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3年《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

2023年《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12-30 16:40:01 来源:网友投稿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户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发榨取内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例如丽莲。凯兹博士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了“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湿度的自尊,避免幼儿日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的目标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尤其应注意对幼儿社会*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这些更应该成为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丽莲。凯兹博士还提出了评价幼儿发展的11项观察指标,特别是就儿童好奇、情绪状态、同伴友谊、对*权威的态度、爱的表达以及能否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精辟的见解,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丽莲。凯兹博士强调要分析幼儿外显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内部原因,谨慎而不盲目使用行为改变技术,这些深刻而读到的认识对于我们审慎地正视幼儿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幼教实践中的失误,都是富于启迪意义的。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同时,她结合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深入、具体地探讨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有效、适宜的行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她主张注重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增进家长的支持合作与加强社会对幼教工作的认识等,这些观点和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

  暑假空闲时,读了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感触颇深。《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述。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儿童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子、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教授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把握。在凯兹教授的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并感受到了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她说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

  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这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不过了,而我们,*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

  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丽莲.凯兹博士就谈到了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时应关注: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在这一章节中,丽莲.凯兹博士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同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应该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判断,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情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儿教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角色而争吵。反思自己*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己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业人员的处理方式,比如“说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这时,我们都还没意识到这些方式的不妥,也许,在这些我们通常都认为的“小事”上,很少会去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上。反复读了这一章节的内容,让我有了新的的认识,现在我看了此书,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利用这件事情鼓励幼儿发展社会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出世技能,这些才是对我们的孩子终身发展有利的。

  我觉得,一本好书,更何况是一本非情节性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粗略地浏览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读它的精髓的,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反复地领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这一次,我只是在网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说是真正地读懂了它。我想,手头若是放一本的话,我们便可以随时地翻阅,遇到问题时,把它作为我们的导师,请教于它,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1)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5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 VS 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 VS 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

  一直不喜欢读专业书,因为觉得这种书的理论层次太高,对于一线教师的我一直不敢高攀,于是看这一本书的日期就一拖再拖的推迟到了现在。最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系到自己的现实教育,不断地享受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在凯兹教授的书中,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熟悉“观察为先”这一词,只要碰到同行交流,总是挂上首先要观察孩子这一句。可观察到底从何处入手,如何观察?我想大都都是随自己的心境和意愿,很多都是随意的,然而凯兹教授为观察做了清晰地阐述,文中这样记录着。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思、所为,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根据幼儿教育的特质,学会观察幼儿更是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什么,针对一个儿童或一个现象,观察需要持续多久,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书中分别陈述了以下11项观察指标: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大小便习惯、情绪的变化、游戏的变化、好奇、对权威的反应、友谊、兴趣、自发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观察到的现象,对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作出评估。至于观察的时间,书中这样陈述:“对于3岁的儿童,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看着凯兹教授对于观察的要求,心中惭愧,作为老教师的我没有学会观察,联系*时的工作,虽然也重视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但观察的内容不够广泛,观察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更是从未这么系统地观察、分析与记录过。观察往往是处于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状态,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很少。

  读过此书,我更加明白只有如此详细与持久的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儿童,这是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实践的。观察幼儿是我们做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教育职责。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用观察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按每个个体的差异和其所能接受教育的能力,而给予得当的指导。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对于人的眼睛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正是对观察做的最精辟的诠释。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一定能从*凡的世界中发现不*凡的事和物。

  读着此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谓“专业”,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如果我要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还不断学习,需要对教育对象的了解,需要有选择教育内容的慧眼,需要对教育方式的辨析,需要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不管怎样,我还要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迈好每一步,学习将是伴我成长的最好伙伴。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4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5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2)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

  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撰写一篇三千字的读书报告,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唏嘘不已,什么读后感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三千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开始认认真真的翻看时,才发现,原来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这么多需要学习,需要领悟,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本书的作者是丽莲.凯兹博士,我想,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选择这位女博士的这本书作为我们新入职教师的必读书籍,肯定是有一定用意的!丽莲.凯兹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经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将她的经验撰写为文字和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分享,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就是她的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

  还没有翻开这本经典之作,我就看到了书的后页上一个大大的问题:幼教工作是专业吗?如果您是幼儿教师,您的答案会是什么?之前,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高中毕业,进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xx年8月正式进入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江厦园区进行工作。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我从来都没有去想思考过,幼教工作到底是不是一门专业。现在想起,如果刚开始工作,有一个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我所学的都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钢琴、舞蹈、声乐等技能,……如何不能说幼儿教师不是专业呢?

