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15篇)

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15篇)

时间:2022-11-17 09:40:07 来源:网友投稿

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15篇)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15篇),供大家参考。

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15篇)

篇一: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

  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

  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

  案)》,

  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

  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篇二: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精品文档

  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

  .

  精品文档

  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

  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

  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

  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

  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

篇三: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关于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区分(2012-12-1814:11:3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问题探讨(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4:301、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4:41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5:06各位同仁,这两题请教各位啦!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8:32

  哈哈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9:14

  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9:50不要问为什么!感觉就这样选(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0:16有点纠结的,总觉得这两题应该都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0:57刑事诉讼法这题:公布了——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1:22校车问题——发布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觉得差不多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9:01:52有答案吗(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2:13有的(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2:40也是我复习到第二课,学生也提出社会公示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难区别(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01我在网上也找了相关的资料(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15

  把网址发给你看看(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18

  (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7:46

  这是我们学生练习中的一道题目,我认为选A,但我同事章燕老师选的是C,关键是我们班

  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的是A,这让我有必要讲清楚这两种途径的区别和联系。2011年4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表明公

  民可以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

  A.社会公示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9:16:01这题应该选C吧

  (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7:42最后一道题目选C,我想得通的(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8:28但是我刚刚发给你的前两道题目,根据网上的说法,都是社会公示制度,我表示不赞成(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8:38大家决定的呢?[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0:40:06公示是实施的最后一道程序,基本不做修改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没有进入实施前的环节尹校长(657573070)10:42:38我认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决策机关先了解民意,再根据民意来进行重大决策;而后者是决策机关先主动公示重大事项,再根据民意来作出决策。主要看何者为先,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49:48是不是有主体的问题,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从公民角度,社会公示可能主要从决策部门角度【礼嘉中学孙晔(361419794)11:10:57我个人认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有了一项决策的意向,在决策前了解民意,再结合民意进行决策。而社会公示制度是已经形成了决策方案,再征求民意以补充和修改。我认为是决策前和决策后的区别。两者其实并存于重大决策中:先宣布意向,然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征求民意,再形成决策方案,再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再次征求民意,最后才形成正式的决策。如果公示的决策方案无人反对,那就是正式的方案。尹校长和严老师讲的都很有道理。【礼嘉中学孙晔(361419794)11:15:09第一题中公布征求意见的是《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显然已经有了决策方案,只需经过公示程序就可以去掉草案两个字,应该是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公布征求意见的是《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说这个草案还没定呢,没有形成决策方案,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尹校长(657573070)14:28:01

  还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来说公民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宽泛,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有特定的主题或者事项);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所征求的意见比较集中和明确,专门指向所公示的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事项(有特定的明确的事项,但还没有最终形成决策,处在征求意见、讨论、修改之中)。

  [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36:18第1题为什么不能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有,草案经过公示就能变成正式文件了吗?好像要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吧,这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群众不能行使立法权。[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39:55被这三道题搞晕了[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0:07公示的应该是正式的方案,是在实施前的必要程序,让老百姓有知情权,也可再反映意见[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1:24正如尹校长等所说,公示是在决策之后【省奔中】章燕(22954831)10:44:34网上看了好几题,发现了一个规律,要么两者不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就是都选,但如果是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话那就肯定是社情民意[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5:33我也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7:07不要觉得政治学科有多科学,有许多地方有矛盾,搞得我们这些老师很纠结。[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49:07我觉得只要有公示就能体现社会公示制度,只要公民反映意见就能体现社情民意[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50:10我是这样认为的,那些题目科学性我觉得有待商榷[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1:04是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52:27我前两天问的那个08年的全国卷“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对这句话大家怎么看[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4:17刚才说错了,公示应在正式方案、决定、文件等出来之后,不能说成‘决策之后’尹校长(657573070)10:57:33社会公示制度也是一种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不过,社会公示制度比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就那两个题目而言,都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一种形式,但社会公示制度要更适切。我们可以还原一下这个决策过程:有关部门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了解民意,进行初步决策,然后将决策草案或者征求意见稿公示,再征求民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或者完善决策。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这两个题目选社会公示制度要更直接些。[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8:11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但过犹不及,所以要适度[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9:45那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错吗尹校长(657573070)11:00:09单选题一般要选最佳的

篇四: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XX决策。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XX决策。(2)方式不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XX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XX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

  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

  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

  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XX监督

  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XX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XX决策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XX决策

  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

  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

  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

  通过____参与XX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篇五: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关于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区分(2012-12-1814:11:3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问题探讨(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4:301、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4:41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5:06各位同仁,这两题请教各位啦!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8:32

  哈哈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9:14CC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9:50不要问为什么!感觉就这样选(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0:16有点纠结的,总觉得这两题应该都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0:57刑事诉讼法这题:公布了——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1:22校车问题——发布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觉得差不多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9:01:52有答案吗(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2:13有的(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2:40也是我复习到第二课,学生也提出社会公示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难区别(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01我在网上也找了相关的资料(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15

  1/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把网址发给你看看(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18

  (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7:46

  这是我们学生练习中的一道题目,我认为选A,但我同事章燕老师选的是C,关键是我们班

  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的是A,这让我有必要讲清楚这两种途径的区别和联系。2011年4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表明公

  民可以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

  A.社会公示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9:16:01这题应该选C吧

  (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7:42最后一道题目选C,我想得通的(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8:28但是我刚刚发给你的前两道题目,根据网上的说法,都是社会公示制度,我表示不赞成(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8:38大家决定的呢?[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0:40:06公示是实施的最后一道程序,基本不做修改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没有进入实施前的环节尹校长(657573070)10:42:38我认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决策机关先了解民意,再根据民意来进行重大决策;而后者是决策机关先主动公示重大事项,再根据民意来作出决策。主要看何者为先,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49:48是不是有主体的问题,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从公民角度,社会公示可能主要从决策部门角度【礼嘉中学孙晔(361419794)11:10:57我个人认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有了一项决策的意向,在决策前了解民意,再结合民意进行决策。而社会公示制度是已经形成了决策方案,再征求民意以补充和修改。我认为是决策前和决策后的区别。两者其实并存于重大决策中:先宣布意向,然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征求民意,再形成决策方案,再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再次征求民意,最后才形成正式的决策。如果公示的决策方案无人反对,那就是正式的方案。尹校长和严老师讲的都很有道理。【礼嘉中学孙晔(361419794)11:15:09第一题中公布征求意见的是《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显然已经有了决策方案,只需经过公示程序就可以去掉草案两个字,应该是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公布征求意见的是《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说这个草案还没定呢,没有形成决策方案,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尹校长(657573070)14:28:01

