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菁选五篇

2023年度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菁选五篇

时间:2023-02-13 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菁选五篇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一分钟)。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评析:课始教师便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利用三峡美景视频,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为学生联系现实情景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提示,引发思考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此时老师故意停顿等着学生补充说完)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异口同声)

  师:真的?(教师做诧异状)

  生;真的!(斩钉截铁)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此时学生大部分不说话。)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屏幕上出现作业纸:先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2

  执教:沙面小学

  文字录入: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听你们背了一首诗,是什么时候学的呢?

  生:四年级

  师:看来你们对四年级该掌握的知识真的还掌握的不错。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刚刚才见面,但是你们的笑容告诉我,你们是欢迎我的,是吗?

  生:是?

  师:谢谢。刚才我把一张纸发了下去,先把它压在书下面,我们稍后统一再用。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由于空间比较大,所以等一下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麦克风,麦克风在中间那一排同学那里,大家看看。麻烦中间六位同学在等一下上课的时候手勤快一些。当我点到某一个同学回答问题,请很快地把麦克风递给他。还有,我们来上数学课,你觉得数学课最重要的一点,上课要怎么样?

  生:认真听。

  师:呦,数学可不是听来的,

  生:积极发言、思考……

  师:说得真好。我们要把数学学好,必须要——思考!对!要不要听?要不要说?但更重要的是什么?

  生:思考。

  师:更重要的是思考。等一下看看我们班的同学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给我的印象就真好。你愿意做前面的还是愿意做后面?

  生:前面的!

  师:这个同学反应很快,看来他真的要做前面的。还有一点大家回答问题不要害怕,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当做是交个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那下面我们要准备开始上课了,行吗?

  生: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

  师:我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前几天放学后,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的值日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请看屏幕。要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的值日生在20分钟内把桌椅、地板用水擦干净,把花浇好。只有20分钟的时间,但是这个时侯已经放学了,每个班里只剩下3个值日生。他们马上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20分钟过去了,四年二班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四年一班因为时间不够,完成不了。后来级长来了解原因,发现两个班的值日生都做得非常认真,他们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都是一样的。因为擦桌椅、地板,浇花都要用到水,而在课室的不远处,就有两个水龙头,刚好每班一个。所以他们第一步都是三个值日生一起先到水龙头处拿水,把水打回来后,分工合作,然后谁先做完了就帮没做完的同学。程序一样,分工一样,到底什么地方不同,导致最后四年二班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四年一班却不行呢?问题原来就出在用水龙头打水这个环节上。同学们,打水可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只有多少分钟?

  生:20分钟。

  师:打水的时间长了,搞卫生的时间就短了。你看,第一个大水桶打水的时间是5分钟。中水桶?

  生:3分钟。

  师:小水桶?

  生:1分钟。

  师:那你猜,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在打水的时候,他们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呢?思考一下。

  生:(安静思考)

  师:都是这样子打水,都是一起到那里打水,原来他们在打水时,水桶的排序不一样,排队的顺序不一样。怎么了?这些水桶哪些水桶先,哪些水桶后,花的时间不是一样的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难道排队的顺序也会影响工作的结果吗?

  生:会。

  师:对!真的会!所以今天,我们就站在数学的角度去研究一下排队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生:数学广角!

  师:我们来学习的是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现在猜一猜,你说四年一班是怎么排这些水桶的顺序?猜一猜,他赢了,他是怎么排这些顺序的?

  生:我想他们是先用最小的水桶先打水,然后再是中水桶,再用大水桶打。

  师:也就是说,按照“小—中—大”这样的顺序来排。(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这是这个同学的猜想。小水桶打水是几分钟?

  生:1分钟。

  师:中水桶?

  生:3分钟。

  师:大水桶?

  生:五分钟。

  师:好,还有其他猜想吗?四年二班赢了,他是按什么样的顺序?

  生:我猜他是先叫中水桶,再小水桶,再大水桶。

  师:按照“中—小—大”这样的顺序来排。(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还有没有别的猜想?

  生:我猜他们可能是5分钟大水桶先,接着中水桶,然后小水桶。

  师:按照“大—中—小”这样的顺序来做的。(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看来还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的排序止不止这3种?

  生:不止。

  师:我们还有其他的排序,是吧?

  生:是。

  师:但到底那一种顺序才是最快的顺序呢?我们先不急,我们先把这些水桶排队的顺序先列举出来。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会吗?

  生:会。

  师:拿出你们的练习纸,马上列一列,同位两个同学互相合作。

  生:(在练习纸上列顺序)(00:13:09——00:15:00)

  师:列举完的请举手。还有哪些顺序?你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了吗?做完的边举手边检查。请个同学说说,这些水桶排队有哪些顺序呢?(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生:“小—中—大”

  师:已经有了,说说没有的。

  生:“小—大—中”

  师:你把它放在哪里?第几栏?

  生:最后。

  师:最后?想想老师为什么会问你这个问题。然后?

  生:“大—小—中”

  师:写在哪里?

  生:第四栏。

  师:这一栏还是这一栏?

  生:第四……第五……

  师:你说一说,你的顺序是什么?

  生:“小—中—大”

  师:“小—中—大”已经有了,“小—大—中”也已经有了。想想,(指板书)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找到方法规律了吗?

  生:“大—小—中”

  师:在哪里?

  生:第二个。

  师:“大—小—中”

  生:“中—大—小”

  师:完了吗?都列举完了吗?没有重复没有遗漏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你这么确定?有什么方法?

  生:先把“大”先排出了,再排两个“中”,再排两个“小”开头的。

  师:听懂他的话了吗?

  生:听懂。

  师:也就是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如果我们按照顺序来排的话,才会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奇怪了,其实无论怎么排,打水的时间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是…是…

  师:为什么是一样的?你来说说。

  生:因为每5分钟打水、3分钟打水、1分钟打水加起来都是一样的数。

  师:都是多少?

  生:9

  师:都是9分钟。恩,这是他的见解。无论怎么排都是5+3+1=9。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区别。好,我们来看看,我们来算一算,这三个人,他们打水的时间总和是不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打水时间:大水桶几分钟?

  生:5分钟。

  师:中水桶呢?

  生:3分钟。

  师:小水桶呢?

  生:1分钟。

  师:那第一个人用了……?

  生:5分钟。

  师:第二个人呢?

  生:3分钟。

  师:别忘了,他不等啊?他不等前一个人吗?

  生:8分钟。

  师:为什么是8分钟?唉,反应过来了,我说就不一样嘛。

  生:因为第1个人已经用了5分钟,第二个人用了3分钟,然后5分钟加3分钟就等于8分钟。

  师:前面的5分钟是干嘛的?

  生:前面的5分钟是打大水桶的。

  师:也就是说第二个人到底用了几分钟?

  生:8分钟……3分钟……

  师:8分钟还是3分钟?

  生:8分钟。

  师:怎么是8分钟?明明是3分钟?同位说说,明明是3分钟,为什么是8分钟?

  生:(同位讨论)

  师: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那一起告诉我,为什么是8分钟?

  生:因为……

  师:用个算式来告诉我行不行?

  生:5+3=8

  师:对呀。前一个人打水,后一个人还得要等啊。第三个人要用多少分钟?好,一起说!

  生:9分钟。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5+3+1=9

  师:对,如果按这样的排序,第一人用了5分钟,第二人用了(5+3)分钟,第三个人用了(5+3+1)分钟,三个人打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生:9分钟。

  师:(作无奈状)第一人用了5分钟,第二人用了(5+3)分钟,第三个人用了(5+3+1)分钟,三个人打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钟?你看看一些举手的同学,他们算得多快呀。好,你来。

  生:一共用了20分钟。

  师:好,你来补充。

  生:一共用了22分钟。

  师: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算算看看是不是。用了几个5分钟?

  生:3个。

  师:用了3个5分钟。继续说。

  生:2个3分钟。

  师:真行。2个3分钟,用了……1个1分钟。好,我们来算算,这是15,这是6,这是1,多少?

  生:22

  师:用了22分钟。三个人一共用了22分钟来打水。那他们搞卫生……?

  生:没时间了。

  师:有,怎么没时间呢?他们搞卫生用了多少时间?第一个人有多少分钟?

  生:5分钟。

  师:有多少分钟搞卫生?

  生:15分钟。

  师:对,有15分钟搞卫生。第二个人?

  生:12分钟。

  师:算得快!第三个人?

  生:11分钟。

  师:有11分钟搞卫生。一共搞卫生用了多少时间?

  生:38分钟。

  师:用了38分钟。除了这样的算法,还有没有更快的算法?1个人有20分钟,3个人有?打水就用了?

  生:22分钟。

  师:所以他这里用来多少分钟?怎么列式?

  生:20×60

  师:20×3就是60,一共用了60分钟,减去?

  生:减去22分钟

  师:等于?

  生:等于38分钟。

  师:他跟我一样,都是近视,我能理解他,离得远看不清。你看,有两种算法都能算出来是38。刚才我们算了大水桶、中水桶、小水桶这样的顺序,“大—中—小”。那么我们再挑一个来算一算。你们刚才说花的时间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一样。一起来算,如果按照“大—小—中”,那是5分钟……

  生:1分钟,3分钟。

  师:第一人5分钟。

  生:第二人(5+1)分钟。

  师:第三人?

  生:(5+1+3)分钟。

  师:那总和是多少分钟?搞卫生的时间又是多少分钟?你会算吗?能不能?

  生:能?

  师:接着下来这些你都能算吗?我们同位合作,看看那个同学合作得好,抓紧时间把它算出来。

  生:(学生计算)

  师:有些同学一个在写一个在算,这样就快了。

  生:(学生计算)

  师:好,请把笔放下。来,我们一起看。刚才有的同学合作得非常好,一个算上一题,一个算下一题,这叫节省时间。今天我们研究的也是有关合作的问题啊。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算的这一个大中小桶最后这个时间是多少?

  生:……

  师:几个5?

  生:3个5

  师:继续说?

  生:2个1

  师:反应很快,继续……

  生:1个3

  师:15+2+3等于28分钟。所以搞卫生用了……

  生:……

  师:怎么没声音呀?哦,原来是之前我写错了。难怪,我就说怎么都没声音的呢。15+2+3=20才对。好,继续,60-20=40分钟。好,接着,中小大的顺序,能不能反应快一些呢?好,我们一起来。

  生:……

  师:几个3?请看!!三个3!几个1?

  生:两个1,一个5。

  师:3*3+2*1+5*1=?

