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湖州市吴兴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州市吴兴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2 0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保障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吴兴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加快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浙江湖州;吴兴区

中图分类号 S9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214-02

粮食安全对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到2025年,只有当水稻产量增加60%或者按照每年1.2%的速度增长时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1]。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由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目前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在现有的环境约束和技术条件下,继续增加粮食产量将越来越困难[2]。近年来,受人均耕地和水田面积减少、耕地占补不平衡、耕地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和种植结构调整等,粮食的生产空间不断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经济作物、水产等产业的兴起。如何优化种植结构、缓解粮经争地矛盾、提高种植效益,是目前农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不断成熟,这种通过改善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进行融合,发挥水稻和鱼(虾、蟹、鳖、鳅)共作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鱼(虾、蟹、鳖、鳅)的双丰收、新型立体种养模式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保障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吴兴区稻渔综合种養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快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 发展情况

吴兴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集山川、丘陵、平原、水乡为一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貌结构,因其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吴兴区北临太湖,淡水资源充足,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展一直呈现平稳增长趋势。近年来,受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水稻生产效益逐年下降,吴兴区水稻种植面积也从2012年的1.31万hm2降到2015年的1.12万hm2,取而代之的是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产业的兴起。其中,利用稻田进行水产养殖的面积从2012年的3 840 hm2增加到2015年的4 433.33 hm2,增幅达15.5%。随着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现象日益严重,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的吴兴区,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为有效避免“非粮化”现象的加剧,吴兴区坚持以“数量型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兼顾的效益型增长”转变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新型的“千斤粮食,万元钱”农作模式的推广应用,从传统的“藏粮于库、藏粮于民”向“藏粮于田、藏粮于技”转变,其中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的代表,近年来在吴兴区开展了几年的推广研究。通过多年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病虫草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稻渔综合种养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化程度低,养殖规模小

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不断推广,吴兴区稻田种养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稻田种养要求集中连片作业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但是,目前吴兴区稻田种养模式主要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经营方式,种养较分散,缺乏科学的布局规划和组织协调。稻田种养管理各自为阵,不仅影响稻田的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控制和水质调控,不利于产品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还由于缺乏配套的稻田种养服务体系和科学管理手段,往往容易忽视对鱼(虾、蟹、鳖、鳅)生长及病情的监测,很大程度上影响鱼(虾、蟹、鳖、鳅)的产量和品质。并且由于缺乏种养茬口衔接和品种统筹规划,往往容易造成上市水产品品种单一且时间过于集中,不仅无法体现价格优势,还容易造成恶意竞争、产品贱卖的现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如何加强引导,改变以散户和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方式,是目前吴兴区稻渔综合种养推广亟待解决的难题。

2.2 缺乏科技支撑,技术普及推广不够

稻渔综合种养是2类生物共存于同一空间,与单纯种植水稻和单纯养殖生产方式不同,在田间设施、品种选择、种养密度、肥水管理、饲料喂养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吴兴区稻田种养技术仍局限于水产行业范围内,缺乏行业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稻田种养技术既需要水稻栽培、植保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又需要水产养殖的专业技术。然而,目前吴兴区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户都是专业性人才,缺乏跨行业和学科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而区级层面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对于技术的集成不够、技术到位率低、展示示范网络不健全,制约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全区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2.3 基础设施薄弱,提质增效不明显

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发挥农业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等作用的“先行投资”,在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近年来,虽然吴兴区借助粮食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强田间水、电、沟、渠、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稻田种养技术模式是将水产生物引入稻田系统,与传统种植水稻相比,稻田种养技术模式还需要增加田间工程改造建设(田间避难设施和防逃措施)、进出水净化系统以及适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带水收割机、大垄双行插秧机等机械化装备。在缺乏政府政策扶持和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农户自行投入不仅增加了前期资金压力,还大幅限制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营规模、科技投入水平以及标准化生产程度。

3 对策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等特点,表现出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3],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为此,针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适当扩大规模、实行规模化种养是发展可持续现代稻—鱼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4]。稻—鱼系统模式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商品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规模连片发展,形成稻田种养产业带是吴兴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方向。吴兴区应根据农业产业的布局规划,选择具备实施稻田种养条件的区域,统筹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开展试验示范,积极培育稻田种养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管理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具有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点,统筹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规划部署,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推动稻田种養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3.2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支撑和动力,对于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吴兴区稻渔综合种养起步较晚,但是吴兴区可以依托“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充分促进学科和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合作,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研究力度。以田间布局、品种选择、放养模式、种养管理、新型农业机械等作为稻田种养的重点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规模、增加水产养殖产量、提高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形成包括养殖水环境、养殖区域管理、养殖动物生长状况以及养殖产品储运、加工等环节的监控体系,实现农业的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电子化交易;紧紧围绕“稻田工程化养殖”“稻田生态渔业”等新技术进行集成和总结,制定完善的生产技术标准,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培育一批以掌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为主的复合型人才,以点带面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3.3 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特色品牌创建

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经营策略、食品安全获得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保证,也成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常态[5]。吴兴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互动式的品牌建设与传播,在重点区域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加强全程质量监督管控,打造绿色有机产品品牌,以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取信于消费者;拓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功能,充分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以鱼为载体结合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以插秧、观鱼、捉鱼、品鱼、购鱼及收割为一体的休闲体验产业,促进产品的消费、销售,实现一三互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格局。

4 参考文献

[1] FAGERIA N K,SLATON N A,BALIGAR V C.Nutrient management for improving lowland ric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J].Advances in Agronomy,2003,80(15/16):63-152.

[2] 陈锡文.粮食安全面临三大挑战[J].中国经济报告,2014(2):43-45.

[3] 马达文,钱静,刘家寿,等.稻渔综合种养及其发展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16(3):96-100.

[4] 胡亮亮,唐建军,张剑,等.稻—鱼系统的发展与未来思考[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3):268-275.

[5] 李祝义.把品牌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献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J].中国品牌,2014(4):16-17.

推荐访问: 湖州市 对策 现状及 种养 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