  2/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还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来说公民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宽泛,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有特定的主题或者事项);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所征求的意见比较集中和明确,专门指向所公示的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事项(有特定的明确的事项,但还没有最终形成决策,处在征求意见、讨论、修改之中)。

  [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36:18第1题为什么不能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有,草案经过公示就能变成正式文件了吗?好像要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吧,这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群众不能行使立法权。[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39:55被这三道题搞晕了[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0:07公示的应该是正式的方案,是在实施前的必要程序,让老百姓有知情权,也可再反映意见[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1:24正如尹校长等所说,公示是在决策之后【省奔中】章燕(22954831)10:44:34网上看了好几题,发现了一个规律,要么两者不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就是都选,但如果是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话那就肯定是社情民意[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5:33我也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7:07不要觉得政治学科有多科学,有许多地方有矛盾,搞得我们这些老师很纠结。[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49:07我觉得只要有公示就能体现社会公示制度,只要公民反映意见就能体现社情民意[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50:10我是这样认为的,那些题目科学性我觉得有待商榷[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1:04是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52:27我前两天问的那个08年的全国卷“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对这句话大家怎么看[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4:17刚才说错了,公示应在正式方案、决定、文件等出来之后,不能说成‘决策之后’尹校长(657573070)10:57:33社会公示制度也是一种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不过,社会公示制度比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就那两个题目而言,都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一种形式,但社会公示制度要更适切。我们可以还原一下这个决策过程:有关部门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了解民意,进行初步决策,然后将决策草案或者征求意见稿公示,再征求民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或者完善决策。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这两个题目选社会公示制度要更直接些。[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8:11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但过犹不及,所以要适度[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9:45那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错吗尹校长(657573070)11:00:09单选题一般要选最佳的

  3/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04:54恩,单选要看题目表达的重点了[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05:02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好像公示的东西都是决定过的,比如马上要进行的年终考核,考核优秀名单要公示,总不能把侯选人也公示出来[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06:22题目也没强调‘’主要‘’两字[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07:56公示后主要看有没有反对意见,没有反对就正式通过了[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08:53“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这样表达应该社会公示吧?[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12:57我总觉得公示只是一个法定程序,就像审判杀人犯时还要有律师为其辩护一样,以防万一有错[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12:58这里的重点是“就《征求意见稿》”[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13:26“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这里的重点是反映意见,所以是社情民意[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15:25嗯,那草案不是公示,是‘’公布‘’,让大家提意见[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16:10所以关键是题目表达的重点不同,不用纠结这两个制度本身[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19:58呵呵[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1:20:28适度的量变,会不会发生质变呢?不发生质变,新事物如何产生?[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1:20:57没有突破一定的度,质变如何发生?[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1:08“适度的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3:08我觉得这里有2个问题:1、“适度”怎么理解,是要发生质变,还是控制着不要发生质变;2、“发展”怎么理解,发展是整个过程,还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瞬间尹校长(657573070)11:23:57“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促进事物的发展”意思很明确,是一种促进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2“适度的量变”意思不明,这个量变是向上的前进的量变还是向下的倒退的量变?如果是适度的向下的倒退的量变,也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吗?所以这一观点是有歧义的,而有歧义的观点是不能选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9:072008全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①量的

  4/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9:12答案是B尹校长(657573070)11:30:32“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与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31:16恩,有“才”尹校长(657573070)11:31:58“能”与“才能”是不同的,是不是?[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32:47如果“适度”理解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发生质变,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那这句话不就不对了[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34:49谢谢大家讨论,受益匪浅,先吃饭吧,哈哈尹校长(657573070)11:40:14“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在这里“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属于“适度量变”,也就是合理的量变;“显著成效”也就是推动事物发展。如果是不合理的量变,那效果就会相反。尹校长(657573070)11:42:30“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在这里,“适度的量变”是充分条件;“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这里的“适度量变”则是必要条件。尹校长(657573070)12:05:13政治必修2第二课第二框关于参与民主决策的四个方式中,如何来区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呢?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的民意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社情民意”,说到底就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广大群众“急、难、愁”,是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成文(或草案),然后针对性地征求意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实现。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公民在了解政策的有关规定后,才会就此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参考:

  尹校长(657573070)12:06:53这是老师和学生的易混淆知识点,很有辨别的价值。

  分享:4喜欢0赠金笔

  5/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阅读(4492)┊评论(1)┊收藏(0)┊转载(3)┊喜欢▼┊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转载列表:转载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前一篇:区高中政治创意团队在礼嘉中学举行教学研讨活动后一篇:区高中政治创意团队在三河口中学举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发评论]新浪网友确实,这个辩论真的很有价值,不差于学术辩论。这本书是政治生活。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性的。所以有些内容要看当位者他们的想法,也就是出书者的意图。他说两种制度是不同的,那就是不同的,我们要弄清的是他所理解的不同是怎样的,有些逻辑可能用不上。第一、两种制度都在决策前,要不就不是民主决策了。第二、他强调的社情应该是民众主动参与的,公示则是请求民众参与的。第三,他强调的社情是信息收集阶段,公示则是决策完善阶段。第一题应该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确实,这个辩论真的很有价值,不差于学术辩论。这本书是政治生活。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性的。所以有些内容要看当位者他们的想法,也就是出书者的意图。他说两种制度是不同的,那就是不同的,我们要弄清的是他所理解的不同是怎样的,有些逻辑可能用不上。第一、两种制度都在决策前,要不就不是民主决策了。第二、他强调的社情应该是民众主动参与的,公示则是请求民众参与的。第三,他强调的社情是信息收集阶段,公示则是决策完善阶段。第一题应该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6/6