  生:16

  师:接着……

  生:60-16=44

  师:好,接着,这里……

  生:这里是3,这里是3+5,这里是3+5+1

  师:猜,我为什么不写这一个。我不写这一个我都能列这个算式。板书33+53+5+1

  这里是几个3?

  生:三个3。

  师:三个3,两个5,加一个1,等于……?

  生:……

  师:不要在误导我。到底是多少?

  生:20

  师:搞卫生的时间是60-20=40分钟,好,继续!这里是……

  生:11+51+5+3

  师:几个1?

  生:三个1。两个5,加一个3。

  师:等于……

  生:16

  师:等于16。

  生:60-16=44分钟。

  师:我都觉得烦了。干嘛写这个呢?我不写这个能写这个吗?

  生:能!

  师:怎么样?三个1,两个3,一个5(列式)等于……?

  生:16……14……

  师:14

  生:60-14=46

  师:我们知道,不同的排序,打水的时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搞卫生的时间就不一样。你猜,四年2班赢了,他用的是哪种的排列顺序呢?

  生:……

  师:刚才谁猜对呢?都没有人举手。好现在一起手,是哪一种排列顺序?

  生:第6种。

  师:也就是说,四年2班用的是第6种的顺序。对了,四年1班输在哪里呢?他们用了第一钟的顺序。用第一种的顺序跟用了第六种的顺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显示条形图)如果我们按照小中大的顺序来排的话,我们发现,3个人都是有20分钟。但第一个人打水1分钟,搞卫生19分钟。第二个人打水4分钟,搞卫生16分钟。第三个人打水9分钟,搞卫生就用了11分钟。所以,如果按照小中大这样的顺序来排的话,用了14分钟打水,用了46分钟搞卫生。这就是四年2班的顺序。而四年1班他们采用的是……刚好反过来,大中小的顺序。都有20分钟,第一个人用了5分钟,第二个人用了8分钟,还剩下12分钟。三个人用了9分钟,还剩下11分钟。所以他打水用了22分钟,搞卫生用了38分钟。赢的策略跟输的策略。搞卫生的时间就相差了多少分钟?

  生:相差了8分钟。

  师:相差了8分钟。就是因为这8分钟,四年1班输了,四年2班赢了。看看,刚才同学们说打水,不管那桶怎么排,都是用了9分钟。这句话只对了一半。是谁用了9分钟?

  生:最后一人。

  师:是最后一人用了9分钟,但是他们前面的同学用的时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所以,现在想想,如果我要节省这些打水的时间……这是不是打水的时间啊?是打水的时间吗?那他为什么这里用了5分钟,这里用了8分钟呢?前面的5分钟是用来干嘛的?

  生:等第一个。

  师:等第一个,也就说他把时间花在了等前面人的身上。所以,想想,这是不是打水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生:等待的时间。

  师:对。这根本就不是打水的时间,其实他是把时间花在了等这里。是等候的时间。而真正用来搞卫生的时间是后面的这一半。那现在,你想想,如果要赢的话,应该按怎么样的排序才能赢呢?把什么放在前面?把什么放在后面?同位两个商量一下。

  生:(学生讨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这个小男孩来说。

  生:先把小中大放在第一个。

  师:也就是说,把什么排在第一,把什么排在第二,把什么排在第三?

  生:把小的放在……

  师:什么小?

  生:把小桶……

  师:实际上就是什么少?

  生:时间。

  师:把时间少的放在前面。然后呢?

  生:把时间中的防在第二个,最后把时间久的防在第三个。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生:可以节省时间。

  师:怎么会节省?谁来帮他补充?

  生:就可以等候的时间少一点。

  师:对。不用等前面的人等得那么久。对,你看,这就是合作操作。我们在合作工作的时候,排队的顺序,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当然谁都不希望久等,但是在合作的时候,如果我们合理地排列这些顺序,我们就可以使等的时间少一点……

  生:搞卫生的时间就多一点。

  师:搞卫生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其他的问题上都是等候,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呢?好,我们来看一看。北江又在堵船了,干嘛回家堵船的?这些船啊,原来都在等候卸货。但是码头只有3个船位,是可以让轮船靠近去的,而这些船的货物还得一船一船的卸货。有的船货多,泻货的时间就长。有的船货物少,泻货的时间越短。现在我想解决这个河道堵塞的问题。如果你就是这个调度员,怎样安排——预备起!一起读。

  生:……

  师:猜到了吗?那个女同学很想回答。让她回答。

  生:先让那些小的船先卸货,然后是中的船,最后大的船。这样,等候的时间就花得越少。

  师:你是这样猜的,还有其他的猜想吗?你说,你猜。

  生:我猜先是小的船靠近,然后是大的船,然后是中船。

  师:小的、大的、中的,是吧?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想问一问,你的猜想跟刚才那个女同学接近的请举手。

  生:(学生举手)

  师:跟刚才那个男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生:(学生举手)

  师:好,请放下手。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船太多的,我们就按这位同学所说的,把它看作是一只货物小的船,一只货物中等的船,一只货物比较多的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这里有三艘船,这一艘船需要……1小时。另一艘船需要4小时,第三艘船需要8小时。我们就把它叫做小船、中船和大船。好,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句话是怎么说的?

  生: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师:有什么问题?

  生: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师:想一想,我们准备怎样解决?刚才你们猜想,刚才那个女同学的猜想是小——中——大,那个男同学的猜想是小——大——中。好,这样,我们把这张纸翻到后面,请在第一栏写出你猜想的顺序。你们先别忙,我还没说完呢。第一栏写出你猜想的顺序,然后再算它的时间。然后,你再随便列一种顺序,也算算它的等候时间,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行不行?

  生:行。

  师:好,开始做。……(巡视)看来刚才还有同学没听懂,第一栏是你的最佳方案,第二栏是对比的方案。明白了吗,就两个方案就行了。

  生:(学生讨论,计算)

  师:好,请第一个同学。做完了请举手。(拿了两个同学的练习纸到实物投影)。好,有答案的同学请坐好。好,这个同学,他的最佳方案是小——中——大,他的等候总时间是19分钟。然后,他的对比方案是小——大——中。他的等候时间是23分钟。他通过这样一对比,确实是第一方案是最好的。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刚才那位同学不是说小——大——中吗?是不是?那你现在,你自己的认为呢?站起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是先小后大再中。

  师:现在你还坚持这样的看法吗?

  生:不坚持。

  师:不坚持了,那你现在认为呢?

  生:我认为小——中——大。

  师:其他同学,你们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你可以举手说出来。有没有?你们都是认为按什么的顺序?

  生:小——中——大

  师:好,那我看看是不是。由于时间的问题,老师给你们把它全部算出来了。你看看,我是按照小——中——大19分钟,然后如果是大——中——小就是23分钟,那我想问你们,如果按照第一种做法,它的好处在哪里?对于码头来说,按这样的做法,按小——中——大的做法,它的好处在哪里?好,你来说?

  生:这样的顺序会比较快。

  师:最后的那只船还要等13分钟。

  生:那时间就比较长……比较少。

  师:最后的那只船还是要13分钟啊,反正全部船卸完了,对于码头来说,它还是13分钟。你来说?

  生:这样子的话,卸物的时间就比较短。

  师:哦,卸物的时间就比较短。请坐。我们来看一看,如果按照这种方案的话,它在几小时后就可以空出一个船位?

  生:1小时后。

  师:但如果按第一种方案,它得……8小时后才空出一个船位。你看,对于码头来说,1个小时后它就能再接纳下一艘船。但是,如果用那一种方案,它得要8小时后才接纳下一艘船,那一条江还得堵8个小时,对不对?你看,我们的排队问题不但对合作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排队能节省时间,而且对于码头的调度,公共汽车啊,机场的调度,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呢现在有一门科学专门来研究排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数学广角。

  师:数学广角学习了什么?

  生:排队问题。

  师:排队时,我们怎样安排时间,会使等候的时间短一些?等候的总时间短一些。怎样安排?一起说。

  生:小——中——大

  师:按照时间少、时间中、时间大,从小到大这样来排序。我们是怎么把它研究出来的?先怎么样呀?

  生:列举。

  师:列举了所有的顺序。接着……?

  生:算。

  师:算!非常好。接着我们去算。最后呢?

  生:比较。

  师: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法。这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常常采用的方法。从很多个方案里面通过计算选出最好的方案。好,这一节课,有收获吗?

  生:有。

  师:好,时间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你可以下课再来告诉我,我们这一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3

  师:前面的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不同的角。(同时教师演示并在黑板上出示下面各角)这些都是通过旋转而获得的角

  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生1: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两条边**的,还是角吗?

  生2: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这还是角吗?

  师: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先讨论第1个问题,请大家谈谈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的,不尖了。

  生2: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好是一条直线。

  生3: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3: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面的同学纷纷点头)再请问两位同学,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生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形成不同的角。

  生3:那么这个图形不是这样旋转而成的?那怎么就不是角了呢?

  师:你们为xx的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说好,不具体,好在那里?

  生4:他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运用数学概念来分析、判断遇到的问。

  师: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就是好!

  生5:我还有理由说明它是角,我们刚刚学过量角器,我认为这个角是180度,大家请看,量角器上这个180度的角就是这样的。

  师:你也朝这方面努力了,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摇头)对呀!面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小心别,不要因为人家长得比较特殊就拒之门外。

  那么,是角吗?认为是角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认为不是角的请举手(有四五个人举手)好,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从定义出发判断是对的,但还是有点疑问,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怎么是角呢?(生1挠头思考)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很多学生点头)

  生2:喔,我明白了!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并将这两个角贴到黑板上。)

  师:看着这么多的角,(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们在下面议论点什么?

  生1:我们是在议论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角,看着有点眼花。

  师:很乱?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把它们进行分类。

  生2:我还想知道每个角的名、度数。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怎么分类?(学生陷入沉思)

  师:我们每个人的信封中都有像这样的9个角,大家动手,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A:(大多数学生分成3类)将直角、*角、周角放一堆,当作一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B:(部分学生分成5类)将三个特殊角分为三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C:个别生将角从小到大排列,不知如何分类。

  师:请A种分类的同学板演,并说明分类想法。

  生1:我认为这几个角比较特殊,放在一起,还有的.这些角比直角小,归一类,比90度大的也归一类。

  师:刚才老师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分类情况,发现大家都对这几个特殊角特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特殊角吧。教师把三个特殊角移至黑板上方:

  师:对这几个特殊角,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他的名称:直角、*角、周角,我还知道直角90度,*角180度,周角360度。(同时教师板书)

  板书:直角*角周角

  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

  师: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谁还有补充?

