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观察

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观察

时间:2022-10-23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进一步分析其心衰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8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占(25.91%)。(2)将386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分组,分为≥75岁和≤74岁组,男性组和女性组、左室射血分数<40%和50%~70%组,100例心衰患者中≥75岁76例,≤74岁24例,男51例,女49例,左室射血分数<40%75例,左室射血分数50%~70%组25例,证实年龄偏大、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水平为心理衰竭高危因素。结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可收基础病因及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心功能等,而针对其患者实施稳定心功能可准确降低心衰发生。

【关键词】危重症;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1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机体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障碍,无法顺利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体外,导致静脉系统血液堆积进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2]。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极易受疾病或外在因素影响而引起心力衰竭,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或液体滞留等表现,在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临床有必要围绕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开展研究,明确危险因素以便于根据其制定治疗及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本院就386例危重症中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年龄均≥50岁;(2)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3 d;(3)明确本研究开展主题;(4)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期≤2个月;(2)抵触或拒绝治疗者。其中,男194例,女192例,年龄51~80岁,平均(65.4±1.2)岁;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基础性疾病、个人资料等,观察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进一步分析其心衰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 危重者患者基本资料

本研究386例危重症患者中男性194例,占(50.26%),女性192例,占(49.74%),年龄51-80岁;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分为≥75岁和≤74岁组,≥75岁190例,占(49.22%),≤74岁组196例,占(50.78%);根据左式射血分数进行分组,分为<40%组和50%~70%组,<40%组191例,占(49.48%),50%~70%组195例,占(50.52%)。

2.2 危重者心力衰竭患者构成分析

386例危重症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占(25.91%),其中≥75岁76例,占(76.00%),≤74岁24例,占(24.00%),男性51例,占(51.00%),女性49例,占(49.00%),左室射血分数<40%75例,占(75.00%),左室射血分数50%~70%组25例,占(25.00%),证实年龄偏大、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水平为心理衰竭高危因素;而患者发病情况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据临床资料记载[4-5],由于危重症患者受疾病及治疗等外在因素影响,其本身抵抗能力及各脏器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使其成为心力衰竭发病的高危人群,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导致患者死亡。本组研究结果指出,386例危重症患者中有100例发生心力衰竭疾病,占25.91%,而我国正常社区人群心力衰竭疾病的患病率约为0.91-1.21%,危重症患者发病率相当于正常社区人员的25倍;同时,有学者围绕心力衰竭疾病开展研究结果指出,年龄因素可提高疾病发生率,年龄40岁以上个体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约为20%,且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随其年龄的提升而提升。而在本研究中,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年龄超过75岁以上发病率为(76.00%),提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研究结果显示,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0%75例,占(75.00%),证实患者心功能越差,发病率越高。故而临床针对危重症患者应侧重于观察患者年龄、心功能等因素,及时给予其对应治疗以降低心力衰竭疾病发生风险,为临床治疗营造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年龄、心功能及其他疾病均为诱发心力衰竭疾病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后续治疗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舒晴,赵 侠,周 颖,等.药师参与心力衰竭慢病管理的模式探索及药学监护[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4):1360-1362.

[2] 李新立,郑旭辉.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况[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12(9):819-820.

[3] 谭 茹.4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6,24(2):149-150.

[4] 王玉标.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脏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4-6.

[5] 俞春霞.老年危重癥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128-129.

本文编辑:刘欣悦

推荐访问: 心力衰竭 患者 特征 危险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