篇六: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知识点(一)

  1、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三社一专”)

  【特别提醒】: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这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的征求意见,这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这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而听证于民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3、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感。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

  【特别提醒】: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其意义可以从对决策者和对公民两个角度来分析。谈意义型题目,一定要阐明对谁有意义,有何意义,由近及远,由内到外,由个别到一般运用发散思维来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知识点(二)

  权。

  1、谁监督监督谁(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特别提醒】: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具体的参与方式中有些是相同的,如写信、打电话、听证会等。如何区分两者,关键是看该行为是一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如,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决策之后,就应该是民主监督的具体途径。

  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原因类)

  (2)公民应该如何行使监督权(要求)?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公民利益,公民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特别提醒】:负责地进行民主监督,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这要求公民既要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又要遵守法律法规,依规则和程序办事。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知识点(三)

  1、基层民主自治历程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②参加村民会议③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2)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特别提醒】: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政权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城镇社区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都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机关也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在基层自治中,村(居)民会议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并监督村(居)委会的工作。扩大基层民主自治,不等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3、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推进。

篇七: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最后一背】必修二《政治生活》高考易混点整合

  【最后一背】说明:必修二、政治生活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要厘清“一二三四五”------“一”即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即两大板块: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三”即三大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四”即四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即五大主体: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国家等主体入手,把握必修二的知识结构特点。1.如何全面把握“人权”的有关知识?①主权高于人权,而不是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决定公民人权,拥有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是一国主权的体现。②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③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④生存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二者不可混淆。⑤人是生而平等的,但世界各国的人权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但不能说公民的权利“扩大”了。(凡说政府权力或公民权利扩大或缩小的都是错误的)。2.公民≠人民。公民指的是具有某国国籍的人,包括人民和敌人;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3.权利≠权力。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国家、社会管理者行使的是权力。4.关于权利和义务①权利和义务不是完全对等的。②某些权利和义务为一体,如劳动、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③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④权利和义务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⑤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自由与国家、集体的利益相结合。5.分清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基本原则?(1)准确辨别这些原则:凡是看到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以及对一些腐败分子的依法处理,可判定材料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凡是看到公民承担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可判定材料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0

  (2)重点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

  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它是指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是维

  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机会均等,并不是指享有同样的权利,每个公民

  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同。

  6.分清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①针对性和事情的重大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针对性非常强,就是针对某一事

  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关在形成决策意见后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针对性

  不是很强,侧重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②征求民意的时间不同。政府在制定决策之前(此时尚未形成决策草案)征求意见,体现的是社情民意反

  映制度;政府在制定决策之后将决策草案公之于众并征求民意,体现的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7.区分四种民主决策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关―键→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关―键→在形成决策草案后公开征求意见;

  专家咨询制度―关―键→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

  社会听证制度―关―键→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8.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不同

  具体的参与方式中有些是相同的,如写信、打电话、听证会等。如何区分两者,关键是看该行为是一

  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如,向有关部门提建

  议,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即决策之后,就应该是民主监督的具体

  途径。

  9.分社会听证制度与监督听证会

  两者都是通过听证会听取意见,但社会听证制度属于民主决策,是为了听取群众对决策的意见;监督

  听证会则是为了评价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听取群众就工作不足之处的改进意见或批评。

  10.判断政府职能的方法技巧

  (1)凡是涉及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行为,都是政府履行政治

  职能的体现;经济职能主要从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分析;涉及理论、思想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

  的行为,是政府在履行文化职能;政府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而采取的措施,则是加强社会建

  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2/10

  (2)政府的职能具有交叉性。如政府加强公共文化、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就涉及文化职能和社会

  建设职能;维护社会秩序既涉及政治职能,也涉及社会建设职能。

  11.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方面要求的区分和理解它们各有侧重。具体来说,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侧重于思想和态度上“为民”,反对官僚主义,这是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必要前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侧重于工作过程和结果的“惠民”,反对形式主义,这是

  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必要条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侧重于工作过程和方法上的“靠民”,反对

  主观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是做到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保障。

  12.区分三种行政决策方式①“依法”是行政决策的前提条件。依法决策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程序符合法律规定与要求,不得与法

  律不一致,更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②“科学”是行政决策的本质要求。科学决策就是要求决策内容符合规律,符合中国的实际,具有切实可行性,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符合公平与效率。

  ③“民主”是行政决策的关键途径和内在要求。民主决策,就是要求在程序上广泛征求意见,在内容上反

  映人民的最大利益。

  13.公民民主决策≠政府民主决策公民,涉及的是民与国的关系;公民民主决策,指的是公民参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决策机关的决策过程。

  政府进行民主决策,不仅是征求公民的意见和建议。二者有交集,但不完全相同。

  14.如何通过列表比较法分清有无权威的政府?

  有权威的政府

  无权威的政府

  对国家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

  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文化等

  (社会)

  会文明进步

  发展停滞

  对政府自身

  得到人民的信任,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与群众之间有隔阂,有禁不止

  对公民

  造福人民,切实保障公民合法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不到保

  权益

  证

  15.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区别:

  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前者。

  16.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

  3/10

  院)、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国家军事机关等,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合称司法机关。

  17.立法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国家权

  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18.立法机关与立法权①立法机关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地

  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法规的机关,不能称为立法机关。②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立法权;

  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国务院可以行使行政立法权,制定行政法规。

  19区分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制度

  指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国家制度

  广义上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者仅有两字之差,但性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政体,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联系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21.民主集中制与国家机关的关系①民主集中制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其他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原则;②实行

  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各国家机关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22.民主集中制与人民的关系①有利于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使与实现;②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

  系,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3.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在我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一委两院”都是由其产生的,因此,“一府一委两院”要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去办,而是由“一府一委两院”去贯

  4/10

  彻执行。

  24.党、人大、政府、公民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①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依法执政,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②人大要依法行使立法权,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推进依法治国提

  供法律保障;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

  当、权责统一。④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

  务。

  25.党的会议、人民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会议的顺序

  这个顺序是由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

  (2)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召开党的会议后,

  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

  政议政的职能。这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因此,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