  生2:我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角是直角的两倍,周角是*角的两倍。

  师:对,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系的,现在我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感受一这三个特殊角,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他之间的关系?

  学生1上台体验,教师喊口令:左手侧*举,向右转、再向右转,向后转。每次转动后问:左手所处的位置与最初的位置成什么角?

  生响亮地回答:直角、*角、周角。

  师:还有谁想上来体验一下?(生纷纷举手)看来大家都想感受下,那么我们一起来。不请注意我们一向提倡玩中学,玩中悟,希望玩好后谈谈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全体起立,左手侧*举……

  生1:两个直角加等于一个*角的度数,两个*角相加等于一个周角的度数。

  生2:*角的度数是直角的两倍,周角的度数是*角的两倍。

  生3:周角的一半是*角,*角的一半是直角。

  师:哎呀!你们的语言真丰富啊!剩下来的这些角你准备怎样分?放在这个方框中哪个位置比较合适?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交流情况反馈:

  学生1上台演示:将锐角放在直角下面,将钝角放在*角下面。

  师:(指着直角锐角一列)这些角叫什么?

  生1:(挠头)错了,这些角不是90度,不能放在一起。(思考)

  生2:将锐角放在直角左边,钝角放在直角右边。这些(指锐角)比直角小,放在左面,这些角(指钝角)比直角大,放在右面。

  师:他分得好吗?

  生:好!

  生3:我知道他好在哪里了,他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很讲究次序。

  生4:(一个迫不及待的声音)老师我还知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角大的角叫钝角。(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关于钝角、锐角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有补充,钝角还要比180度小。

  师:(指着上表格)通过同们的介绍和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直角、*角、周角每种角只有一个,而锐角、钝角每种角只有三个。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马上点头,大部分同学沉思片刻后叫起来:“不对、不对,不止三个。”)

  师:锐角到底有几个呢?我们一起来用学具摆摆看。请大家摆一个锐角,再大、再大、再大、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锐角,(学生中现了钝角)看一看谁摆的锐角有问题,锐角要---

  生异口同声:比直角小。

  生1:(一个兴奋的声音叫起来)锐角一共有89个!

  生2:对呀!从1度数到89度,正好是89个。

  (看表情,全班学都同意这个观点。此时,教师一声不吭,保持着沉默。课堂一下子沉下来。同学们反而认真思起来,过了一会儿---)

  生1:我认为有无数个,我是这样想的,厘米下面可以分成毫米,毫米下面还可以分成微米,微米下面还可以分成纳米。所以我认为1度还可以分,如0.1度、0.2度……(生点头同意)

  生2:老师,也可以把一度的角对半分,(师借助画图演示将一度角*均分成两份)再把一半对分。

  :再可以分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这样分下去看不清了,怎么办?

  生3:可以用放大镜,放大镜不行了,用显微镜,显微不行了用电子显微镜……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一起说锐角有---(生:无数个!)那么,钝角有几个呢?想一想,老师会让大家怎么摆,会问什么问题?

  生:老师会让我们先摆一个钝角,再摆一个尽可能小的钝角,但是最小要比直角大,再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但是,要比*角小,我认为钝角也有无数个。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锐角、钝角有无数个。

  生2:刚开始看到黑板下面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角,都晕了,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师:这要感谢谁呀?

  生分类!

  师:角的分类上完了,你还有问题吗?

  生1:(急不可耐)老师,那张表格中在*角和周角中间空着一块,比*角大而比周角小的角叫什么角?

  生2:比角还小的角有吗?

  生3:比周角大的角还有吗?

  师:你们的问题给老师一个启发,既然比锐角小的角,比周角大的角都是一个未知领域,我们就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不能给它框死。(擦去上面表格中左右边线)知识无限延伸,像大海,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止境。

  师:同学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真让我感动,关于角的学问多着呢!若感兴趣,下课还可以讨论,也可上网收集有关资料。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角。通过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角的分类”一课改变了书本上角的认识顺序(先认识周角,再介绍*角、直角)。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原有对角认识基础上,呈现锐角、钝角、直角、*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了一个知识模块,通过模糊的一问:你们对这些角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又形成了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一模块中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角的分类”一改传统课中学生没带问题走进课堂,不带问题走出课堂的状况。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和位成一直线时,旋转一周时,是否是角?课的最后利用空白艺术,勾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增强问题意识。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最能引起人的遐想,而且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这时学生都按捺不住好奇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角的分类”一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突出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也认识了动态的角但*角、周角的出现还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相冲突的。又如:认识锐角、钝角的个数是无数个又与学生现的知识(数的学习局限在整数范围)相冲突。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冲突”要素,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过程成为认真思辨、积极探究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成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4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游泳比赛,小红行完全程用了0.8小时,小明行完全程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的速度更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师:谁来列个算式?

  生:3÷10=0.3米3÷10=3/10米

  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3÷5=0.6米3÷5=3/5米

  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0.3=3/100.6=3/5

  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

  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

  (2)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4=0.07=0.24=0.123=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眼,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

  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

  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需要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还要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2、自主探究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5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出示第一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玩过吗?

  生:(自豪地)玩过!

  师:(微笑着)地球人都玩过!(出示第二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个?

  (大多数同学说第二个)

  (师再出示第三个倾斜度很大的滑梯。“第三个!”不用师问,生脱口而出。稍后,好多同学笑着改变了主意:“啊,第二个。”)

  师:(满意地笑了)同学们笑了,笑什么?

  生:第三个太斜了。

  师:这个“斜”字用得很好。

  生:第三个太陡了。

  师:那这三个滑梯不同在哪呀?

  生:三个滑梯有高有矮。

  师:对,有高有矮,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异口同声地)角度!

  师:哎呀,厉害!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课件抽象出三个角)第一个滑梯不好玩,第三个滑梯不能玩。(隐去两个角,留下第二个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

  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量角的大小)

  华老师创设的这个教学情境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好多老师只是艰难地、枯燥地、机械地让学生量了各式各样的角,但是没能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究竟度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枝,还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创设一个怎样的数学情境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受到量角的必要性呢?这是每一个老师在教学前必须仔细思考并研究的一点。

  读到这里,我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不起兴趣,觉得数学“无用”?因为老师没有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没有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数学知识与实践问题的脱节。

  因此,教给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才是学好这个知识的良好开端,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老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会了角的度量方法,我就会知道哪个滑梯最好玩,知道衣柜里衣领的角是千差万别的,就连牙刷上小小的角也是有讲究的,爷爷的椅子靠背也会向后倾斜一定的角。啊,学习角的度量原来这么有用,这么好玩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它!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1)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体悟乌鸦喝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3、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文本基础上,适当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准备:

  瓶子、小石子、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朗读课文

  1、大家先来猜个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2、对,谜底就是乌鸦。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一个学生读,给其他学生提出要求:比比谁听得最仔细)

  3、老师要考考你们:瞧,昨天的生字宝宝正向你们走来了。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本课的多音字及叠声词、轻声音节。如“喝不着、渐渐、小石子、一个一个地”等。

  4、师生湖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师只读词语但不发出声音,让学生根据口型猜一猜,大声读一读)

  二、朗读感悟,引导理解

  1、出示幻灯片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借机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

  2、大家都有过口渴的感受吧?(口渴了真难受!)乌鸦虽然找到了水,可是却喝不着水。

  (1)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呀?你能找出这个句子画下来吗?快试试。(指名读句)

  理解:你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

  (板书:遇到困难)

  (2)出示幻灯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3)这是乌鸦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体会乌鸦的感情。(乌鸦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你很难过地读一读吧!

  你很失望地读一读吧!

  你很苦恼地读一读吧!(指导学生朗读)

  3、我们都体会到了乌鸦着急的心情。可是光着急不能解决问题呀!那么应该──(板书:想办法)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吗?大家读读课文。

  (1)出示幻灯片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学生自悟。(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及感情、表情、动作手势等方面理解)

  (3)指导朗读:

  ①模仿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鼓励模仿)

  ②挑战读:还有谁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

  (4)理解体会:重点理解词语“一个一个”、“渐渐”。从读中体会到什么?(乌鸦聪明、智慧;乌鸦喝着水的高兴心情)

  4、演示:谁能把乌鸦喝水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出示瓶子和小石子)

  (1)发现:同学们在演示中发现了什么?(理解“渐渐”并运用“渐渐”一词说话)

  ()渐渐()。

  5、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教师扮演乌鸦在课堂上飞舞,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乌鸦,我想对你说:“()”。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老师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学生想说、愿说、想读的愿望,引导联系自身体验进行说句子扩展练习,从而达到开发语文课堂资源,积累词语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儿歌: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我还为它写了首歌呢!(教师出示儿歌,学生拍手朗诵)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乌鸦本事大,

  肯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一个石子放,

  困难再大也不怕。

  2、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创设*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2

  教学目的

  1、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还应启发学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喝渴处找可办法就

  3、会读写8个词:喝水口渴到处找可是石子办法喝不着

  4、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还应启发学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3)背诵课文。

  2、难点:

  (1)理解“到处”“可是”的意思。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教学用具

  幻灯片3张、图片一张、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材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能初步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背诵课文,指导生字书写。(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就是这只小乌鸦,(贴乌鸦图)别看它全身乌黑,长的不怎么好看,可它却很不一般,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这个故事就是课文的第七课《乌鸦喝水》,请同学们边看幻灯边听老师讲这个故事,注意听清老师的语气。

  老师边演示幻灯边范读。

  二、你们愿意读读课文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40页,老师给你几分钟时间,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并做到词连读,按句逗停顿。

  三、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刚才读的是否认真,我这有一些生字词,看谁读的最准确。(指名读,全班读,读完贴在黑板上)

  喝水、口渴、到处、找、瓶子、可是、喝不着、石子、办法、衔、渐渐、喝着水

  四、这篇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大家标出来。老师请六名标对的同学检查其他同学,如果有人标的不正确请你帮助他们改正过来。

  五、老师想请四名同学读课文,谁愿意读1、2、3、4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学完了,我相信同学们的问题一定能解决。

  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段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出声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怎么理解“到处找水喝”?谁能到前边一边演示一边说说什么是“到处”。

  3、那你们想想“到处”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乌鸦去了很多地方找水喝,很不容易。很渴)

  4、谁能读出乌鸦渴极了到处找水喝那种急切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小段

  1、乌鸦渴极了,到处找水喝,那它找到水了没有?你从哪儿知道的?能读出来吗?

