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缘何趋于多样性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缘何趋于多样性

时间:2022-10-19 18: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是复杂巨系统,其多样性发展是众多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其与世界城市深度互动,加之其规模、归属、学位授予、学科门类、学制等关键因素的多样性、多元化的综合作用及其自催化作用,使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复杂巨系统能不断适应、满足世界城市的发展需求,并与之共同走向持续繁荣。

【关键词】世界城市 高等教育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的自组织与演化

世界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在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耗散结构形成过程中,其系统丰富的多样性、多元化特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能不断适应、满足世界城市的高端发展,并共同走向持续繁荣。

一是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的自组织特征。高等教育系统如何在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不断优化,是目前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城市高等教育自组织带来的多样性发展,不断满足了世界城市的多样性、多元化的诉求,并因此具有了为世界城市发展持续提供大批高质量人才的能力。这些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形成耗散结构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第一,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复杂的开放性特征。世界城市大学系统的发展历史,其实是大学成长、开放、交流的历史。开放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愈是世界一流的大学,愈是高度开放的大学。第二,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同质化,保证高等教育系统远离平衡态,促进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之间、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都处于非平衡状态,正是这种差异与分化,促使系统趋于复杂、走向耗散结构。第三,高等教育系统之中的各个子系统间产生非线性的关系,并由此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非线性作用促进协同作用和自组织,有益于产生有序、优化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复杂系统结构、质量、规模与效益的整体优化和协调统一,并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城市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增加机制,是系统正负反馈作用叠加的结果。高等教育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受环境控制的正负反馈作用机制,而且这两种机制本身也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在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演化的不同时刻,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多样性与交流相互促进,竞争趋异和竞争趋同可以同时发生,系统的正负反馈作用强度也发生相应变化。

二是高等教育多样性系统的持续发展。首先,复杂性的相变临界点。高等教育系统的外界政策环境的调控主要在相变临界点。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外界政策环境的调控主要在相变临界点,自组织系统中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变化也存在类似的相变和临界点。假设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那么系统的复杂性将增至相变的临界点之上,系统就会产生自催化协同,产生一个新的突变性。城市高等教育系统中多样性的产生和丧失都是系统的相变,都是系统复杂性积累超过临界值(阈值),系统相变的结果。

其次,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涨落。自组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由于系统正反馈的反复作用逐渐呈现复杂性特征,当系统的演化程度积累超过临界点阈值时,系统将趋向复杂相变。系统积累的复杂性程度越高,系统呈现出多样性越繁荣。反之,系统的复杂性逐渐退化,当系统复杂性降低到低复杂性临界点时,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则大幅衰减。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不断发生涨落、不断发生突变,这表明系统不可能总是保持多样性和复杂性水平不变。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是指系统内不同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自组织及有序性。优势子系统或其组合强强合并,让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这样就减少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在系统多样性的调控方式上,依据正、负反馈的原理科学配置资源,使系统由“被组织”状态进入“自组织”状态,促进系统多样性、复杂性持续提高。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因此具有一般自组织系统的共同特征。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是其高等教育系统主要的宏观行为之一。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局部规则(Local rule)导致系统宏观变化(Global change),即形成有序结构和自组织的出现。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不但包括系统本身多样性,而且子系统多样性相异,同样包括子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所以,复杂性包括了多样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

高等教育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机理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一个复杂巨系统通常都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并以某种或多种方式发生一系列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且相互作用方式、途径、强弱也是多种多样的。自组织演进的结果可以产生复杂性和多样性。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自组织系统演化发生的内在驱动之一。

一是系统的开放性与熵减机制。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知识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开始逐步取代工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ics),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分工的核心部门,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世界城市在从产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在知识创新中起到了特殊作用,通过大学-产业-研究-政府相结合,提升了城市产业竞争力。

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大学系统与城市的深度互动,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智库。城市转型发展期,高等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回应企业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更要努力使知识在相关社会领域能够有效利用。所以,大学系统必须积极推进以大学为中心,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加的知识体系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转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并以此来为世界城市创新发展添动力。纽约、东京、伦敦高等教育与城市深度互动的案例表明:知识创新的时代里,这几个著名的世界城市的高等教育在其开始建设时均已度过大众化发展阶段,目前已到普及阶段;其高等教育复杂巨系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协调发展,成为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共同特点。这一复杂巨系统中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明确其在定位、层次、类型和目标,在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中形成高等教育机构错位发展的开放环境。

