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模式研究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1 17: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学前儿童保育工作的内容较多并要求细致,其中学前儿童保健教育是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基于此,简要分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的主要目标,包含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并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入院的准备工作、晨检的主要内容以及游戏活动及学习三个方面。通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模式的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学前儿童卫生健康工作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73-03

引言

卫生保健教育是一种有组织且有计划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卫生保健教育活动能够实现卫生保健信息的传播发展,帮助社会个体以及社会群体更加全面且系统地掌握保健知识,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结合卫生保健知识,能够帮助保育工作者及学前儿童形成正确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及健康观念。现阶段的学前教育市场规范不够严格,教师的素质及能力良莠不齐,因此在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教育工作开展及落实环节中存在不足。国家的职能部门应严格规范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确保学前儿童能够接受到正确且科学的教育,实现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目标

1.情感目标

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身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较弱,且自我保持卫生的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活动中,针对卫生保健进行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在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教育活动之中情感目标是主要的教育目标,通过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保持卫生对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及事业心,对于学前儿童要有爱心,对于保育工作要有相应的耐心,并且在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对于保育岗位中的工作内容要更加细心。

2.知识目标

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保育工作者为主要的参与者及组织者,因此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者应明确卫生保健教育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以及开展卫生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卫生保健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为: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的规律特点、学前儿童的营养基础知识、学前儿童膳食管理标准等,并应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性疾病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及管理的過程中,仍应重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卫生问题,保证幼儿园的客观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符合学前儿童成长发展的身体需求及心理需求[1]。

3.能力目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模式的研究之中,能力目标主要针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以及学前儿童提出。首先,针对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教师应培养以及锻炼学生能够按照国家学前儿童教育的相关标准对儿童进行教育,并保证幼儿活动室、教室、起居室、盥洗室等卫生标准,营造出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应保证在教育及游戏环节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保学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其中在学前儿童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突发疾病及意外伤害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处理及护理,并协助幼儿园中的保健医生做好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工作。其次,学前儿童应在家长及教师的教育下,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学前儿童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中给予积极的配合。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现状

1.晨检工作执行力度不足

晨检工作是阻止传染性疾病进入幼儿园的基础工作,晨检工作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问题。正规的学前儿童晨检工作中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问、摸、看、查。首先,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入院时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询问,了解学生的基本健康情况及精神状况。其次,教师在学生进入幼儿园时应摸学前儿童的额头、手心等是否发热及是否有淋巴肿大等问题。第三,教师应在学生进入幼儿园时对其身体进行观察,看学前儿童的脸色、口腔、皮肤等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2]。最后,教师应检查学生近期是否有疾病史,并且在书包中是否有不安全的物品。通过晨检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学前儿童的身体情况,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及内容。

现阶段的学前儿童晨检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在晨检环节中更多地流于表面,在工作的落实中缺少实效性,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在针对哈尔滨市5所民办幼儿园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幼儿园例行的晨检环节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象征性地观察及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其中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互动较少。在晨检环节中对于“一问、二摸、三看、四查”的流程并未进行相应的记录,幼儿园的医疗设备配备不完善,晨检环节缺少科学性及规范性。部分幼儿园中并未开展晨检工作,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不够关注,晨检工作的不规范及缺失,将无法为学前儿童提供卫生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学生出现健康问题时,教师将无法第一时间采取合理、准确的解决措施。

2.卫生保健工作专业性不强

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极为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成长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应由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学前儿童的传染病、健康问题等方面的识别比非专业人员更加准确及时,在病儿隔离、消毒处置等环节中具有专业性的优势。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将直接影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开展的成效性。在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的选择及任用上,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及卫生部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聘用幼儿保健卫生工作者,应具有相应的任用资质,在通过面试后幼儿园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

现阶段学前儿童教育的场所主要为公立及民办的幼儿园,由于资金及人力资源的限制,幼儿园中对于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教育工作配置缺失,在幼儿园中通常为幼儿教师负责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因此在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及实施过程中成效性较低。以江西省南通市为例,在调查的60所幼儿园中,配置专业的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只有5所幼儿园,其中5所幼儿园中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主要为护理专业毕业,其余的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多为幼儿教师兼任或是岗位空缺。基于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限制,幼儿园的管理者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自身利益的维护,对于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卫生保健培训的次数较少且时间较短,继而教师的卫生保健知识及能力不足。