  乌鸦终于找到水了,那此时此刻它该是什么心情呀?

  谁能用高兴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2、乌鸦找到水了,那在这一段里,它喝着水了没有?为什么呀?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找乌鸦没喝着水的原因,找到了用铅笔把它划下来。(一人在幻灯片上画)

  谁来读读乌鸦为什么没喝着水呀。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也拿来了一个瓶子,和书上画的瓶子多像呀,谁能到前边来,一边指着这个瓶子,一边给大家讲: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请你用手比做乌鸦的嘴,试试是不是真的喝不着。

  3、在这段话里出现了“可是”一词,有些同学不明白,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呀?同学们请看,这段话前面写乌鸦找到水了,后面应该写它能喝到水,实际上它却没喝到水,中间用可是。我们再看一句话,在第五课《春雨的颜色》中也有一句话里有“可是”谁来读读?前面写春雨是没有颜色的,后面应该写它不能给春天带来万紫千红,实际却写它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中间用上了“可是”。通过这两个句子,我想大家对“可是”一词的意思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4、明明找到水了却喝不到,假如你是那只小乌鸦,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呀?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两句话呀,你们先练练,看谁能读出那种着急的语气。

  下面我们把整段话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的变化,刚看到水时很高兴,有水喝不着时又很着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有的同学一着急就慌了,不知该怎么办了,可这只小乌鸦不是,“怎么办呢?”说明它虽然很着急,可仍然在干什么?

  出示卡片:动脑筋想办法

  (三)学习第三小段

  1、乌鸦喝不着水急得在那儿想办法,那他想出办法了没有?课文中哪儿告诉我们了?你能读读吗?

  2、那乌鸦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用读书来告诉我们吗?

  3、乌鸦想出办法了一定很高兴,谁能用高兴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四小段

  1、乌鸦的办法是什么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

  2、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乌鸦喝水的办法。谁来读第一句,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用手比做乌鸦的嘴,衔起一块小石子,“衔”是什么意思。

  乌鸦每次只能衔起一个小石子,为了能喝到水,它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把胸石子往水里放,同学你们说这个乌鸦做事怎么样?(做事有耐心)

  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渐渐”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增减。慢慢的、一点一点的)

  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水就升高了。)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这个实验吗?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共同做实验,大家都来学做小乌鸦,希望你们也能像小乌鸦一样做事有耐心。

  出示卡片:做事有耐心

  3、乌鸦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了水,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看能不能够到水。

  通过演示你觉得乌鸦的办法好不好,好在哪儿?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来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4、乌鸦的办法多好呀,下面我们再把它的办法读读,注意“一个一个”要读慢些,表示乌鸦很有耐心。“渐渐升高”也要读的慢些。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五、总结课文

  1、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只小乌鸦吗?喜欢它什么?

  老师没说错吧,这确实是一只不一般的小乌鸦,它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做事还很有耐心,我们要想它学习。

  2、下面我们再读读课文,你喜欢读哪段就多读读哪段,一会儿汇报。

  指名读1——4段

  3、谁能按黑板的提示把课文背下来,背不下来的同学可以看书。

  小结:这节课上得好。

  布置作业:

  有语气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7、乌鸦喝水

  口渴到处找

  瓶子可是喝不着动脑筋

  石子办法↓想办法

  衔渐渐喝着水做事有耐心

  思路:

  1、老师引入,演示幻灯并范读

  2、学生读

  3、检查生字

  4、标自然段

  5、读书,质疑

  6、学习一段

  读书,读懂什么——理解“到处”,边演示边说——说明什么——有语气读

  7、学习二段

  找到水没有,读出来,用高兴语气读——看见水,没喝着,为什么读书划——用瓶子演示——渗透“可是”——读2、3句,读全段,评读——怎么办在干什么

  8、学习三段

  想出办法没有,读——怎么想出来的,读——用高兴语气读。

  9、学习四段

  办法是什么,读——老师演示——学生演示——办法好在哪儿,还有办法吗?——读书,评

  10、总结,喜欢乌鸦吗?为什么——老师小结——读书——背诵——布置作业。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幼儿会复述故事;

  3、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幼儿复述故事。

  三、添画《乌鸦喝水》

  1、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4

  课题名称:

  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理解《乌鸦喝水》故事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尝试在新的问题情景下创编故事。

  2、通过实验验证,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图片两张。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3、饮料瓶子若干、4、统计纸

  活动流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实验,并记录。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哪些材料实验成功哪些材料实验不成功)

  四、教师进行小结,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奖励小贴画。

  五、让幼儿完整看课件并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想的办法和哪一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让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六、根据实验结果、创编故事

  (价值取向:借助传统的故事和实验的验证,以此作为幼儿创编故事的基础,让幼儿在说中巩固实验的结果)

  小朋友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来编一个不一样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幼儿看着前两幅图片和自己的实验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述,讲述时注意要提问: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是什么样子的?小乌鸦是怎样找到水的?找到水后是什么心情?当遇到困难喝不到水时是什么心情?小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活动延伸

  1、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册第35页的图片,给图片进行排序。并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在区角中开展设立《乌鸦喝水》的内容,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水、石子与能否喝到水的关系。我的创新:

《乌鸦喝水》优秀课堂实录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活动重点:

  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念。

  三、活动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

  四、活动准备

  1、乌鸦喝不到水的投影片,课题图画。

  2、每组一个托盘、一个水槽、一把小勺、两个烧杯、部分小石子、水。

  五、活动过程字串8

  (一)活动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出示图画《乌鸦喝水》),谁还记着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二)小乌鸦多聪明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瓶子(拿起瓶子),瓶子里也放了一些水,假如你们就是这只小乌鸦,请你们也来用石子试一试,看能不能喝到水?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结果:

  逐组问:你们喝到水了吗?(两组后再问其它)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请你们再观察一下刚才做的实验,分析分析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

  4、投影分析原因

  石子之间有缝隙,水跑到缝隙里了。

  5、石头之间缝隙大,砂粒之间的缝隙肯定比石头的缝隙小吧,那我们用砂粒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6、学生实验后汇报:这次小乌鸦能喝到水吗?

  7、通过做实验,你们知道小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的原因了吗?说一说。

  (三)你们真聪明!那瓶子里至少有多少水,小乌鸦才能喝到水呢?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1、在实验之前,你们各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办法来证实,讨论好了再做实验,做完实验的小组真棒,立起来,比一比哪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2、分组讨论后实验,巡视看有几种方法,引导说步骤。字串2

  3、汇报结果:哪个组愿意到前边来给同学们介绍介绍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演示的同学说清步骤,其他组认真听,看看他们用的方法和你们用的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会儿请你们也来介绍介绍。

  4、小结

  a、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小乌鸦喝到水,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

  b、请你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哪里需要改一改就更好了?请学生修改课文内容。

  c、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通过动手试一试,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新的疑问,又经过实验得到了更准确更科学的结果。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同学们那么聪明,老师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1、运用活动中所学知识解释“水库冒顶”问题。

  2、讨论:要建水库,必须要考虑什么?

  (五)畅谈乌鸦的智慧

  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2)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1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

  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

  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

  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

  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又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二、开展探索活动,体验边的关系

  1.发现问题。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吸管,想把它随意剪成三段,什么是随意呢?

  生1:随自己的意思,可长可短。

  师:把这根吸管随意剪成三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2:能。

  生3:不一定。

  师:每人从材料袋中,取出一根吸管来剪一剪、围一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有的围成,有的围不成)

  师:看来不是随意剪成三段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这里面肯定有学问,大家想研究吗?(想)那谁愿意把没围成的作品提供给大家研究?(一学生将作品呈上)

  师:有谁觉得能围成,想来帮帮他?(一学生上来帮助,教师也帮助围,还是围不成)

  师:怎么会围不成呢?是什么原因?请同桌同学小声商量一下。

  生4:因为其中的两根吸管太短了,再长一些就围得成了。

  师:同学们认为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所以围不成,那么,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多长时才可以围成呢?

  2.进行猜想。

  生1:我认为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板书)

  生2:我认为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板书)

  生3:我认为要随便的两根吸管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板书:随便)

  师: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怎么办?

  生:可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3.实验验证。

  师:在做实验前,老师还有些不放心,“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这个实验的材料怎么找呢?

  生1:可以量一量,剪一剪。

  生2:把一根吸管对折剪开,其中的一段再*分成两段。

  生3:拿三根一样长的吸管就可以了。

  师:这样的话,两根吸管的长度和还等于第三根吗?

  生4:大于第三根,可以用做第二个实验的材料。

  师:现在就请同桌合作完成实验,特别注意是否要“随便的两根”。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结束了,我们来开个实验结果发布会吧!谁愿意第一个上来发布实验结果。

  生5:我们做第一个实验。先挑选两根一样长的吸管,并把其中一根*均剪成两段,我们发现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边说边演示围的过程)

  师:大家的实验结果与他们一样吗?

  生6: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上台演示围的过程)

  生7:老师,他们的实验材料有问题,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已经大于第三根了,所以这个实验的结果是错的。

  师: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

  生8:老师,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是围成的。(学生上台演示围的过程)

  师:对于他们这一组的实验情况,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9:老师,他们在围的时候,两根吸管的端点根本没有接触,其实是没有围成三角形。

  师:老师请你们再试试好吗?(这一组学生按要求再试了一次,果然围不成)

  师:现在你们想重新发布实验结果吗?

  生10: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虽然这组同学的实验有问题,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解决疑问,学习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才会进步。

  师:谁来发布第二个实验结果?

  生11: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边说边演示围的过程,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12:我觉得你说的不对。这是我开始没有围成三角形的那三根吸管,其中一根短的吸管与一根长的吸管的长度和也是大于第三根的,可是却围不成三角形。所以,要随便的两根吸管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全班学生都赞同他的想法)

  师:你想问题很全面,老师和同学都很佩服你,真了不起!现在谁能把实验的结果再来发布一下?

  生13:任何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可以围成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随便”、“任何”说成“任意”。(板书:任意)

  4.得出结论。

  师:那么,对于已经围成的三角形,是否意味着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呢?请大家拿出课前画好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

  生1:我量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2厘米、2.6厘米,经过计算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全班学生同意他的发现)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你能得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吗?

  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师上班路线问题。

  师:现在你能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再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吗?

