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GIS本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GIS本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30 10: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分析了GIS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调研分析得到的新疆大学GIS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 GIS培养现状 教学方法 改革方案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自上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目前GIS已进入用户时代,和计算机、通讯等技术一样,成为信息技术(IT)的重要组成部分,朝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并渗透到社会、经济及生活的各个领域。GIS人才从业部门也从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扩展到GIS研发公司、GIS产业服务(如:网上信息服务、车载导航、手机地理信息服务等)公司等企业,从而使得GIS人才需求呈现需求总量上升、需求多层次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GIS领域人才还比较缺乏,对GIS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十分紧迫。虽然我国已有约200所高校开设GIS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但许多高校GIS专业所依托的背景学科不同,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我国GIS人才的培养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加剧了高校GIS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单一型培养模式已无法顺应人才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针对新的形势,GIS教育应该在总体上以多目标人才培养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以地域性需求为主的特色人才培养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

二、GIS本科专业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针对新疆当地对GIS专业人才有所需求的企事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公司等用人单位、从事GIS行业的工作人员、本校毕业生及在校大四学生采取问卷及走访等形式进行了高校GIS教育的调查,共发放问卷一百余份,收回91份,调查集中反映出GIS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有一定差距,新知识融入不够,限制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GIS不仅是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而且是一项渗透性很强的信息系统应用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科知识更新快速,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但现有的各课程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都有很大局限性,如书本知识相对滞后、新知识未能很好地纳入课程内、教学与科研的相对分离(即科研成果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教学内容),这些都直接影响了GIS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所学课程较多但真正掌握的较少。目前GIS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缺乏侧重点,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些专业课的课时安排相差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到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差异,学完后往往感到所学的课程不少,但不能很好地将所学课程联系起来,知识的连贯性不够,对于部分重要的专业课程,理解不够。

3.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这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①对于软件实习这一块,很多的软件操作是穿插在理论授课当中进行,上机时间少,软件使用不连贯,不系统,使得很多学生对专业软件只会些简单的基本操作,难以达到应用的需求;②学生参与的与GIS专业相关的项目或实习较少,部分实习内容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③课程考核方式中理论考试所占比例较大,不能按照课程性质的不同灵活调整,使得实践课得不到学生更好的重视。

4.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能力不突出。一个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需要。通过调研,部分被调研人员反映目前对于GIS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够明确,没有突出专业背景,经过四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开发或应用方面都没有突出的专长,使得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够。

三、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教学方法改革与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相联系,其目的是把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及思维方法,所以对于某一具体目标或课程,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GIS应用型人才,要发挥支撑背景学科的优势,强调GIS在学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多采用一些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此外有意识地让具有不同特色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有利于每位同学在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和特色发展。

根据对GIS本科专业培养现状的分析、调研的结果及培养模式,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章节目标的内在联系,分析、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削减了解性的课程,删减重复和繁冗内容,适当增加反映GIS特色、当代GIS最新发展等内容。根据主讲教材,挑选本专业重要的、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中英文期刊等参考资料,以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需适当添加GIS在新疆的实际用例,让学生切实体会所学专业的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理论的传授式教学法、实践内容的示例式教学法等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指导学生在大二时做出专业方向的选择,为以后的就业及深入学习做出准确定位。

引导学生成立GIS兴趣小组,参与学校的科研立项,参加各类GIS大赛;指导学生开展GIS的开发研究;邀请国内外的GIS专家、教授以及专业权威老师来校定期举办与GIS有关的讲座,以增进学生对GIS前沿及应用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探寻个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挖掘教学科研资源,开展教学互动。

3.改革实习方式。第一,增加集中式专业软件学习。以往的GIS专业软件学习,是与理论课的学习安排在一起,两周一次上机实践,在讲解理论课的同时将实践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致使学生只能大概了解专业软件,达不到熟练掌握及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的目的。现需要改变这种专业软件的学习方法,即在专业课学完后,每一学期安排专门的软件实习,且实习以解决一个具体应用项目为目的。第二,调整原有部分实习内容及安排。原有的GIS专业实习与其他专业的实习方式差别不大,是以专业基础课的实习为主,实习科目主要有《自然地理学》、《水文学》、《测量学与地图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实习方式除《测量学》为实践操作外,其余课程大都采用“实地参观学习”的实习方式。通过调研认为GIS专业的实习应更加强调GIS的专业特点,需删除个别关系不大的实习,增加GIS设计、GIS开发、软件应用类的实习。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基础课的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一并占用大二实习期的一周时间;大二则采用机房实习方式为主,主要进行遥感软件的学习;大三的实习同样在机房完成,可集中进行GIS软件学习,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适量增加创新性、探究性内容,引导学生进行GIS小型系统的开发,实习结束后,成果以论文和软件的形式实现;大四则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学校安排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去相关的GIS单位进行生产实践。

4.改革实验成果形式和考核方式。各类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符合大纲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实验成果形式和各部分考核成绩比重。在实验成果形式上,原来强调每门课的每个实验都需提交相应实验报告这一点,并未考虑到不同课程实验的特点,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完成一幅扫描地图的矢量化,这需要多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无需将实验割裂开来提交多份小实验报告,可将实验成果以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形式给出,最终考核成绩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最终实验报告的质量等给予成绩评定。此外,对于除实习外其他不同课程类型的成绩比重来说,可由任课老师在原有学校规定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比如有实践操作的课程,可适当降低卷面成绩比重,提高实践成绩比重,也可加入阅读课外期刊论文体会成绩等。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新疆大学GIS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展开调研,并结合调研反映出的新疆大学GIS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将改革方案实施到具体的教学培养过程中。

(注:本文得到新疆大学2012年《地理信息系统》校级精品课程及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二期建设重点项目“GIS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结构改革与实践”〈编号XJU2008JGZ12〉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25.

[2]柳林,李万武.市场需求导向的GIS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测绘科学,2011,36(1):232-234.

[3]程结海,李伟,贾泽露.面向市场需求的GIS专业本科教学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0,8(1):154-156.

[4]李德仁,李清泉,谢智颖等.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7(1):1-8.

[5]齐述华,罗小平,舒晓波.我国不同学科背景下GIS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1):4-8.

[6]刘星,姜松海.多目标驱动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6):96-98.

[7]陈优良,刘小生,郝雷.面向多层次需求的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09,(12):30-33.

推荐访问: 教学方法 本科专业 探讨 改革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