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精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一座丰碑(完整)

【精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一座丰碑(完整)

时间:2022-08-18 15: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一座丰碑(完整),供大家参考。

【精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一座丰碑(完整)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 ——苏区精神研究的再思考 余伯流

 [提要]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光辉一环, 是中国 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苏区精神的内 涵应从原生态上去研究与把握,大体可概括为 24 个字:

 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 执政为民、 廉洁奉公、 争创第一、无私奉献。

 弘扬苏区精神, 对加强党的建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苏区精神

 定位

  内 涵

  时代价值 在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 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江西省社科院和中共赣州市委, 在红都瑞金联合召开“第二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 ,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 非常适时的事情。

 为共襄盛举, 我从宏观上、学术上谈点看法, 就教于学界同仁和朋友们。

 2005 年 10 月, 曾在兴国召开过第一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 我在《党史文苑》 (2006 年第一期) 上发表了《关于苏区精神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研究员在 《中共党史研究》 (2006 年第一期)发表了《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 一文, 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和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研究苏区精神的几个问题。

 一批党史专家学者也相继发表了文章。

 这次会议的研究成果开启了苏区精神研究的脉动, 但是仍然未能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 要“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新风正气” ,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这次第二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的召开, 就是对党的十七大这一精神的积极回应, 也是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

  科实定位: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的定位问题, 仍然是当前首先必须高度关注、 取得共识的问题。

 笔者认为:

 第一, 苏区精神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群雄并起、 烽火连天的全国 苏区革命斗争, 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

 苏区精神最早是从研究中央苏区史时提出来的, 但苏区精神是一个大概念, 不仅仅是指中央苏区, 而是泛指和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国苏维埃区域。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领导创建了 井冈山、 中央苏区、 湘赣、 湘鄂赣、 闽浙赣、 左右江、 湘鄂西、鄂豫皖、 海陆丰、 琼崖、 陕甘、 湘鄂川黔、 川陕等 13 块革命根据地。

 这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都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起点, 在当时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中, 都衍生和造就了不同表现形态的伟大的苏区精神。

 1931年 11 月 7 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 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中, 苏区精神在中央苏区和全国苏维埃区域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发展。

 研究苏区精神正是要从这样一个大背景、 大视野、 大概念出发,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央苏区。

 第二, 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 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 “威武不屈, 舍生取义” 、 “爱国至上, 精忠报国” 、 “一身正气, 救民于火” 和“敢为天下先” 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脉, 一直滚动不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 这种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相结合, 就凝聚成特定的“苏区精神” 。

 这种特定的苏区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首创性、 原创性精神形态, 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光辉体现。

 第三,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 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不朽丰碑。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了 建党精神、 北伐精神、 铁军精神、 八一精神、 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抗战精神、 西柏坡等精神, 这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宝库, 一个辉煌的精神链条。

 苏区精神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 继井冈山斗争培育和造就的伟大革命精神。

 从 1929

 年 1 月朱毛红军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 到 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长征,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

 这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 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期,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成果——毛泽东思想开始架构和发育成形的时期, 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聚集崛起和崭露头角的时期, 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治国安邦、 局部执政的时期, 是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治国精英的时期, 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先进性建设和形成优良传统作风的时期。

 研究苏区精神不能离开中央苏区和全国苏区革命斗争的本体和源泉, 离开了 这个本体和源泉, 苏区精神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第四, 苏区精神具有革命性、 民族性、 时代性相统一的品格, 是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苏区精神从本质上看,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是根植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 又融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时代特征、 共产党人的革命风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一宝贵财富的精神血脉也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传承和弘扬的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它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深厚的民族性,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种革命性、 民族性、 时代性的聚焦点, 就是一种创新精神。

 革命要创新, 民族要创新, 时代要创新。

 创新是苏区精神的题中之义, 也是时代精神的本质要求。

 第五, 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发展, 也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

 苏区精神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同根同源, 但又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产生的精神形态, 其内涵和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

 井冈山精神不能代替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之后党培育和造就的、 独立的精神形态。

 那种认为有了 井冈山精神就可以不提苏区精神, 或者突出宣传井冈山精神就淡化、 忽略、 漠视苏区精神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做法, 都是不正确的。

 二、

  内涵概括:

 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 执政为民、 廉洁奉公、 争创第一、无私奉献

 苏区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 但在概括上见仁见智。

 我很赞同石仲泉同志在 《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 一文中对苏区精神的总体分析与概括。