  生1:老师走第一条和第三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走第二条路是最近的。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小明、小华四人小组正在开展学习活动,让我们也一起参加吧!

  下面四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1)出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不能。因为1厘米加2厘米等于3厘米,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所以这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师:1厘米加3厘米大于2厘米,怎么会围不成呢?

  生2:要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才行,只要有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不大于第三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2)出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3:能围成三角形。因为2厘米加4厘米大于5厘米,2厘米加5厘米大于4厘米,4厘米加5厘米大于2厘米,所以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大家的想法都跟他一样吗?

  生4:我觉得太麻烦了,只要算最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是否大于第三根就行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4:因为如果连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也大于第三根,那么最长与最短的小棒长度和、较长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肯定大于第三根。

  师:谢谢你找到这么好的判断方法,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以下三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题略)

  3.蚂蚁搬家路线问题。

  师: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蚂蚁要请我们去帮忙了。原来蚂蚁正从低处往高处搬家,搬着搬着就吵了起来,都说自己搬家走的是最近的一条路,我们给它们当裁判好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四只蚂蚁爬的路线)

  师:谁来判断一下呢?

  生1:我说是1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生2:我说是2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生3:我说是1号和4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

  师:为了慎重起见,我看还是利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立方体模型,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4:我觉得应该是3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生5:我还是觉得2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师:老师发现有一组同学把立方体模型打开来观察,我们也来试一试。

  生6:老师,是3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师: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呢?

  生7:我们把立方体模型打开后,发现1号、2号和4号蚂蚁爬的路相当于三角形的两条边,而3号蚂蚁爬的路相当于三角形的一条边,所以3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教师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演示)

  4.寻找合适的小棒问题。

  师:同学们帮蚂蚁*息了一场纷争,现在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手里有一根3厘米和一根5厘米的小棒,想再找一根小棒围成三角形,你们说找多长的合适呢?

  生1:3厘米。

  生2:7厘米。

  生3:6厘米。

  ……

  师:有这么多种答案,你能用一句话或一种表示方法来概括一下吗?同桌同学商量—下。

  生4:一定要大于2厘米,这样它与3厘米加起来就大于5厘米了。

  生5:我有补充。这根小棒的长度不但要大于2厘米,还要小于8厘米。如果是8厘米也不行,因为3厘米加5厘米等于8厘米。

  师:谢谢你们替老师想得这么周到,选择小棒的长度肯定在2厘米到8厘米之间。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要奖励你们。现在给大家推荐一个有趣的电脑游戏,不过这个游戏得用到这节课学到的本领,你们说说这节课掌握了哪些本领?

  生1:我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

  生2:我知道可以用猜想、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

  ……

  师:同学们确实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把这个游戏的网址告诉大家,在这个网站里有许多跟学习配套的游戏,既好玩还可以提高数学能力,请同学们课外去试一试。(板书:略)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3)

——蜜蜂引路优秀课堂实录

蜜蜂引路优秀课堂实录1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读。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师:现在老师根据书上说的表演一下,你们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后)谁在说话?

  生:(齐呼)列宁。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真能干!老师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诉养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4)

——《争吵》课堂实录3篇

《争吵》课堂实录1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十五课,谁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争吵是不好的,会伤害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生2:课文讲的是谁来谁在争吵,他们为什么会争吵呢?

  生3:他们怎样争吵,吵了以后又怎么样了

  师:问得好,相信通过学习,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来读一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别忘了给自然段标一标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都自学得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儿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嫉妒,服侍,承认,缘故,原谅,防御,戒尺,高尚,胳膊肘,瞟,骂,哼。

  师:请同学们互相来读一读,如果读错了,就请你给他纠正一下。

  生互读

  师:谁来读一读呀

  生1读词语

  师:程程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1评价

  师: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2:承认的承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

  生3:嫉(二声)妒不要读成嫉(四声)妒

  生4:防御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防御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把它读一读。再想一想它的意思

  生自读句子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在课文中防御就是别人打我,我不还手,只是自己保护好自己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看样子大家已经这个词语的意思了,防御就是防守的意思,好,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再来读一读

  生再次齐读词语

  师:读完了词语,接下来我们要来读读课文了,这篇课文很长,如果按照上学、放学、回家的时间顺序,那么写上学部分的应该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生1:我觉得写上学部分的应该读到第八自然段。

  师:那写放学后的又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生2:9-13自然段。

  师:那最后一段呢?

  生3:最后一段是写家里发生的事。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我们就分三部分来读课文,其他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他俩为什么吵架?

  生1:读1-8自然段。

  师评价

  师:课文在写谁和谁在争吵,为什么争吵

  生3:克来帝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于是,我和克莱帝发生了争吵。

  师:说得很清楚,那后来这两个人又怎么合好了呢?小包,请你继续读下去。

  生3读9-13段

  师:读得真好,那谁来说说后来我俩为什么又合好了呢?

  生4:克莱帝要我像从前那样做他的朋友,我答应了。

  师:是的,好朋友握手言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那回到了家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文文,你继续读

  生1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很正确,那谁来说说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2:回家后,爸爸教育了我

  师:好,那谁能把我和克莱帝为什么争吵,是怎么合好的,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在一块儿完整地说一说。这样,自己先准备一下。

  师:准备好了吗?那谁先来说一说呢?

  生1:克莱帝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于是,我俩发生了争吵。后来,克莱帝原谅了我,我们又合好了,回家后,爸爸教育了我。

  师:你说得不仅很清楚,还很连贯呢?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33页,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把它画一画,再来读一读。

  生找词语

  师:找到了吗,看一看是不是这些词,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石匠,抄写,墨水,肩上,毕竟,既然,戒尺,承认,缘故,愤怒,缩回,骂,替,扛

  生齐读词语

  师:读得不错,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生字,在字形上有没有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戒里面是横撇竖,不要写成成功的成。

  生2:既然的既右边第二笔是竖折。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这篇课文的生字中,还有一个生字我觉得挺难写的,那就是缘,请同学们来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范写缘字。

  师:注意右边的第一笔和第二笔是竖折和横折。

  师:看仔细了吗?那好,就请你打开生字本,把田字格里的生字每个抄两遍,再把词语也抄写一遍,开始吧。

  生写生字词语

  师:刚才家都抄写得很认真,我发现有两位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程程还有小文,你们两个 愿意把自己写的字给大家看一看吗?

  展示两位同学的字。

  师:是啊,在写字前,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一笔一笔地写好它,那你的字也会越写越漂亮的。好,我们欣赏完了作业,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口头练习,请大家给替来组个词。

  生1:代替,替补,替换

  师:不错,一口气说了那么多,

  生2:还有替罪羊

  师:说得不错,我们再来比一比组词

  生3:原,原来,缘,缘故。

  师:说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好,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争吵,请大家打开本子,我们先来听写一下句子,听写句子“既然做错了,就要主动承认。”“爸爸愤怒地把戒尺折断了”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正确答案,请你和同桌相互交换批改,对的打上五角星,错的就赶快订正。

  生同桌相互批改。

  师:好,我们一起把刚才听写的这两个句子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师:读得很好,在上节课上,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1:克莱帝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于是,我俩发生了争吵。后来,克莱帝原谅了我,我们又合好了,回家后,爸爸教育了我。

  师:你说得很具体,我在与克莱帝从争吵到合好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的1-8自然段,把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读1-8自然段。边读边画相应的句子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下了哪一句

  生1:我画下了第三自然段的三四两句“心想,……报复他”

  师:其他同学,你们找到这一句了吗?这时候,这我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2:这时我的心情是愤怒,生气的。

  生3:我想,应该还有嫉妒吧

  师:是啊,我生气不仅仅是因为克莱帝弄脏了我的本子,还因为克莱帝得了奖,我很嫉妒,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那还画下了哪个句子呢?

  生2:我把第五段全画了下来。

  师:那好,你就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生2读第五段。

  师:读得很流利,那这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3:我很后悔。

  师:是啊,想到我和克莱帝之间深厚的感情,我后悔极了,后悔骂了他,想找他认错,但是又没有勇气。这时候,我人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4:我很犹豫,心里想去认错,可嘴巴里又说不出来,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师:说得对,那谁能来读一读这段话,把我后悔,犹豫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1读第五段。

  师:小样读得真有感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第五段。

  师:你们读得很好,从大家的朗读中,让我体会到***此时此刻内心的犹豫和后悔。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画了哪些句子?

  生2:第八自然段的“即使人家打我……”也是的

  师:是的,这句话也写出了我心里的"想法,克莱帝只是轻轻地碰了我一下,我就发了很大的火,而现在,为什么即使人家打我,我也只是防御绝不还手,

  生3:我知道,我故意弄脏克莱帝的本子是不对的,我已经后悔了,

  生4:因为我不想失去克莱帝这个好朋友。

  师:是啊,朋友才是最好的财富呀

  生5:我不还手,也算是对克莱帝的道歉吧。

  师:对呀,为了表达我的歉意,为了不失去这位好朋友,我告诉自己,“我只是防御,绝不还手”

  师:在争吵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后悔极了,那克莱帝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1-8自然段,把克莱帝是怎么说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一下。

  生自读1-8自然段,画一画克莱帝是怎么说的句子

  师:找到了吗,谁给大伙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三句“我不是故意的”“我在外边等你”“ 我在外边等你”

  师:其他同学你们也找到这几句了吗?是啊,克莱帝的话不多,只有短短的三句,其中“我在外边等你”这句话出现了两次,那两次话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吗?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1-8自然段,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生自读1-8自然段,讨论交流

  师:好,大家都学得很投入,那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先来说,我们觉得这句话说了两次,意思应该是不一样的。第一次他说“我在外边等你”是想和作者算帐,第二次他说“我在外边等着你”已经没有了愤怒,是想和解。

  师:体会得真不错,还有哪组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2:我们也觉得是不一样的,因为第一次说这话时,克莱帝是想教训我一顿,而第二次说这话时,克莱帝的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想和我和好的。

  师:你们组很会学习,能够通过描写眼神和态度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想法,还有补充吗?

  生3:我们想补充,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写道克莱帝是个孝顺的,很受父亲欢迎的,他一定也会原谅我。

  师:补充的不错,从克莱帝*时的表现中,也可以推测出他此时的想法,看来克莱帝所说的这两句话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大家体会到不同的意思,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师:因为克莱帝的一句“我在外面等你”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这一天,过得可真漫长啊,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表达了这种意思,你发现了吗?

