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

时间:2022-10-30 14: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发现不足,通过评价促进发展。评价原则包括引领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原则。通过比较国内六种代表性评价体系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共性一级核心指标为:理念与战略、学生流动、师资队伍、教学与课程、科研成果交流和合作办学。一级核心指标的权重应该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水平现状来确定,凸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引领和发展功能。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核心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6-0117-04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衡量和比较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水平逐步进入研究者和各级管理者的视野。中国尚未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行考察,但已有部分省份开始省域范畴内的高校国际化评价工作(如广东省和浙江省),以促进省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和实践看,缺少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缺乏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探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被各国学者广泛讨论。2003年,简·奈特(Jane Knight)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修订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学校的目的、功能和提供方式中去的过程”[1]。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奈特的观点。国内学者基本上接受了奈特的基于过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国际化的观念和维度渗透或者融合到高等院校的各种职能之中的过程[2](P173)。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目标定位,也是一种发展过程,更是一种朝向目标定位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目的和原则

1. 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目的

高等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评价功能包括诊断性功能、导向性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鉴定功能和咨询决策功能[3]。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同样具有上述功能。评价功能的发挥需要有明确的目的作指导,只有评价目的明确了,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重在信息搜集、分析和判断,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宏观层次目的在于促进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微观层次目的则在于促进各高校国际化发展。

2. 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

第一,引领性原则。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价值性判断。评价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发现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找准各高校国际化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因此,“评价必须忠实于客观事实,才能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才能揭示事物的本真价值”[4],注重对不同类型高校国际化评价的针对性研究,避免重科研、重成果、轻国际化培养、轻学习体验的指标设计。评价指标的设计会对被评高校产生“指挥棒”效应,所以,遵循引领性原则不是将一套外部指定的硬性标准强加于被评高校,而是将其作为基本起点来评价高校实现自身国际化目标的程度。

第二,多样性原则,即不同类型高校分类评价。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分别于2001年、2006年和2011年进行了三轮大规模调查,发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高校发展国际化的途径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第二轮开始分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四类进行评估[5]。ACE的经验表明,当评价对象类型复杂,且数量较多时,应采取分类评价的方式。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背景下,注重分层分类评估已成为世界各国高教评估的重要趋势[6]。

第三,发展性原则。奈特(1993)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国际维度或跨文化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教育、科研和服务功能的过程[7]。过程即是发展的过程,因此,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注重目标、过程、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评价应以改进而非鉴定为主要目标,不仅是为了发现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发展性原则还表现在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设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差异。

第四,简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宁简勿繁,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对高校国际化的评价与其他教学评价不同,如果其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过于复杂,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不同类型高校需要怎样的动因和驱动力才能接纳它。其次必须抓住影响不同类型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指标中还应慎用定量和加权,一方面避免因过多定量指标而导致的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追求形式忽视内涵的功利性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也避免加权可能导致的分等定级和排名效应,而这些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大学国际化评价的初衷[8]。

第五,第三方机构评价原则。我国现行教育评价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价。众多学者呼吁确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评价权力,保证评价有效性。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存在价值不仅表现在保障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性方面,其中介性、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等特点使之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青睐,逐渐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参与者之一[9]。从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活动看,基本上是由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展开的评估,或者是由政府管理部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展开评估。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建构

王位(2012)选取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六个评估机构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六种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一级指标)的选择上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总体来说,都会涉及策略、过程、活动和结果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共性指标为政策与战略、组织结构与管理、支持与服务、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学术、学生流动、教师与职员、合作伙伴与联盟[10]。

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针对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评价,代表性的研究如西南交通大学(2013)发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共有“国际化理念”等10个一级指标[11];陈昌贵和曾满超(2009)等研究制定的“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共有“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等5个一级指标[12]。第二种类型没有进行高校的类别区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陈学飞(2002)设计的国际化评价体系,包括“教育理念”等6个一级指标[2](P11-15);李盛兵(2005)制定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国际化观念与规划”等7个一级指标[13]。第三种类型是省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包括广东省和浙江省:“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共有“理念与战略”等9个一级指标[14];浙江省运用《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所列的12项国际化指标进行评估,包括“外国留学生”等一级指标,并分别赋予权重系数[15]。

分析上述三种类型的国际化评价可知,三种类型的指标设计存在较大差异,同类型评价指标体系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我们从“理念与战略”等12个涉及到的核心一级指标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发现,六种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均涉及过程、活动和结果。按照≥50%的共性范畴加以比较,具有共性的核心一级指标有六个,分别是理念与战略、学生流动、师资队伍、教学与课程、科研成果交流、合作办学。

我们再把国内外高校国际化评价的共性核心指标进行比较,国内与国外的核心指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国内共性核心指标少了“支持与服务”和“组织结构与管理”两项,但国内共性指标中体现了“理念”一词,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实际相吻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应该纳入核心指标体系之中,以促使各高校把国际化纳入学校长期发展战略当中。王文(2011)对全国49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管理者对国际化提升我国大学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理解和文化交流认识还有差距[16]。理念国际化是前提,只有当高校领导层具备办学的国际化理念和意识时,才会有促使学校向国际化发展的可能。

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基本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流动包括输入和输出,即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和接受外国留学生。教师的国际交流是国际化的关键,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国际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大学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教学与课程是高校国际化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指标。教学与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借助于教学与课程活动的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才会付诸于实践。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与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相关的国际课程的比例等方面。课程的国际化旨在以国际视野建构课程体系,用国际视野教育和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变化,使他们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科研成果交流理应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核心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考查科研成果交流包括通过国际组织的合作研究、校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等。

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校国际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合作办学有境内合作办学和境外合作办学两种,境内合作办学主要是指引入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在境内共同开设课程或者举办学院,境外合作办学主要是指国内高校到境外与境外高校合作举办学院或者共同开设课程。合作办学在许多高校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而且也逐渐成为一些高校国际化的特色和优势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岩.中国大学国际化内涵及评估指标筛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55-62.

[2]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73,1-15.

[3] 顾明远.高等教育评估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1-3.

[4] 张继平,余丹丹.试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合理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0(4):155-157.

[5] 王位.简析几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启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4):53-60.

[6] 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9(3):38-41.

[7] 查强.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概念的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02(12):159-165.

[8] 吴玫.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1(5):52-57.

[9] 何嘉宁.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必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教研究版)2013(2):17-19.

[10]王位.全球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4):25-32.

[11]梁小琴.西南交大公布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EB/OL].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node2/n4/n6/u7ai199479_K4.html.2013-11-21/2014-08-12.

[12]陈昌贵,曾满超,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116-135.

[13]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113-116.

[14]佚名.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EB/OL].http://jxgl.fimmu.com/jwc/jwtz/ShowArticle.asp?ArticleID=7590.2012-07-16/2014-08-12.

[15]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http://.cn/qkpdf/jykx/jykx201406/jykx20140621-2.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原则 指标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