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完整)

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完整)

时间:2023-02-20 20: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完整)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明理驭法,加强计算教学。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的质的飞跃;如果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在计算中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来进行计算。这节课的`口算除法有两种,一种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种是根据算理来解决。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竖式。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也是整十数掌握的较好,但是出现除数是整十数,而被除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出现商是一位数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在学习口算除法时,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再教设计:

  可以尝试先教学商不变规律,再进行口算除法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1、坚持做到寓教于“趣”。

  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通过课件演示,生动形象的创设了46周年校庆的情境,课件中用气球、彩旗布置美化校园,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口算和估算,从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来学习,学玩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无论是在复习中还是在练习中,根据学生不同水*,结合问题的不同层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收获。

  3、有效互动,增强反馈。

  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适当点拨,师生提问与回答,及时反馈学习进展情况,掌控教学进度。

  4、练习有针对性,精讲多练。

  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口算、估算、判断等形式全面进行练习,夯实基础,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从而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也感觉在培养学生多思多练,多动口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在这部分加强思考,力求以后教学更上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反思: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教材通过让学生分手工纸为直观支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师虽然具备对学生的启发意愿,却难以将深入的启发活动使用提问法进行处置,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摆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及除数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计算的法则掌握的较快,但对于理解算理过程却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难开”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有条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这册书很多内容都将重点放在了让孩子探究计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对探究算理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计算的道理?围绕这些我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准备,然后发现恰恰是这些小的细节让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从而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例1之前,我利用让孩子们去数100张手工纸并提问:如何能快速的数出100张手工纸?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发现,要一张一张的数得数100次太慢了,于是就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些纸能不能10张10张的分成一摞一摞的,这样数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我利用将100张手工纸捆成了10摞并且提问:如果一张一张的数,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数100里面还是多少个“一”吗?孩子们马上反应出计数单位由“一”变成“十”,所以数的速度加快了。接下来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数出40张手工纸?这时很多孩子都选择一摞一摞的去数。问他们原因,孩子们非常自豪的用数据跟我说明:如果一张一张的数要数40次,而如果十张十张的数只用数4次,可以省下36次。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理解引入到本节课中,说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么一定要体现出快速计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进入例1过渡就比较自然,同时孩子们对于盖“0”再添”0“其实是在转换计数单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课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只有两道例题,分别是80÷20= 和150÷50=,然后就是各自对应的2道估算,以及8组相应的“做一做”。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口算测试题的排版问题”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相应的估算,之后是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整个设计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例2和例1也是独立存在的,这在教学上就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一个情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容易出错,根本原因就在于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的是“说计算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算理,先让学生说想法,在逐步教学生怎么说,怎么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这一点,在听完苗菊*老师的课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觉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小棒图有些多余,所以在上课时就没有用,但是在听完苗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教材的安排还是很有价值的,让学生利用小棒图圈一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充分,在下次上课时会进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转化成表内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样化的基础上的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节课中学生就比较喜欢用转化成表内除法,为什么呢?通过对学生的追问,让学生体会算法的优化。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也比较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最后的速算比赛,发现效果也不错。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篇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口算除法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了除数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简单口算。下面我们共同练习一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30÷3 20÷2 36÷3

  60÷3 600÷6 84÷4

  80÷2 48÷4 900÷3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36÷3的口算过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读题、口答。

  (1)2是由( )个1组成的。

  (2)40是由( )个10组成的。

  (3)42是由( )个10和( )个1组成的。

  (4) 420是由( )个 100和( )个 10组成的。

  (二)学习新课

  一位数除两位数

  例1:口算 42÷3。(板书)

  指名读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42*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成3份,怎样分,也可以两个同学商量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老师逐行巡视,个别指导,做到心中有数,一会儿请同学到投影仪给大家摆。

  请一个同学在投影仪上给大家分分看,学生边分,老师边提问:先分哪部分?为什么先分3捆?而不把4捆一起分呢?