  但是,在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幼教界所称的“专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却因为大家对于幼教人员极低的薪资、地位和权力,而开始辨别幼儿教育是否专业或承认幼儿教育是否专业。

  “专业”有很多种定义,在本书中提到的贝克所著的《专业的本质》一书中告诉我们,“专业”这个词可分为“科学”的和“一般通俗”的两种用法。从通俗定义上来讲,一般人对“专业”基本上是带有敬意的,认为“专业”是对于一种道德上值得称许的工作,具有一种特别崇高的精神与承诺,而且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盈。我想,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现象,本书中的作者也提到,她认为现在幼教界追求专业的冬季是起于这个通俗的“专业”定义,而非科学的定义。她也很直白的讲到,在她游历各个国家,与很多国家的人接触下来发现,在很多国家内,一般人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工作人员所需的训练与必须具备的能力就越少,薪资福利也越低,工作环境也越差。虽然很多幼教工作者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上非常值得称许,但是,别人似乎不这么认为。很多挂架都认为幼儿应该在家中由母亲照顾,即使进入幼儿园就读,大家也认为保教人员的工作就是代替有事情的母亲照顾他们的幼儿而已。

  在科学定义上,一个领域要被称为“专业”,则必须符合八项条件:即社会必要性、利他、自主性、伦理规范、与服务对象间保持距离、行为的标准、长期的训练、特殊的知识。

  提到幼儿教育的必要性,虽然目前有一些证据对于幼儿教育的长期成效提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还需要再做一些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后才能有定论。我们无法确切的说,劣质的幼年经验是无法弥补的。而在“利他”这个条件上,作者认为幼儿教育的表现良好,没有人会说幼儿教师忙于敛财或者从事光鲜亮丽的简单工作。

  “专业”所要求的服务理想与以服务对象对中心的精神似乎也是一般教师的明显特征。从准也的“自主性”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三个,即家长、儿童、社会。那些认为幼儿才是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的观点是狭隘、有其缺点的。幼儿教育想要成为专业,就必须学习如何回应服务对象的要求与期望,尤其是当服务对象的要求与幼教的专业知识与判断相违背或不相容时。从“伦理规范”来讲,要形成一套幼儿教育人员的伦理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教人员在工作中尝尝会遇到有关幼儿、家长、同事、雇主及社会的两难困境,再以其为基础发展出能协助幼教人员解决伦理困境与诱惑的伦理规范。从“与服务的对象保持距离”来说,要求从业人员能依据特定的知识与原则来解决问题与伦理困境,因此,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具有理想的距离、适度的不关心或“疏离性的关注”等特质。

  但是,这项专业条件不是要专业人员拒绝对服务对象有怜悯的感觉,而是要专业人员能以适当的角度来处理这类情感。强调“理想距离”,还希望能协助从业人员拒绝偏爱某些儿童或家长的诱惑,防止从业人员按个人的偏好或行动来对待服务对象。从“长期的训练”这一点来看,专业的训练应具有五点特征。即:训练的内容是有关特殊领域的,以确保受训者习得复杂的知识与技术;训练的过程艰辛、充满压力与紧张,并且要求认知上的优越。要进入专业,必须经过审慎的筛选程序,有些人会在过程中被淘汰;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受训者所精通的知识范畴,必须超过实际执业所需或受训者本身认为必要的程度;负责提供专业训练的机构,必须经过该专业成员监督的程序而获得认可或取得训练的执照;专业团体与训练机构会提供其成员系统的与定期的在职训练相关课程。从“特殊的知识”来讲,我们很难为幼教界找出一套特殊的知识、列出特殊而可遵循的原则,发展出一套最佳专业行为的准则,作为专业行为的基础。但我们可以列出我们认为重要值得的原则,以系统的方式来检视那些原则。

  以下是作者依据个人对于最佳专业行为的理解,希望幼教专业知识中能包括的原则:教学策略与课程营改进考虑学法与课程对儿童的当前价值与长期影响后;让儿童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幼儿教育的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当儿童具有某种行为模式时,别人对待他的方式会增强他的行为模式;学习的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讯息,而老师知道的讯息越多,就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宜的课程活动;适当的教学与课程会同时考虑知识、技能与气质的学习,尤其是在“继续学习”与“应用知识技巧”方面;儿童的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要越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专业”的我们,其实离“专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在我们所处的领域,很难让我们得到可靠的资料。当一个领域所奠定的资料越松动,就越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识形态,造成我们往往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强力推行某种教学法。专业的伦理规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胸,阅读所有可得到的相关证据,而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立场是基于证据、哪些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哪些是出于个人的意识形态……或许只有当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时,我们才能增加社会大众对这些观点的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致力于改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距离“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还处于“求生阶段”的我,在这一年里面,面对孩子、家长,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我一定要努力度过“强化阶段”,顺利达到“求新阶段”,努力向“成熟阶段”发展!“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争取从工作经验中学到该学的,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名师讲课,全面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应得的工作经验,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3)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3篇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1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 VS 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2