3.卫生保健工作缺少相关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第10条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中应按照教育的儿童数量及规模设立相应的卫生保健室,并配备专业的人员负责卫生保健工作。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室应符合基本的医疗标准,卫生保健室的设立是幼儿园开展专业性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内容,因此现代化的幼儿园应完善配置并合理布局[3]。

针对全国范围内的31个省市中的9 000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幼儿园中普遍在卫生保健室的设立方面缺失,其中卫生保健室开设率仅为40%,在已经配置卫生保健室的幼儿园中,卫生保健室的面积较小且医疗保健设施不够健全。民办幼儿园普遍为租用场地或是废旧建筑改建,建筑设备及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幼儿园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追求私人利益而在卫生保健环节中节约支出,因此,卫生保健环境的建设及设施配备不够健全。学前教育中卫生设施及必要的医疗器械的缺失,将严重限制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卫生健康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内容设计

1.入园的准备工作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在学前儿童入园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课程内容。首先,学前儿童入园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包含幼儿学习室、活动室、休息室、盥洗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扫及消毒,并进行开窗通风及地面清洁,保证整体环境的卫生。对学前儿童使用的学习用品及餐具等进行准备及检查,保证物品齐全且安全。其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的准备工作要求为规范性、严谨性、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及卫生要求。最后,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教育主要的课程内容为保育教师的工作职业及幼儿卫生管理制度,培养保育教师对于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确保幼儿园的学习环境的安全及健康。

2.晨检的主要内容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晨检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及卫生健康的重要渠道,在晨检环节中教育工作者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了解学前儿童的情况。首先,在学前儿童进班检查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及家长打招呼,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精神状况,并且向学前儿童传达积极阳光的正能量[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摸摸孩子的额头及拥抱孩子,继而对学前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最为准确的判断。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简短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并关注学前儿童的随身物品,确保学生并未带来危险的特殊物品。其次,在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亲切、热情、规范及礼貌的态度。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晨检能力培养中主要的课程内容为学前儿童晨检检查制度、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意外事故及安全管理等措施[5]。

3.游戏活动及学习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中,游戏活动及学习活动是学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教育工作者在此期间主要的内容为场地准备、设备维护以及互动形式的选择等,以及教室、游戏室、活动室等的准备以及设备的安全维护等。要求保证室内的采光、卫生及桌椅配置等符合国家的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符合学前儿童的发展需求,并符合幼儿园卫生保健教育的规定要求。教学中应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在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中,课程内容主要为了解学前儿童的身体、心理发育的主要规律及特点,幼儿园教学及活动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及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具体的内容将包含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进餐、关系、入厕、休息及离园等。

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课程模式

1.教的内容及方式

根据《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幼儿园保育工作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并掌握实际的教育管理方式,确保学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首先,针对保育工作者教的内容主要为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以及方法,保证教师树立幼儿园保育岗位的职责意识,明确幼儿园的卫生以及管理制度,掌握学前儿童中常见的疾病以及传染病,在面对意外事件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解决。其次,教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通过播放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现场的急救方式,使其更加直观且清晰地了解处理方式[6]。

2.学的内容及方式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模式的研究中,保育工作者在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学的内容,即学前儿童入园前以及入园后的活动设计,以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解決办法。其次,学的方式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演练。(1)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为课堂教学讲解,学生通过听讲、讨论等活动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幼儿园见习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及素质。(3)情景模拟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情景设定,将学生按照小组划分并开展模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的教学流程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拟情景—明确活动目标—进行角色分配—模拟交流—总结评价。借助情景模拟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质量,明确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方式。

3.做的内容及方式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课程模式之中,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以及在幼儿园进行实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课程的准备内容为幼儿园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及入园后的活动接待安排工作。做的主要方式为:(1)设定模拟教学及卫生保健工作的项目内容,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简短的实习。(2)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实施“3+2”的学工交替模式,即一周之中前三天在学校学习,后两天前往幼儿园进行实习。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育课程中“教”“学”及“做”的内容应围绕学前儿童的学习及生活安排来完成。

结束语

掌握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知识,保证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及体育活动的兴趣及热情。现阶段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资质的良莠不齐,将会严重限制学前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学前儿童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基础,因此国家应严格规范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及获取标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最为基础的人才保障。

推荐访问: 卫生保健 学前 模式 儿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