 根据我的多年研究和新的思考, 就苏区精神的内涵谈点看法。

 我认为概括一种精神内涵应把握三个要点:

 一要从原生态去研究苏区精神的内涵, 就是说, 要尊重史实, 忠于史实, 原原本本, 原汁原味, 切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二要驾驭全国苏区斗争历史的全局, 把握苏区精神中最重要、 最本质的主流形态, 抓住最能穿透时空、 影响时代的亮点, 充分考虑苏区精神的个性、 特征,来概括苏区精神的内涵; 三要采用大众化、 通俗化的精短语言, 不要太长, 要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宣传。

 具体来说, 我认为苏区精神的内涵可简明概括为 24 个字, 即: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 执政为民、 廉洁奉公、 争创第一、 无私奉献。

 我采用现代语言与历史文献原句相结合的方法, 表述如下:

 1、 坚定信念, 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毛泽东于 1930 年 1 月在中央苏区就针对中央“二月来信” 和林彪等人的悲观思潮, 给林彪写了一封近八千字的党内通讯, 提出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

 这一论断不仅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 而且揭示了 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毛泽东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 干柴, 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星火燎原’ 的话, 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 “这个‘星星之火’ , 距‘燎原’ 的期, 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 一年零四个月后, 具有“燎原” 意味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就在中国南方一个小城瑞金呱呱坠地了 。

 毛泽东的预见和判断成为活生生的“星火燎原” 的现实。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论断不仅坚定了中央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 而且对引领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 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苏区精神的首义, 也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

 2、 求真务实, “反对本本主义”

 苏区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首先是思想路线问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 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 最早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提出的, 早在 1929 年 6 月 24

 日红四军“七大” 前夕, 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初创时期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争论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给林彪的信中就明确提出:

 “近日的问题(军委问题,但原则问题)

 只是历史的结穴, 历史上的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这是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思想路线” 的概念。

 同年 12 月,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进一步提出:

 “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 妨碍极大” , 因此必须“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 。

 1930 年 5 月 ,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一文中, 更加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 ,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 并提出了“共产党人的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

 毛泽东在苏区时期提出的“思想路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 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 践行这一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 发表了《兴国调查》 、 《长冈乡 调查》 、 《才溪乡 调查》 、《寻乌调查》 等, 开创了我党求真务实、 注重调查研究的新风。

 可见,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3、 执政为民,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着追求。

 这一理念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已很明确。

 在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 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 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 。

 在全苏二大总结中央苏区经验时, 毛泽东又郑重提出: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盐的问题, 房子的问题, 衣的问题, 生小孩的问题, 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我们是这样做了么, 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 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 “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的, 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 在这里,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实际上已经阐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 这是我们党的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最早的明确表述。

 广大苏区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 牢记党的这一执政宗旨, 努力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 受到全国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苏区人民发自内心称赞说:

 “共产党真正好, 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

  4、 廉洁奉公, 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全国广大苏区, 党和苏维埃干部密切联系群众, 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勤于政务, 一身正气, 铸就了血浓于水、 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 着草鞋闹革命, 夜走山路打灯笼。

 ” 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 就是当年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

 兴国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 长冈乡苏主席谢昌宝、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 刘启耀等, 就是苏区干部的优秀代表。

 全国其它苏区也涌现出许多这方面的优秀干部。

 为了 使苏区干部廉政清明、克已奉公, 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 “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 , “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 , “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

 为此, 苏维埃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许多法规法纪,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凡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 立即予以严厉惩处。1932 年 5 月 9 日, 苏维埃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院(主审梁柏台)

 , 就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号训令, 批准瑞金县苏裁判部的原判, 将瑞金县苏的腐败分子谢步陞(私吞公款、 强奸妇女、 公报私仇等)

 处以枪决, 打响中央苏区反腐惩贪的第一枪。

 1933 年 12 月 15 日, 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 , 规定“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 处以死刑” , 时任中央政府总务厅工程基建处处长的左祥云、 于都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刘仕祥等 8个贪污腐败分子, 都被苏维中央政府判处死刑, 一时哄动苏区, 大快人心。

 1934年 4 月 至 9 月, 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

 对中央政府各部进行了检查审计后, 在审计报告中宣布:

 “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

 可见,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5、 争创第一, 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教育、 扩红运动、 推销公债、 拥军优属、 粮食动员等各项工作中, 广大苏区干部努力拼博、 开拓创新...

推荐访问: 【精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一座丰碑 精神 苏区 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