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11篇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11篇

时间:2022-11-10 09:40:02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11篇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人的记忆过程就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了解记忆过程就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制定预习复习的时间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11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11篇

篇一: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人的记忆过程就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了解记忆过程就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制定预习复习的时间等教学方案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与巩固知在教育过程中无论就是学校还就是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够因材施教但面临现在教学对象的增多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因材施教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心理学论文论教师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精品文档

  地区:长春市吉林农大班级:吉林农大一班姓名:崔佳慧学号:25号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论教师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心理学的培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学好心理学对教师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很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人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心理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是一项面向人的工作,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交流的对象包括学生和家长。良好的沟通对教育有促进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就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不同阶段学生将面临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懂得他们在想什么,只有懂得他们所想,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将从三方面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就需要教师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正向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不断发展。我们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意志力,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心理学,不断的去观察和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

  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精品文档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展的人才,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三个能力:一是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是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心理需求等心理学专长;三是将科学知识与学生心理特征两者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的能力。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可以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应用于教育改革之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达到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自己身上,以此来正确的评价自己,从而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自我修养。二.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做到因材施教

  人的成长过程包括生理成长过程和心理成长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之后,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大大提高。

  心理学的研究包括: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情绪与情感、人格、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教育过程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把握这些心理学理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感觉的基本规律和知觉活动的规律,来制定教学方法、布置教学环境;人的记忆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了解记忆过程,就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制定预习、复习的时间等教学方案,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点。

  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够因材施教,

  精品文档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但面临现在教学对象的增多,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因材施教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如果我们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气质特征,就可以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经过心理学的研究将气质类型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外在性格表现不同,内心的想法也不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按气质类型进行分类,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保持自身优点,改掉不好的性格特征。比如多血质,他们活泼好动,反映迅速,兴趣易变,这就要着重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心理品质,防止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的人格特点的产生。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做到了因材施教。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快而且复杂,这就需要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认知和能否正确辨别事物对错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教师采用的引导工具不单单是事物本身,更要从学生心理成长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正确人格的养成。我们为社会培养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主要阵地,教师则是实施者,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学习心理学知识,

  精品文档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名教师不懂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可能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使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生心理受伤,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受到创伤是最难治愈的,可能会造成他们日后消极待事,不能正确的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而如果作为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加以引导和教育,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就可以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减轻叛逆心理。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把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将此应用于教学当中,它将会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把握心理学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工具,更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武器!

  精品文档

篇二: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复习要点】一、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二、教育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是以客观描述为基础;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形成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根据某一不随测验适用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标准,来评定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为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

  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有时,教师可以采用非正式评价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练习题】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A.教学测验B.教学评价C.教学测量D.教学鉴定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题干为教学评价的定义。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A.作出分析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D.作出决策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作出决策。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从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题干为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4.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常模参照评价主要用于选拔和编组、编班等。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之中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6.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分析和标准参照分析.题干为标准参照分析的定义。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常模参照评价。8.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9.教学评价()测量和测验。A.不等同于B.等同于C.毫无关系D.包括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学评析和测量、测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0.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实施。A.教学过程中B.形成性评价之后C.形成性评价之前D.教学过程之后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配置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而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形成性评价之后进行。相关推荐: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课堂纪律的管理更多教师招聘的信息和学习交流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园丁俱乐部-师说论坛http://bbs.zgjsks.com/

篇三: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

  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教学评价的如下几个功能:

  1、诊断功能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共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炸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学习动机等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观状进行--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2、激励功能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3.调控功能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4.教学功能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额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这里择要略作介绍:1.相对评价这种评价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以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如果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元素由N1、N2...Nn构成,基准为S,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1表示: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命题方式直接明确,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的相对等级。由于所谓的常模实际上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如图8--2所示的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

  '.

  .