  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撰写一篇三千字的读书报告,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唏嘘不已,什么读后感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三千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开始认认真真的翻看时,才发现,原来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这么多需要学习,需要领悟,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本书的作者是丽莲凯兹(Lilian G Katz)博士,我想,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选择这位女博士的这本书作为我们新入职教师的必读书籍,肯定是有一定用意的!丽莲。凯兹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经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将她的经验撰写为文字和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分享,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就是她的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

  还没有翻开这本经典之作,我就看到了书的后页上一个大大的问题:幼教工作是专业吗?如果您是幼儿教师,您的答案会是什么?之前,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高中毕业,进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13年8月正式进入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江厦园区进行工作。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我从来都没有去想思考过,幼教工作到底是不是一门专业。现在想起,如果刚开始工作,有一个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我所学的都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钢琴、舞蹈、声乐等技能,……如何不能说幼儿教师不是专业呢?

  但是,在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幼教界所称的“专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却因为大家对于幼教人员极低的薪资、地位和权力,而开始辨别幼儿教育是否专业或承认幼儿教育是否专业。

  “专业”有很多种定义,在本书中提到的贝克(HSBecker,1962)所著的《专业的本质》一书中告诉我们,“专业”这个词可分为“科学”的和“一般通俗”的两种用法。从通俗定义上来讲,一般人对“专业”基本上是带有敬意的,认为“专业”是对于一种道德上值得称许的工作,具有一种特别崇高的精神与承诺,而且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盈。我想,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现象,本书中的作者也提到,她认为现在幼教界追求专业的冬季是起于这个通俗的“专业”定义,而非科学的定义。她也很直白的讲到,在她游历各个国家,与很多国家的人接触下来发现,在很多国家内,一般人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工作人员所需的训练与必须具备的能力就越少,薪资福利也越低,工作环境也越差。虽然很多幼教工作者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上非常值得称许,但是,别人似乎不这么认为。很多挂架都认为幼儿应该在家中由母亲照顾,即使进入幼儿园就读,大家也认为保教人员的工作就是代替有事情的母亲照顾他们的幼儿而已。

