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环境下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研究

网络环境下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研究

时间:2022-10-21 16:0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一直存在着会计统计核算并行且独立的现象,这种个体性、相互独立的信息生产模式造成了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借助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生产系统,将会计统计进行有机结合,解决信息失真等社会问题。

[关键词] 会计统计核算;社会化集成化;信息生产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7)06-0005-03

一、会计统计核算核算现状及产生的根源

(一)会计统计核算核算现状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会计统计核算并行独立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当中的特有现象,无论是实行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体系的时期,还是转为实行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体系之后,两者之间的众多差异都无法协调,形成了会计与统计核算并行的特有现象,因此造成了微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宏观信息之间的不一致、难以比对、难以验证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经济核算工作,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微观层面的企业来看:(1)经营中的假发票使每年偷逃税款达上千亿元,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2)假账和虚假财务报告严重影响市场秩序,不能使资源合理配置;(3) 注册会计师不可能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从中观层面的部门来看,一些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对经济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把握,相互攀比、虚报统计数据,2004年各省市统计的GDP增长率比国家统计局计算的高3.9个百分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1)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非常有价值的投入产出分析,需要3~5年才能完成,其滞后性致使难以依赖其进行及时的经济决策,甚至导致决策的失误,如近年来产生的“电荒”问题;(2)国家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所依据的统计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如GDP的统计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由于难以准确地把握经济信息,只能虚构统计数据;(3)“数字出官” 、“官出数字”等腐败现象相当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形象。

(二)上述问题的产生根源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曾提出了不少建议,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法规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目前还未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主要原因在于会计统计核算无法协调所导致的个体性信息生产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在传统的个体信息生产模式下,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及“会计主体”等理论的束缚,在经济活动发生时,企业作为参与者可以感知交易活动的发生,但只记录交易主体的信息,而忽略了经济活动的交易联系。这样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主体内部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进行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汇总报表、税务申报、对外报告等一系列工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是一种个体性的模式,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依据的统计数据大多来源于企业的报表、地方的汇总统计表。当企业完成各种统计工作时,将统计数据汇总到地方管理部门,再由管理部门逐级向上汇总,最终生成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所依据的统计信息,因此实际上传统统计信息的生产模式也是一种个体性的、机械汇总式的生产方式,国家统计机关只是进行最后的汇总,中间存在着过多的汇总和上报的环节,为统计信息的造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官出数字”的现象也由此而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统计核算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个体性需求(满足企业内部需要)转变成了社会性需求,政府、投资者、税收部门、证券交易所、银行、社会公众等一些组织与群体都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统计信息,这种社会性的信息需求必然与传统的个体性信息生产模式相悖。社会性的信息需求必然要求建立一种社会化的、集成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与其相适应。在传统手工核算模式下,由于手工操作的有限能力,会计统计工作难以协调,难以实现社会化集成化核算;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构建一种社会化、集成化的信息生产模式已逐渐成为现实。本文旨在探索这样的一种信息生产方式,将会计统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遏制信息造假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从源头杜绝虚假信息。

二、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模型

王世定教授指出:“在我国实行社会会计,记录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金转移情况,将传统会计割断了的联系重新建起来,随时反映各类资金的动态,为宏观调控提供灵敏的信息,是社会主义会计的一个新课题。如此,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再从国民经济核算随时得到资金运动的实际情况,据以进行调节,从而保持各类资金的动态平衡,充分挖掘资金利用的潜力,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王世定教授从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科学地揭示了传统理论和信息生产模式的弊端,也暗示了需要整合现有系统,建立一个社会化的核算系统。

本文将企业会计、部门统计以及国家宏观管理3个层面连结起来,建立一个互通的共享的系统化的模式与网络平台,使其在网络信息中实现相互印证,杜绝信息的虚假成分,实现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即时性。该系统突破了传统理论从个体出发的束缚,从各种经济活动的交易联系出发,对经济和有关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分析和传递,以生成会计和统计信息,使其具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最终从根本解决上述问题,使国民经济的运行建立在可靠的经济信息平台上。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微观层面的企业信息生产与企业管理,对于部门统计和部门监管,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信息生产与管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整合会计统计核算系统,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可以构建一种更为先进的社会化集成化信息生产系统(Socialized & Integrated Information-Producting System,在此简称SIIPS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具有与个体性信息生产模式截然不同的方式,即:从经济活动的社会联系点获得原始经济信息,并且由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处理系统为信息需求者生产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减少了人为的控制,而且信息实现了相互共享、相互验证,能够保证客观公正。

比较传统的个体性经济信息(在这里经济信息主要指会计统计信息)生产与本文提出的社会化集成化信息生产两种模式,前者在信息生产和供应的制度或模式上,都存在巨大的漏洞。具体表现为:

第一,个体性经济信息生产割裂了经济活动的联系性。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各个个体的市场交易活动将经济连结为一个整体,而建立在个体信息生产基础之上的现行的会计、统计理论及制度,是基于自身利益需要生产并向外界发布信息,这就割裂了经济活动的联系,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整体性、全局性,也不能再现经济活动的事实;同时造成了信息验证和追溯的困难,也就失去了经济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满足个体需求的个体性经济信息的生产,不能满足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经济学理论传统观点认为,个体的经济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趋利避害的行为,这决定了作为经济个体,一方面千方百计了解自身决策所需要的外部信息,一方面又尽可能地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或者至少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因而信息供应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形成了博弈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因此,在个体利益的驱使下提供虚假信息在所难免,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就必然存在。因此,这种信息的生产与供应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经济信息公共性的需求,不能满足社会化生产与管理的要求。

第三,个体性经济信息生产不可避免具有滞后性,并导致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业与社会管理部门信息通道的割裂或不畅通,各个孤立的部门仅就个别方面和某个领域的信息需求,进行封闭的经济信息生产加工,使得经济信息不能共享,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税务信息系统为征税服务,国家财政部门只汇总会计信息,国家统计部门只处理统计信息。信息通道的割裂或不畅通使社会经济的联系性不能显现,而且严重的滞后性使信息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总之,个体性经济信息生产模式,导致社会信息的传播要经过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即个体(企业)—行业(或政府职能与管理部门)—综合(国家宏观部门)。很显然,在现代网络技术使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时空限制的条件下,继续维持这种信息生产与供应的制度模式,使本可以克服的信息虚假性、不完全性、不对称性、不及时性等弊端得不到遏制反而变本加厉,不能不说这种制度已经陷于低效率状态。而且,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非信息化时代的信息生产与供应模式,需要庞大的机构与众多人力保障其运行,也导致过高的制度成本。时代呼唤理论与制度的创新,本文所提出的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SIIPS模型其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网络条件下实施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意义

会计与统计系统的整合将深度开发经济信息资源,产生巨大的价值,生产出更为真实客观的各种会计统计信息。这样的信息,因其直接反映了企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从中可以准确真实地观察实际经济活动中各种行业、部类之间的物资、资金的供应和运动的情况,从而为进行投入/产出等经济分析,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便捷有效的依据,使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与调控手段实现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与转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防止会计统计信息失真,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信息价值;(2)保证会计统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克服信息不对称;(3)节约会计统计信息生产的成本;(4)减少了过多的人工参与,遏制了造假的时间和空间;(5)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减少决策失误;(6)社会和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常宁.会计与统计核算协调的新观点[J]. 统计与预测,2002,(4).

[2] 王世定.我的会计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 王文莲.会计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 核算 统计 会计 环境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