  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当不错的。它的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绝对评价这种评价就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假如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元素是N1、N2:…Nn,客观标准为S,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3表示。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的达程度,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如图8--4),如低分多高分少,为正偏态,反之则为负偏态: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如果使用得当,可使每个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向标准靠近.另外,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它的缺点是,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易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3.自身评价这种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是70分,这学期是80分,说明他的数学进步了;若该生的语文成绩两个学期都在80分以上,说明他的语文比数学要好些。如果设被评价项目的集合由Nl、N2、…Nn构成,项目中各元素的过去状态是N1、N2、…N5,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5表示。自身评价的优点是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但由于被评价者没经过与具有相同条件的其他学生作比较,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常需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4.诊断性评价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如我们在第四章中提到的预测,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教育中的“诊断”是--个范围较大的概念,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5.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比较频繁,如--个章节或--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6.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具体有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现以下表来概括教学中诊断

篇四: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

  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只会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前一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性,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如何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次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况:1配合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心智技能及其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体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我国的性质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则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散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网)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1注意调节自热条件2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1总结2提问3析疑4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影响问题解决的组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只是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2努力3个性创造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创造性者得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2(区别)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态度和品德的培养方法):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森田疗法)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失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卡姆):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的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个别化教学:1程序教学2计算机辅导教学3掌握学习(布卡姆)影响课堂管理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群体动力的表现(勒温):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愫有效测验的特征:信度(可靠性),效度(正确性),区分度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b吸引学生注意力c教材的呈现d课堂练习e家庭作业的检查f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篇五: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期过度的急剧变化时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分外的阶段,此时他们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导致初中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均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他们具有半成熟、半稚童、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初中生由于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不够安定,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一点事情往往表现出例外成人的情绪,甚至怄气、打架等,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耐挫折能力不强;他们具有剧烈的成人感,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凡落伍于评价别人的能力,意志品质发展得并不完善,其自我调节和自控能力也不是很强。存在着较强的反抗心理。

  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包括教师对老式教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就显得越来越严重了,掌握教育心理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能使学生迅速并有用的获得知识,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优良的教师形象

  初中生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他们喜爱的是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讲信用等的教师,在初中生的心目中,他们喜爱的教师几乎能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并能在行动上对这些教师做出最佳的反应。比如对他们喜爱的教师负责的科目会努力去学习;对这位教师所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会十分认真的去执行,对这位教师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看法会毫不怀疑地去接受等等。

  同样,在初中生的心目中,也总有一两位他们最不喜爱的教师,在心理上,初中生对自己所不喜好的教师的各种意见都持拒绝的态度。

  1/2

  所以,树立优良的教师形象对初中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得注意形象,包括衣着、走路、言谈以及某些习惯。争取做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样教学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感知、记忆能力知识通过感知才能进入我们的头脑,任何知识的来源都是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丰盛的知识,就要有目标、有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是智力活动的本钱,记忆仓库里的信息越丰盛,智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记忆是巩固知识的关键,不巩固知识,教学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此掌握好学生的记忆是关键,教师要根据科学的遗忘规律而制定教学计划,使需要学生记住的东西在学生的脑海中达到长时记忆。三、培养学生的思维、意志能力没有思维的加工,信息原料就是一堆废物,思维是掌握知识的最严重的心理因素。肯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理解教材,积极思维,深入理解,可提高感知、记忆和相象的水平。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发生发展的。培养坚强的意志很严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光有知识没有意志是不会胜利的。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确凿、合理、有用、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优良教育的基础,有用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胜利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学好教育心理学,只有学好教育心理学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只有了解他们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

