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道德推脱的研究述评

道德推脱的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20 1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前,国内外关于道德推脱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其结构及测量的探索,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多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着手。本文述评了国内外对道德推脱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道德推脱  测量  影响因素  述评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82-02

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道德感缺失,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个体在做出不道德行为后甚至不会产生应有的心理内疚和痛苦的反应,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道德推脱作为一种影响道德行为的机制与不道德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Bandura(1986)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的概念,并试图运用道德推脱来解释这一潜在的心理过程。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产生一些特定的认知倾向,这些认知倾向包括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显得更小、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害者痛苦的认同。Moore在Bandura提出道德推脱概念的基础上,将道德推脱定义为个体唤起认知的一种倾向,即重新理解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看起来具有更少的伤害性,最小化个体对行为责任的理解,或者降低自己行为可能引起他人痛苦的知觉,从而可以免除自我制裁。在中国,也有学者潘清泉将道德推脱译为道德脱离,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只是翻译上有所不同。

国内外研究者对道德推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结构及测量的探索,发展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对道德推脱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介绍,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 道德推脱的测量

Bandura等人在1996年首先编制了一份适用于青少年的道德推脱量表。该量表包含8个分量表,分别代表道德辩护、有利比较、委婉标签、非人性化、责任归因、忽视或扭曲结果、责任转移和责任分散8个道德推脱机制。每个分量表含有4个项目,总问卷共32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 3点评分来评判自己在有害行为上的道德免责方式,得分越高者代表道德推脱水平越高。Paciello等人采用追踪测验等方法验证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随后,随着道德推脱问题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国外很多研究者根据研究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分别编制了应用到不同领域的道德推脱问卷,主要应用到军事相关领域、犯罪领域、体育领域和组织领域等。

有关道德推脱的测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Bandura等人于1996年编制的道德推脱问卷进行测量,并进一步验证其结构维度和信效度;另一方面是基于Bandura的道德推脱理论和问卷编制适用于特定领域和被试的道德推脱问卷。

国内对道德推脱问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潘清泉对

道德脱离量表进行翻译后,针对事先的访谈结果删除了儿童难以理解的4个条目,用剩下的28个条目的问卷进行测验,统计分析后问卷保留18个条目,共6个维度。问卷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a系数在0.511~0.759之间,六因素模型拟合度指标较好。王兴超、杨继平以学术欺骗行为和道德认同为效标,以大学生为样本对道德推脱问卷的中文版进行修订,检验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效度。总的来说,道德推脱问卷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某些条目不适合中国人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余规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研究后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道德脱离的测量工具,这是中国自编的第一份道德脱离问卷。问卷包括23个项目,分为道德辩护、有利比较、责任转移分散、过失归因和歪曲结果5个维度,问卷的信效度良好。这是对中国道德推脱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尝试,尽管从统计结果来看,问卷各维度的累计方程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某些维度经修订后最终留下的项目数过少,有待进一步的修订和验证,但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项研究。随后,张艳针对高中生编制了一份高中生道德推脱问卷,分为认知重构、掩盖或扭曲有害行为影响、降低受害人认同感3个维度,共16个项目。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高中生道德推脱水平的测量工具。

二 道德推脱的影响因素

1.人口统计学变量

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aciello等人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显著影响着个体的道德推脱水平,其中男性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之后追踪研究还发现,道德推脱的总体水平在青春期相对稳定,但在14~20岁时有显著的下降。然而国内有研究发现: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有关。另外,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个体道德推脱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其道德推脱水平就越高,相反,受教育程度越高则道德推脱水平越低。

2.个体心理因素

目前对道德推脱的个体因素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移情、道德认同、责任心、自尊等因素。Detert的研究认为,移情和道德认同对个体的道德推脱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移情和道德认同会降低个体的道德推脱水平。移情水平高的个体更不易通过对不道德行为的重新解释来推卸责任,从而摆脱内疚和自责感;道德认同水平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关心他人的不幸和痛苦。岳红研究发现,责任心是影响道德推脱的一个主要因素,对道德推脱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责任心强的个体更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有效减少道德推脱现象。张艳对高中生道德推脱与自尊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自尊与道德推脱呈现负相关,自尊感越强的个体,其道德推脱水平越低。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其中对父母教养方式因素的研究最丰富。研究表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儿童道德推脱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个体,其道德推脱存在显著差异,忽视型家庭中的青少年道德推脱水平最高,权威型家庭中,其道德推脱水平最低。另外有研究发现,母亲关爱对个体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控制、母亲控制对个体道德推脱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也会显著影响道德推脱水平,儿童时期经历苛刻和拒绝型的父母,或目睹父母间互相攻击的行为方式,更容易让儿童习得推脱的信念和行为。除了家庭环境外,社会环境(尤其是工作环境)也影响着道德推脱水平,针对狱警的研究发现,随着其参与案件数量的增多,无论是从事对罪犯行刑工作的狱警,还是从事对受害者安慰工作的狱警,其道德推脱水平均显著上升。

三 道德推脱的相关变量研究

由于道德推脱作为个体一种特定的认知倾向,可以对个体的欺负、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对这些行为的有效预测将有利于对个体不良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因此很多学者对道德推脱与个体攻击行为、罪错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之间进行了相关的深入研究。

Bandura等人探讨了道德推脱与儿童攻击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道德推脱对儿童的攻击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之后的一些研究也表明道德推脱对青少年的欺负行为有显著影响。道德推脱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攻击行为,还对个体攻击他人的态度产生影响。Paciello的研究结果还发现,青少年早期的道德推脱水平能显著预测其后期的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发生频率。

张栋玲对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初中生道德脱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自身攻击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张建英指出,初中生道德脱离与其外化问题行为存在着显著相关,其中道德辩护和非人性化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另有研究发现,道德推脱对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四 展望

首先,应当发展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道德推脱测量工具,并建立一定规模和信效度良好的常模,为今后对道德推脱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提供工具保证。其次,现有道德推脱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够丰富,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因素尚未涉及,例如:个体气质、人格、动机因素、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社会道德判断标准等。发展情境论指出,个体发展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与其所处情境间持续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个体道德推脱水平的,发展情境论的提出为道德推脱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是今后研究的新视野、新方向。另外,在之后有关道德推脱的研究中,应加强道德推脱的干预研究,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目前有关道德推脱的干预研究非常少,对道德推脱水平进行评估,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有针对性地做出干预,尽量降低个体的道德推脱水平,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继平、王兴超.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道德判断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4)

〔责任编辑:庞远燕〕

推荐访问: 述评 推脱 道德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