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职业中学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职业中学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10-27 15: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村职业中学扮演着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角色。但近几年来,不少职业中学陷入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就读率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质量和效益低等困境,农村职业中学面临着招生困难危机。要解决农村职业中学的招生难问题,需要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农村职业中学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把握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加大农林种养、商贸等专业的研究来走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职业中学 困境 改革出路

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城市不断发出高素质劳动者短缺的警报,而提供人才后备力量的农村职业中学却因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条件简陋、教师教学无特色、无专长等原因,办学效果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毕业生出路不佳。农村职业中学面临这些困境,一方面由于许多学校多年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小学、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从而成为散落在社会上或成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高强度、粗放型的劳动者。这样,农村职业教育既没有达到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也没有能为城市输送高素质劳动大军,因此势必会加重城乡人员的就业矛盾。那么农村职业教育的出路在那里呢?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目标,我们有必要反思农村职业中学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及其产生原因,大胆改革,为农村职业中学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一、农村职业中学的困境

1 缺乏鲜明的办学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农村职业中学应以就业和能力为导向,形成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但由于现行社会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认识不到位,教学导向都是以单纯的学习文化课为主的“一条龙”升学模式,没有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加上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脑力、轻体力”、“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存在着对职业中学的某种偏见,无法吸引众多青少年走向职业培养之路。

2 办学模式和机制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在办学模式上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框架,加上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萎缩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也受到了冲击。农村职业中学自身学校规模小,在招生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原有的专业得不到充分的扩展,缺乏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因此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梯队层次发展的需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正在掘起的中西部现在都遭遇“民工荒”寒流,尤其在沿海地区,比如深圳、三亚等地区对掌握一定技术和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需求缺口达到40万人。这除了受农民21232资待遇、地方政策的影响之外。“民工荒”的突出矛盾也显现在农民工本身劳动技能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模式上。

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模式和机制的落后具体表现在:一,只重视招生,按部就班进行培养,不关心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情况,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效果。二,虽然是职业中学,但由于完全按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没有根据人才培养体系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打造综合能力,从而造成毕业生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三,办学思路过于死板。专业设置缺少灵活性。如广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种桑养蚕业,就需要及时了解信息和进行科学技术指导,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广西职业中学却恰恰缺少这些专业。再如商务部在近几年提出“万村千乡”工程,在全国农村培育众多连锁便利店,而目前这些店的经营者大多数是缺少文化的,连账都不会记,根本无法适应连锁经营对信息化、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要求,而我们的农村职业中学却没有开办商贸班。四,理论教学过多,缺少实践基地,形成黑板上讲车床、多媒体上讲电路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没有得到提高。

3 经费不足,办学质量和效益过低

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更是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要发挥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靠“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事实上,职业教育所需经费远比普通教育要高,按国际上的测算,一般经费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而在我国情况却相反,2005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363.54元,职业高中却只有336.66元。所以必须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而农村职业学校除了按普通中学的标准拨款外,很难有其他的补贴,有些经济贫穷的地区,连人均培养经费都难以保证。经费的紧张使得学校无力购买必备的教学设施,导致实验无法进行。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职业学校适应市场、调整培养方向能力的开发。由于经费不足而造成农村职业中学出现管理混乱,专业陈旧,教材过时,内容老化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最终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高,效益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4 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

目前大部分农村职业中学由于经费困难,工作条件艰苦,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原因造成教师人才的流失,无法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导致了基础课教学上的教师流向普通中学。专业课教学好的教师也找机会进入城市或高级技校。目前,农村职业中学教师队伍更新不快,师资力量弱,大部分是近年大学毕业生,他们理论水平尚可,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专业面也较窄,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农村职业中学师资队伍跟不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新兴产业的需要。

二、农村职业中学的出路

1 发挥农村职业中学办学优势,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求生存发展权

认准培养目标,确保人才质量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出路。当前,我国的整体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只占0.13%。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并没有明确培训目标和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职业中学发展道路。广西农村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中级的专业人才,就是培养属于中级人才的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水电等技术员和农村各项事业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培养乡镇企业的中级技术工人,以及具有中级技术水平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其中包括中等层次以上的专业户、重点户等,同时也要为对口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立足就业岗位需求,在就业岗位的空白地带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农村职业中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如某一专业技能培养优势,来吸引学生就读,在

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加大教育和专项培养结合力度。

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地和当前经济形势来设置和调整、增加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把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和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进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来。

2 把握好普通高中及职业中学平衡发展

职业中学能否发展起来,关键是解决思想问题。每年各县都有大批的初中毕业生,但能进入普高学习的还不到20%,大量的学生有的舍近求远,到外地去读技校,有的到外地打工,其余大部分人只能留在家中。这些人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很难找到生活的出路。其实,众所周知,进入普高学习,也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考取高等学府,但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愿意回家乡作贡献的不多。广西农村建设缺少的第一要素是强大的人力资源。社会各方面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职业中学是地方人才的摇篮,为本地区培养科技人才,是职业中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职业中学的重视,应该提到与普通高中同等的位置,在着力发展普通高中的同时发展好职业中学,通过职业中学加强对地方人才的培养。只有大批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中学有效的培养后,才能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强大生力军。因此,加大对职业中学的投入,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彻底改变缺少优秀职业教师的局面,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3 应加大对农林种养专业、商贸专业的培养和开发

我区各县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大多以电子、机电、电脑等专业为主,农科、商贸专业不多。以农科专业为例,农村职业中学就应该以农科类专业为发展目标,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棚种植已极为普遍,并且农民追求名、优、新品种的意识也很强烈。而在我区各县在这方面的意识普遍都很淡薄,原因何在?有关方面抓的力度不够固然是一个因素,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农村职业中学应该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动手能力强的农林类专业人员到学校任教及担任科研任务。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各级部门都应予以支持,在资金上适当倾斜,帮助农村职业中学把实验基地建立起来。因为它不仅能产生非常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它在刺激当地农业经济的同时,也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更新教学及科研设备,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做到这一点,职业中学才可能发展起来,对学生及社会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4 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搞好专业建设

农村职业中学要主动适应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以名牌专业打造职教名校,通过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促进人才的培养。示范专业只有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在教学计划上可以适当放宽实践期限,合理安排短期学制,创设符合农村特点的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模式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形成一个开放循环的良性高端教育,即素质教育。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责编 覃 敏)

推荐访问: 职业中学 出路 困境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