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19: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状态。如何能够让学生意识并且体验到软件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的完整过程里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目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中所缺乏的。

2 阶段性顶石课程的实施

传统的顶石课程一般是在高年级的最后阶段设置的一门综合实践类的课程,所以学生往往只有在最后阶段才能得到综合性的训练,这样的做法往往浪费了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良好时机。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阶段性”顶石课程的设计理念。

通过这种“阶段性”顶石课程的设置,学生加深了对先续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显著提升也表明“阶段性”顶石课程的开设对提升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1课程的设置

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计划安排是按照专业知识的前序后继关系构建的。但是在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是以一门独立的课程为单位,以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与后续课程之间在实践内容上的关系和彼此影响。比如: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往往更多地关注于程序设计语言本身,对分析和设计的要求不高,缺乏关于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对学生的要求,缺少针对求解一个问题的分析与设计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没有需求分析、没有程序设计流程图、没有测试,只有最终结果的验证。这就造成了到后续以分析和设计为主的软件类课程中,学生即使学习了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但是落实到程序的时候仍会习惯性地陷入程序结果至上的思维定式之中。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本课题以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入手,重新梳理了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层面上明确了课程之间的继承关系,减少了教学内容冗余,填补了课程衔接之间部分教学内容的空白。

2.2教学内容设计

以软件工程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全程贯穿和递进地渗透软件工程的思想。让学生从开发最简单的程序开始就进行软件工程思想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下学期设置了《软件工程综合设计》和《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践》两门顶石课程。所谓“顶石”课程是美国高校为高年级工程类学科的学生开设的整合性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拓展、批评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和发展综合素质。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践”顶石课程,以项目驱动方式组织教学,将学生组成4~6人的团队,通过指导学生开发应用项目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编码与测试、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重要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大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三门程序设计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软件工程概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由于还完成数据库相关技术的学习,所以数据的存储采用文件实现。通过《软件工程综合设计》这门顶石课程的学习,学生得到了初步的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实现能力的培养,也为后续软件工程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三阶段顶石课程

大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三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构造》《软件测试》《团队激励与沟通》四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软件分析、软件设计与软件测试的能力。此外,通过《团队激励与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团队协作与团队管理的能力。为此,通过《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践》这门顶石课程的学习,学生得到了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为后续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实施效果及反馈机制

基于全程无缝对接的软件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软件工程相关文档的书写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通过2015届、2016届和2017届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 结语

“顶石”课程概念引入国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其教育理念符合学生认知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成长规律,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学以致用”。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引入“顶石”课程的培养方式后,减少了用人单位前期的培训任务,通过与理论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校阶段就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实践能力训练,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编辑/岳凤

推荐访问: 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实践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