  实际操作的同学回答:把3捆*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1捆*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怎么办呢?)要把这1整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均分成3份,每份分到4根。

  师:请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请不同分法的同学,也到投影仪上给大家演示。

  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分法,进行争论,各抒己见,最后统一到第一种为最佳分法。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种分法简单地用语言概括一下?

  (把 42根分两次,先分30根,再分 12根)

  师:现在我们来看口算 42÷3,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请同学回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42÷3=14 想:30÷3=10

  12÷3=4

  10+4=14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投影出示)

  32÷2= 48÷3= 60÷5=

  学生独立完成,(给几个小黑板或投影胶片,订正时用)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得数。

  32÷2=16 48÷3=16 60÷5=12

  请检查一下口算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例2:口算:420÷3=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做这道题,怎样想?可以和例1(42÷3)联系起来思考。(被除数420,也就是42个十,除以3,商是14个十,也就是140)(板书:例2:口算 420÷3=140)

  想:420是42个十

  42÷3=14

  14个十是140

  做一做:

  450÷3=150 560÷4=140 900÷6=150

  说出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说一说口算过程。

  38÷2=19 75÷5=15 54÷3=18

  380÷2=190 750÷5=150 540÷3=180

  2.投影出示,课本练习八,第2题。

  请同学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口算抢答:

  口算卡片发给学生(小老师),由小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可以抢答(不必举手,得到允许)。

  81÷3 840÷7 780÷3 38÷2 96÷8

  68÷4 65÷5 64÷4 87÷3 650÷5

  640÷4 920÷2 96÷4 70÷5 960÷4

  4.读题、列式、口答。(投影出示)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6,商是多少?

  84÷6=14

  (2)7除910等于多少?

  910÷7=130

  (3)把75*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5÷5=15

  (4)810里面有几个3?

  810÷3=270

  (5)一个数的4倍是520,这个数是多少?

  520÷4=130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部分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作业:看书第 36页。练习八第4, 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在教案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教学中教师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8~79页例1(1)、(2)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的口算能力都很棒吧。今天就请大家来挑战吧。

  二、创设情景与探究新知

  (1)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师:、教学例1(1)军庄小学要开庆祝元旦联欢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学校特意买了一些气球,准备分发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例1的图片1)请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跟同学说一说。

  师:

  ①怎样列式?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这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④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里的伙伴说一说。(学生活动)

  生总结方法:(1)80÷20=4,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把8后面的一个0和2后面的一个0同时遮住不看,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就等于4。(师:把这种方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因为20×(4 )=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师:还有谁是这样想的?你说说看)

  练一练:60÷20= 90÷30= 80÷40= 40÷20=

  师:在我们装扮教室的时候气球很容易破,所以老师多买了3个。(出示:如果有83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怎样列式?(83÷20≈)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你们会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教学反思《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生:把83看作80,83÷20≈4。)

  师生总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它看作和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试一试:80÷19≈ 62÷20≈ 93÷30≈ 80÷38≈

  (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法)

  (2)探讨整十数除几十几百数的算理

  师:光用气球装饰我们的教室不够美观,所以学校又买来许多彩旗。(出示例1(2))你从图中看见了那些信息?全班一起读一读。

  ①怎样列式?

  ②问:为什么用除法?

  ③自己试着算一算。

  ④讲解

  并说怎样算的。

  做一做:150÷30= 240÷80= 350÷50= 540÷90=

  师:刚才我们算了被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现在是三位数,你们还会吗?试一试。(出示:想一想: 120÷28≈)

  对答案并讲解

  三、巩固练习

  1.争夺智慧星。课本79页做一做

  在口算第一组式题的基础上,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熟悉用乘算除的口算过程,掌握“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有179人,每辆车限坐30人,大约需要多少辆车?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估算。)

  3.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设计意图:本题是需要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巩固相应的口算,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80页1、2、3、4题

  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了演化而来,是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这一节课的一些感悟。

