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浅谈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时间:2022-10-23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也在不断的向着信息化管理模式靠拢。水利工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型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含义,以及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管理

引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促进我国水利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1 概述

信息化是一个外来概念,最先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把信息化作为社会形态演变的综合性概念提出的。西方国家普遍使用信息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的定义与信息的定义一样,花样繁多,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取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水利工程信息化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的水利现代化过程。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效能和效益。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管理技术。建立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借助于现代化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利用并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通信方式从而确保通信的畅通、信息传输的可靠和安全,并建立动态的远程监视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与采集,从而达到对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2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原因

2.1 管理难度大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

2.2 共享资源的要求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文件材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复杂,包括从施工方、监理、工程设计以及项目法人之间来往的文件,他们之间上报或者下达的信息种类也非常复杂,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共享,并对这些信息文件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处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查找提供方便,所以就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2.3 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整合,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并进行一定的进度控制,因此进行水工工程信息化管理变得非常重要。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和汇总,并且能够进行自行计算以及按照设定好的格式进行报表的输出,可以很简便的将数据上报以及计划下达的工作完成。此外,水工工程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映,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行及时的决策,以此提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

2.4 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只有拥有有效的数据才能保证科学的决策,要对水利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处理和加工,并及时发现工程中的问题以进行及时的调整,来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电子进行实现,对工程的阶段目标以及进度计划进行实时的跟踪、分析和比较,为水利工程提供有效的决策,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现代胡和科学化的管理的目的。

3 如何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1 信息采集

在积极建设、完善常规信息采集设施的同时,结合水利工程远程监控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采集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吸收,充分应用遥感、遥测、全球定位和其他实时自动采集与传输技术,逐步形成从微观到宏观多层次协同作业、结构相对完备的综合信息采集体系。

3.1.2 水利通信设施

根据相关水利工程的资源,对政府在水利领域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及社会管理进行提高,对安全供水、安全防洪以及安全生态等进行保障,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实现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络资源,结合水利应用特点,自下而上,建设从基层水利通信接入网、各流域水利通信干线网和全国水利通信骨干网三个层次的通信网络系统,全面提高水利通信网对水利事业各项工作的通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水利通信网作为一体化通信网络平台的建设进程。

3.1.3 水利信息网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水利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等信息化先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改造和扩建水利信息网,完成连接水利行业各级、各部门的全国水利信息网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国水利地市级业务部门以上的水利信息网,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与要求,建设与国家政务骨干网相衔接的水利政务内网体系,实现中央通达地市级节点的宽带连接,为各级、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输提供载体和信道,满足数据交换、视频信息传输和语音通信等要求。

3.1.4 水利数据中心

水利数据中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核心,是构成完整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部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建成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水利数据中心,逐步形成标准、开放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和水利信息资源的服务窗口,初步形成持续稳定的数据汇集、管理、维护的运行机制,具备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综合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服务的能力,并作为国家基础数据共享体系的一部分,提供水利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3.2 加快业务应用建设

业务应用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手段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和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业务应用加强水利信息化对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带动作用。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依托于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差异很大,因此,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要和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相结合。且在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标准化与规范化,积极促进水利行业业务应用系统的软件产品化开发与推广应用,尽可能减少重复开发,降低成本,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框架下各类水利业务急需的数学模型应用研究。

3.3 推进保障环境建设

为保证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与业务应用建设的顺利进行、运行的持续稳定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保障环境的建设必须与之相结合、相协调,并适度超前。保障环境的建设,不但包括各类标准、技术规范、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更主要的是建立水利信息化所涉及各类关系的协调机制。“十一五”期间,主要围绕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启动系统建设等方面,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同时做好保障环境自身的建设工作,并逐步过渡到采取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手段,预防和解决水利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4 结语

相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而言,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特别是距离全面建设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信息是国家基础国情信息之一。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是21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荐访问: 水利工程 浅谈 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