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海南民居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海南民居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时间:2022-10-31 18: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许多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需要挖掘整理和保护。但目前海南省民间艺术及文化保护的现况不容乐观,许多自然古村落民居正在不断拆毁和荒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正视。本文从海南民居保护现状出发,阐述了数字技术对于海南民居艺术的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性,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民居艺术数字保护艺术传播文化遗产

一、海南民居保护现状的调查

海南是中国惟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夏无酷暑,冬暖如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全国最佳,是中国最“热点”的旅游地区之一。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序幕拉开,海南岛对国际化、高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说,海南已足够满足国际旅游的标准,但是伴随着人们对人文知识的强烈需求,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使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必须在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大下功夫。海南民居建筑艺术的研究,让海南的近代建筑以文化第一载体的形式,充实海南的人文旅游项目,也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辟一条新路径。

海南民居是海南文化的载体,“海南人大多从中原迁移而来,又因为海南沿海特别是东部地区赴南洋谋生的人较多,因此,海南文化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痕迹,又具有南洋文化的特色,形成了海南特有的文化底蕴,这也反映在民居的营造上”。如图1海南海口美孝村火山岩建造的房屋。

海南传统民居艺术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保护手段陈旧、产业开发不够。特别是海南传统民居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海口周边有许多古村落,如美孝村、美柳村、三卿村、儒林村、荣堂村等古村落,村里的老百姓过去砌房子,一般都就地取材,将火山石琢磨成块状石条,然后建成历经数百年仍然屹立不倒的房子。(如图1)

“海南火山地区有45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地表覆盖着大量的火山岩。火山岩建筑就是当地居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体现。他们就地取材,灵活应用,在长期的生息繁衍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火山文化,具有原创性。”而用火山岩石建造的房子可以抵御台风的侵蚀,又可以起到通风、冬暖夏凉的作用。至于用火山石雕砌的牌坊、碑刻、村道、民居、水井、庙宇等等,比比皆是。(如图2)

目前这样的古村落由于缺乏保护正在迅速地消失,很多庙宇保护的现况不容乐观,许多自然古村落古迹不断拆毁,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正视。

如图2所示海口孝堂庙(2012年4月摄),但现在我们在原址已看不到这座老庙。这种古村落老庙正在不断地消失。取而代之是一座新庙拔地而起。(如图3)

海南古民居作为历史上保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但目前保护的手段就是拆除后重建,原有的具有区域文化特质民族古建筑消失了,我们的后代无法看到先民们的活动和生活的场景。而数字化保存可以将民间艺术的相关种类以图像、视频、音频等手段进行存储,以数字格式保存于硬盘、光盘之中,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由于数字格式的无损复制特点,可以将信息资源无限复制保存,不仅可以长久保存数字信息,而且还能利于民间艺术的后续再现与开发应用。

二、海南民居建筑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与保护

1、数字化保护有利于海南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数字艺术这一前沿技术目前在我省有着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而海南传统民居文化艺术是当地人们在海南的生产生活和一定的环境时空中诞生的。海南人民在利用自然和不断完善自我中,如图4、图5所示,其民居建筑艺术体现了人同自然的和谐并创造了海南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产生都是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海南新农村的建设正在积极开展,同时农村城市化速度也在加快,传统民居已是风毛麟爪,田园风光留在了老歌、照片和旧画里。建立海南民居建筑艺术的图片、视频、音频及虚拟场景动画等数据库资源,可以直接推动海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网络数字资源库的大范围宣传,推动了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数字化保护也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数字化保护与民间艺术结合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这里所说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指纯粹的民间艺术作品的数字化问题,而是更广泛地包括数字化保护对民间艺术在传播及传承两方面所发生的各种效应及其技术手段。对于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传播与保护的一个大课题。海南民间建筑艺术是研究海南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和传承方式的转变,数字化传播方式将会加速。利用现有的数字信息技术对海南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古村落场景,到达身临其境的效果,拓宽了传播的途径。

2、数字化保护有利于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保护正在替代传统的技术手段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

据史书记载,“琼海居民祖宗多来自于福建,使海南文化成为中原文化的延继,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与中原地区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它们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总之,民居的格局型制不但受其时代文化的制约,也顺应生活实用需要发展,而且还流露出最朴实的审美需要"琼海民居虽然不是海南传统民居中的唯一代表,但是它是海南民居中最为普遍的样式"同时,海南传统的封闭式独立院落式民宅也反映出自然经济下农民的保守思想和狭隘心理"民居,由于地域性和民俗性的不同而显示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形成相应的建筑文化“这种建筑文化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宗教、风俗和地理等,也展示了相应的审美特征和文化素养”纵观中华大地,各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恰似一幅幅立体的水墨画,令人诗意油生,回味无穷,海南传统火山岩建造的民居正是其中的代表作。数字技术可对海南民居艺术和民俗文化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使濒临毁坏的古老火山岩民居艺术和民俗文化重放光彩,使这种独特的民居艺术形式在继承中得到创新和提高,成为新形势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选择。

三、数字技术为海南民居建筑艺术的保护提供了新手段

1、传播海南民间传统艺术

利用数字技术对海南民居建筑进行艺术分类、信息化存储,建立汇总各种数字记录媒体提供的相关信息的资料数据库。开发数字艺术,通过不断创新以及产业化使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数字技术所兼具的记录、保存、阅览、检索、共享等特有功能,开发与利用的新天地,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资源保护走向产业开发搭建起技术平台。从数据库建设、数字应用技术的开发、数字博物馆建设、推进有关部门信息化等方面加快推进,使我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挖掘、保护、传承、发扬,在旅游强省建设中发挥资源支撑的重要作用。

2、海南民间艺术及文化的保存

利用数字媒介,获取三维信息,由于数字仪器具有高精度、高逼真的特质,从而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护上具有超过传统媒介的明显优势。数字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播传承方式等进行真实再现,利用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多媒体虚拟场景协调展示等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虚拟现实在内的多媒体的数字博物馆。如,我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桥村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引人注目的是“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大的数字艺术展示的模型。以声、光、电的数字技术,形象艺术地再现了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狩猎等场景,栩栩如生。基于数字媒介展示,借助多媒体集成、数字摄影、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不动用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环境,使海南民间文化的展示、传播与利用极为便利和充分,没有特定时间、场所的限制,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结语

数字化传播和保护,可以拓展海南传统民居资源开发的表现形式,能使人们加深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直观印象。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中过去的故事、当前的现状或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可以进行虚拟展示和演绎,数字艺术不但能够满足真实历史文化资源展示,而且又能充分表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可视技术是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中极其重要的全新方法和手段。同时数字艺术可以丰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海南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一般多以参观游览为主,缺乏主动参与、探寻历史文化奥秘的主动性,往往旅游效果十分不佳。如果在景区利用数字展示艺术,研发一些虚拟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游客主动参与,利用交互技术,形成互动,则会大大激发游客的兴趣。另外,研发虚拟景区,让用户通过互联网游览参与,更会解决海南冬天实际景区人满为患的难题。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2]冯广超.数字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周明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鲁东明.潘云鹤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5]贾幕嘉.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中美文化论坛文集[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6]郑巨欣,陈峰.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

[7]宋齐慧.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研宄[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年。

[8]管宁.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年

推荐访问: 海南 民居 数字化 传播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