  1.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3.一堂课引起我的再次思考: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设计练习更实效?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一堂课下来,如何轻松的让学生接收新知识。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8~79页例1(1)、(2)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2、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口算算理。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材分析:

  (一)内容解读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我执教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究--例1中的(1)、(2)及做一做。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学习完前几册的之后学习的,是继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五上小数除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相关研究

  教材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块内容的安排是在第六册,其中口算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用整十数除(60÷10、150÷50)。与课标相比,课标教材把这内容编排在四上,比教材晚了一个学期,内容编排上,删除了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的口算,因为整体计算要求降低,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不太大。保留了用整十数除(60÷10、150÷50)的内容,并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这样,既减少了课时量,又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口算除法这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教材对用整十数除(60÷10、150÷50)的安排是先复习铺垫,然后教学新知,接着尝试练习,再是巩固练习。通过查阅资料,教学设计的大致流程是复习铺垫、教学新知,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复习铺垫安排了前几节的相关口算内容和几十里面有几个十的填空练习,既复习了前几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作个伏笔;在教学新知时,通过摆、分小棒来探究算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我思索,第六册的学生,还有这个分小棒的必要吗?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培养?相关的教学设计也与教材编排相差无几。除法估算则另起一例,安排在笔算、商不变的性质之后。

  与之相比,课标教材则把用整十数除与估算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能过用口算来解决估算,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设想

  在设计本课时时,对于目标的定位,我把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探究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及掌握口算方法上。由此,我设计了:引入、探究、转化、、巩固五个环节。

  引入:通过丰富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置计算于现实的情境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

  控究:探究算理、掌握算法这一环节中,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解决整十数除两位数、整十数除三位数这两个式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观察情境中,让学生产生知识冲突,把整十数除两、三位数转化成表内除法,明白为什么这么算,这么算的简便之处,既理解算理。接着通过比较,找两式的相同之处,加强联系,形成方法。再通过一组乘除对比的练习,进一步形成口算方法。

  转化:用口算解决估算,在学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情境信息的变换,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对于估算方法的处理上,则重在转化,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体现了用口算算是作用。

  、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口算方法,体现一种成功感,再通过一定量、趣味性的练习,加强技能的训练。

  在设计时,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内容是比较简单的,教师则如何挖掘教材资源、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有就是学生信息反馈的处理。在设计时,我一直困惑、思考两个“转化”:一、在算理的探究上,如何让学生算理转化的自然、明白;二、在口算、估算的含接上,如何转化的紧密。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6)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1、坚持做到寓教于“趣”。

  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通过课件演示,生动形象的创设了46周年校庆的情境,课件中用气球、彩旗布置美化校园,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口算和估算,从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来学习,学玩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无论是在复习中还是在练习中,根据学生不同水*,结合问题的不同层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收获。

  3、有效互动,增强反馈。

  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适当点拨,师生提问与回答,及时反馈学习进展情况,掌控教学进度。

  4、练习有针对性,精讲多练。

  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口算、估算、判断等形式全面进行练习,夯实基础,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从而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也感觉在培养学生多思多练,多动口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在这部分加强思考,力求以后教学更上水*。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及除数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计算的法则掌握的较快,但对于理解算理过程却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难开”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有条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这册书很多内容都将重点放在了让孩子探究计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对探究算理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计算的道理?围绕这些我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准备,然后发现恰恰是这些小的细节让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从而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例1之前,我利用让孩子们去数100张手工纸并提问:如何能快速的数出100张手工纸?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发现,要一张一张的数得数100次太慢了,于是就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些纸能不能10张10张的分成一摞一摞的,这样数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我利用将100张手工纸捆成了10摞并且提问:如果一张一张的数,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数100里面还是多少个“一”吗?孩子们马上反应出计数单位由“一”变成“十”,所以数的速度加快了。接下来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数出40张手工纸?这时很多孩子都选择一摞一摞的去数。问他们原因,孩子们非常自豪的用数据跟我说明:如果一张一张的数要数40次,而如果十张十张的数只用数4次,可以省下36次。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理解引入到本节课中,说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么一定要体现出快速计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进入例1过渡就比较自然,同时孩子们对于盖“0”再添”0“其实是在转换计数单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课前的复习交流,课中练习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习惯,借鉴高年级的学习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习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1.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

