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磷酸肌酸钠治疗3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治疗3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3 1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酶谱与血清IL-6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营养支持疗法,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5 g磷酸肌酸钠(溶于2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和IL-6表达水平。结果:在对照组中,无效8例,有效和显效23例,总有效率74.2%;而在试验组中,无效2例,有效和显效29例,总有效率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CK-MB、CK、LDH和IL-6指标的表达量都出现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K-MB、CK、LDH和IL-6四个指标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心肌酶谱CK-MB、CK、LDH及血清中IL-6表达水平。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 IL-6表达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27-03

在新生儿的危重疾病中,围术期窒息是最为常见的儿科疾病,窒息缺氧会造成患者全身性多脏器损伤,给患儿留下后遗症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1]。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进行及早有效的诊断,给予一定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缺氧缺血带来的心肌损伤,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2-3]。本文对2014年

12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患者进行磷酸肌酸钠滴注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效果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出生平均体重(2998±339)g,平均胎龄(36.6±1.6)周;轻度窒息20例,重度窒息11例。试验组中,男18例,女13例,出生平均体重(3013±341)g,平均胎龄(37.0±1.5)周,轻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12例。两组患儿性别、体重、平均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被研究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1)新生患儿在出生时具有室息史并伴有心肌损伤临床症状;(2)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谱表达异常;(3)对存在宫内感染和心脏先天结构异常患儿不纳入研究[4]。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施予通气、预防感染、保暖及足量液量热卡和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儿均进行维生素C静脉滴注,剂量为0.5 g/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5 g磷酸肌酸钠(溶于2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分析记录两组患儿在住院时及治疗后的心肌酶谱;并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值变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体征和临床表现。另外,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的IL-6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1.4 评价标准

无效: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特征未恢复正常,且CK-MB等心肌酶谱未发现改善现象。有效:患儿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心率、心律等特征逐渐恢复正常,且CK-MB等心肌酶谱出现明显好转,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儿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特征逐渐恢复正常,且CK-MB等心肌酶谱恢复至正常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通過分析可知,在对照组中,无效8例,有效和显效23例,

总有效率为74.2%;而在试验组中,无效2例,有效和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846,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及血清IL-6变化

通过分析可知,在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CK-MB、CK、LDH和IL-6四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K、LDH和IL-6指标的表达量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另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四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可知,试验组患者CK-MB、CK、LDH和IL-6四个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妇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任何时间都具有导致新生儿室息发生风险,进而引发患儿出现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症状,从而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5]。新生儿缺氧是导致患儿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其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及心肌造成严重的危害。姚彦莉[6]研究表明,新生儿发生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比例高达50%;患儿临床中常表现为大汗淋漓、呼吸短促、颜面发青,甚至会造成患儿心肌功能不全。高侠等[7]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结果表明应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78.94%的总有效率。而本文研究表明应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优于常规治疗的74.2%。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高侠等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心肌坏死会导致患者体内大量的CK-MB、CK、LDH等心肌酶释放出来,所以在临床中常常通过分析心肌酶的表达水平来对心肌酶的损伤状况进行诊断。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中的IL-6的表达与心肌损害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8]。Fishcher等[9]研究表明,IL-6具有介导心肌肥大、负性肌力和细胞增殖效应,血清中IL-6表达水平越高,则表明心肌细胞损害越严重。邢肖[10]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CK-MB、CK、LDH表达水平都有着显著的下降,且IL-6表达水平下降较为明显,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总之,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心肌酶谱CK-MB、CK、LDH及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文波,黄明君,许华山,等.磷酸肌酸钠联合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15,44(9):1259-1261.

[2]王亦君,胡文辉.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改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1513-1515.

[3]黄彩虹,林国敬.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3):138-139.

[4]吴彦改,宋翠领,张晓.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1-12.

[5]万江,刘贺临,程黎.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01-202.

[6]姚彦莉.西宁地区联合检测心脏标志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958-959.

[7]高侠,孙曼莉,刘良梅,等.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4,2(5):440-441.

[8]赵爱萍,李丹,李素香.磷酸肌酸钠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114-115.

[9] Fishcher P,Hilfiker-Kleiner D.Survival pathways in hypertrophy and heart failure:the gp130-STAT axis[J].Basic Res Cardiol,2007,102(5):393-411.

[10]邢肖.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6):1123-1125.

(收稿日期:2016-11-08)

推荐访问: 缺血性 心肌 磷酸 缺氧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