  在科学定义上,一个领域要被称为“专业”,则必须符合八项条件:即社会必要性、利他、自主性、伦理规范、与服务对象间保持距离、行为的标准、长期的训练、特殊的知识。

  提到幼儿教育的必要性,虽然目前有一些证据对于幼儿教育的长期成效提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还需要再做一些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后才能有定论。我们无法确切的说,劣质的幼年经验是无法弥补的。而在“利他”这个条件上,作者认为幼儿教育的表现良好,没有人会说幼儿教师忙于敛财或者从事光鲜亮丽的简单工作。 “专业”所要求的服务理想与以服务对象对中心的精神似乎也是一般教师的明显特征。从准也的“自主性”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三个,即家长、儿童、社会。那些认为幼儿才是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的观点是狭隘、有其缺点的。幼儿教育想要成为专业,就必须学习如何回应服务对象的要求与期望,尤其是当服务对象的要求与幼教的专业知识与判断相违背或不相容时。从“伦理规范”来讲,要形成一套幼儿教育人员的伦理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教人员在工作中尝尝会遇到有关幼儿、家长、同事、雇主及社会的两难困境,再以其为基础发展出能协助幼教人员解决伦理困境与诱惑的伦理规范。从“与服务的对象保持距离”来说,要求从业人员能依据特定的知识与原则来解决问题与伦理困境,因此,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具有理想的距离、适度的不关心或“疏离性的关注”等特质。但是,这项专业条件不是要专业人员拒绝对服务对象有怜悯的感觉,而是要专业人员能以适当的角度来处理这类情感。强调“理想距离”,还希望能协助从业人员拒绝偏爱某些儿童或家长的诱惑,防止从业人员按个人的偏好或行动来对待服务对象。从“长期的训练”这一点来看,专业的训练应具有五点特征。即:训练的内容是有关特殊领域的,以确保受训者习得复杂的知识与技术;训练的过程艰辛、充满压力与紧张,并且要求认知上的优越。要进入专业,必须经过审慎的筛选程序,有些人会在过程中被淘汰;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受训者所精通的知识范畴,必须超过实际执业所需或受训者本身认为必要的程度;负责提供专业训练的机构,必须经过该专业成员监督的程序而获得认可或取得训练的执照;专业团体与训练机构会提供其成员系统的与定期的在职训练相关课程。从“特殊的知识”来讲,我们很难为幼教界找出一套特殊的知识、列出特殊而可遵循的原则,发展出一套最佳专业行为的准则,作为专业行为的基础。但我们可以列出我们认为重要值得的原则,以系统的方式来检视那些原则。以下是作者依据个人对于最佳专业行为的理解,希望幼教专业知识中能包括的原则:教学策略与课程营改进考虑学法与课程对儿童的当前价值与长期影响后;让儿童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幼儿教育的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当儿童具有某种行为模式时,别人对待他的方式会增强他的行为模式;学习的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学习 发展的讯息,而老师知道的讯息越多,就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宜的课程活动;适当的教学与课程会同时考虑知识、技能与气质的学习,尤其是在“继续学习”与“应用知识技巧”方面;儿童的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要越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专业”的我们,其实离“专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在我们所处的领域,很难让我们得到可靠的资料。当一个领域所奠定的资料越松动,就越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识形态,造成我们往往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强力推行某种教学法。专业的伦理规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胸,阅读所有可得到的相关证据,而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立场是基于证据、哪些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哪些是出于个人的意识形态……或许只有当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时,我们才能增加社会大众对这些观点的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致力于改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距离“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还处于“求生阶段”的我,在这一年里面,面对孩子、家长,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我一定要努力度过“强化阶段”,顺利达到“求新阶段”,努力向“成熟阶段”发展!“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争取从工作经验中学到该学的.,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名师讲课,全面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应得的工作经验,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3

  一直不喜欢读专业书,因为觉得这种书的理论层次太高,对于一线教师的我一直不敢高攀,于是看这一本书的日期就一拖再拖的推迟到了现在。最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系到自己的现实教育,不断地享受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在凯兹教授的书中,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熟悉“观察为先”这一词,只要碰到同行交流,总是挂上首先要观察孩子这一句。可观察到底从何处入手,如何观察?我想大都都是随自己的心境和意愿,很多都是随意的,然而凯兹教授为观察做了清晰地阐述,文中这样记录着。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思、所为,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根据幼儿教育的特质,学会观察幼儿更是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什么,针对一个儿童或一个现象,观察需要持续多久,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书中分别陈述了以下11项观察指标: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大小便习惯、情绪的变化、游戏的变化、好奇、对权威的反应、友谊、兴趣、自发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观察到的现象,对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作出评估。至于观察的时间,书中这样陈述:“对于3岁的儿童,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看着凯兹教授对于观察的要求,心中惭愧,作为老教师的我没有学会观察,联系*时的工作,虽然也重视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但观察的内容不够广泛,观察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更是从未这么系统地观察、分析与记录过。观察往往是处于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状态,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很少。

  读过此书,我更加明白只有如此详细与持久的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儿童,这是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实践的。观察幼儿是我们做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教育职责。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用观察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按每个个体的差异和其所能接受教育的能力,而给予得当的指导。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对于人的眼睛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正是对观察做的最精辟的诠释。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一定能从*凡的世界中发现不*凡的事和物。

  读着此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谓“专业”,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如果我要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还不断学习,需要对教育对象的了解,需要有选择教育内容的慧眼,需要对教育方式的辨析,需要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不管怎样,我还要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迈好每一步,学习将是伴我成长的最好伙伴。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4)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10篇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1

  民以食为天,品以书为贵,阅读专业书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90培训中我们发了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一、教师与儿童

  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既然没有悟空那种能耐,那就只有看书吸收本领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闹,要是以前我便会跟孩子进行移情情绪,但是如果移情还是不管用时便只是用放任的态度处理,让他一个人冷静会。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重要。老师首先要对这个情绪进行识别,深入的了解观察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首先鼓励幼儿将事情表达出来,一般我们常见的有移情情绪的方法,其实让幼儿宣泄情绪也很重要,让幼儿用活动来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如让他去踢球、跑步、跳跃、大声吼叫等,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经常问幼儿不愉快的事情。