  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7)

——除法教学反思

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除法教学反思1

  在教学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师生共同发现并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3,把3化成3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在一起,是36个十分之一。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以往过去的计算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十分的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而错误的方法给予鼓励。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

除法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老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研究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因此,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正是在学生已经知道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必再次去研究“14颗草莓*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而是应该直接出示“14颗草莓*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颗?”用什么方法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中出现的困难。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这一环工节时,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位。

除法教学反思3

  《有余数除法》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且根据除法的算式去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我首先是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

  (1)让学生分一分小棒。15根小棒,每人3根,可以分给几个人。

  (2)小组合作将23根小棒每人分5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揭示课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组织学生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发现*均分东西时,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经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分,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接着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3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试一试”,在整除竖式的基础上,动笔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能主动运用知识的迁移。在从中比较两种竖式的异同,从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互相交流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除法教学反思4

  1、第一课时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第二课时在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注意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3、第三四课时;继续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教授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4、第五课时作业讲评

  5、第六七课时教授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掌握得比较快,但是在进行多个有理数运算,特别是涉及到小数,分数计算时则计算速度明显放慢,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也不容易观察出题目的特点,作业错误率高,因此讲评作业也花去不少时间。

  随着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与强烈的求知欲望,C组生总是在没有完全消化好前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又得往前赶。这使得知识很难巩固。

除法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难点之一,学习计算,是一个枯燥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一通百通,觉得老师反复的讲解很乏味;计算有困难的孩子,似懂非懂,跟着大伙一起做会做,单独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措施:

  1、课的开始,我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在此前的笔算学习中孩子对笔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自己学习计算方法。在全班汇报中,明确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但是,这节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对比练习,如:800÷7和707÷7对比起来练习。让孩子明白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这取决于百位有没有除完。

  2、缺少变式练习,如从1、2、3、4、5、6中选填四个数,使得 ( )( )()÷( ) 的商中间有0。这是一个考验学生运用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有帮助。

除法教学反思6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法教学反思7

  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接受除法的基础,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的: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在教学时,我改编了一下教材,将例1,例2合并到一起,创设分巧克力的情境,引入新知,然后对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归纳得出总数相同,分的要求不一样,所列算式也不一样。明确除法就是*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初步理解并体会除法的含义,学生能有序地、有条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义,这正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完善的过程。这样的改编同时分解了后面想想做做的难点。

  二、有效突破重、难点,层次分明。

  课堂上努力做到扶放有度,上的比较扎实,教学实效强。整节课紧紧围绕“让学生学会联系*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这个重点,从例题分巧克力、再到分苹果、搬砖头、运南瓜、拍皮球,都让学生清晰的初步认识到:按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把一些物体按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在每给出一个算式后,都联系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加深了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理解了数量形成关系。

  三、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用嘴说的空间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在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分巧克力、分小棒,分圆片。实践证明,儿童的智慧确实出在他的手指尖上。学具正是抓住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好动的天性,物化了那些抽象、概括的数学概念,在应用中学生的手动了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也就随之而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除法的含义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所以,让他们说是非常好的方法,在说的过程中慢慢总结提升,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在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还比较好,但也有许多感想,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整节课都做到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上我还要不断努力

除法教学反思8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始至终一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极力于构建一个*等、开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创建形象、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努力的过程比成功的结论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学生最开心的,应该是自己经过探索后的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乐学、好学、积极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

