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内军用航空装备安全类标准发展简析

国内军用航空装备安全类标准发展简析

时间:2022-10-28 17:0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Wn�#]5w7')#v^M:uuiuN@M:}MAM=Z总结。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可为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活动,即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称为标准化。在我国,GB/T 20000中给出了“标准”的定义,即: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的协调,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按照使用范围,可将标准划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照内容划分,可将其分为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和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照成熟程度划分,可分为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和标准草案。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订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标准的制订能够让相关单位和个人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使用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有利于产品通用及标准的协调配套等。

从技术意义来说,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规定,它是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订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资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要求。一般而言,标准文件的制订都是经过相关部门协商的,并经过公认机构的。标准往往对应的是需要人们严肃对待的内容(比如机器和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及其产生的效益,玩具、医学设备),对有关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动态标准化过程体现了科技创新,标准化与“三验”结合带动了开放创新。通过标准化和相关技术策略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推广科技进步成果,实现创新扩散,产业升级。

1.2 安全和安全性介绍

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2C《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中给出了“安全”的定义,即: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损失或坏境危害的条件。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安全是系统的一种状态或一个条件或一个概念。而在研究安全科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评价系统抵抗危险的能力,即系统的安全性。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不发生事故的能力”。由此可见,安全性是指系统的性能和能力。

对于安全工作者来说,其任务就是结合管理、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措施,努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而安全类标准的制订和发布不仅给出了判别安全性的标准,更为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并可执行的方案。

2 国内军用安全类标准简介

随着军用装备的发展和国内各军工企业科研实力的提升,我国军工系统的各个行业对于安全类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自GJB 7—1984《微波辐射安全限值》发布以来,国内共发布军用安全类标准307份。

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装备对安全性需求的程度,关于潜艇核动力装置和火工品类2个行业的安全类标准数量最多。表1给出了国内军用安全类标准按行业的分类情况。

3 国内军用安全类的发展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安全类标准体系建立得比较完善,各个方面的安全类标准贯穿于装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并指导各个阶段安全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设计、运行、质量保证、建造、维修、维护中的辐射防护、退役和技术报告编写等。下面,通过分析潜艇核动力装置安全类标准,说明了国内军用安全类标准的发展。

标准是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标准的制订是建立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的。我国的核潜艇研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091型首艇(舷号401)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0年下水,1971-04开始系泊试验,1971-07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1971-08-15开始海试,1974-07交付。1974-08-01,中央军委公布命令,将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1号”,并于1980年开始在北海舰队服役。后续几艘的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年、1983年、1987年、1990年。随着1990年GJB 90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顶层文件的颁布(2012年进行了更新迭代,新标准为GJB 900A《装备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潜艇核动力装置各类标准的“安全规定总则”也呼之欲出。从表2可以看出,潜艇核动力装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各安全类标准总则的颁布情况。

依据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安全类标准总则,安全类准则也随之制订并颁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新产品的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和新方法的建立,各项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图1、图2、图3和图4依次给出了潜艇核动力装置所有安全类标准随时间颁布的情况。

从图1、图2、图3、图4中可以看出各类标准的分布情况。自1990—2008年潜艇核动力装置安全类标准颁布以来,设计类、运行类、质量保证类标准都集中在前期颁布,建造类、维修类和通用规范类标准则在中期颁布,而退役类和报告编写类标准绝大部分在后期颁布。从设计到运行,再从建造到退役,这些分布规律与装备寿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工作类型相对应,而这些标准也将为以后各项有关装备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随着网络等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类型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相对应的安全类标准也随之出炉,比如GJB 5369—2005《航天型号软件C语言安全子集》、GJB 5370—2005《涉密技术系统信息安全通用安全体系结构》、GJB 5793—2006《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分析产品测评方法》等。因此,安全类标准的颁布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它为后续安全性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军用航空事业起步比较早,但是,以前装备研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提高飞机性能方面,而其他方面的设计例如安全性等较为欠缺,安全类标准的数量比较少,也没有建立相对应航空装备寿命周期的安全标准体系。随着国内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号装备研制成功,对装备的安全性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建立了相对于军用航空装备整个寿命周期的安全标准体系。这不仅为后续型号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还促进了航空装备安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琼.安全系统工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宝智.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焦毅(1986—),男,安徽黄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适航、安全性与标准化研究。

〔编辑:白洁〕

推荐访问: 航空 装备 标准 国内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