  生1:是挨,终于挨到了放学,

  生2:挨写出了我的着急,挨也写出了我的担心,

  生3:我总想着争吵的事,不能安心听课,所以觉得难熬。

  师:是啊,挨字在这儿用得非常地恰当,在课文的第十自然段中,也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十段,再找一找,

  师:找到了吗?

  生1:“克莱帝微笑着……做好朋友吧”

  师:从拨这个词语当中你们又看出了什么?

  生2:我从拨字可以看出克莱帝的动作很轻。

  师:是的,

  生3:从这个字看出,克莱帝的确是来和好的,而不是来打架的。

  生4:拨字让我看到克莱帝很善良,争吵这件事虽然错不在他,但他能主动和解,

  师:是啊,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克莱帝的宽容和善良,请一位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一段,让大家都感受到克莱帝的可爱,

  生1读这一段。

  师:读得真好,我俩和好如初,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爸爸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生2:爸爸很严厉地教训了安立科,还把戒尺折断了,

  师:是的,我们一起把爸爸的话来读一读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爸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生1:爸爸说的是安立科应该先向克莱帝道歉

  生2:爸爸觉得克莱帝是个高尚的人,安立科不应该向他举起戒尺,

  师:爸爸为什么说克莱帝是个高尚的人

  生1:安莱帝能原谅我的错误,气量大,所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师:是的,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还有吗?

  生2:克莱帝更高尚的是自己没有错,却能主动向朋友提出和好,很不容易,

  师:是啊,是朋友的话,就不应该举起戒尺,永远不要用戒尺去伤害朋友,更何况是这样一位高尚的朋友呢,爸爸把戒尺折断了,也就是这个意思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爸爸说的话

  生齐读爸爸说的话

  师:读得真好,那你们又是怎样来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生1: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是朋友,就应该友好相处,那怕对方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也不能打他呀,

  师:你很会思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会和同学发生一些小小的磨擦,请你写一写发生在你和同学之间的故事,写完了以后,再来同桌互相交流,

  生写故事

  师:写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 1:有一次,我因为贪玩,作业没做,我人好朋友小汤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当时我很生气,责怪他不够朋友,并警告他以后少管我的事,当时,他一直默不作声,那天回到家,我打开语文书,发现书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是好朋友,看到纸条,我感到很羞愧,第二天,我主动向他道歉,我们又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师:小样,你也有一位高尚的朋友,是小汤对吗?真羡慕你俩的友情,你事后能够主动地道歉,也是一个好孩子,还有谁也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 2:我想说我和文文是一地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我们一起去上学,放学回家我们也一起走,那天,她到我家一玩,不小心把我最心爱的书签弄坏了,我生气了,要她赔,结果我俩不欢而散,从那以后,我一直都没有理她,上个星期三,我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文文第一个跑上来把我扶起来,还陪我去医务室,文文让我很惭愧,我体会到了友情可比小书签珍贵多了,我们又和好了

  师:写得真好,确实,友情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在和别人的交流过程中,如果你能多为别人去考虑,那一定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的。

  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5)

——《山雨》课堂实录3篇

《山雨》课堂实录1

  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起:

  (多媒体出示语段)

  生(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由朱自清的文章引入课文的学习,既是课外阅读的引导,又创设了情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我们看到,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一开始,学生就比较投入。

  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生:想。

  师:好,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起:

  生:山雨。

  师:赶快打开语文书101页,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读课文。

  师:自己小声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请你再一次读课文,这一次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

  生:再读课文。

  “读”的引导一直是一个难点,姜老师对“读”的指导体现了方法的指导,体现了层次的提升。

  师:好(示意暂停),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这样吧,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姜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

  生:好!

  师:那谁先来带姜老师去看看山雨刚来时的情景?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很流利,谁能像她那样带姜老师接着去听“雨”的声音?你和着第二组的同学来读。

  (出示二——五自然段)

  第二小组学生读。

  师:这么长的几个自然段,你们读得如此流利,真了不起。有没有同学觉得比他们读得更好?

  生:有!

  师:你和着第三组的同学带着姜老师一起去感受山林的颜色。开始吧!

  (多媒体出现课文六七自然段)

  生读。

  师:你们读得很认真,很有色彩地读这两个自然段。姜老师很欣赏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哪些孩子愿意向他们学,认真地读,带姜老师去欣赏雨后的山林呢?(生举手)这样吧,愿意的孩子,咱们一起来!

  (多媒体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叮——咚——叮——咚——好听吗?注意,课文这儿有一个破折号。孩子们都觉得“叮咚”的声音很好听,可姜老师觉得孩子们的朗读更好听!

  读得入情入境——这是临场老师真切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老师的简洁而有力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到此时,课文的整体感知已经达到三遍,个别学生甚至更多。我们可以注意到,老师对于每一次朗读所提的要求在发生着变化,层次性体现得比较好,学生越读越有味,而不是机械地重复。

  师:听到如此动听的声音,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沉默。

  师:不着急,请你带着这个感受,把你喜欢的地方,再美美地读一读。自己读完以后,再到四人小组中去,交流交流,听听小伙伴们的意见。赶快开始吧!

  (多媒体显示)

  学习建议:

  1、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带着这种感受,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6)

——《观潮》课堂实录3篇

《观潮》课堂实录1

  一、导入语:

  师: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诗歌是一串精美璀璨的珠链。瑰丽的《诗经》,绮丽的《离骚》,华丽的唐诗,壮丽的宋词……而在这串精美的珠链上宋词是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苏轼的明月、易安的黄花,银河上的鹊桥,二十四桥的冷月……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已成为中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些千秋传诵的词章,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本节课,我们要一同走进宋朝,感受流光溢彩的诗风词韵,一起欣赏著名词人柳永的都市生活画卷——《望海潮》。

  师:北宋都市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最为有名,古人曾这样评价:“承*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师配乐朗诵)

  师:想把这首词读好吗?

  生:想。

  师:齐读一遍试试。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声音宏亮,也很有气势。要想读好一首词,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词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可能把这种丰富的情感通过我们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出来。诵读这首词要注意大屏幕上提到的这几点:

  (出示幻灯片:

  ①整体感情要饱满,要有适度夸张,语调铿锵有力。

  ②上阕 “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要读出这种气势来。

  ③下阕节奏*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自由诵读,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共同解决。

  (教师巡回,与学生交流重要字词的理解)

  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请同学来解释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

  生: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清嘉:清秀;嬉嬉:欢快愉悦的样子;

  吟赏:吟诵和欣赏。

  师:解释的很正确,哪位同学试着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同学们的掌声中是对你读得最好的肯定,很有激情,声音很洪亮。

  师: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座城市?

  生:杭州。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师:你能不能详细的解说一下?

  生:杭州在东南一带,曾是三吴都会,钱塘就是杭州。

  师:你很聪明,知道看下面的注释。杭州古称钱塘,是以钱塘江而命名。

  师:老师刚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呀?

  生:有。

  师:那你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觉得他写的很大气、气势磅礴。:东南形胜,说杭州地势重要,三吴都会,是说杭州是大都市,钱塘自古繁华是说杭州从古代起就很繁华。这三句,既写历史,又写现在,在内容上是全词的总领。

  师:在这里他用到一个词:气势磅礴,很好!我们以前所接触到的词主要是以写离愁、别绪、闺怨、抱负的,个人化情绪浓厚。即使是写景,也多是目力所及的小景。就以写杭州的诗词来说吧:

  出示课件:

  忆余杭 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师:看一下它们的开头,与本词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写的场面很小,写孤山,选取一个景物进行描写。

  师:很聪明。这两首词一个大处着眼,一个小处落笔。从词这种文学体裁来看,渲染宏大的气势并不是它的长处。而我们的词人却偏偏大气磅礴,以一地之微,站在地理的制高点上,雄视八方,将海内风云尽收眼底。这是何等的气魄!让我们大声读一读,感受这种气势吧。

  生:读。

  师:请同学们在第一句中提炼出能够概括杭州特点的三个词语。

  生:形胜、都会、繁华

  师:哪句照应“都会”

  生:“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师:你来读一下,注意这句话的感情。

  生读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师:太好了。

  请注意,这一句老师把它改动一下:

  绿柳小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样改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烟柳”,写出“柳”的关键是写迷离朦胧的意境;“画桥”,写出桥的精美。

  生:老师我想把“风帘翠幕”改成“珠帘翠幕”可以吗?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对于这个改动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吗?

  生:我觉得用“风”好,风有一种动感,动静结合。而且“珠帘翠幕”好像更多的表现的是富贵人家。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文字的鉴赏还是很敏感的。其实像这样的诗句我们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幻灯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精美秀丽的小桥掩映在如烟似雾的杨柳中,翠绿的帷幕轻轻摆动,这是多么安详的画卷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多少啊?

  生:参差十万人家。

  师: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古籍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这里“层层叠叠”和哪个词相照应?

  生: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师:说说它给你的感受。

  生:感觉有气势,场面很宏大。

  师:说的真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 ,笔锋一转,又回到宏阔的场面上。这三句诗有细微的都市风景描写,又有宏阔的居住场景描绘,细微与宏阔的巧妙组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都市全景图”(板书:都市图)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开篇两句话:一总写杭州都市之壮阔,一细写杭州都市之景美;一是厚重如山,一是轻灵如水;一是气势之大,一是画面之微;这种对比鲜明的写法,难道不让我们震撼吗?

  师:让我们震撼的还有下文,我们来看看下文作者是如何体现“形胜”的。和它相照应的句子是:

  生齐读:“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师:这一句写的是什么?

  生:钱塘江潮。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

  师:解释的很好,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云,突出了数目的茂密。。古人写作讲究炼字,特别是动词的选择。这句话中你觉得那个词用得最有气势?

  生: “卷”

  师:为什么?

