界的艺术高峰。

推荐访问: 赫哲族 传承 展望 文化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