  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以保证党对国家的

  领导。

  26.与党的领导相关的几个关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

  党的领主。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

  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家作主的关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

  系

  念。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

  5/10

  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级人

  党的领大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

  导与人民代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党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使

  表大会的关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③坚持党

  系

  的领导和发挥人大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通过

  党的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但不代替政

  导与政府的府履行职能。②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通过依法行政,履行政治、经济、

  关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职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自觉接受党组织

  的监督

  27.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类别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

  属于国家机关

  职能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区

  (权)

  权

  别

  具有监督权,运用国家权力进行

  监督

  是一种民主监督

  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

  组成

  由人大代表组成,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由政协委员组成,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政协委员由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联系

  二者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共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8.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概念。

  (1)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客观存在着。

  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别,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用民族平等来否认

  6/10

  民族差别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差别。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是没有必要消除的,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消除。

  (2)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民族平等的目标已经实现;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民族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

  (3)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的共同繁荣。

  29.①民族自治区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机关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③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机关(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0.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1.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32.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与宗教无小事并不矛盾。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无小事是指能否处理好宗教问题涉及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与兴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成败。宗教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因为宗教是个人的私事而认为宗教问题是小事。

  33.封建迷信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一回事。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场所内进行的,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使用欺骗手段、以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

  34.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冒用宗教的旗号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35.辩证地看待宗教的作用?(1)从性质上看:宗教从产生至今,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应该看到宗教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发挥了(着)一些积极作用。(2)从不同性质的宗教活动看:非正常的宗教活动只起消极作用,而正常的宗教活动则有利有弊,尤其要看到其可以为社会和谐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起积极作用。

  7/10

  (3)从时空角度看:从时间上看,宗教一直以消极作用为主,近年来宗教的积极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充分;

  从空间上看,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

  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36.分清独立权和平等权?

  (1)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独立权包括两方面的要素:一是国家权力的完全自主性;

  二是国家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时不受外来干涉的排他性。例如,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中国不

  允许其他国家干涉,这是中国享有独立权的体现。国家的独立,既是政治上的独立,也是经济上的独立。

  例如,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确保中国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决策。

  (2)平等权包括下列要素:a.各国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b.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c.每一国均有义务尊

  重其他国家之“人格”;d.国家之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e.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履行其国际义务,并

  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37.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联合国的作用

  ①坚持历史的观点:既要看到联合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也要立足于现实,肯定其在当

  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要着眼于未来,正确认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

  ②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联合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和成就,又要看到其也有挫折和不足,对

  许多世界焦点问题的解决显得软弱无力,有待于更多地参与全球性事务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③明确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联合国会员国必须是国际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联合国不能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对会

  员国不具有强制性作用。既要看到联合国取得的成就,又要看到其也有不足。

  38.如何正确把握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①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是有原则的。中国并不是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而是一贯支持联合国

  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②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③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得到有益的支援。

  39.如何判断常见的国际组织的类型?

  分类

  名称

  主体性质

  活动区域

  职权范围

  8/10

  联合国

  政府间

  世界性

  一般性

  世贸组织

  政府间

  世界性

  专门性

  世界卫生组织

  政府间

  世界性

  专门性

  国际红十字会

  非政府间

  世界性

  专门性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

  非政府间

  世界性

  专门性

  亚太经合组织

  政府间

  区域性

  专门性

  东盟

  政府间

  区域性

  一般性

  欧盟

  政府间

  区域性

  一般性

  40.“三个不等于”加深对国家利益的理解(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各国根本利益。国家性质不同,国家根本利益不同。各国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别乃至对立,既合作又竞争。(2)各国根本利益≠各国人民的利益。国家具有阶级性,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利益。(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与安全,干涉别国内政。41.如何全面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1)各个国际组织宗旨、性质不同,职能和作用各异,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进行具体分析。(2)积极作用(一般性国际组织)。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3)消极作用(并不是任何国际组织都起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国际组织没有独立的主权,其决议需要各成员的授权、批准和执行,才能生效。某些大国依仗实力,有的国际组织受其控制,成为其推行霸权和强权的工具。42.“主题”与“成为主题”含义不同。“成为主题”是指问题的地位及所处的状态。

  9/10

  (1)和平问题与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

  (2)发展问题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

  10/10

篇八: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完整word版)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

  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

  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

  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

  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篇九: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高考政治15题题型全解:第16题

  【考点分析】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以及民主管理等几个

  知识点上。命题经常在对公民政治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村(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等问题上设置陷阱迷惑考生。

  【真题再现】

  1.(2019·新课标全国卷I)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9·新课标全国卷I)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

  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全国Ⅲ卷文综)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

  在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8·全国卷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

  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

  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1/15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③维护社会秩序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7·全国卷Ⅱ文综)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公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收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6·全国卷Ⅰ)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

  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

  定()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突破】

  考点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基础、原则及要求

  根本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

  原因

  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

  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权利

  基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础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

  原

  律平等

  等

  则

  权利与义务统一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

  2/15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

  益相结合

  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要

  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则和程序;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有序政治参与

  求

  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考向预测:火车上“霸座”“霸铺”,公交车上攻击司机、抢夺方向盘……类似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甚至酿

  成惨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指出,目前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解决此类问

  题需要()

  ①承运方严格遵纪守法②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

  ③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④国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意义

  政治参与

  途径

  意义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①选出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更好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②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③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

  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会责任感

  ④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①基层民主自治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②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民主监督

  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

  上评议政府等

  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点拨:(1)区分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3/15

  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区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决策前

  专家咨询制度

  专业技术性问题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2)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信访制度:从手段上看,二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突出的是公民就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信访制度突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

  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属于民主监督。

  (3)理解基层群众自治要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第二,人民群众管理的是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非国家事务;第三,村民(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非基层国家政权机关、非党的机关、非自治机关、非社会团体。

  考向预测:2019年3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显示,2019年6月将印发新版药品目录,公布拟谈判药品名单。这是公民

  A.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C.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发挥人民民主对政府制约与监督

  【易混考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提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提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

  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提示: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虽然是占全国人口

  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也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提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5.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提示: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