  到了4-7岁的幼儿在活动时,已经具有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时候却出现了抢或是没有计划没有组织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头痛,觉得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好像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不进入活动,再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矛盾。而书中呢也是极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发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老师首先是说:“你们搭建的的东西都很好,地方不够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搭建游乐场。老师继续引导说:“游乐场真好玩,想想看,游乐场里还有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搭建木马、滑梯、小桥、游船等。孩子们自己开始分工忙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发生。因此,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我班的孩子是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可是任由部分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可是很多孩子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对美术活动涂色非常的匆忙,急,连最基本的涂色也是草草的了事,应付我,我又气又急。看了这本书给了我启发,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肯定和接纳他们表现的方式和感受。以前我一般都让孩子临摹我的范画,如果孩子画的跟我差别很大我就让他重画或是直接说他画的不对,否定了幼儿对画的理解。美术活动中不管孩子的画的如何,作为教师我们都要鼓励孩子,至少动手画画,你你就是很棒的。反思过后,我便开始引导,我不在是每次都临摹,由幼儿自主选择主题的方式,在命题画时也要适宜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给幼儿创造机会,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艺术品,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因为我知道画画光光练的是技巧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幼儿有丰富的体验,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和学习的欲望才行。

  二、教师与家长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可以再班级的qq群上大家一起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三、教师与社区

  作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有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要有动员社会力量,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粗粗阅读已经让我感受颇深,我相信这本书是开启我专业教学的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门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2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非常吸引人,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眼前展开了一片崭新的天空。在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指导。

  首先来说教师与儿童: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具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来说教师与家长: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个别家长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早晨孩子入园、晚上离园的时间、安康网、家校通以及家长会、半日开放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最后来说教师与社区:作为教师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要联系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总之,作者希望教师通过倾听、体察、互动、反思来解读幼儿,通过把探索与创造的自由还给孩子,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发展幼儿;希望教师与幼儿均能在情感、气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3

  最近我在看《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的案例篇,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从中让我领悟到很多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好方法,教师的教育机智。

  看了书中两个案例《贝贝吃饭》和《约翰尿裤子了》则给予我很多启示。我反思自己:我有留心观察、研究小羽不肯吃饭的原因吗?我为小羽创设过自己吃,或者喂娃娃吃等更多的锻炼机会吗?我有耐心等待过她自己吃完,体验成功的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幼儿尿裤子现象,案例中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看了《咱也是老师》这篇案例,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老师,我会怎么跟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沟通。当然,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教育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我就设身处地地思考了在面对我们的家长时,我会怎么做?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摸壁学走——行动自如,家长的引导随处可见,想办法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多重角色十分必要。其次:我会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家长通过对比,发现家庭早期教育好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差距。进而再通过家长会议、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有效的策略,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支持探索行为、给予锻炼机会等等,让家长学会家教的方法和技能。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皆知。就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家长却从不读书看报,只顾上网聊天看电视,那么怎么去要求您的孩子呢?让他们了解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起着模范和指导的作用。

  有了以上这些思考,我再回头去看案例中张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没想到她已经将这些理论上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了。在找到差距的同时,我开始站在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去审视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首先,张老师用简单明了的三个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来实施活动,让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和经验进行回顾,引发家长展开热烈的讨论;进而抓住时机,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介绍一些好的家教方法,比如买东西时可以教做算术、吃水果时要懂得尊老爱幼等等。此时的家长比较容易感悟和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还用“六作业”的方式来激发和强化家长的角色认识,让家长去寻找生活中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第一任老师。

  继续往下读,我不再被动地接受一些分析、策略,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遇到类似的案例时会怎样做?在自我体验下,回头再去对比书中的一些专家们给出的教育策略,让我们有所启发的同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4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一、教师与儿童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宠爱的气氛中。所以当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挑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既然没有悟空那种能耐,那就只有看书吸收本领了。

  4岁的幼儿在活动时,已经具有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时候却出现了抢或是没有计划没有组织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头痛,觉得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好像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不进入活动,再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矛盾。而书中也是极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发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老师首先是说:“你们搭建的的东西都很好,地方不够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搭建游乐场。老师继续引导说:“游乐场真好玩,想想看,游乐场里还有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搭建木马、滑梯、小桥、游船等。孩子们自己开始分工忙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发生。因此,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二、教师与家长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这个学期我们组织了好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成立家长助教自愿者队伍,请家长来体验做老师。

  三、教师与社区

  作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有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要有动员社会力量,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门需要开, 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5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知道自己身兼重任,所以不断给自己充电,为的是将更好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

  闲暇之时,从朋友那里偶然看到一本有关于幼儿教师的书《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我非常仔细的阅读,对于我们新教师,与家长交流需要哪些技巧,我们都要去学习。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虽然工作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家长,其中不乏一些挑理的家长,但是家长工作固然要做,也必须做彻底,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家长还在少数,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不磕碰就行,吃饱就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与家长主动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园会,或者家长开放日等,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能快速的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一些困难?