  生: “卷”显得很棒有力量,很壮观。

  师:说得很好,说到“卷”,我不禁想起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一个是豪放派大师,一个婉约派高手,虽异曲却同工,真是心有灵犀啊。一个“卷”字写尽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一幅雄伟壮丽的 “钱塘江潮涌图”(板书:潮涌图)如在眼前。我们来齐读三遍,一遍要比一遍有气势。

  生:读

  师:很好,气势读出来了。

  师:写繁华的是哪句话。

  生读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注意“列”和“盈”字。

  生: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华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奢华。

  师:说的太好了,“列”和“盈”解释的很好。作者为什么选用“珠玑”和“罗绮”两个意象来写。

  生:我觉得这两个都很普遍。市场上陈列的都是珠玑,普通百姓家都能“户盈罗绮”,更能突出杭州城富庶。

  师:很好,市场上陈列的都是珠玑说明了,杭州商业之发达;普通百姓家都能“户盈罗绮”,更能突出杭州城富庶。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作者仅仅选取了珠宝、服饰两种意象可谓匠心独运。给我们奏响了一曲都市繁荣富强的乐章,(板书:繁荣图),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师:上阕中柳永以他如椽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绮丽的城市风情图,有“怒涛卷霜雪”的气势磅礴;“十万人家”的宏阔壮丽;“户盈罗绮”的富丽堂皇。让我们流连忘返,沉浸其中。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上阕。

  师:大家读得很好,气势出来了,感情也把握的到位。柳永带有*民视角的"眼界和归属感使他更能恰切地体察到城市的盛名之象,并非仅仅来自煌煌高堂与富豪之家,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体,而那些安居乐业的“参差十万人家”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他们的生活与审美才真正代表着这座城市。所以在下阙,柳永又以他清新秀丽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居民生活画卷。

  师:我找为女同学读一下,注意要读出感情,要有诗情画意感。

  生读

  师:读的很好,有诗情画意的味道。上阕写钱塘胜景用美丽壮阔来概括,那么下片写人民安居用什么字来概括?

  生:安详的、悠闲优雅愉悦欢快等等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羌管弄晴”句,“千骑”句。

  师:这两句表现了谁之乐?

  生:百姓和官员。

  师:词中哪个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百姓乐的情态?词中哪些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百姓乐的情态?

  生:嬉嬉、吟赏。

  师:找的很准确

  师:由“嬉嬉”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

  师:让我仿佛不仅听到了采莲少女清脆欢快的笑声,也仿佛看到了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舒展的皱纹。歌声和笑语是最能体现幸福感和打动人心的。一个“嬉嬉”就把杭州市民欢乐祥和的安居乐业的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安居图)

  女生读

  师:“吟赏”什么意思?“烟霞”什么意思?

  生:

  师:一个陶醉于自然山水的地方官员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吟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官员(板书)“宴游图”。读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从中你能悟道点什么吗?

  生:我觉得官员的乐不但有观赏自然景物的乐,还有看到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

  生:我觉得,在这里柳永有一种恭维的味道。

  师:说的不错,这是一首投赠诗,所以不免有一种恭维的味道。

  师:下片以写人物活动为主,那么这些人物活动的场景是在怎样一种美丽的景色中展开的。

  生读

  师: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写这幅画面。

  师:描写的很优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在这里柳永用他极为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景秀丽的“湖光山水图”(山水图)

  师:下片中“三秋桂子”的西湖美景,“嬉嬉钓叟莲娃”的百姓,“吟赏烟霞”的官员,这里人与景物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太*盛世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图画。

  师:天才的柳永用他的如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就像一幅巨大的卷轴,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写到这里,诗人对杭州的赞美也到了高潮,他情不自禁的高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这一句,照应开头,收束全篇,使诗歌更严谨。

  一个“夸”字,道尽了诗人无尽的惊叹、喜爱、赞美、艳羡等情感。读到这里,老师也禁不住想夸一夸现代的杭州美景了。

  展示教师作品。

  望海潮 · 杭州记游

  余晓维

  千年故都,江浙余杭,丽日晴放光华。西子沐新,淡妆浓抹,水清山秀日斜。绿树笼堤沙,清波出芙蓉,远天红霞。清歌悠扬,霓虹幻彩,放奇葩。

  今番画舫重游,赏三潭秋色,*湖浪花。东坡醋鱼,虎跑香茶,味美水香色佳。梅坞访茶农,西溪寻桂花,融融洽洽。共祝今日钱塘,盛世更繁华。

  总结:《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无怪后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幻灯片) 冯煦: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ào)处能*,状难状之境,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北宋巨手柳永,以其瑰丽的诗篇、绮丽的词章,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尽情诵读吧。

  学生齐读,下课。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7)

——《阳光》课堂实录3篇

《阳光》课堂实录1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像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儿。闻闻,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看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学生闭上眼睛,听得陶醉了,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

  师:孩子们,美吗?让老师也来分享你美好的想像.谁先来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把天边的云儿都给染红了。

  师:祝贺你!你的想像可真美!

  生2:我看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得很美,蝴蝶都在花儿上跳起舞来。

  师:能想像出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舞蹈,了不起!

  生3:我看到了可爱的鸟儿正在树枝上唱着歌儿,鸟妈妈听了可高兴了。

  生4:我想到了阳光下的公园最美,小朋友在玩耍,爷爷奶奶在打太极拳,叔叔阿姨在跳舞,嘿,真热闹!

  师:是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活力,我们喜爱阳光,也感谢阳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响亮地):想!

  师:那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课文吧!

《阳光》课堂实录2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像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儿。闻闻,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看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学生闭上眼睛,听得陶醉了,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

  师:孩子们,美吗?让老师也来分享你美好的想像.谁先来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把天边的云儿都给染红了。

  师:祝贺你!你的想像可真美!

  生2:我看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得很美,蝴蝶都在花儿上跳起舞来。

  师:能想像出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舞蹈,了不起!

  生3:我看到了可爱的鸟儿正在树枝上唱着歌儿,鸟妈妈听了可高兴了。

  生4:我想到了阳光下的公园最美,小朋友在玩耍,爷爷奶奶在打太极拳,叔叔阿姨在跳舞,嘿,真热闹!

  师:是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活力,我们喜爱阳光,也感谢阳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响亮地):想!

  师:那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课文吧!

《阳光》课堂实录3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读了这一段,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我懂得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高了。

  生:我懂得了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

  师:“更绿”、“更高”是什么意思?请你们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读一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1:“更绿”“更高”就是比原来绿、比原来高。

  生2:我知道了小树在阳光下生长,所以“更高”了。

  生3: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更绿”了。

  师:你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3:我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看到的。

  师:能从课外书上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好!

  (引读第一、二句,学生再次朗读,加以体会。)

  师:可见,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比原来更好了。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好了呢?大家学着课文里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_______的_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

  生1:地里的茄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紫了。

  生2:地里的辣椒,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3:地里的西瓜,因为有了阳光,更大了。

  师:除了地里,也可以说说其它地方。

  生4: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5:路边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6:公园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也更香了。

  师:除了植物,也可以说说动物呀!

  生7:草原上的马,因为有了阳光,跑得更快了。

  生8:山上的小兔,因为有了阳光,变得更可爱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动物说得更可爱一些,就好像我们看见了他们一样。可以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边比划着边述说着。)

  生9:花园里的小蜜蜂,因为有了阳光,更忙了。

  生10:树上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叫得更欢了。

  师:这个“欢”字用得好!让我们也看见了小鸟开心的样子。

  生11:校园里的孩子,因为有了阳光,笑得更开心了。

  师: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诗人,说的句子真美!书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能找出来吗?

  (指名读、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妈妈装首饰的盒子里铺着块锦缎,我带过来给大家瞧瞧。

  (学生见了皆赞叹不已。)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1:锦缎是用丝绸做的,摸上去滑溜溜的,很舒服!

  生2:锦缎在阳光下会发光,非常漂亮!

  生3: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真不错!为了奖励各位小朋友的出色表现,请你们观赏一条锦缎般的小河。

  (出示挂图“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师:阳光下的小河真美呀!其实,何止是小河美,阳光下的景色都很迷人。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8)

——小学体育的课堂实录

小学体育的课堂实录1

  一、导入

  师:立正,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师:有没有不舒服的同学,不舒服及时告诉老师。

  师:同学们,2008年在我们国家举行了哪一件体育盛会呀? 生:北京奥运会。

  师:对了,看来大家都对北京奥运会都很了解哦,那好吧,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认识了哪些*的运动健儿呢?

  生A:姚明,生B:刘翔,生C:郭晶晶,等等。

  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运动健儿。那么你们想不想也要像他们那样呀。

  生:想。

  师:那么我们就要从这节课开始,更加刻苦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吧。

  生:好。

  师:全体听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全体都有,1至2报数!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走!(动作要迅速,有力)二列横队变一列横队——走!原地踏步——走!(动作有力,口令要响亮,手臂有力)生:1—2—1,1一2—3—4。

  师:立—定!同学们,现在大家跟着老师像刘翔那样,在草地里一齐飞翔吧!(各小组长带领队员在草地里进行蛇形慢跑)同学们,要注意安全。

  排成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活动开各个关节吧。

  上肢运动(4个8拍),扩胸运动(4个8拍),体转运动(4个8拍),腹背运动(4个8拍),跳跃运动(4个8拍),整理运动(4个8拍)。

  二、共同探讨

  1、起跑、加速跑、快速跑。

  师:好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活动了,接下来,老师有个问题,想大家来帮忙解决。参加50米跑,你想跑得快,那么有哪些因素来决定它呢?

  生A:起跑,生B:冲刺,……生N:加速阶段。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起跑接加速跑到快速跑的技术。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学好?

  生:有。

  师: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们所认识的哪些起跑的姿势?

  生A,生B,生C,生D,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的起跑姿势,各有不同。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他们四个的起跑姿势,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比较好吧。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起跑接加速跑的练习,我们分成四路纵队,四人为一组,听到口令后,就快速向前跑,跑到指定的标志物就停下来,从两边走回来,排到队伍的后面,准备进行第二次练习。

  (请技术好的"同学展示。)

  2、冲出“包围圈”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游戏。名叫:冲出“包围圈”

  方法:学生拿着标志物A绕过障碍物跑到指定地点放下A,然后拿着标志物B,原路返回交给同组同学,依次类推。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那我们开始吧。

  学生开始进行游戏。教师巡视,并鼓励学生。学生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励。

  三、宽庆

  师:同学们,本节课大家都很认真,很积极,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放松性情吧。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听到老师的喊出来的数字后,大家便就近抱成团。

  (放松游戏开始)

  师:同学们,本节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啊?生:加速跑,起跑……

  师:看来,本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少哦。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老师带学生*室。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9)

——确定位置课堂实录

确定位置课堂实录1

  【课堂实录】

  一、活动引入

  师:今天上课,徐老师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叫“找位置”。

  看一看你的卡张上的座位,能找到吗?有什么问题的,可以找同学帮忙,也可以找老师帮忙。

  (有同学有困难,去找教师了。)

  师:有困难可以找同学帮忙。如果找不到的,你可以帮他指一指。

  第一个问题:

  第三组,第几个,第几个没有写,能找到吗?