篇六: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实用标准文案

  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训材料

  太平中心校

  2018年9月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太平中心校赵瑛一、心理学研究与教育培养目标教师培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目标,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培养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特质?1、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什么?问题:什么是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预示未来成功的七大“秘密武器”Grit坚毅Grit---ThekeytosuccessZest激情Self-control自制力Optimism乐观态度Gratitude感恩精神Socialintelligence社交智力Curiosity好奇心智力在教育中如何被评价?过去我们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智力开发上,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人的培养?2、人格心理学告诉我们什么萨穆尔斯迈尔(SamuelSmiles)的名言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二、教育心理学与学习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二、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信息加工理论与学习三、人是如何学习的(二)?联结主义学习(行为主义)理论与学习四、学生差异与教师态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教学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师心理一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时,趁老师背过身在黑板上抄写题目时,站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做鬼脸,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课堂一片混乱…….讨论,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该事件?三、人是如何学习的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一)—联结主义理论(一)联结主义观点词汇的掌握是连接的过程,书面语言的获得是在听觉语言获得(语音与语义的联结)的基础上通过语音(含语义)与语形的联结口语(听觉语言)=音——义联结读写(书面语言)=音(含有义)——形语音(听觉语言)(二)评价意识:反馈和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四、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信息加工理论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是人类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二)信息加工理论感觉登记(sensoryregister)感觉登记接受大量来自于各种感觉系统的信息,并将信息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几秒钟。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启示:如果一次给学生呈现太多的信息,但并未告诉他们应当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注意信息的那些方面,那么学生或许学不到任何东西。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复述(rehearsal)通过重复将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过程。启示: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急切地教给学生太多的信息可能会徒劳无益,因为学生没有时间对新信息进行复述,而有些信息有可能被后来的信息挤出工作信息。情景记忆(episodicmemory)关于个体经历的记忆,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以表象的方式架起储存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包括已知的事实和概括性的信息。以概念网络的形式的组织起来。程序记忆(proceduralmemory)对动作技能等的记忆。以一系列复杂的刺激-反应配对的方式储存。(三)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家眼里的课堂教学过程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四)影响学习的因素了解你的学生——认知的差异学习风格(learningstyles)又称为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ce)更容易看到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更倾向于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场依存性(fielddependence)倾向于将事物认知为一个整体,很难将一种情景或事物中的某些具体部分分离出来。能力倾向-教学处理的交互作用(aptitude-treatmentinteraction)采用与个体学习风格相近的教学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五、关于教师的研究讨论: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心理学中,兴趣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从事改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或称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刻苦学习,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这门学科。二、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备课中加工、处理好教学信息在备课过程中,应向学生传授一些什么知识,如何传送,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提高效率为原则。知识结构要严谨”,学生才易于接受,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学会这类分解技术,无疑,教学就会获得极大地成功。由于课堂45分钟时间宝贵,教师为把某部分知识传授给学生,备课应极其详尽,认真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受阻。按认知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巧妙设置疑问。为搞清这些问题一是过去的经验,二是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备课。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备人”,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上课前要尽可能在课前搜集学生的意见,如预习中的疑问等。只要取得了有效的前反馈信息,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会马到成功。教师搜集到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准确、有效的信息,能反映出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数学素质。这些客观真实的信息,为教师在向学生传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高效率地接受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之,不准确,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也作为普遍事例,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把握学生上课心理,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事物纷繁复杂,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感知周围的一切,只能感知其中少数对象,只有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一特定对象时,这个对象才能被清晰地辨认出来,从而为我们所认识和理解。在学校的咨询工作中,我发现总有很多同学提出上课爱“走神”怎么办的问题?我也曾在班级中做过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近80%,高中学生近70%以上的同学都受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学习进程,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稳定而集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必须予以重视,也就是说,教师应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手法,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具体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如上课时多采用多种媒体或将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可以说学生上课的认真程度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四、减少学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树立学习的信心我曾经问过很多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房间里面关了灯,人就会害怕?”很多人答不出这个问题。我又问第二个问题,“你在工作中,来了一个新老板,你会不会焦虑,为什么?”这个问题回答的就好的得多,会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会担心会不会被不重用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人对自己未知的东西就会产生恐惧。房间里面关了灯,什么也看不见了,进来个人,也察觉不到。当然就害怕了。来了个老板,是个不了解的人,他要做什么?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现在的地位,都是未知数,当然就会惶惶不安。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仍然会惴惴不安,家长也会十分焦虑。相反,有些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人却活得自自在在的,有的还被人家称为盲目乐观。因此提高自信心的关键就是化不确定性为确定。把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的这个房间的“灯”打开,让他对自己要面对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的问题和自己的目标清清楚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要相信学生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好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首先应该转变过去单纯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把“升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其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教育上,由于每个人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力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性能力有高有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让他们有那种“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感觉。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就会越来越少,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也被逐渐地被提高,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018年9月

