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与创新能力计量研究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与创新能力计量研究

时间:2022-10-21 14: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要提高河南省高校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了解它的资源分布。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31所高校1994—2006年共发表科技论文104922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学科研究中心是郑州大学,带头学科是医药卫生和工业技术,地区研究中心是郑州。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20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提高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河南高校;科技论文;资源分布;创新能力;计量研究

1、河南省高校中文期刊科技论文的产出和分布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原则表明,科技创新成果基本上是以论文形式最先公布于世的。为了研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资源分布,依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所提供的信息,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31所高校1994~2006年发表的期刊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统计方法分别以河南省高校的单位名称作为署名单位进行模糊搜索,统计时考虑到学校名称的演变和一些院校的合并,尽可能多地搜集到该校以不同名称为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如将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的论文计入郑州大学,等等。该数据库把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分为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与化学、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10个学科门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31所高校所发表的期刊科技论文(不包括外文期刊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

1.1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学科研究中心

河南省31所高校1994~2006年发表的科技论文10个学科门类篇数排序(这里仅以篇数计,不考虑期刊级别及转引、转摘、转载次数)。如果把某一学科门类期刊论文产出最多的单位作为这一学科河南省高校研究中心,可以得到如下单位是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学科研究中心。自然科学总论期刊论文产出篇数位居第一的是河南大学,35篇;产出篇数位居第二的是洛阳师范学院,30篇;产出篇数位居第三的是河南师范大学,28篇。这说明河南大学是自然科学总论学科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学科研究中心,下同)数理科学与化学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郑州大学,2413篇;位居第二的是河南师范大学,1685篇;位居第三的是河南大学,1145篇。这说明郑州大学是数理科学与化学学科研究中心。天文学与地球科学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河南理工大学,384篇,位居第二的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94篇;位居第三的是郑州大学,149篇;这说明河南理工大学是天文学和地球科学学科研究中心。生物科学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河南师范大学,570篇;位居第二的是河南农业大学,467篇;位居第三的是郑州大学,351篇。这说明河南师范大学是生物科学学科研究中心。医药卫生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郑州大学,17795篇;位居第二的是新乡医学院,7138篇;位居第三的是河南中医学院,6925篇。这说明郑州大学是医药卫生学科研究中心。农业科学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河南农业大学,4406篇I位居第二的是河南科技大学,1751篇;位居第三的是河南科技学院,1597篇。这说明河南农业大学是农业科学学科研究中心。工业技术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郑州大学,7203篇;位居第二的是河南科技大学,3766篇;位居第三的是河南工业大学,3428篇。这说明郑州大学是工业技术学科研究中心。交通运输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郑州大学,310篇;位居第二的是河南科技大学,147篇;位居第三的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08篇。这说明郑州大学是交通运输学科研究中心。航空航天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河南科技大学,33篇;位居第二的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6篇;位居第三的是郑州大学,13篇。这说明河南科技大学是航空航天学科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期刊论文产出位居第一的是郑州大学,427篇;位居第二的是河南师范大学,241篇;位居第三的是河南理工大学,206篇。这说明郑州大学是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学科研究中心。

在10个学科中心中,郑州大学占居5个,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各占居1个,这证明郑州大学是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且学科分布较多的高等院校。

1.2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指的是期刊论文产出总篇数位居第一的单位。总篇数位居第二至第六的单位称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亚研究中心。由表1看出,期刊论文产出篇数排前6名的单位分别是:第一名郑州大学,29021篇;第二名河南科技大学,8882篇;第三名新乡医学院,7562篇;第四名河南中医学院,7146篇;第五名河南大学,6706篇;第六名河南农业大学,6355篇。这个结果证明郑州大学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等五个单位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亚研究中心。

1.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带头学科

如果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某一(些)学科期刊论文产出篇数远高于其他学科,那么这一(些)学科就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带头学科。在自然科学总论10个学科门类中,期刊论文产出篇数位居前6名的学科分别是:医药卫生学科居第一位,39099篇;工业技术学科居第二位,35957篇;农业科学学科居第三位,11767篇;数理科学与化学学科居第四位,10600篇;生物科学学科居第五位,2649篇;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学科居第六位,2228篇。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带头学科是医药卫生和工业技术。这个结果不仅为把河南建成科技大省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表明医药卫生和工业技术等学科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并在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作用。表明医药卫生和工业技术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带头学科,农业科学、数理科学和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是发展中学科,它们有可能成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新带头学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期刊论文的产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即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不利的,有关部门要注意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管理。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医药卫生学科的发展水平适应了人口发展的需要。河南还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科学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大省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平衡性,要提高农业科学科技创新的水平。

1.4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地区研究中心

将河南省高校所在地分为五个地区,即郑州地区、豫东地区、豫西地区、豫南地区、豫北地区。全省期刊论文产出总篇数104922篇,郑州地区60698篇,豫东地区8305篇,豫西地区9681篇,豫南地区5800篇,豫北地区20438篇。郑州地