除法教学反思9

  首先,为了吸引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兴趣,我便设想准备了一些教具,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在午托的时候,借助学生的帮助,动手制作了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生们的细心以及热情,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他们上课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而在上课的时候,精彩教具的应用会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其次是如何把控时间,本节课我把第六单元的例1和例2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起初我在纠结该不该放到一起,一是害怕学生一节课接受不了两个知识点;二是担心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讲不完本节课的内容。最后,通过别的老师的一些上课视频,于是我便合理分配两个知识点的时间,在每个知识点完成之后都有一个小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我是否进行下一环节。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上课的一些感悟:

  录制这节课之前,我已经提前在另外一个班级上过一遍,在第一节课上发现的问题,便在第二节课有所改善,这也是带两个班级的好处,可以通过两节课进行比较,而第二次会比第一次有所进步,比如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在学习知识,而是在玩耍上,所以在完成既定目标之后,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口令放在规定的摆放处,我也通过二班的学习情况,了解到学生是能够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的,于是在上优质课的时候我忐忑的心也静下来了。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而为了让他们真正的直观的认识到这个关系,我便花费了一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在授课的时候学会等待学生,不要去打断孩子们的话,对于学生概述不清晰的以及繁琐的要学会慢慢去引导,而不是老师把话给说完,而孩子们却没有提高;本节课的动手操作的时间时间很长,在课前为避免学生出现混乱的现象,没有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不到位的表现,在课堂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去合作,去交流,而不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个体,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10枝铅笔的操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让学生根据*均分的结果分成两类:即分完后没有剩余和分完后还有剩余。

  二、联系操作的结果列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没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通过列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回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的含义,再根据“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且注重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对余数的理解也特别深。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独立写出另外两种有剩余情况的算式,再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

  总之,本节课使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表现也还不错。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对分是“*均分”的强调还不够,后面的练习由于时间关系处理得有些仓促,还应多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游戏环节要加一个根据抱团的情况说除法算式可能会更好。另外,语言还应更加规范简洁,问题指向还要更明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适时地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

除法教学反思10

  分数与除法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中的内容,是建立在除法意义的*均分和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做单位“1”进行*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加深和扩展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解决简单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1张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在此基础上,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得出结论:一张饼的1/3是1/3张饼。为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了一个思路引领。

  其次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这里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把3张饼*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到几张饼?怎样列式?结果每人分到几张饼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拼一拼,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分法和结果。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交流中,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分饼的方法展开交流,引发学生不断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中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在教学新课时,学生说的很好,我应该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4,3张饼的1/4就是3/4张饼,即3张饼的1/4展开后就是一张饼的3/4。而我在课前的预设中是有这个环节的,结果在教学中,把这个环节落下了。

  在今后的教学质量中,应尽量把数学课上的更扎实有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除法教学反思11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教学思考的过程。经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教学内容过多,中间应该参加一些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脚的活动,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是不是题目过于难呢?要充分利用和读懂教材的设计,把书本上的题目讲透彻才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

除法教学反思12

  除法与余数的关系是人民教育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卷的数据。它要求学生在观察、运算、推理、验证和归纳的过程中找到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并用余数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本周一,学区来我们学校讲课。当时我是这个班的学生。当时为了活跃气氛,我让我们班的同学先唱一首歌,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比赛材料是几道没有余数的口算题。之后,我展示了两组卡片,让学生帮我打分并列出公式。学生们非常专心,列出了公式。通过我的指导,学生们发现这两个问题是带余数的除法。之后,我请同学们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是什么“当时,学生们的回答很奇怪,但他们就是说不到重点。他们的回答是:“除数是一样的”除数越来越大,其余的也越来越大。为了让学生们独立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问了学生们:nts拿出准备好的棍子,两人一组一起工作。通过探究,学生发现余数与除数有关,余数小于除数。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让他们一起读了好几遍。然后,为了测试学生对这些材料的掌握程度,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然而,不仅测试没有完成,测试结果也不令人满意。

  课后,我反思了这门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成功在于让学生操作并建立外观。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例子,让学生*均分配木棒,这样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找到规律,当他们不能再分配时,剩余的数量总是小于每一份的数量,这就是

除法教学反思13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除法教学反思14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练习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习,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习。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但是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除法教学反思15