  精彩文档

篇七: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作者介绍元好问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期)3.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自最终答案。这是下列哪一学习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4.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变式)5.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下列哪一阶段(原型内化)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头脑风暴训练7.道德判断表现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8.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的是(知识)9.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测验在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验的(信度)12.主张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家是(布鲁纳)10.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

  ofrualdinkgwtesc,pbyhm

  是反映二者在下列哪一方面的差异(课后评价)11.同一个体,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也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3.复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效果最好的学习程度是(150%)14.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现为(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6.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哪一程度的动机及其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中等程度)17.下列心理评估方法中,属于标准化方法的是(心理测验)1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19.某教师时常关注“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问题,反映出其成长处于(关注生存阶段)20.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的ABCDE步骤中,D指的是(驳斥2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4—5岁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主动性。22.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23.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_。

  24.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_倒摄_抑制比较少的缘故。25.皮亚杰认为,在8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_他律_道德。26.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其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具体目标、产生条件__、行为标准。27.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即时反馈、生动形象、自定步调_等优越性。28.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县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_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_。29.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_作支柱。30.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都是_提高反应的概率。3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_认知结构__。32.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几个环节构成。33.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__;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4.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35.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_两个方面。

  36.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_、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等。37.问题行为既包括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也包括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__的行为。38.相对标准评分是以其他人的成绩为依据,对应的评价方式是_常模_参照评价。39.态度结构是复杂的,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_。40.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_反应_、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21.具有_场依存方式_认知风格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22._自我意识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23.布鲁纳强调学科的_基本结构_应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25.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_替代性强化_,三是自我强化。2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_附属的内驱力_组成。26.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成就动机。27.关系转换理论_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28.将外在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_,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29.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__道德行为习惯_。30.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习惯化属于动作技能目标_领域。31.课程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_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_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3.发现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思维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_创设问题情境_。3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就是替代强化__。35._评价__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36.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__认知结构_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37.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这是_建构主义__的学生观。38.课堂结果包括课堂情景结构和__课堂教学结构。39.心理测验是__标准__的心理评估方法。40.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思维发展的标志性特点是__守恒观念__的形成。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

  ofrualdinkgwtesc,pbyhm

  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于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何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四方面的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①瞬时记忆:约为0.25-2秒.②短时记忆:约为5秒-2分钟.③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终身.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6.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A自我实现。B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7.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像、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

  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种族差异,(3)职业差异。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②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③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9.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1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②联想与原型启发;③定势与功能固着;④个体的经验水平;⑤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⑥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17.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⑤正确下定义;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1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③对象的活动性。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①知觉

  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④个人的兴趣爱好;⑤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⑥个人的情绪状态。18.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①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②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③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漫”的特点。④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⑤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1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1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②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③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④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15.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16.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②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③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④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19.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①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②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4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2.关于学习迁移,主要有哪些理论解释?答:.(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说;(4)关系转换说;(5)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43.操作技能培训有哪些要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ofrualdinkgwtesc,pbyhm

  44.根据归因理论,如何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以激发学习动机?答:.(1)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2)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3)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45.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主要特征?答:.(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46.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41.怎样培养和组织学生的观察力?答:.(1)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训练学生按合理的顺序观察;(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4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一般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1)流畅性。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2)变通性。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N—N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44.学生认知风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间的认知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体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体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人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45.影响态度和品德学的内部条件有哪些?(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收到的量;(3)道德认识水平。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6.试述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提高保持效果。(2)有效运用记忆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3)进行组块化编码。在信息编码过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方便记忆。(4)适当过度学习。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t寸,记忆效果最好。(5)合理进行复习。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一种是集中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背诵材料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阅读,一种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4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习中的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2)运用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八: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自我意识对人格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发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1随班就读。2普通班加巡回辅导3普通班加资源教室。4设置特殊班学习的实质与特征:1学习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加涅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联结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识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与认识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2近直接性动机、远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避免失败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