区占全省期刊论文总篇数的57.85%,豫东地区占7.91%。豫西地区占9.23%,豫南地区占5.53%,豫北地区占19.48%。如果某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占居河南省高校成果的比例最高,那么该地区就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地区研究中心。郑州地区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地区研究中心。另有研究指出,郑州地区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Ⅲ由此,省会城市一般说来是本省科学研究中心的观点又一次得到证实。

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数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指的是构成该项指标各种要素的综合,它表明的是某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所编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把研究与试验发展作为其统计的七类基本指标之一,由此可以看出,该指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公布的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8LD)来确定河南省高校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在国内的创新能力,即在全国的位次。

2.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所谓研究与试验发展(R&D),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定义,它指的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长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指标在经济活动和科技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如研究与试验发展(R&D)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即R&D强度)被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成国际性指标。R&D强度的发展轨迹是一条类S曲线(逻辑斯蒂曲线)。当R&D强度为1%时大体上是由低速增长转变为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当R&D强度到达约2.5%之后,增长再度趋于平衡。即R8LD强度从零直至增长到1%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超过1%之后则进入较快的增长阶段。美国大约用15年实现了从1%到2.5%的增长。

2000年中国的R&D强度终于达到1%,这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进一步达到1.1%,2002年再进一步达到1.23%。未来的20年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期。R&D强度的快速增长不仅为中国自然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与试验发展

据2001~2005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统计指标表明,2000~2004年内,河南省高校参加科技活动人员平均每年11311.2人,在全国平均位次是第16.4位,其间2004年位次最低,居全国第20位。机构平均每年39.8个,平均位次22.6;其间2000年位次最低,居全国第24位。经费筹集平均每年23420万元,平均位次21.6;其间有3年均处于全国第22位。课题平均每年3157.2个,平均位次20.2;其间2002年和2004年位次最低,均居全国第21位。科技活动人员、机构、经费筹集和课题四项指标全国位次平均数为20.2,这个指标就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据四舍五人的计算原则,它表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与试验发展在全国排第20位。

河南省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在全国居于较高的位数(16.4),而机构数(22.6),经费筹集数(21.6),课题数(20.2)在全国的位次相对较低。这说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全国高校相比,有较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人员,而没有较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经费和课题。增加河南省高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经费和课题,尤其是增设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提高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学技术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3、对策与建议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科技创新的10个学科门类中,河南省高校也产生了10个学科中心,它们应当成为河南省高校该学科的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即自然科学总论学科研究中心或基地应设在河南大学;数理科学与化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交通运输、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五个学科的研究中心或基地应设在郑州大学;天文学与地球科学学科中心或基地应设在河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科研究中心应设在河南师范大学;农业科学学科研究中心应设在河南农业大学;航空航天学科研究中心应设在河南科技大学。可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呈现出了各高校争胜天下的局面。这种局面充分说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机制不但可行,而且有效。在河南省重点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创办国内一流的同时,其他院校在争创省内领先或国内一流的局面正在形成。

河南省高校中文期刊科技论文产出总篇数位居前六名的高校分别是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其中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和河南农业大学的所在地均在郑州,这一方面说明省会郑州是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地区中心,另一方面也为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欠发达省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加大对这些院校的科技创新投资力度,使它们在争创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进程中取得好成绩。

在河南省的五个地区中,郑州地区占居全省科技创新中文期刊论文产出的57.85%,它不仅为省会城市是国内科技创新基地的规律提供了依据,也反映出它对周边城市具有巨大的辐射力。但是,也要看到它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度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例如。它对豫西和豫北的辐射力度较大,而对豫南和豫东的辐射力度较小。特别是豫南地区,科技创新中文期刊论文产出仅占全省的5.53%。而豫南地区有信阳师范学院、黄淮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它们的中文期刊科技论文产出水平偏低,因此,要加大对信阳师范学院、黄淮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院校的科技创新投资力度,以利于中原城市群的建设。

若把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和地球科学视为基础科学,把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环境科学和安全科学、航空航天视为应用科学,河南省高校基础科学中文期刊论文产出篇数是14772篇,占总产出的14.08%,应用科学中文期刊论文产出篇数是90150篇,占总产出的85.92%,二者之比接近1:6。河南省高校基础科学研究薄弱,成果产出远远低于应用科学研究水平,这可能与片面强调加强应用科学研究的政策有关。高校没有充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它的发展将失去基础。这种现象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要看到河南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落后。加大基础科学的投资力度,是提高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是20.2,这项指标尽管是以研究与试验发展为依据的,考虑到它在有关科技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它来衡量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水平(即在全国的位次)还是有较大可信度的。河南省高校的整体实力,和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相比,确实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它还属于发展中省区,因为它排在全国第20位。

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强度(R&D/GDP)在2000年终于达到1%,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已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河南省高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强度(河南高校的R&D与河南省GDP的比值)是多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R&D强度达到1%,并呈增长趋势的条件,在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契机。抓住这次契机,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会为中部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 河南省 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 计量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