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东南亚建筑材料与建筑形态探析

东南亚建筑材料与建筑形态探析

时间:2022-10-30 20: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以东南亚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多种代表地域气候风格的材料,结合植被、水体等要素,体现建筑内外形式之间的关系,营造出既贴近自然又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生态建筑。

【关键词】东南亚 建筑材料 建筑形态 崇尚自然 仿生 水体 植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66-02

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地域性建筑根据其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当地文化演变出来的建筑形态,通过当地建筑材料进行表达。同时,建筑材料又是一种建筑语言,反映当地建筑的风格特点。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亚热带与热带的自然气候,加上大陆与岛屿、山地与平原共存的地理特点,使得建筑材料的运用具有天然性和多样性,而在建筑的形态上,运用仿生学的设计手段,不但从外形、材料上有自然界相似的特征,还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特点,同时也体现人们崇尚自然的休闲生活状态。

一、崇尚自然之情

(一)天然材料的广泛运用

东南亚建筑继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闲的特质,大到空间打造,小到细节装饰,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爱以及对手工艺制作的崇尚。其中,无论是对建筑外部还是内部的装饰材料,在使用上都凸显自然风格的代表性,广泛地运用木材和其他的天然原材料,如柚木、青石板、鹅卵石等,旨在接近真正的大自然。

东南亚的木材极为丰富,室内中多运用缅甸的柚木、印尼菠萝格木等,这些木材由于处在亚热带地区,表面通过光合作用,时间越长越漂亮,且有特别的自然香味,对人的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木材的密度硬度较高,不易变形,不易磨损并开裂,有益墙面、顶面造型的长期保存。木材在家具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同时家具又是建筑中反映出当地文化特征的一个展示品,材质的运用更能凸显地域性。东南亚风格家具特有的棕色、咖啡色以及实木、藤条的材质,通常会给视觉带来厚重之感,也体现异国情调以及神秘、宁静、清雅、放松的居住氛围。随着各国活动往来的交流,东南亚风格家居也逐渐吸纳了西方的现代概念和亚洲的传统文化精髓,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特色。

除了木材外,东南亚风格在材料中崇尚自然、原汁原味。以水草、海藻、木皮、麻绳等粗糙、原始的纯天然材质,带有热带丛林的感觉。比如印度尼西亚的藤,马来西亚河道里的风信子海藻,泰国的木皮等诸多原始材料大多为褐色等深色系,在色泽上最大保持了自然材质的原色调。在视觉上给人以泥土与质朴的气息,犹如沐浴在阳光雨露般舒畅,颇为符合时下人们追求健康环保、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价值理念。而天然石料、藤、麻、竹、陶、茅草等天然材料的相互搭配,让材质的色彩和肌理效果都非常丰富且极富天然美感,这种美感让进入东南亚风格建筑的人们迅速深入人心,在第一时间内用视觉、触觉体会到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材质感受。

(二)师法自然

人类社会从初级阶段开始,从未停止过向自然学习的脚步,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美的自然规律,因此学习自然、师法自然是人们的本能反应,从建筑行业的角度来讲,师法自然就是从自然界中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进行仿生的设计,仿生的建筑设计是将自然界中动植物与工程技术相互渗透结合而产生的设计方式,用以建造具有生物体的外在特征或者具有生物体的内在结构形式的空间环境。不但从外形上具有与自然界生物相似的特征和象征性意义,还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特点。在东南亚地区建筑文化的表现中,常常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的结构规律,通过夸张变形,达到抽象仿生的目的,因此这样的建筑具有结构上的科学性。

东南亚各国多为岛国,岛屿与岛屿之间最主要是通过船只往来。鸟在该地区人们心中升华为一种图腾,代表着神灵降临福佑,保护海上行驶的船只安渡危难,所以东南亚岛屿建筑多以鸟类进行仿生,建筑屋顶多为长脊短檐的形式出现,屋脊又高又细伸向天空中,像只大鸟展开的巨大双翅,从外观上就像一只鸟要从地面飞向天空。在结构上具有防雨遮阳的效果。另外,长脊短檐的屋顶也是为了吸引鸟在上面降落停留,以便于借助从天而降的神灵来庇护住宅和人们的居住安全。同时,当地居民还用鸟的形象作为屋顶的装饰图案,也体现对鸟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依托。