政府是城市产业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调控、整合城市产业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的创新能力,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其核心是大学、政府合作,推动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大学-产业-政府联合系统与系统以外有着错综的作用关系,在知识、人才、成果等方面的频繁交流,构成了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中一个典型开放系统。由于大学-产业-政府这一系统的有效运作,促进了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经济转型,为世界城市带来了繁荣。大学-产业-政府愈发认识到三者互相依赖、深度融合、积极互动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了这一系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形成有序的协同创新结构,世界城市与高等教育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其中,在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复杂巨系统中,形成合力,不断引进大学-产业-政府在合作创新之中的负熵,促进大学、产业以及政府之间形成协同创新、共同繁荣,这构成了促进耗散结构形成的熵减机制。

二是远离平衡态与资源互补机制。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复杂巨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才具有远离平衡态的表征。世界城市纽约拥有多样性的高等教育系统,95所各类高校,规模优势明显。世界城市伦敦的特征是办学模式的多样性,东京拥有高校300所,其高等教育系统不断满足多样性的社会发展需求。

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的实例表明,在世界知识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时代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归属、学位授予、学科门类、学制等关键因素的多样化、多元化,各种层次、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成为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共同特点。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定位、层次、规模、类型,形成联合、互动、错位发展,以适应世界城市高端发展的演进。当然,这一综合演化过程包括了来自大学-学术、产业-市场和政府-政策、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多元关系,是系统中多种异质性资源相互结合与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大学-产业-政府协作系统中,大学、产业和政府在理念、目标、定位、运作方式和特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各自拥有不同方向资源,表明了系统远离平衡态这一重要的表征。这使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容易形成资源、政策环境的相互补充,促进三方自发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非线性的特征与耦合机制。大学-产业-政府本身具有显著非线性特征和互动耦合机制。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模型,通过“三螺旋场和三螺旋循环”的概念阐明创业型大学在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中的作用。三螺旋场解释三个螺旋之间的相对独立和彼此重叠的本质,说明三螺旋的生成原理;三螺旋循环则说明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机制。三螺旋创新模式成功的要求是其中一个螺旋能为大学-产业-政府的创新提供持续动力。在大学推动、政府拉动和大公司引导等三螺旋模式中,创业型大学有着不一样的功能。在一个特定区域,当各种类型大学极化到促进区域创新实践的使命时,大学的发展便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由于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包含了知识、市场和政策的多元、复杂的映射关系,因此三螺旋系统驱动了耗散结构形成的耦合机制,其各个子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同时,三螺旋系统的这种耦合机制是驱动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协同创新、系统走向耗散结构的内在动力之一。

四是耗散结构形成的涨落机制。世界城市的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不同于世界城市系统,社会系统通过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改革创新等来参与、控制,可以让涨落有效发生,使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向所期待的方向展开。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创新结构的形成,与该系统处在临界点时的随机涨落关联密切。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的协同创新,将受控于系统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要通过共同把握临界点涨落的时机和方向,协同创新,建立起有序的组织结构。同时,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的实例表明,在全球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学-产业-政府系统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有:高新技术研发园区、联合研发中心、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区、战略联盟等多种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创新环境,在大学-产业-政府系统的将要发生相变的临界点,关注涨落发生的方向,适宜的技术创新、促进某些必要的涨落发生,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演化。

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在其大学-产业-政府社会系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有序的协调机制、共赢结构,是世界城市高端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协作机制共同把握大学-产业-政府复杂系统的促成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规模、归属、学位授予、学科门类、学制等关键因素的多样性、多元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多样性、多元化及其自催化作用,使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开放复杂巨系统能不断适应、满足世界城市的高端发展,共同走向持续繁荣。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①刘文华:《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量性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11期。

责编/杨鹏峰 贾娜

推荐访问: 高等教育 缘何 多样性 趋于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