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乡村旅游问题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乡村旅游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29 15:4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发展乡村旅游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反映了总体布局的要求、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但同时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协调机构作用发挥不好、项目定位模糊、旅游产品同质化、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健全机构、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强化宣传,不断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旅游;旅游产品;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01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它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强调尽可能保持乡村传统的、古老的、原生态的特色,乡村旅游正成为特色产业。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解决三农问题,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不容忽视的一种途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发展乡村旅游的价值意蕴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最终要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对于中国而言,农村人口占比50%左右,农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的和谐度。发展乡村旅游能带来城市及上级资源向乡村流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搞建设,带动农村内需的加速发展,也能给农村带来大量的城市客源,伴随而来是各种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各种资源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加快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对于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

2.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发展乡村旅游,追求原生态、特色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体现了十八大报告中确定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要求。

3.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要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挖掘保护传承农村文化。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不仅增长了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还可以通过参与旅游业,增加可支配收入。同时,通过城乡人员互动,农民不出门就可以接收到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有利于提高村民素质,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4.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乡村旅游将为农业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方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促进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起到了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机构、扩宽农业功能的作用,而且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使农业人力和物力向旅游服务业流动。

二、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总体不错,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协调机构作用发挥不好且协调机制缺失。乡村旅游发展涉及旅游、农业、建设、国土、环保、文化、林业、工商、税务、卫生、食药监、财政等很多部门,需要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统领协调管理。目前,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规划,资金投入少,用地瓶颈制约严重,导致违规建设较多和招商引资难以落地。二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力。统筹部门力度不够,权力有限,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难落实,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导致盲目上项目、质量不高、效益不大、特色不明。三是没有长效协调机制。在经营过程中,各种问题凸显,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收费宰客等投诉不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时常发生,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协调解决,造成游客不满意、地方不和谐。

2.项目定位模糊且文化内涵不深。乡村旅游定位要突出“乡村”而不是“都市”,很多地方乡村旅游不伦不类,既没有乡村的自然恬静、传统聚落,也没有都市的繁华喧嚣、高楼大厦。脱离了乡村的内涵,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而一些乡村旅游产品如农业观光、森林公园、民俗体验、古镇旅游等在设计、建设、策划包装、宣传营销等方面也还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

3.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品质不高。一是产品雷同单一。目前中国中西部乡村旅游大都以农家乐旅游产品为主,就是吃一顿饭,打一场牌,唱一次歌,钓一次鱼,缺乏地方特色,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少,不注重民俗活动互动、农耕生产体验、传统村落观光项目上。二是规模小、分布散、品牌少。多数地方没有旅游详规,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的开发没有形成系统性,导致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而散;许多现有旅游产品仍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品牌少,未形成联户连片统筹发展。三是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差。餐饮、住宿接待设施差,交通设施落后,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配套设施缺失等。四是服务质量低。乡村旅游普遍缺乏管理人才,多数从业人员为当地群众为主,学历低,旅游服务意识和能力差,也影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五是缺乏行业规范。目前,没有关于乡村旅游的行业规范,对乡村旅游项目接待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服务没有量化标准。

4.营销宣传力度不够且统筹宣传差。目前,各地对大景区宣传力度大,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不够,特别是市、区级层面对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宣传、营销、推介统筹不够、形式单一、投入少、缺少文化内涵、吸引力弱等。因为乡村旅游存在项目小、分散、效益相对差,业主不可能花很多钱来做宣传,更不能做到整体策划包装来统筹营销宣传,政府应投入资金来做好此事。

三、客观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应对之策

1.健全机构,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运作,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健全综合协调服务机构。市、区(县)级成立乡村旅游综合协调服务机构,由市、区(县)分管领导任负责人,旅游部门设置专门的乡村旅游处,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乡村旅游涉及旅游、农业、文化、文物、国土、建设、环保、市政、林业、工商、税务、消防、公安、交通、卫生、食药监、财政等部门,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一口径,相互协助,定期召开乡村旅游发展会议,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制定、完善新政策,缩短办事时间,实施一站式办公,切实为乡村旅游发展办实事,出良策。

2.科学规划,修编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做好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乡村文化、科学确定乡村旅游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策划设计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景观和品牌节庆活动,并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乡村规划建设统筹考虑,指导引导农民、开发业主发展乡村旅游,避免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上,针对不同的资源,规划“农业观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传统村落乡风旅游、古镇观光旅游、传统农耕体验旅游”等模式,不要搞千篇一律,要突出“乡村”风格。

3.政策扶持,改善发展乡村旅游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一是破解用地瓶颈。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应破解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难的问题,制定出台可操作性的文件。二是建立发展基金。财政在旅游发展基金中应安排一定的专项乡村旅游发展基金。三是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公路、农田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治理等资金优先向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倾斜,集中财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四是制定税收金融保险扶持政策。税收应实行减免或扶持政策,金融机构要破解农村产权贷款难的问题,保险机构应开设乡村旅游相关险种,降低业主经营风险。五是鼓励旅行社和客运单位从事乡村旅游。旅行社要转变观念,优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优质服务活动,引导和刺激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消费。交通运输部门要解决好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客运问题,要为乡村旅游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运输优质服务。对旅行社和客运单位从事乡村旅游享受政府补贴、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4.强化宣传,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一是强化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和推介。对乡村旅游节会、促销活动进行整合,针对活动主题,实现统一包装,整体宣传营销。二是强化媒介宣传。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及室外载体,加大宣传促销深度、广度和力度,对有乡村旅游价值和单个乡村旅游项目的要进行广告语提炼,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乡村旅游的魅力。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路上,乡村旅游要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精心策划,凸显特色,走规范化、一体化的道路,争取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问题,突破“三农”瓶颈发挥重要作用。

On Rural Tour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AN Jing

(Wushan county Party School of CPC, Chongqing 4047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overall lay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the need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ambiguity of the project, the homogeneity of tourism products, the lack of marketing propaganda that need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sound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planning, policy support,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constantly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ural tourism; Tourism product; Tourism culture

推荐访问: 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 思考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