  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虽然我们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面向家长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改正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这把钥匙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从中受益很多,我会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6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这个《感动的微笑》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有: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扩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等对话。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我运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大,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与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对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顿开,知道了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7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一、教师与儿童

  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既然没有悟空那种能耐,那就只有看书吸收本领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闹,要是以前我便会跟孩子进行移情情绪,但是如果移情还是不管用时便只是用放任的态度处理,让他一个人冷静会。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重要。老师首先要对这个情绪进行识别,深入的了解观察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首先鼓励幼儿将事情表达出来,一般我们常见的有移情情绪的方法,其实让幼儿宣泄情绪也很重要,让幼儿用活动来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如让他去踢球、跑步、跳跃、大声吼叫等,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经常问幼儿不愉快的事情。

  到了4-7岁的幼儿在活动时,已经具有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时候却出现了抢或是没有计划没有组织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头痛,觉得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好像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不进入活动,再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矛盾。而书中呢也是极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发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老师首先是说:“你们搭建的东西都很好,地方不够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搭建游乐场。老师继续引导说:“游乐场真好玩,想想看,游乐场里还有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搭建木马、滑梯、小桥、游船等。孩子们自己开始分工忙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发生。因此,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二、教师与家长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这个学期我们组织了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请家长来助教,请家长来体验做老师。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门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8

  最近我在看《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的案例篇,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从中让我领悟到很多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好方法,教师的教育机智。

  看了书中两个案例《贝贝吃饭》和《约翰尿裤子了》则给予我很多启示。我反思自己:我有留心观察、研究小羽不肯吃饭的原因吗?我为小羽创设过自己吃,或者喂娃娃吃等更多的锻炼机会吗?我有耐心等待过她自己吃完,体验成功的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幼儿尿裤子现象,案例中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看了《咱也是老师》这篇案例,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老师,我会怎么跟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沟通。当然,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教育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我就设身处地地思考了在面对我们的家长时,我会怎么做?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摸壁学走——行动自如,家长的引导随处可见,想办法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多重角色十分必要。其次:我会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家长通过对比,发现家庭早期教育好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差距。进而再通过家长会议、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有效的策略,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支持探索行为、给予锻炼机会等等,让家长学会家教的方法和技能。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皆知。就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家长却从不读书看报,只顾上网聊天看电视,那么怎么去要求您的孩子呢?让他们了解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起着模范和指导的作用。

  有了以上这些思考,我再回头去看案例中张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没想到她已经将这些理论上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了。在找到差距的同时,我开始站在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去审视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首先:张老师用简单明了的三个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来实施活动,让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和经验进行回顾,引发家长展开热烈的讨论;进而抓住时机,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介绍一些好的家教方法:比如买东西时可以教做算术、吃水果时要懂得尊老爱幼等等。此时的家长比较容易感悟和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还用“六作业”的方式来激发和强化家长的角色认识,让家长去寻找生活中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第一任老师。

  继续往下读,我不再被动地接受一些分析、策略,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遇到类似的案例时会怎样做?在自我体验下,回头再去对比书中的一些专家们给出的教育策略,让我们有所启发的同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9

  俗话说: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是一把锁而老师必须具有开启这把钥匙的智慧。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二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现在我们专业学习时最疑惑的是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而《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给我们提供了把钥匙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轻松。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部分,其中就怎样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怎样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发挥家园合作,加强个别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事例分析与理论的概述,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曾经有这样—个寓言故事,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出去想把一辆大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起负起沉重的担子,他们用足了狠劲儿,身上的青筋根根暴露,无论他们怎样拉呀、拖呀、推呀,车还是在老地方,—点儿也没有动。倒不是车重得拉不动,而是另有缘由:天鹅使劲儿往天空直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梭子鱼朝着池塘拉去。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引申到教育上就是要求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原理。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老师就会和他的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但是每个家长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就拿我们班的两个外地孩子来说吧,刚开始两个孩子在参加区角活动时,—会儿到图书角乱翻书,—会儿到建构区摆弄一下泡沫积木,—会儿到美工区乱涂东西,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和两位家长进行沟通,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好,老师跟他讲“兴趣能引发学习的动机,专心做事是学习意志力的表现要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定要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并坚持做好事情”等道理。其中——位家长表示会配合老师在家也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陪他—起看书、讲故事、画画等安静活动。而另外一位家长每次跟他交流孩子的表现他总是一笑而过。经过一学期下来,两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差异很大,有家长配合的那个小朋友现在能安静地在各个区角活动,而那个家长放任自由的孩子却还是老样子。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充分认识到家长和老师—致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帮助我解决了工作中—些实际问题,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门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10