  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

  4/15

  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提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7.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满18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8.自由是绝对的,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提示: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9.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提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平等。(×)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能体现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11.在我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提示: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1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提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13.随着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提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法律授予的。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可以丰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但不能扩大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5/15

  14.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因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更有利于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提示: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但“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之说是错误的,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优缺点,在我国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而不是公民,另外也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行使。15.政府须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提示:政府须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但公民没有决策权。16.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基础。(×)提示: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民意,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7.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基础。(×)提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自己选举当家人是基层民主自治的基础。18.公民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一定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提示:不一定,关键看反映情况、提出意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形成决策,就是民主决策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就是民主监督中的信访举报制度。19.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的权力机构,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提示: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是村里的权力机构,它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但村民会议可以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有权撤销或者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20.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提示: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2.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或政府机关。(×)提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或政府机关。23.在农村,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在城市,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6/15

  提示:在农村,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在城市,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24.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提示: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25.公民可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提示:社会听证制度属于民主决策的方式。26.舆论监督制度能够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提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27.参与民主监督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提示: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28.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提示: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可以行使民主监督权。

  高考政治15题题型全解:第16题

  【考点分析】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以及民主管理等几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在对公民政治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村(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等问题上设置陷阱迷惑考生。

  【真题再现】1.(2019·新课标全国卷I)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通过“四亮开”工作法,“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能促使村委会

  7/15

  更好地服务群众,规范工作,有利于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①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村民的

  监督,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②错误;在全县各村推行“四亮开”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

  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并依托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方便了村民民主监督,

  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方便村民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况且,民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决策

  权不在村民,④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19·新课标全国卷I)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

  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

  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通过“四亮开”工作法,“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能促使村委

  会更好地服务群众,规范工作,有利于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①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村民的

  监督,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②错误;在全县各村推行“四亮开”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

  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并依托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方便了村民民主监督,③符合

  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方便村民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况且,民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权不在村

  民,④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18·全国Ⅲ卷文综)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

  在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国歌法的颁布实施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知识的理解。《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法》强调了国歌的法律地位,而非政治地位,②排除。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提升公民的国

  8/15

  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监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并非意在维护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①④

  符合题意,③不选。故选B。

  4.(2018·全国卷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

  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

  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③维护社会秩序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入选:材料强调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应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且不能违法取得及使用,其目的

  在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②排除:个人信息不属于政治权利范畴。④排除:立法保障

  公民信息与司法公正无必然联系,与题干主旨不符。

  5.(2017·全国卷Ⅱ文综)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公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收存到

  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叫停“村章乡管”不是因为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而是因为它干预了村民自治,

  ①不选;乡镇政府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②错误;叫停“村章乡管”是因为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

  管理权,③正确;“村章乡管”是剥夺了村委会的民主权利,叫停“村章乡管”为了维护村委会的民主权利,④

  正确;故选D。

  6.(2016·全国卷Ⅰ)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

  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

  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15

  【答案】A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某市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

  管理,这样明确了各部门以及社区的职责,有利于强化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推动社区居民加强自我管理,

  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创新社区组织管理形式,②排除;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

  管理,可以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但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是其目的,故④排除。

  【考点突破】

  考点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基础、原则及要求

  根本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

  原因

  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

  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权利

  基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础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政治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义务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

  律平等

  等

  原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

  权利与义务统一

  则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

  益相结合

  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要

  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则和程序;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有序政治参与

  求

  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考向预测:火车上“霸座”“霸铺”,公交车上攻击司机、抢夺方向盘……类似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甚至酿

  成惨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指出,目前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解决此类问

  题需要()

  ①承运方严格遵纪守法②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

  ③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④国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10/15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乘客不文明行为,责任在乘客,而不是承运方的责任,①不符合题意;②

  正确,作为乘客,应该自觉做到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监督权跟本题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正确,

  目前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所以国家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意义

  政治参与

  途径

  意义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①选出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更好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②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③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

  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会责任感

  ④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①基层民主自治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②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民主监督

  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

  上评议政府等

  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点拨:(1)区分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区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决策前

  专家咨询制度

  专业技术性问题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草案)形成后

  社会听证制度

  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2)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信访制度:从手段上看,二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但社情

  11/15

  民意反映制度突出的是公民就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信访制度突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属于民主监督。

  (3)理解基层群众自治要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第二,人民群众管理的是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非国家事务;第三,村民(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非基层国家政权机关、非党的机关、非自治机关、非社会团体。

  考向预测:2019年3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显示,2019年6月将印发新版药品目录,公布拟谈判药品名单。这是公民

  A.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C.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发挥人民民主对政府制约与监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A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也没有体现发挥人民民主对政府制约与监督,B、D不符合题意。

  【易混考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提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提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提示: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虽然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也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提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5.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提示: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提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

  12/15

  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7.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满18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8.自由是绝对的,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提示: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9.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提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平等。(×)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能体现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11.在我国,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提示: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1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提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13.随着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提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法律授予的。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可以丰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但不能扩大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14.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因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更有利于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3/15

  提示: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但“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之说是错误的,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优缺点,在我国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而不是公民,另外也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行使。15.政府须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提示:政府须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但公民没有决策权。16.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基础。(×)提示: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民意,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17.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基础。(×)提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自己选举当家人是基层民主自治的基础。18.公民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一定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提示:不一定,关键看反映情况、提出意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形成决策,就是民主决策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就是民主监督中的信访举报制度。19.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的权力机构,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提示: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是村里的权力机构,它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但村民会议可以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有权撤销或者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20.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提示: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2.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或政府机关。(×)提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或政府机关。23.在农村,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在城市,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提示:在农村,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在城市,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14/15

  24.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提示: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25.公民可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提示:社会听证制度属于民主决策的方式。26.舆论监督制度能够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提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27.参与民主监督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提示: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28.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提示: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可以行使民主监督权。