  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结果归因:1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2老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羞,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迁移的作用:1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现代的迁移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标志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和报告)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概括知识的保持方法: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地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技能的特点:1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学习策略:是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有效学习需要、是有关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简缩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像,语义联想)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学习策略训练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的监控原则。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学生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九: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在这些时间段里面进行传授而其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等既避开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二帮助教师重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浅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摘要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的当今社会,积极将心理学植入教育当中,洞察呵护初高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是对新时代下教师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对心理学进行综合概括;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今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介绍。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教学指导意义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深刻的诠释了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如何借助各种手段完善呵护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里,是时代为我们每个教育者提出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浅谈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做到客观公正的分析。

  一、心理学概括

  (一)、心理学概括

  心理学,顾名恩义,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科学。由于它的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非常多,和教育工作联系密切的就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二)、中学生心理状况

  中学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承载着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重任,也是我们延续五千年文明辉煌史的希望。因此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情操,都是至关重要地。目前,中学生年龄段普遍在12岁——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嘘声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度过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型交织在一起。而高中生年龄段一般在14岁——1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相对比较敏感,处于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相互冲突的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会易形成孤独、自卑等心里障碍。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课堂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通过心理

  学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开展或者改善课堂活动。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一样,对事物的兴趣与理解有着大相径庭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根据年龄,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随着意志力的发展,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显著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表明,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而12岁以后则是30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在这些时间段里面进行传授,而其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等,既避开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帮助教师重组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真实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综合能力。其实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学生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导致统一教材统一教学不但给老师有效教学提出了难题,还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碍,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使之达到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是除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外,毫无疑问需要教育心理学的辅助的。

  例如在教授12个表示月份的单词时。这些单词不仅发音长而且难于拼写,要求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完全记住或背出这些月份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从上学期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并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会有意识地问学生:What’sthedatetoday?Whatdayisittoday?What’stheweatherliketoday?由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记忆并掌握有关日期、星期和天气的词汇。教师还可结合人的学习记忆曲线走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和复习时间计划表,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帮助教师科学对待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

  兵法有云:知己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细致辅导,降低学生在知识吸纳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担忧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改进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曾经就读于本校的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愿与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助老师。通过我私下了解与耐心沟通,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我又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很好,因此我推荐他做了班级的足球队长。通过组织球赛,让这个本来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了信心,也通过比赛慢慢和曾经生疏的同学建立了友谊。

  总之,科学的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我们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中学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速学生心理成熟,使其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民教师应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心理学伴随着我们教师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幸福地成长!

篇十: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亦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在中学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性问题。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并且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认识到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预防胜于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此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任务明确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而第三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3、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当前,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一些学校尚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只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比如,进行智商测试、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前心理调适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次是,第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二、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人类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主要是因为人们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缘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须不断去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PaulAusubel,1918~)在1957年做过的一次“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实验发现,学生在阅读之前有准备长时记忆的意向比阅读之后才出现这种意向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一旦明白这一规律,教学中就会提示学生,不要只为当前的考试而学习材料,应为长远的学习或应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这样,知识保持的才长久。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而表示每种倾向强弱的分数则表现为成就动机量的特点。质的和量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就会不同。研究进一步表明,当趋向成功的倾向占优势时,学生就会选择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些知识可以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就会有较准确的了解。另外,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教师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还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

