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

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

时间:2022-10-22 2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好的教学“预设”,很难有好的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水平。课堂“动态生成”,它强调课堂是动态的、是鲜活的、也是富有个性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课堂。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师也应该明确“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

关键词:预设;动态生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课堂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真实的课堂会出现种种意外,如果课堂的凡事凡物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掌握之内,教师的教学也就逐渐成为沉闷、机械、重复性的劳动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变化的情景,随时调节课堂的程序、内容、节奏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既定的思路,开放教学动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这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就增强了互动,师生的沟通,就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创造性,课堂就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美丽,充满活力。

一、教学设计在情境中灵活生成,给生成留下空间

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无疑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应当是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课堂上的教学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新课程提倡的“为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而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教学就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舒畅,而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教师要因学生而动,因情景而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如,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讲解ASCⅡ时,刚刚上了“数字”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编码就有学生站起来提出:“假如,内存中一个字节的内容是65,是表示是数‘65’呢?还是字母‘A’呢?又如ASCⅡ中‘6’对应的是‘54’。而数字‘6’对应的是‘100’,B即是‘6’的二进制,电脑如何区分呢?”这个问题真是意料之外,又惊讶学生的思维敏捷。“如果面对一个孤立的字节,确实无法区别,但存放和使用这个数据的软件,会以其他方式保存这些数码属于什么类型的信息,指明这个数据是‘数值类型’还是‘字符类型’或其他类型。”

教学设计需要预设,但是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预先设计进行,不考虑教学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失去生机和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情景、学生状况,及时加以灵活调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上充满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动态的课堂也随之生成。

二、实施过程中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发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是统领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教学设计首先要确立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规定,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条件、学习情景随时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学情发生变化时,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会显得不合理、不完善、不适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开放性地添加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超越既定的预设目标,及时动态地生成新目标。

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枚举算法》——涂抹数字问题。在算法实例教学中,枚举算法是一类问题,采用搜索的方法,逐一判断,过滤掉不符合要求的结果。两个实例就像数字游戏,在讲“涂抹数字”问题时,讲了一个小故事:最近警方抓获一批制造发票的犯罪分子,并发现制造发票用的模版,但是由于受到损坏,它的千位和百位的数字已经模糊不清,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警方知道这个数能被57或67除尽。警方想找出该单据原有的可能号码及个数,对此,他们找到福尔摩斯,请他帮这个忙。同学们,你们能做福尔摩斯吗?这个小故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我想,只要对算法有了兴趣,学好它难道还是件困难的事吗?孔子曾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教学就容易激活。在程序设计领域,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要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将他们引领到程序设计的大海,让海的深邃和宽广开拓年轻的心灵,学习了以上的实例,学生会情绪高涨。

这种做法实际上给预设目标添入了灵活的创新成分,提升了教学目标的水平,及时生成丰富了教学目标,真正拨动了学生的心灵之弦,达到了比预期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平等不仅有人格上的平等,更有求知行为上的平等。在课堂内,如果出现教师一言堂,或某些学习好的学生独霸话语权,那就无法生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注重交流。生成的持续性取决于生成的动力,生成的动力来自于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交流,能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共进。

三、教学程序在生成中及时调整,整合信息,驾驭动态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和同伴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在学习进程中,挖掘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精彩、更充实、更丰富。

如,在“声音的数字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当学到“采样频率的高低影响声音的质量,量化也影响声音的质量,但两者都会对声音文件的存储量有很大的影响。”时,一名平时爱动脑筋的男生提出两个新问题:既然声音与“采样频率和量化”的关系密切,那么能不能通过对“采样频率和量化”的修改对声音的存储量和音质做进一步的关系分析?两者间有没有切入点,即多高的频率变化与多少的量化是相同的?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随即我决定利用这一突发事件,开发成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上网搜索可用的软件,进以修改声音文件的采样频率或量化……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学生还提出将一段音乐进行修饰等等。考虑到教学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开发,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一个个有创意的想法呈现出来……激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鼓励质疑,促进动态生成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教师要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去打击、束缚他们。当学生提问养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便指出“谁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每次活动都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允许他们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自鸣得意,即使提错了问题也要让他们完成全过程,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有的学生会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黑客是什么人?”“蠕虫病毒是什么?”对于此种情况,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从学生处寻找答复,不要怕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主动学习。

鼓励质疑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课堂教学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又感受到了个性张扬的魅力。教师在欣赏和倾听中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观点和问题的价值,及时调整教学的程序,变化教学的节奏。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预先的教学设计,影响教学的预期进程,但是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课堂教学也因为变化而生动、深刻起来。让学生的“资源”在课堂上闪光,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五、教学机智在生成中施展发挥

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的,有些课堂的突发事件、生成问题是教师在教案预设时所无法预见到的,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融入智慧,妥善解决。其实突发事件并非完全是课堂教学的负面因素,其中也有一些可贵的积极成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随时捕捉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活跃学生的情趣,深化探究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精彩。

如,第二册《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有效记忆一直是困惑的难题。以往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或者作图强化,但是面对呆板冷漠的图形文字,学生难免厌倦。有一次课上,学生上课一会儿后,个别好动的男生开始坐不住了,这开阔了我的思路,何不借助一个小游戏呢?于是,我让一个学生扮演变量,一个学生扮演循环次数,手中都拿着一张纸。每一次的循环,手中纸上的数字就不断地增加或减少……该学生在讲台上走动,随意指定在座的同学说出此时变量的值。学生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游戏中。

“学习如游戏,情趣在其中”,游戏的趣味性诱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缓解了纯知识学习带来的紧张焦虑,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教学机智,促成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游戏活动课,改变了课堂的机械沉闷,增添了课堂的无限生机,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事实上,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绝不能完全依靠预设,教师需要随时审时度势,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弹性化、开放化,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

同样,教学预设客观上也有着“硬设计”与“软设计”两种不同的方式。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是带有刚性的“硬设计”。在达成这些基本目标时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这些部分的教学设计,要求教者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科学的思路和精心安排后,不必拘泥于追求丝丝入扣,天衣无缝,而要让师生在课堂有发挥的余地,为“动态生成”预留时间与空间,这需要有教师的渊博知识、精深修养和丰富经验来临场处置、即兴挥洒。

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生成的课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科学教学设计中,时时处处有意识地注意生成的一些细节,及时“抓彩”,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将姹紫嫣红,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05).

[2]林润生.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教学研究,2012(07).

[3]沈大安.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福建教育,2004(06).

编辑 薛直艳

推荐访问: 预设 生成 课堂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