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浅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0 1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忽视,以及一些低俗的大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加之青少年阶段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对社会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学校

一、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来看,青少年是人生理发育的旺盛期,精力充沛,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及其机能都趋向成熟。与社会的接触也不再仅局限于家庭之中,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在自身生理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一样简单地按照父母、老师们的安排办事,对事物的判断有了自己的标准,自我意识已经基本形成。但同时他们的个性发展又不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呈现出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并存的矛盾状态。一方面,青少年的成人感逐渐增强,渴望独立。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辨别能力,理性分析的能力却不强,处在易冲动、易敏感的年龄阶段。一旦有所偏差,就容易产生心理误区,甚至埋下心理疾病的种子。所以,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抓住青少年这一人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培养青少年进行自我心理疏导,适应环境、协调社会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

其次,从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来看,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文化知识的学习。一般情况下,我们口中所谓的“差生”除了个别是由于智力水平稍微偏低外,绝大多数青少年学习不好的原因在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学习不努力、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或由于心理素质不好,而出现考前焦虑、恐惧等症状。这都会影响青少年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确保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最后,从社会需要来看。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人,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个有文化知识但心理不健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比如当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心理有缺陷的人会给他人甚至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早也是最长久的场所,是青少年认识社会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是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摇篮。[1]而父母作为他们的第一监护人,与青少年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1.家庭成员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是亲子关系。在青少年阶段,一方面人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逐渐增强,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另一方面,青少年对父母仍保有很强的依恋。当青少年不能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时,青少年就容易走入心理误区。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受到父母的体罚、威胁、苛求,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敏感、对人充满恐惧、缺乏自信或者形成暴戾、偏执,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一极端的性格。而父母如果对青少年支配的过多则会导致两种极端,一种是青少年激烈的反抗,情绪不平衡,另一种则是导致他们性格懦弱,对父母过于依赖,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2]由此可见,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父母间的关系。父母间的关系对于建立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长间的冲突会直接导致家庭环境的不和谐,使家庭处在一种紧张气氛之中。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而生活在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更是容易缺乏爱和幸福的完整体验,会导致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而这种消极的心态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婚恋观。

2.父母的期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直接决定着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内容、方向及方式。在我国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期待都是将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关注的多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于心理的健康、个性的养成以及品格的塑造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轻视。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到子女身上甚至把子女当做炫耀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外,当父母过分关注子女的学习时,就会在他们没有达到标准时对他们进行说教打骂,还经常会把自己的孩子与成绩优秀的孩子比较,这样会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导致嫉恨、叛逆等不平衡心理的产生。总之,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会使他们背负过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荷,从而引发焦虑、抑郁、叛逆等心理问题。[3]

(二)学校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1.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是师生关系。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甚至家长都无法比拟。因此,青少年十分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但是部分老师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有所偏差,存在以学习成绩区别对待学生,体罚,侮辱学生等问题,从而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会使青少年对学校和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恐惧,出现抑郁、孤僻、厌学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4]

其次是同学间的关系。学生时期,同學间的交往几乎构成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绝大部分。人际关系的状况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的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可能会存在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问题。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还可能存在被孤立、欺凌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为了不被孤立而刻意迎合,在人际交往时提心吊胆,焦虑不安,这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随着青少年生理的发育,他们开始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因为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正确引导,可能会遇到许多障碍。这也会使青少年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会把对异性的好奇当做所谓的爱情而陷入盲目之中,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2.学校缺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升学成绩这个硬性指标下,绝大多数学校存在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专门的课程。许多老师也没有意识到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简单的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不努力不认真,没有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更缺乏对他们心理问题的积极引导和帮助。

(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活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所以青少年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社会,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来自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但另一方面,它也会对受众尤其是辨别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受众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青少年的辨别能力虽然较弱,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却极强。再加上青少年多是借助大众传媒来满足其娱乐欲望,因此更加容易在无意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比如经常在网络上接触一些消极颓废的信息,会使青少年情绪低落,丧失自信,抑郁苦闷。再如一些流行的武打片,枪战片过度渲染暴力场面,甚至将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美化为侠义精神,还有一些偶像剧中唯爱情至上的生活方式,言谈举止逐渐成为青少年效仿的对象,长期以往势必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使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甚至导致青少年养成暴戾的性格以及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处世准则。

大众传播媒介除了传播信息之外,也是人与人交往的中介。尤其是现在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信等聊天交友软件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网络的普及扩大了青少年交往的视野,但长期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可能会使青少年的内心更加封闭,不自觉地回避现实中的直接人际交往,甚至产生交往恐惧。

三、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举措

(一)发挥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首先是以完整的家庭结构为基础。其次是家庭成员处在一种和睦有爱的的关系之中。父母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相互尊重、关爱彼此,尽量避免在青少年面前爆发激烈的矛盾冲突,用巧妙的方法解决矛盾。在亲子关系上,既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尊重,又要锻炼青少年的独立自主性。与子女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即尊重理解孩子的意愿又要对孩子的一些错位观点进行引导。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青少年会充满安全感,适应性强,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2.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适当调整对子女的期望

“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学生本身实际情况不相符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5]家长的期望是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期望过高或者忽视青少年自身的客观实际,很容易适得其反,引发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因此家长要从青少年自身的客观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引导他们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在他们没有达到预计的目标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同时又不断的取得进步。其次,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采取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子女。家长要让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尊重理解孩子,但同时民主不等于放纵,对于青少年一些幼稚错误的做法家长要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形成独立、有爱心、善交际的个性品质。

(二)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专门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向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人际交往的正确方式以及自我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开展心理咨询,请专业的老师担任,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困扰。

此外也要及时向教师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由于面临着升学评职称等压力,心理也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因此学校要转变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教育理念,这样教师才能更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体罚、侮辱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尊重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三)营造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媒介环境

净化媒介环境需要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发布低俗不良信息的媒体。对于繁杂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根据适宜人群的年龄段施行梯级管理,尽量避免青少年接触到一些不适宜的信息。除此之外,相关从业人员也要恪守职业道德,提高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也要做好规范和引导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及时对青少年产生的一些错误的心理倾向进行引导,对盲目的模仿行为进行纠正。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亲身实践,了解社会、鼓励青少年进行直接的人际交往,减少对网络交往的依赖 [6]。

参考文献:

[1] 张永平,徐锦华,曾丽萍,程杰,杨敏,张海平,刘淑惠.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9)977

[2] 周政.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3

[3]金光霞.影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2):29-30

[4]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77

[5]妮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63

[6] 陈龙.大众传播导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洁颖(1993.1.24-),女,湖北大学研究生

推荐访问: 浅析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因素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