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青少年网络聊天中的主要道德问题调查研究

青少年网络聊天中的主要道德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0 1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网络聊天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一些道德问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聊天存在的主要道德问题:诚信缺失问题、情爱泛滥问题、随意攻击问题及道德责任感淡薄问题。并且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青少年网络聊天主要道德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聊天;主要道德问题;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18-02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交流方式,它在给青少年人际交往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道德问题。为了了解青少年网络聊天的思想动态,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本课题组在吉首市各中学(包括初中、高中及中专)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8份。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后,我们对青少年网络聊天的主要道德问题特作如下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1.青少年对网络聊天对象普遍缺乏信任。调查显示,有43.5%的青少年表示在网络聊天时是否要坦诚相待要视情况而定,还有16.7%的青少年表示在网络聊天时不会坦诚相待,表示会坦诚相待的只占39.8%;对于网络聊天中的欺骗行为,有27.8%的青少年表示网络聊天中谁也看不见,出现欺骗行为很正常,有37.8%的青少年表示欺骗对方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只有34.3%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欺骗对方;对于自己在网上填写的个人信息资料,45.8%的青少年表示大部分真实,小部分不真实,43.3%的青少年表示大部分真实、小部分不真实,还有3.7%的青少年表示填写的个人信息资料完全不真实,只有7.1%的青少年表示完全真实;对于网友说的话,15.2%的青少年表示大多相信,40.1%的青少年表示半信半疑,29.1%的青少年表示很少相信,11.2%的青少年表示完全不信,只有4.4%的青少年表示完全相信。由此可见,青少年对网络聊天对象普遍缺乏信任。这种信任的缺乏虽说有的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但这种不信任范围的无限扩大,相互欺骗的常态化,必将危及传统社会诚信待人的道德价值观。

2.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存在一定的情爱泛滥问题。根据调查统计,对于网络聊天中的情爱问题,13.1%的青少年认为不严重,不需整治,19.9%的青少年认为一般,但不需要整治,45.9%的青少年认为一般,但需要整治,21%的青少年认为严重,急需整治;有84.8%的青少年表示不相信网恋,有15.2%的青少年表示相信网恋;40.9%的青少年表示有网友对自己说过暧昧的话语,59.1%的表示没有;有78.8%的青少年表示见过网友粘贴发表色情图片、文字的情况,21.2%的青少年表示没见过。由此可见,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存在一定的情爱泛滥问题。谈情说爱是青少年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但网络聊天中出现的这种见一个爱一个,甚至以色情为中心的情爱泛滥,必将不利于青少年树立忠贞专一的社会主义爱情观。

3.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存在随意攻击问题。根据调查统计,对于网络聊天中讲脏话骂人的现象,16.2%的青少年表示无所谓,59.8%的青少年表示别人先骂,可以回骂,24%表示无论如何不该骂人;13.4%的青少年表示相比较而言,自己在网络聊天中的语言更文明些,86.6%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更文明些;65.8%的青少年表示在网络聊天中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34.2%的青少年表示没有使用过;52.3%的青少年表示曾经遭受过别人的语言攻击,47.7%的青少年表示没有遭受过。由此可见,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存在随意攻击问题,这与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是完全相违背的。

4.在网络聊天中,部分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比较淡薄。通过调查发现,78%的青少年不同意网络聊天是可以推脱责任的游戏,22%的青少年同意网络聊天是可以推脱责任的游戏;84.8%的青少年认为网络聊天需要注重自己的网络形象,15.2%的青少年认为网络聊天不需要注重自己的网络形象;对于网络聊天中不负责任的乱说乱贴57.6%的青少年表示要慎重,三思而后行,37.1%的青少年表示无所谓,会一笑而过,5.3%的青少年表示他乱说乱贴,我也乱说乱贴;对于网络聊天中,散布谣言有没有可能会判刑,80.8%的青少年认为有可能会,19.2%的青少年认为不会。由此可见,在网络聊天中,部分青少年的责任感比较淡薄,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和社会,这必将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虚拟的网络聊天环境具有诱导性。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虚拟的网络聊天环境很容易诱导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做出一些失德的行为。在网络社会,信息网络技术将交往主体置于“虚拟共同体”中,改变了人际交往的物理空间。虚拟的环境、虚拟的身份,掩盖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和束缚,使青少年产生道德的虚渺感,网络聊天行为变得随意而放纵,缺少责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根据广东团省委的调查报告: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络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2]。

2.网络聊天道德主体缺乏自律精神。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兴趣广泛、追求新奇,迫切希望了解网络聊天这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但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和非稳定性,不少青少年缺乏自律精神,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网络聊天的随意化、情绪化。网络聊天中他们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语,随意发布一些小道消息或有害信息,随意偷看暴露别人的隐私。网络聊天中幽微的刺激也容易造成他们情绪上的巨大波动,进而引发攻击辱骂、污蔑造谣等不道德行为。

3.网络聊天他律机制尚不健全。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而我国当前的网络聊天他律机制是很不健全的,最基础的关于网络聊天的统一道德规约还没有。虽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对青少年网络聊天行为有一定的参照规范作用,但对网络聊天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且当前宣传很不够,其规范作用大打折扣。本次调查显示:只有8.1%的青少年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43%的青少年表示听说过,48.9%的青少年表示从未听说。网络聊天规约的缺失,难免造成部分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失去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标准。道德认识失去基础,道德行为失去规范,从而在良莠并存的网络聊天世界里迷失方向。

三、解决青少年网络聊天主要道德问题的基本思路

1.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化”网络聊天的环境。真实是网络交流的宿愿。为了弥合虚拟与现实的电子鸿沟,使网络聊天实现虚拟的真实,很有必要采用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适当“实化”网络聊天的环境。比如网络聊天实名制。可要求青少年聊天注册时,必须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等真实信息,而网上交流时可用网名。又如网络聊天举报制。

2.加强自我修养,培育自律精神。“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4]。要解决青少年网络聊天的道德问题,青少年自己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培育自律精神。一方面,要有对网络聊天道德的敬畏感。哲学家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没有对网络聊天道德的敬畏,就没有对相关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要学会慎独。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3]。因此,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要学会慎独,要自我约束自己的网络聊天行为,不做有损于网络聊天道德的事。

3.加快相关规矩的制定,健全网络聊天他律机制。“社会生活有边界,网络世界有底线。虚拟的互联网,不能跳脱公序良俗的规制”[5]。面对网络聊天带来的种种道德问题,给网络聊天“立规矩”,健全网络聊天的它律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为此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制定网络聊天方面的道德规约。其次,完善网络聊天方面的法律制度。再次,设立网络聊天扣分制。可仿效驾驶证扣分制度,对网络聊天中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扣分。如果某人一年内扣完10分,系统将自动取消或暂停其聊天账号,想要重新申请或开通聊天账号,需达到一定条件才行。

4.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搞好网络聊天道德教育。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一定外力的引导与熏陶,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聊天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而青少年的网络聊天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朝向同一个目标运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作为家长应加强对网络聊天的了解,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聊天,并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遵守网络聊天的道德规范;作为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加强网络聊天相关规矩的宣传教育,对学生的网络聊天行为进行正面指导;作为社会应坚决反对网络聊天的低俗之风,积极开展与网络聊天相关的专项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聊天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

[2]谢忠保.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0,(9).

[3]徐宝库.网络道德重在自律[N].光明日报,2008-05-04(06版).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

[5]邓海建.要为网络世界设定法治底线[N].光明日报,2012-12-19(02版).

推荐访问: 调查研究 青少年网络 道德 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