  看一看第三组,还空一个,应该是第三组,第2个。

  第二问题,第四个,第几组,没有写。

  第三问题,什么也没有写,这时班上只有一个空位,当然也可以确定了。

  (板书课题)

  〖评析:课伊始,徐老师就设计了找位置的互动游戏,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加入到了找位置的互动活动中来。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来讨论解决,充分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

  二、探究新知。

  1、师:刚才一开始,为什么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

  生:因为它们有些数字没有写?

  师:有的只写第几个?有的只写第几组?有的什么也没有写,当然不能站了。

  提问:坐在第1组第1个的是谁?(请第2组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组第2个同学举手,谁挥了两次的),坐在第3组第5个的是谁?坐在第5组第3个的是谁?班长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体育委员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一个的朋友,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你还能怎样说:

  师:你可以说出姓名,大家说出位置,也可以说出位置,大家说出姓名。

  生:第四组的第1个。

  其它说姓名

  生:第五组的第1个。

  其它说姓名

  生:姓名。

  其它学生找位置,说出位置第八组第5个

  生再说。

  师:刚才同学在说位置时,用得是什么的说法啊。

  第()组第()个。

  〖评析:利用活动中呈现出的难点问题来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并能组织学生根据位置的关系进行学习,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归纳出“第( )组第( )个”的话来表示位置。〗

  2、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电脑放小猴的说话,我排在第一排第1个。

  师:它是用得什么说法,,是第几排第几个。

  出示熊的说话。

  师:你是怎样说排的。怎样数个吗?

  生:横着是数排的。

  生:竖着是数人的。从上向下数。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可以从左向右数。

  师:小猴是第一个,那应该从什么方向数?(从左向右)

  师:每排是几个?

  师:老师说动物,你能说出它是第几排第几个?

  小兔?

  生出错。纠正:第四排第一个。

  说对了,给予鼓励。

  小猪?

  生:第三排第5个。

  师:请你选准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你说它的位置,请同桌猜猜你最喜欢的动物是谁?猜对的就点点头。

  学生自由猜

  都猜对的,给徐老师笑一个。

  师: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了小动物们的位置,从前向后数排数,从左向右数第几个。

  〖评析:在学习了利用“第( )组第( )个”的话来表示位置的关系后,徐老师又设计了小动物做操图,用之前的方法来进一步学习,并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小动物的位置。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我们一起进入它们的宿舍,去看一看

  小猴,第二层第3号房间

  师:你能根据小猴这句话,你能推出从那边说第几层的,从那边说第几号的

  提问说第2组第3个。

  你想不想去拜访拜访这些小动物,你说出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让四个人猜一猜。

  学生猜

  猜对的,挥手说。

  2、这些小动物添置了很多的图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同学想一种说法,来确定图书的位置。

  师:第二组第1个小朋友说一说。

  生:第一排第二本书,

  师:第一排,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生:第一格,

  师:还有吗?

  生:第一层,

  师:我们习惯用第几层,我们就用第几层第几本吧。

  学生找一找。

  师:从那边说第几层,从边说第几本的?

  学生说。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生:第三层第5本,

  其它说书名。

  生:我喜欢第一层倒数第一本。

  师:这位学生与老师不同样,如果用老师这样的说法,应该是?

  用老师这种说法,可能数错,如果遇到这种正着数比较麻烦的时候,我们可以换过说法。

  生:第二层第2本

  生:第三层最后一本(错误)

  师:再看清楚了。

  纠正:第三层倒数第二本。

  师: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方法不止一种。只要大家都明白就可以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我们可以说一说。

  学生读板书

  3、游戏:找地雷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地雷。

  电脑出示。

  第一排那儿?用手比划一下。

  老师把鼠标移到什么位置,你就说一说,这个位置,然后猜一猜后面有没有地雷。

  看一看有没有。

  找一个小朋友上台来试试。

  生找一个格子,然后让他找一个同学说。

  生:第四排第四格。

  猜一猜有没有

  其它同学考一考它,你们说一个位置,让它把小手放在位置上面。

  生:第一排第一号

  师:老师要求提高速度,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是第几排第几号。并猜一猜有没有地雷。

  老师移动的,学生猜。

  4、生活中的确定位置。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需要确定位置的。

  生:我们家的楼房

  师:我家住在303。

  电脑出示楼房。

  生:学校班级也是的

  师:还有的吗?

  生:我家的书架也是的,很乱的。

  师:你怎样才不弄错。

  生:如果你要出去游玩的话,如果不记得房间的号码,就找不到房间了。

  生:看电影的时候,买门票时的就会告诉你第几排第几号了。

  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告诉你的?

  生:不是,给我们排好的。

  〖评析:在学习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后,徐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通过带学生去小动物的宿舍、参观小动物的图书、找图书的游戏、以及到生活中的确定位置等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使学生对于理解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号等表示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5、理解单、双号。

  出示电影院,

  让学生理解单号,双号

  师:他们从那个门进去,方便一些呢?

  生:男小朋友应该走单号,女小朋友应该走双号。

  生纠正。

  师:单号与双号是指什么?(是指座号)

  电脑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图。

  让学生在电脑上找一找。

  师:其实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如果今天的这儿需要确定位置,来这么多老师,你们怎么能让老师们坐的这么整齐吗?

  生:给他们一张座位纸。让他知道自己坐哪。

  ……

  〖评析:生活即数学,在此处,徐老师巧妙的利用了电影院的座位的单双号的特点,让学生接触理解表示位置的不同方法,并能根绝这样的表示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身边的数学问题中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来寻找解决的方法。〗

  6、游戏:找秘密。

  师:我们再做一个小游戏,找秘密。

  找一个,涂一个,把要求涂颜色的地方都涂上。涂完后你就会发现一个秘密了。

  看谁第一个知道这个秘密的。

  展示学生涂色的作业。

  ……

  〖评析:在一节课将近尾声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即将退却,此时徐老师又设计了找秘密的游戏,激发了学生渴求探索秘密的兴趣,自觉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来,在这样的涂色游戏中,学生为了能知道秘密,在涂色的过程中充分内化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至课后。〗

  【总评】

  听完徐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后,我们不难发现:徐老师注重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座位问题,创设了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寻找位置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学生有了疑问后,徐老师抓住这一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了利用“第几组第几个”等形式的语言来表示位置。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理解。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表示位置关系的`方法后,徐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之后,学生熟练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也体会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菁选5篇)(扩展10)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

花瓣飘香课堂实录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花瓣飘香

  师:再来读一遍,看看你们能读得让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吗?

  生齐:花瓣飘香

  生议论:哇,我真的闻到了呀!

  『教师没有具体指导如何去读,但第二次学生已能把课题读得很美。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课文的录音。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吗?

  生齐:懂事

  师板书:懂事。

  师: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

  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生: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她很心疼她的妈妈。

  生:我从这里看出来,“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很爱花。

  生:她听爸爸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生:而且她在说的时候,“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看得出她很真诚,很懂事。

  『通过读书,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交流后,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体会“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主要是从小女孩说的话里面体会到她的懂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几句话。

  出示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师: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生:这是别人种的,她舍不得都摘了。

  生:别人种得很辛苦,她舍不得都摘了。

  生:因为花很美

  师:你怎么知道花很美的?这是一朵怎样的花?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红艳艳的花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生:而且还是“带着露水的”。

  师:你们真会读书。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

  『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

  师板书:爱花

  师: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出示句子:“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自由读句子。

  师: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生:妈妈生病了,她想让妈妈开心点,病快点好。

  生:她想用花来表示对妈妈的祝福。

  师: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

  生:妈妈会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孩子,你真好,又会学习,又能关心我的身体。”

  生:妈妈一定笑着说:“这些花瓣真漂亮,摸着它像绒布一样,闻起来真香。你看我的病好多了!”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课堂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孩子们读得情真意切。』

  师板书:孝顺

  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齐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吗?

  生:听话。

  师板书:听话

  师:为什么说她听话呢?

  生:他爸爸常常来信叫她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他就按爸爸的要求做到了。

  生: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师:小女孩说话时,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

  生:高兴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激动的泪!

  师: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

  生齐:——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也要说

  生齐:——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词嚼句,做到“入境使与亲”,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

  师:小女孩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和谁在对话呢?

  生:“我”,作者。

  师: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个“我”是个什么人呢?

  生:这是一个神秘的人。

  生:这是一个阿姨。

  生:是阿姨,刚才听课文录音的时候,我听到是个阿姨在说话。

  生:是阿姨。阿姨会了解她的心情,一般,女孩子比较了解女孩子。

  生:不是阿姨,后来不会买花送给她。阿姨的心比较细。

  生:我想这是一个热心肠的阿姨。

  师:你们真会分析,我们就把“我”看作是一个阿姨吧。

  『“我”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研读,自由表达,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愉悦。』

  师:阿姨对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为什么只摘花瓣呢?(生轻轻地读的)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轻轻地”问呢?

  生:“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小女孩摘了花。

  生:如果说得很重,(生模仿),这就在责怪她了。

  生:我从课文里读到小女孩是“惶恐”的,“不知所措”的,再大声,小女孩会吓坏的。

  生:他可能还会吓哭的。这样她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师:我为什么不责怪她呢?

  生:怕她吓跑了。

  生:因为小女孩虽然摘花瓣,但她不是在做恶作剧,是有苦衷的,所以我不责怪她。

  师:你分析得真好,从哪里看出她不是在做恶作剧呢?

  生:她很爱花。

  生:她“小心地摘”。

  生:她还用“双手捧着”,看得出小女孩很虔诚。

  师:你们真能干。

  『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对话,你们来给我安排个角色,好吗?生齐:阿姨。

  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再调换角色读;同桌练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师: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齐读最后一段。

  师: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

  指名表演。

  师:“我” 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回答?

  指名表演。

  『表演是学生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通过表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师: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生齐:不是。

  师:还是什么?

  生:还是她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师:现在谁来读读课题。

  生:花瓣飘香

  生:花瓣飘香

  生:花瓣飘香

  师:嗯,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

  生齐:花瓣飘香。

  『回到课题,再次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师: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生:给妈妈煮饭、洗衣服。

  生:帮妈妈做家务。

  生:给妈妈洗脚。

  生:讲笑话妈妈听,让妈妈开心。

  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的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母亲吧!

推荐访问: 小学数学 课堂实录 菁选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菁选五篇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1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