除了对鸟类的崇拜外,对牛的信仰在东南亚地区也很突出。牛在东南亚地区早期是专供肉食来源,逐步变成一种财富的标志,把牛引进到建筑当中,建筑的屋顶设计成牛角造型,既是对财富的象征,又有祭祀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房屋装饰作用。东南亚的能工巧匠们受鸟和其他动物形象启迪而不断地改进建筑的形式和形象。在这些生物的造型基础上不断地模拟加工,使之与功利观念所期望的形象发生联系,在当地技术水平并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把对形象的追求凌驾于建造工艺之上。

二、生态要素结合人工形态

(一)与水为亲

水体建筑在东南亚建筑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水与建筑的结合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而且更能体现出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东南亚,因其属热带气候区,水资源丰富。水多以涌、落的形态出现。当地景观多在广场、寺庙等公共场所采用涌泉,又因其本身地处热带,植被茂盛,瀑布众多。因此东南亚水体建筑给人的印象就是湿漉漉的风景。水体与建筑结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分别为动态结合的水与动静结合的水体建筑。有的把水流引入建筑,波光倒影;有的则让建筑凌跨于水面之上,玲珑活泼。水和建筑结合惟妙惟肖。建筑依水,为观赏变幻迷人的水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水是长流不息的,是一切生命之源,同时更能降低炎热气候带来的高温,凡是有水的地方让人们总能感觉到生命的活力。水自身的流动性能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形状,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祥和,动态的水给人以欢喜活跃。水声的大小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庞大的水声让人联想到热带雨林中的大瀑布,而细小的滴水声则让人感觉到树林里的小溪流。

水不仅可以与建筑结合,和建筑搭配,形成亮丽的风景线,还可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建筑顶部、立面和地面运用,成为建筑墙体。用玻璃和水作为建筑的垂直界面,能使光在玻璃与水体之间多次反射、折射、透射,形成各种镜像交错重叠的景象,阳光透过水体的波纹形成的光斑,包围着建筑内部空间,使建筑空间内的人置身于可呼吸的海洋当中。

水在不同的运用方式中可以呈现不同的状态,水在建筑中的运用,软化了建筑的性格特征,水不仅可以丰富景观环境,隔离噪音,调节小气候,还可以当成是一种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可以触摸,唤起一种场所感觉,扩大建筑空间与造型,提升建筑品质。同时。水与建筑的结合,让建筑成为自然界的风、光、水表演的景框,成为融入自然可呼吸的生命体,形成可呼吸的生态型建筑。

(二)植物协调自然环境

植物对协调建筑周围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增强建筑外观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周围栽植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可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温度、太阳辐射和空气湿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和吸附能力,消除城市噪音、改善城市中的小环境生态和气候,美化城市生活的功效。同时,植物的柔和线条与建筑硬直的外观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建筑的造型。

东南亚的植被以树种繁多和群落类型多样著称。在世界三大热带地区中,东南亚是热带树种最繁多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风林,植物生长茂密,种类异常丰富。

而在许多热带植物当中,棕榈树代表着亚热带国家的植被象征,它在城市道路中作为行道树应用,可以丰富建筑的立体感和外表轮廓,建筑周边采用大量的棕榈,以自然形式组合配置成优美而丰富有变化的连续风景线。各种热带棕榈树配合本土花卉及花灌作为中层植物,再用远处的乔木作为背景,对建筑起着衬托和协调的作用,把东南亚风格建筑纯托得美轮美奂。这种树种在建筑门口两侧重点区域培植,发挥它的立体层次和构景作用,采用虚实对比均衡对称,突出了东南亚风格的特点,再加上等量乔灌配合,尽显棕榈植被的“野”性,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外在气势,也强烈地表现出了东南亚地域风格,同时也改善建筑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

三、小结

东南亚风格建筑运用仿生学的外形,具有生物相似的特征和象征意义,通过夸张变形,模仿了自然界动植物的结构规律,在建筑结构上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水体作为一种东南亚风格建筑的材料,不仅软化了建筑的性格特征,还扩大了空间与造型,提升了建筑的品质;而建筑周边的植被,丰富了其建筑的立体感,凸显了建筑的外表轮廓,改善建筑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生态平衡;东南亚风格在材料上多运用自然界原汁原味的材料,提倡原始、粗糙的纯天然性,让材质的色泽和肌理拥有丰富的美感;建筑内部空间中,大量的各种东南亚风格饰品,反映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交融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编辑组.中国建筑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建筑装修语言》编辑组.中国建筑史[M].天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国民族学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4]吴善诚.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2)

[5]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6]童恩正.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研究在东南亚区域民族研究中的重要地位[J].云南社会科学,1982(2)

[7]泰国传统文化与民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推荐访问: 东南亚 探析 建筑材料 形态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