  最近我在看《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的案例篇,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从中让我领悟到很多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好方法,教师的教育机智。

  看了书中两个案例《贝贝吃饭》和《约翰尿裤子了》则给予我很多启示。我反思自己:我有留心观察、研究小羽不肯吃饭的原因吗?我为小羽创设过自己吃,或者喂娃娃吃等更多的锻炼机会吗?我有耐心等待过她自己吃完,体验成功的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幼儿尿裤子现象,案例中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看了《咱也是老师》这篇案例,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老师,我会怎么跟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沟通。当然,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教育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我就设身处地地思考了在面对我们的家长时,我会怎么做?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摸壁学走——行动自如,家长的引导随处可见,想办法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多重角色十分必要。其次:我会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家长通过对比,发现家庭早期教育好的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差距。进而再通过家长会议、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有效的策略,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支持探索行为、给予锻炼机会等等,让家长学会家教的方法和技能。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皆知。就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家长却从不读书看报,只顾上网聊天看电视,那么怎么去要求您的孩子呢?让他们了解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起着模范和指导的作用。

  有了以上这些思考,我再回头去看案例中张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没想到她已经将这些理论上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了。在找到差距的同时,我开始站在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去审视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首先,张老师用简单明了的三个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来实施活动,让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和经验进行回顾,引发家长展开热烈的讨论;进而抓住时机,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介绍一些好的家教方法,比如买东西时可以教做算术、吃水果时要懂得尊老爱幼等等。此时的家长比较容易感悟和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还用“六作业”的方式来激发和强化家长的角色认识,让家长去寻找生活中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第一任老师。

  继续往下读,我不再被动地接受一些分析、策略,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遇到类似的案例时会怎样做?在自我体验下,回头再去对比书中的一些专家们给出的教育策略,让我们有所启发的同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5)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3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1

  这本书拿到手已经很久了,一直让它躺在抽屉里无心去管它,今天打开抽屉看到了就准备好好的翻阅一下!

  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感触最深的是——第五章“走向专业成熟”,可能是我觉得最符合我的实际,也是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够尽快地走向专业成熟吧,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字每一句,想从中获取些对自己有利或有帮助的信息和经验,让自己更专业、更成熟!

  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在各方面都是处于学习阶段,除了能管好孩子外,在上课方面也要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教师。

  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2

  在业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教师专业的基本概念、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关系、走向专业成熟等几个方面,让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不仅有理论部分,还有与我们日常教学很接近的一些小资料,如案例、一些杂志上作者选取的小文章,看完后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关系这一章让我很有感触,有一些收获,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开展家长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

  书中指出:“只有不断的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以适当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才能共同解决难题。”在幼儿园日常的工作中,家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最初一些家长的要求让我感到很挑剔、自私,心里有时会有些抱怨,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我渐渐的能理解一些家长的做法,明白其挑剔自私的原因。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其实,从父母的本能来说这是正常的,因此,需要老师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家长的这一心态。同时仔细的反想家长为什么会有挑剔和自私的表现是不是自己某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哪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相信坚持这样做,会慢慢的赢得家长的认可。

  2.幼儿教师要具有“三心”和“二意”

  “三心”指有爱心、信心、耐心。幼儿教师面对幼儿时必须心中有爱,时常展现笑容,和蔼可亲,将自己的感情投放到孩子的世界里,这些是孩子们最需要和喜爱的。“二意”指的是善意和诚意。这是针对家长和同事说的,无论对家长或同事都要本着善意和诚意与之交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样才能建立起宽松和温馨的工作环境,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我认为书中归纳的“三心“和“二意”很正确,是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的。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忽视上面所提到的三心和二意,所以导致工作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有不足。读过这些以后,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主要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把握,让自己尽量做得完美一些。

  书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的认真的去阅读,相信每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所收获的。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扩展6)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读后感3篇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读后感1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头读到尾,发现了自己以前有很多地方疏忽了,看似无大害,但是日积月累就是大毛病了。

  书中分六大板块,分别是: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手工。内容很全面,可以说里边不仅有对老师的理论教育,还附有特色教案,而且教案是以详案的方式呈现的,最后还有对前教案的总结分析。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学的更精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在书中学到的有用知识,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理论学习,让专业只是更加深化

