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利用故事打造化学快乐课堂

利用故事打造化学快乐课堂

时间:2022-10-23 1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快乐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轻松获取知识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要打造快乐课堂,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正好能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运用化学故事是打造快乐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大胆的尝试。

一、利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还可以造成悬念,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为这节课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上“甲烷”这节课时,我先讲了“老牛喷火”的故事:在荷兰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位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肚子却溜圆,手指一敲“咚咚”直响。兽医诊断:这头牛肠胃胀气。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的火舌。兽医看罢大吃一惊,急忙后退几步,牛见火也受惊了。挣断了缰索,在牛棚里东蹿西跳,燃着了牧草,引起一场冲天大火。虽然,兽医等人全力抢救,但也无济于事,整个牛棚和牧草化为一片灰烬。

这头牛胃里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带着这个悬念,我领着学生一步一步走进上课的主题:甲烷气体。这样的引入,学生一下子就对甲烷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对于学习甲烷知识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了甲烷的知识后,我再让学生思考:牛胃里怎么产生甲烷气体?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原来牛吃的饲料是牧草,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牛患病后,消化功能衰弱,牧草在胃里进行异常发酵,产生了大量的甲烷,引起了肠胃胀气。当兽医插入探针后,就像一根导管一样,把气体引了出来。甲烷易燃,所以遇火即燃,引起了这场大火。这样将学习化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中,无疑会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极大热情,活跃其思维,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利用故事讲授新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南宋诗人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如果不注意讲授艺术,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劲头。如果教师能够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添加一点故事佐料,教学过程就会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其味无穷,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乐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富有情趣。难以舍弃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化学第七章“燃烧和灭火”时,我引用《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故事来说明燃烧的条件,把可燃物、着火点、氧气这三个因素对燃烧的影响说得清楚明白。

又如,在讲到微量元素的作用时,我讲了“鬼谷之谜”的故事:在北美洲西北部,有一片宽阔的山谷地。在15世纪以前,这里曾住过不少印第安人。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会突然生病,头发脱光,眼睛失明,然后就痛苦地死去,于是没多久,这里便荒无人迹。这片山谷是那样可怕,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鬼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勇敢的地质学家再次闯入“鬼谷”,经过他们实地考察与实验,发现原来这里土壤中含有大量硒元素。硒经过植物、河水的“传递”进入人体,人体硒含量过高就会中毒死亡。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硒含量过高的危害。

那么如果缺硒,会怎样呢?我同样也列举了发生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的一个故事。当地经常流传一种“克山病”,这种病来势凶猛,病人开始呕吐黄水、继而心力衰竭最后突然死亡。后来经过研究是由于缺硒引起的。研究人员把一种叫做亚硒酸钠的化合物制成溶液喷洒在农作物上,人吃了以后适当补充了硒,从而控制了“克山病”的发生。

在这些故事中,学生知道了微量元素不是摄入越多越好,过多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故事把枯燥的知识轻松地刻入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兴趣大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演绎故事理解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往往埋怨化学知识抽象、难懂,认为分子、原子、化学反应等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理解。将故事演绎进课堂中,可以将抽象变成形象,把学习内容变成一种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我编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对好朋友,东东和西西,南南和北北,由于一些小事引起了矛盾,两对好朋友都分开了。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东东碰到了南南,西西碰到了北北,他们分别相见很晚,重新组成了新的好朋友联盟。我让四位学生按照故事的情景进行模拟演绎,并让全班学生为他们的表演打分。通过角色体验,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更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理解并掌握了有关的化学知识。

四、利用故事深化德育,增强环保、爱国等意识

运用化学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会感到亲切实际,乐于接受,同时,故事特有的感染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例如讲述侯德榜与候氏制碱法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怀。又如在讲到重金属的危害时,我讲了“集体发疯之谜”这个故事:40多年前,日本有个村庄发生了一起可怕的“集体发疯”事件,有16个村民突然一起“发疯”了。这些“疯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发作时两手乱摇,颤抖不止,而下肢硬直,如此反复发作,直至“疯死”。经多方调查研究,发现原来是他们共同饮用的那口水井的水受干电池中某些有害成分污染而造成的。例如干电池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一定量的汞,汞极易污染环境,特别是水质,对人体造成种种危害。由于人们用完电池随意乱丢,时间一长,日晒雨淋或埋入地下,往往污染环境,所以废旧电池不可乱丢,要分类回收。另外我也适时穿插“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故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利用故事联系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中很多药品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故事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学生会觉得化学知识生动、真实、有用,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视。

例如,在学到“氢气的化学性质”时我讲了“第一个飞人之死”的故事:在18世纪80年代初,热气球刚在欧洲出现不久,1783年法国国王批准了第一次用气球送人上天的计划,并决定用两个死刑的囚犯去冒这个险。这件事被一个叫罗齐埃的青年知道了,他想人第一次飞上天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荣誉不能给囚犯,他决定去试试。于是便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向国王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国王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在1783年11月21日,他俩乘坐热气球,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用热气球载人的飞行。那次共飞行了23分钟,行程8.85公里,罗齐埃由此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第二年,罗齐埃计划乘气球飞跃英吉利海峡。当时已经发明了氢气球,使他拿不定主意的是:乘热气球好呢,还是乘氢气球好?最后,罗齐埃决定两个气球都乘,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两只气球碰在一起,发生了爆炸,罗齐埃和另一位青年葬送了年轻的生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原来热气球下面挂了一个火盆,然而在氢气球中充的是氢气,罗齐埃没想到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只要一碰到火星就会爆炸,显而易见,热气球是不能和氢气球同时混用的。

罗齐埃是一个敢于冒险的青年,可惜他只有勇敢精神,缺乏科学的头脑,导致了一场球毁人亡的悲剧的发生。看来,化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这样的故事足以让学生时刻谨记在使用化学药品时“安全第一”,胜过无数次空洞的说教。

六、巧用故事创设悬念,结束新课

结课是一堂课的句号,但我觉得更应成为另一堂课的逗号。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束艺术,能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把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就能起到这种神奇的效果,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

比如在学完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后,我讲了“比冰还要冷的冰”这个故事:在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天气很冷),一个钻探队曾遇到了一件怪事:当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勘探油矿时,突然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管口喷出,立刻在管口形成一大堆雪花似的“冰”。好奇的勘探队员像孩子般高兴地用这些“冰”滚起雪球来。这下可不得了,许多队员的手被冻伤,过不了多久,许多人皮肤开始发黑、溃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又如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后,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拿破仑时期,在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唯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这样的提问,自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为下一节课讲“干冰的性质及用途”和“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埋下了伏笔。

总之,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中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魅力,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我将用故事经营一块教学的天空,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 廖银燕)

推荐访问: 课堂 利用 化学 打造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