  15/15

篇十: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政治生活知识归纳

  1、政治生活主体主体国家机关(对内)政府主权国家(对外)主要知识索引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工作基本原则;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树立威信主权国家构成要素、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的类型及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政党(党内)民主党派(党外)党的性质、地位、宗旨、作用;指导思想;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党的建设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与共产党的关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党组织等八大民主党派及其简称市民、居民、工人、公民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原则和途径人大:性质、地位、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代表:法律地位、产生方式;权利和义务人民政协:性质、职能;与党、人大、政府的关系农民、农民工、务工人员等代表中国常见称谓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协及政协委员

  委员

  2、特别提醒:国家性质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决定了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决定了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定了政府必须切实履行政府职能。(3)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4)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在民族问题上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1

  荣的原则,决定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了中国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

  3、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⑴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①必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两下,维护社会稳定,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⑵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A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渠道参与。B要求:①宏观上把握——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②中观上把握——坚持三原则(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③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不断提高我们的参政素养与主人翁意识,为创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贡献。

  4、关于公民的知识点:(从国家性质、权利和义务、三个原则、参与政治生活途径作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③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④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⑤公民必须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⑥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管理(村委会和居委会)、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新形式新方法)

  5、选举制度(选举方式)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

  2

  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提示】对选举制度(选举方式)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参与”三个角度来理解。“是什么”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为什么”从影响因素和国家性质角度分析,“怎么参与”从参与能力、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来分析。

  正确理解我国选举方式的客观性(1)经济决定政治,文化反作用于政治。选举制度受到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在我国体现为选举制度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经济制度)、现有的经济水平(物质生活条件)、科技文化发展状况(选民的文化水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从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来说,公民不可能脱离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空洞地谈民主发展,不应该离开民主本质抽象地追求民主形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和其他民主制度一样,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6、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为什么)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高低的体现。(2)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怎么做)①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②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7、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⑴间接方式(选出代表)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⑵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A、对四种民主决策制度进行必要区分,尤其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之间,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之间。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3

  B、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社会听证制度是我国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对于决策机关来说,听证制度有利于决策机关作出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听证于民的目的是决策利民。通过听证制度,决策机关可以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呼声。让公众知情参政,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公众的利益在决策中得到体现。(2)对于公众来说,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

  8、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从决策者角度看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9、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比较自治区域自治机构自治权限农村村民自治农村村民委员会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班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带领村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调解民事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

  4

  城市居民自治城市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办事公开制、定期汇报制

  自治形式

  含义(性质)内容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选举;决策;管理与监督城市居民委员会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发挥作用

  作用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⑴从社会角度: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②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⑵从公民角度: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1)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我国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或国家机关。特别提醒党的十八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起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范畴。如何理解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1)村(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其派出机关,不属于国家机构、政权机关,而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村(居)民与人民政府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不履行政府职能。我国基层政权机关(县、乡国家机关)对村(居)委会进行指导与监督,但不是上下级的关系。(2)区别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村(居)委会则不是。(3)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1)公民监督权的含义:公民有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2)具体内容监督权内容①批评、建议②申诉或诉讼③控告、检举前提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职责,没有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时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罚款、拘留、吊销营业执照等)、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5

  12、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含义方式特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依法在新闻媒体上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公开发表意见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机关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通过人大以议案质询的方式指出等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是公民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透明度高、威力大、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影响广、时效快法设立接待信访的工作机构并依在对国家机关及其使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法规范其行为,为公民行使监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实和切实保障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①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其意义是相同的;③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作用相同点

  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13、【特别提醒】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具体的参与方式中有些是相同的,如写信、打电话、听证会等。如何区分两者,关键是看该行为是一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如,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决策之后,就应该是民主监督的具体途径。(1)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府采取近民、亲民、利民的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但不是公民监督权的增加或扩大。(2)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公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14、民主监督权的意义和措施意义从国家角度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对策自觉接受监督,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6

  从公民角度

  15、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①间接参与民主决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民意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②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2)我国公民依法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新形式、新方法。

  16、思维拓展A、选举知识的整理(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3)我国公民的民主决策——选举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进入决策机关;(4)村民委员会、城市居委会的选举;(5)人大代表的选举。B、监督知识的整理(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监督权;(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监督;(3)我国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4)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5)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6)“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7、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角度政府与人民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主人,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2、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原则,政府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全国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2、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1、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社会进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2、政府是人民和党的意志的执行者,接受党的领导。1、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2、政府接受政协的监督,听取政协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7

  政府与人大

  政府与党

  政府与政协

  18、根据特点加以区分经济职能四个方面①经济调节侧重于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②市场监管侧重于运用行政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它体现了政府的强制力;③社会管理侧重于运用法律手段对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依法进行管理;④公共服务侧重为经济活动改善市场环境、提供市场信息、建设基础设施。19、各类职能(明确主体区分职能)分类行为主体举例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及组成部门(政府一般设有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职能)法院、检察院(司法职能)国家军事委员会(军事职能)中共中央、地方各级党委、纪检、宣传部、组织部、基层党支部等经济团体、民主党派、文化团体、宗教团体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政府职能国家职能非政府

  行政机关

  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党的机关

  非国家职能

  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主体人大政府两院党政协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国家司法机关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权力或职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行政权力:管理与服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0、公民应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公民对政府的正确态度)作为公民必须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首先,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次,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8

  2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A、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B、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具体说,是由我国政府性质决定的。C、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对人民)(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自己)(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群众路线)注: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点要求的区别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三个方面要求各有侧重。具体来说,①工作态度讲的是出发点问题,即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为公而不是为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侧重于思想和态度上“为民”,反对官僚主义,这是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必要前提;②工作作风讲的是工作是否落实问题,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还是讲实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侧重于工作过程和结果的“惠民”,反对形式主义,这是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必要条件;③工作方法讲的是怎样开展工作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侧重于工作过程和方法上的“靠民”,反对主观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是做到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保障。

  22、易错知识A、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1)阶级性是国家和政府的本质属性,仅仅用管多管少作为判断政府的好坏标准是不正确的。(2)从政府行使权力的效果看,衡量一个政府好坏主要看它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是否维护进步阶级的利益。(3)从政府权力的运用看,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就应该放权。