  幼儿园教育已经在逐步的被教育专业重视幼儿教育m.smtXjs.com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语言是五大领域之一,语言教学就是靠说来学习,可能没深入接触的人会觉得语言领域不就是说说故事,念念儿歌,孩子们会说会念就说明掌握知识了。其实语言领域的教学哪有这么简单,不仅让幼儿要学会教材知识,更应该发展孩子们*时语词的丰富,能用丰富的词汇形容事物等。在这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它归纳了很多要点,让我一目了然,学起来很轻松。并且当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会去翻阅书本,其中归纳的概念理论,以及举例的案例,让我理论结合实际,边探讨边理解。

  二、教学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我喜欢这本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理论概括后还配套了几个教案,而且教案都是以详案的形式出现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清晰,提问与互动安排的都恰到好处。有时我会运用书中教案中的方法套用到现实教案中的撰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能因为有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马上就是使整个教学课堂发生变化。

  有时教学工作中碰到像手工美术之类的教学,就没有像其他领域准备的那么充分,我以后应该要改正这样的教学态度,在这样的技能教学中,孩子们同样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从书中的教案中,我发现,那些老师把一堂美术设计的就像语言一样优美,科学一样规范,孩子们上这样的课就像是在享受一样。

  三、教育总结,让教育方法更加实用

  教案后面附有教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方式方法的变换原因,我觉得这对我的帮助很大,一是让我学习到了各领域的重点所在,二是让我学习到了不同教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时中很实用的东西,任何教学活动都可能碰到,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用笔记录做些记号(幼教sMtxjs.com),这样便于以后的翻阅。

  一本好书值得一直翻阅,懂得收获也要懂得分析思索,这样自己才会有更快的成长。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头读到尾,发现了自己以前有很多地方疏忽了,看似无大害,但是日积月累就是大毛病了。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读后感2

  书中分六大板块,分别是: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手工。内容很全面,可以说里边不仅有对老师的理论教育,还附有特色教案,而且教案是以详案的方式呈现的,最后还有对前教案的总结分析。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学的更精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在书中学到的有用知识,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理论学习,让专业只是更加深化

  幼儿园教育已经在逐步的被教育专业重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语言是五大领域之一,语言教学就是靠说来学习,可能没深入接触的人会觉得语言领域不就是说说故事,念念儿歌,孩子们会说会念就说明掌握知识了。其实语言领域的教学哪有这么简单,不仅让幼儿要学会教材知识,更应该发展孩子们*时语词的丰富,能用丰富的词汇形容事物等。在这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它归纳了很多要点,让我一目了然,学起来很轻松。并且当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会去翻阅书本,其中归纳的概念理论,以及举例的案例,让我理论结合实际,边探讨边理解。

  二、教学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我喜欢这本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理论概括后还配套了几个教案,而且教案都是以详案的形式出现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清晰,提问与互动安排的都恰到好处。有时我会运用书中教案中的方法套用到现实教案中的撰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能因为有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马上就是使整个教学课堂发生变化。

  有时教学工作中碰到像手工美术之类的教学,就没有像其他领域准备的那么充分,我以后应该要改正这样的教学态度,在这样的技能教学中,孩子们同样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从书中的教案中,我发现,那些老师把一堂美术设计的就像语言一样优美,科学一样规范,孩子们上这样的课就像是在享受一样。

  三、教育总结,让教育方法更加实用

  教案后面附有教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方式方法的变换原因,我觉得这对我的帮助很大,一是让我学习到了各领域的重点所在,二是让我学习到了不同教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时中很实用的东西,任何教学活动都可能碰到,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用笔记录做些记号,这样便于以后的翻阅。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读后感3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这个假期有幸读了《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一书,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时刻持续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竟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会一蹴而就,成功蕴藏在*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也蕴藏在*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就应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要做的事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就应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战士自我的舞台,时刻用用心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快乐是能够传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人人都有我们值得钦佩的地方,真诚的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喝彩!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做事,先做人,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有德的人才能够把事作对,有了好的人品做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正气。做人要时刻持续一颗自律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守住自己的道德准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的,你付出多少,变会得到多少,若你没有得到那便是付出的不够,我们不该去埋怨别人,更不该起埋怨人生。没有谁辜负我们,辜负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最后,让我们心怀感激之情,感激我们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我们就应感激我们的学生,我们成绩的取得是应为我们有这帮优秀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真心的谢谢你们!是你们和我共同品尝工作中的酸苦,分享工作中的快乐,真心的`谢谢!为了优秀的你们,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一齐加油!

推荐访问: 幼儿教师 读后感 对话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