  笔者于本年度暑假期间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暑期培训,其一项目是磨课,课题是《有理数除法》,通过磨课,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同时也产生了几点看法,特记之,以供切磋。

  一、关于课题引入

  细细地揣摩这部分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小学中已经学习了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明确知道它们互为逆运算,所以,本节课开门见山,直接利用这个关系,通过一组具体的乘除法运算,验证了这种关系在有理数范围内也同样适用,然后通过小帖示,将这种关系一般化,整个设计过程体现了建构思想,同时也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操作性、针对性是很强的。

  在磨课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如何引入这一节课时颇费心思,设计了许多异彩纷呈的情境:利润问题、统计问题等等,这些情境的引入无疑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有理数除法应用的认识,但也应看到,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酝酿,这会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的难度——很多学生还没转过神来,就被带到了下一个学习环节里去了。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了。

  二、有理数除法则(二)的给出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师生整合后得出法则(一):“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b=a×”之后,不少教师主张给出一个题组,如①(—8)÷(—4);②(—8)÷(—);③8÷(—4);④8÷(—);⑤(—8)÷4;⑥(—8)÷;⑦0÷(—8).让学生根据刚刚得到的法则进行运算,然后观察算式结构与结果特点,总结出有理数除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得0”。这样处理,与新课标理念并无相悖之处,但教材编写者为什么就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呢?仔细推敲来,笔者以为上述处理有不妥之处:淡化了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互逆关系。如此一来,两种算法则的推导就变得相对独立了,有另起炉灶之嫌,破坏了有理数运算体系的有机性,同时对本小节内容来讲,这样处理,使知识变得松散,重点不突出,且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

  三、完成上述两个法则的认识之后,可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例5,教师通过巡视,发现解题的差异性,并予以展示,通过对比,引导灵活运用两个法则进行运算,使运算简便,然后进行强化训练,熟悉有理数除法运算,这样,层层递进,有利于减缓学生练习的盲目性,比一股脑儿塞给他们要好一点。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一理清每个小情景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独立口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得出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口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让不同水*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小组内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能落在实处。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注重算理的探究。

  本节课白板课件的引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注意了运用小棒图,计数器来表示*均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算理,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的编排上,我有意识地安排解决问题,看学生是否有条理的分析题意并解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口算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正确的用口算求出结果。我还安排了开放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发挥,培养应用能力。

  总之,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03和3006及6003的算理时,可以用白板课件对比演示加强理解,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能提高口算速度。另外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今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6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习: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7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是孩子们之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习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习的“80÷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在呈现“120÷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多样的练习活动增加的练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让我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

  苗老师的课堂对算理的研究非常透彻,从小棒图再到计数器。让我感受到苗老师认真而深刻的备课态度。在议课环节通过苗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也认识到了计数器的“小用途大作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起初的斗志一点点的磨光了,备课变的不再重视,随便翻看教参就简单重组知识,然后课堂变的不再庄重,一支粉笔,一张嘴40分就呈现给了孩子们。然而名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目标的远大,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也给了我重拾斗志的力量。备课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全部窗口,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重视我给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相信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观课议课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愿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名师。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明理驭法,加强计算教学。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的质的飞跃;如果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在计算中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来进行计算。这节课的口算除法有两种,一种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种是根据算理来解决。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竖式。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也是整十数掌握的较好,但是出现除数是整十数,而被除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出现商是一位数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在学习口算除法时,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再教设计:

  可以尝试先教学商不变规律,再进行口算除法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1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2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3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课前的复习交流,课中练习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习惯,借鉴高年级的学习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习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4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反思: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5

  学了《口算除法》这一课,感受很多,具体情况如下: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ü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估算。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教师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教师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师的恰当鼓励激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流利、完整。学生*时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能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并总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结的估算方法精彩。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范围。老师的提醒也很到位。如四舍五入法应灵活运用。不足之处,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最后巩固练习老师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推荐访问: 口算 除法 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