  B、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就是政府为人民服务。(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民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民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这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好政府。(2)我们作为公民,也必须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也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9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从根本上讲,由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公民角度: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政府角度: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社会角度: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1)从根本上讲,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⑵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权责统一。⑶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⑷要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25、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2)政府为什么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首要)、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3)政府怎样才能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①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②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③依法决策: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3)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凡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6、正确区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示:依法行政的“政”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依法执政的“政”主要指国家政权,党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来实行对国家政权的控制。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履行政府职能来实现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来实现的。

  10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就是依法行政

  含义

  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立法,带头守法,保证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业、管理社会事务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地位主体联系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的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重要标志和实现依法治基本方略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国的关键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政府

  ①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统一于依法治国之中,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②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证,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③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和依法执政的关键。④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依据(标准)——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实质和核心——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怎样实施依法治国?A、立法机关加强立法,有法可依(前提条件)B、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重要环节)C、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重要标志)D、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群众基础)E、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人大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确保实施)F、和以德治国结合(道德基础)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4)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27、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

  11

  人民监督。(2)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3)现实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环节)②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执行环节);③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监督环节);④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综述)。28、怎样有效制约和监督?(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2)依据宪法和法律,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实施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29、为政府“政务公开”喝彩(1)含义:“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2)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意义: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②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0、服务型政府的打造——怎样打造服务型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从政府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能看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履行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从政府工作务的工作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原则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政府权力要做到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运行看督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从政府工作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人员看为民所谋

  12

  31、政府的威信及其体现A、是什么:(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2)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3)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B、我国政府威信的体现:(1)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3)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4)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有促进作用。C、如何树立政府威信(1)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如何用权)(2)要有良好的业绩。(如何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何提高素质)

  32、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角度工作原则政府职能具体内容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难、就业难、看病难、办事难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伦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工作人员

  13

  33、比较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政务公开的意义角度对人民依法行政的意义接受监督的意义政务公开的意义

  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和自由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防止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高政府的威信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对政府

  对社会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政府形象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4、政府相关知识归纳若“主体”涉及政府:(1)国家性质„(2)政府性质„(3)政府基本职能„(4)政府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还常考原则的三个表现)(5)政府要依法行政(6)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7)政府权力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8)树立政府权威(9)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总结:以政府为核心的知识整合①性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②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③作用:管理和服务,便民利民的政府;④宗旨、原则:把握政府责任或原则的三个具体表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⑤求助: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4个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

  14

  务,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制度;2个意义。⑥依法行政:把握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和要求(具体要求和总体要求);⑦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把握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意义和要求,审慎行使权力;⑧自觉接受监督:把握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和要求(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比较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把握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⑨树立政府威信:要明确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和体现、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威信树立的要求与措施等。

  35、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政府坚持为人民服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是政府履行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4)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5)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6)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7)有利于树立政府威信。(8)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凡涉及政府意义类主观题:公民角度:1、保障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的角度:1、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府。2、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保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3、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打造权威政府,服务型政府。4、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国家、社会的角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6、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相关内容)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②坚持宗旨、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⑤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⑥树立政府权威,坚持“三民”⑦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⑧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5

  ……

  37、简政放权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意义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③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政府的威信。④推行行政审批改革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⑤政府切实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提高效率,做好服务工作。⑥坚持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务院简政放权的经济意义①国务院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可以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弱化行政机关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④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①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②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法治政府。③健全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6

篇十一: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P>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的民意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社情民意”,说到底就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广大群众“急、难、愁”,是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成文(或草案),然后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主要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实现。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公民在了解政策的有关规定后,才会就此发表意见,提出建议。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篇十二: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P>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

  (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

  2、二者的联系

  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

  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

  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

  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

  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

  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群众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篇十三: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P>  文档可编辑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响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

  ~

  文档可编辑

  良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

  例1:202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平安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2:202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

  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

  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

  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

  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

篇十四: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P>  072008全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关于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区分(2012-12-1814:11:3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问题探讨(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4:301、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4:41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省奔中)禹瑾(24236133)8:45:06各位同仁,这两题请教各位啦!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8:32

  哈哈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9:14CC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8:59:50不要问为什么!感觉就这样选(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0:16有点纠结的,总觉得这两题应该都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0:57刑事诉讼法这题:公布了——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1:22校车问题——发布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觉得差不多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9:01:52有答案吗(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2:13有的(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2:40也是我复习到第二课,学生也提出社会公示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难区别(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01我在网上也找了相关的资料(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15

  1/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把网址发给你看看(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3:18

  (省奔中)禹瑾(24236133)9:07:46

  这是我们学生练习中的一道题目,我认为选A,但我同事章燕老师选的是C,关键是我们班

  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的是A,这让我有必要讲清楚这两种途径的区别和联系。2011年4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表明公

  民可以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

  A.社会公示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礼嘉中学丁晓春(65678996)9:16:01这题应该选C吧

  (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7:42最后一道题目选C,我想得通的(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8:28但是我刚刚发给你的前两道题目,根据网上的说法,都是社会公示制度,我表示不赞成(省奔中)禹瑾(24236133)9:18:38大家决定的呢?[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0:40:06公示是实施的最后一道程序,基本不做修改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没有进入实施前的环节尹校长(657573070)10:42:38我认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决策机关先了解民意,再根据民意来进行重大决策;而后者是决策机关先主动公示重大事项,再根据民意来作出决策。主要看何者为先,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49:48是不是有主体的问题,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从公民角度,社会公示可能主要从决策部门角度【礼嘉中学孙晔(361419794)11:10:57我个人认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有了一项决策的意向,在决策前了解民意,再结合民意进行决策。而社会公示制度是已经形成了决策方案,再征求民意以补充和修改。我认为是决策前和决策后的区别。两者其实并存于重大决策中:先宣布意向,然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征求民意,再形成决策方案,再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再次征求民意,最后才形成正式的决策。如果公示的决策方案无人反对,那就是正式的方案。尹校长和严老师讲的都很有道理。【礼嘉中学孙晔(361419794)11:15:09第一题中公布征求意见的是《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显然已经有了决策方案,只需经过公示程序就可以去掉草案两个字,应该是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公布征求意见的是《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说这个草案还没定呢,没有形成决策方案,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尹校长(657573070)14:28:01