  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往往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以及学生现在或过去的行为,来预测他将做什么。比如,一个心理学家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智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就能更准确地预测这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行为预测必然伴随着行为的干预。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素质与素质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素质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个体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淀积,它标志着个体或群体的总体质量水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四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四种基本素质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素质的核心,因为个体自然遗传素质与潜能的开发、社会文化经验的内化,都必须通过个体的身心综合反映出来。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个体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所实施的教育。个体的健康及理想、信念、兴趣、能力等身心特征不仅是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2、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质教育,是因为素质本身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素质的先天基础和后天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个体或群体的素质状况;二是素质形成的“内化”机制,即特定的社会需求、道德规范、准则、知识文化技术等外部因素,可以转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素质的先天性,要求人类讲究生育质量,而素质的后天习得性和可"内化"性告诉我们,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的内在结构。那么,外部因素怎样才能转化为内部结构和质量呢?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影响或干预个体的身心发展,外因必须与内部发展规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与发展规律不适应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3、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法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热点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应当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强调塑造人的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在这方面,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学中有关认识能力、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识,具体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指明身心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提示教育者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谈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心理学有关道德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道德品质的塑造关键在于成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岁前的孩子,因为怕被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服从规范;大约10一15岁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是非观念、群体的引导和对权威的顺从,使他们能较为自觉地服从规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岁以后的青少年,开始建立法制观念取向和价值观念取向,认识到人性的尊严,会凭自己的良知去判断是非,道德品质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因为道德品质发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约,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有针对性,小年龄的孩子要有强化措施,而大年龄的孩子则要强调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样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个体和群体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比如认识活动中的学习问题,现代心理学有关知识

  对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增强记忆、如何组织和加工知识、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等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掌握了这些知识,对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很有帮助。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从国外的资料和国内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扮演四种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习的辅助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首先是当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不论是测量性评价,学校心理咨询,还是进行行为矫正和开展各种辅导,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辅导者。学校心理学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里,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种辅导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通常是由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在第二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与矫正,学习障碍是中小学学生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通常家长和教师常会认为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或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问题,而对他们采用说教、强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结果越发雪上加霜,使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发挥自己职业专长的一个辅导领域。最后是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当学生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时,在我国将会有70%以上的学生要进入社会,参加职前技术训练或直接投入社会劳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对于这部分青少年来说就非常重要。然而限于自我认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这些青少年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应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中,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注:你可以砍掉第1和第4大段,因为我觉得这跟你要求的无关吧。

篇十一: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P>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期)3.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自最终答案。这是下列哪一学习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4.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变式)5.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下列哪一阶段(原型内化)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头脑风暴训练7.道德判断表现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8.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的是(知识)9.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测验在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验的(信度)12.主张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家是(布鲁纳)10.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很少

  ofrualdinkgwtesc,pbyhm

  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下列哪一方面的差异(课后评价)11.同一个体,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也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3.复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效果最好的学习程度是(150%)14.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现为(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6.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哪一程度的动机及其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中等程度)17.下列心理评估方法中,属于标准化方法的是(心理测验)1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19.某教师时常关注“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问题,反映出其成长处于(关注生存阶段)20.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的ABCDE步骤中,D指的是(驳斥2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4—5岁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主动性。22.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23.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_。

  24.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_倒摄_抑制比较少的缘故。25.皮亚杰认为,在8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_他律_道德。26.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其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具体目标、产生条件__、行为标准。27.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即时反馈、生动形象、自定步调_等优越性。28.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县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_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_。29.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_作支柱。30.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都是_提高反应的概率。3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_认知结构__。32.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几个环节构成。33.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__;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4.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35.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_两个方面。

  36.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_、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等。37.问题行为既包括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也包括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__的行为。38.相对标准评分是以其他人的成绩为依据,对应的评价方式是_常模_参照评价。39.态度结构是复杂的,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_。40.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_反应_、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21.具有_场依存方式_认知风格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22._自我意识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23.布鲁纳强调学科的_基本结构_应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25.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_替代性强化_,三是自我强化。2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_附属的内驱力_组成。26.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成就动机。27.关系转换理论_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ofrualdinkgwtesc,pbyhm

  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16.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②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③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④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推荐访问: 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做好教学评价的作用 学习心理学 做好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