  2/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还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来说公民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宽泛,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有特定的主题或者事项);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所征求的意见比较集中和明确,专门指向所公示的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事项(有特定的明确的事项,但还没有最终形成决策,处在征求意见、讨论、修改之中)。

  [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36:18第1题为什么不能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有,草案经过公示就能变成正式文件了吗?好像要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吧,这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群众不能行使立法权。[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39:55被这三道题搞晕了[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0:07公示的应该是正式的方案,是在实施前的必要程序,让老百姓有知情权,也可再反映意见[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1:24正如尹校长等所说,公示是在决策之后【省奔中】章燕(22954831)10:44:34网上看了好几题,发现了一个规律,要么两者不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就是都选,但如果是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话那就肯定是社情民意[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5:33我也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47:07不要觉得政治学科有多科学,有许多地方有矛盾,搞得我们这些老师很纠结。[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49:07我觉得只要有公示就能体现社会公示制度,只要公民反映意见就能体现社情民意[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50:10我是这样认为的,那些题目科学性我觉得有待商榷[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1:04是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0:52:27我前两天问的那个08年的全国卷“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对这句话大家怎么看[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4:17刚才说错了,公示应在正式方案、决定、文件等出来之后,不能说成‘决策之后’尹校长(657573070)10:57:33社会公示制度也是一种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不过,社会公示制度比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就那两个题目而言,都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一种形式,但社会公示制度要更适切。我们可以还原一下这个决策过程:有关部门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了解民意,进行初步决策,然后将决策草案或者征求意见稿公示,再征求民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或者完善决策。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这两个题目选社会公示制度要更直接些。[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8:11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但过犹不及,所以要适度[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0:59:45那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错吗尹校长(657573070)11:00:09单选题一般要选最佳的

  3/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04:54恩,单选要看题目表达的重点了[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05:02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好像公示的东西都是决定过的,比如马上要进行的年终考核,考核优秀名单要公示,总不能把侯选人也公示出来[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06:22题目也没强调‘’主要‘’两字[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07:56公示后主要看有没有反对意见,没有反对就正式通过了[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08:53“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这样表达应该社会公示吧?[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12:57我总觉得公示只是一个法定程序,就像审判杀人犯时还要有律师为其辩护一样,以防万一有错[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12:58这里的重点是“就《征求意见稿》”[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13:26“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这里的重点是反映意见,所以是社情民意[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15:25嗯,那草案不是公示,是‘’公布‘’,让大家提意见[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16:10所以关键是题目表达的重点不同,不用纠结这两个制度本身[省横中]吴志平(646372149)11:19:58呵呵[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1:20:28适度的量变,会不会发生质变呢?不发生质变,新事物如何产生?[省奔中]严建新(8046857)11:20:57没有突破一定的度,质变如何发生?[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1:08“适度的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3:08我觉得这里有2个问题:1、“适度”怎么理解,是要发生质变,还是控制着不要发生质变;2、“发展”怎么理解,发展是整个过程,还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瞬间尹校长(657573070)11:23:57“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促进事物的发展”意思很明确,是一种促进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2“适度的量变”意思不明,这个量变是向上的前进的量变还是向下的倒退的量变?如果是适度的向下的倒退的量变,也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吗?所以这一观点是有歧义的,而有歧义的观点是不能选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9:072008全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①量的

  4/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

  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29:12答案是B尹校长(657573070)11:30:32“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与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31:16恩,有“才”尹校长(657573070)11:31:58“能”与“才能”是不同的,是不是?[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32:47如果“适度”理解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发生质变,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那这句话不就不对了[省武高]王栋(10824995)11:34:49谢谢大家讨论,受益匪浅,先吃饭吧,哈哈尹校长(657573070)11:40:14“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在这里“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属于“适度量变”,也就是合理的量变;“显著成效”也就是推动事物发展。如果是不合理的量变,那效果就会相反。尹校长(657573070)11:42:30“适度的量变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在这里,“适度的量变”是充分条件;“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这里的“适度量变”则是必要条件。尹校长(657573070)12:05:13政治必修2第二课第二框关于参与民主决策的四个方式中,如何来区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呢?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的民意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社情民意”,说到底就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广大群众“急、难、愁”,是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成文(或草案),然后针对性地征求意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实现。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公民在了解政策的有关规定后,才会就此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参考:

  尹校长(657573070)12:06:53这是老师和学生的易混淆知识点,很有辨别的价值。

  分享:4喜欢0赠金笔

  5/6

  社情民意和公示制度的区别阅读(4492)┊评论(1)┊收藏(0)┊转载(3)┊喜欢▼┊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转载列表:转载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前一篇:区高中政治创意团队在礼嘉中学举行教学研讨活动后一篇:区高中政治创意团队在三河口中学举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发评论]新浪网友确实,这个辩论真的很有价值,不差于学术辩论。这本书是政治生活。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性的。所以有些内容要看当位者他们的想法,也就是出书者的意图。他说两种制度是不同的,那就是不同的,我们要弄清的是他所理解的不同是怎样的,有些逻辑可能用不上。第一、两种制度都在决策前,要不就不是民主决策了。第二、他强调的社情应该是民众主动参与的,公示则是请求民众参与的。第三,他强调的社情是信息收集阶段,公示则是决策完善阶段。第一题应该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确实,这个辩论真的很有价值,不差于学术辩论。这本书是政治生活。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性的。所以有些内容要看当位者他们的想法,也就是出书者的意图。他说两种制度是不同的,那就是不同的,我们要弄清的是他所理解的不同是怎样的,有些逻辑可能用不上。第一、两种制度都在决策前,要不就不是民主决策了。第二、他强调的社情应该是民众主动参与的,公示则是请求民众参与的。第三,他强调的社情是信息收集阶段,公示则是决策完善阶段。第一题应该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第二题应该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6/6

篇十五: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P>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2、二者的联系要通过什么决策,得听听人民的声音,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

  制度;决策草案形成后,就得公示让人民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公示制度。例1: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民就《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是通过A.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例2: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扣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参与民主决策。(????)??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经过“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讨论,例2答案可能错了,应该还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推荐访问: 社情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区分 制度 公示 重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