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14篇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14篇

时间:2022-11-09 20: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14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  摘要: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拟分析新媒体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14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14篇

篇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

  摘要: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拟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规律,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创造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逐渐充盈了我们的感官系统。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毫不夸张的说,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人类生活方式。新的文化体系给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然而,机遇从来都是与挑战并存的,“互联网+”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大街小巷,只要在新形势下把握好要点、掌握好方法、创新好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悄然来临。

  一、辅导员应学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察言观色”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按照此理论,当今无孔不入的新媒体则具有将人类所有感官综合性延伸的趋势。新的时代向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微”时代下辅导员没有敏锐的媒体直觉和洞察力是绝对不符合与时俱进的职业发展要求的。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针”,一定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会通过网络社交工具来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了解学生的需求、想法和行为动机。只有这样,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顺利畅通的从这个“针”的针眼里穿过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察言观色”。

  一从微信朋友圈看学生的心理状态微信的诞生使人们成为了指尖的奴隶,大学的课堂上、图书馆里、食堂饭桌前,大量的“低头族”摆弄着手机,刷着朋友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被年轻的大学生所青睐,他们习惯于通过朋友圈来了解周围人的生活、通过公众号来了解当今的世界。与此同时,他们也习惯通过微信朋友圈来发表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且感性往往大于理性,因此当遇到问题时他们第一个想法往往是发泄,由于微信朋友圈具备实时性、及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往往会成为他们发泄的最佳途径与第一选择。

  二从个人博客博文看学生的成长历程与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信息展示模式相比,博客的特点在于它的稳定性、持久性、全面性与深刻性,不是每一位同学都有博客,因为在以

  “快消模式”为主导的当今时代,只有内心足够沉静或情感极度丰富的人才会长期的坚持热爱博文写作,所以我们应当关注每一位拥有博客并且能坚持在上面写作的学生,他们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从或青涩或成熟的文字中,我们会了解到他的过去、他的梦想、他的家庭、他的爱情、他的挫折、以及他的彷徨,同时我们还会收获到他成长的轨迹,通过阅读他几个月来、甚至几年来的博文内容,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思想脉络与心理发展曲线。

  三从微博使用情况看学生的兴趣爱好微博与微信都是“微”社交的代表,但二者也有鲜明的区别,如果说微信像是一部现实剧的电影,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和生活,那么微博则更像是一面镜子,它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和场景。一些社会上热议的热门事件和话题往往都是在微博上率先爆发出来的,比如“叶良辰”事件和明星离婚事件等,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对这些公众事件所持的态度会在他们转载、评论的微博中有所体现,我们的学生所关注的微博好友、大V的数目和类型等直接反映着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是个人价值观的折射。四从播客、小咖秀的作品上传看学生的气质个性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播客、唱吧、小咖秀等能够展示用户才能、彰显气质个性的软件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或电脑里,他们时而在“播客”中发表一段个人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论,时而在“唱吧”里高歌一曲反映当前心境的曲目,时而又在“小咖秀”上来一段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COSPLAY。这些五花八门的软件、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为我们全方位了解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平台和渠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个人秀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品味、心态和习惯等。

  二、辅导员应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谈心谈话”

  过去,辅导员谈心谈话只能依靠面谈,随着手机的出现和普及,短信谈话也成为了主要谈心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盛,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平台开始走向多元化,新媒体平台为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提供了便捷的窗口。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隐匿性许多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扰时其实并不是不想寻求辅导员老师及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帮助,他们其实非常想找师长倾诉苦闷和烦恼,但由于担心“自我暴露”,所以常常放弃了心理咨询的念头。现在的高校全都配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前去心理咨询的同学并不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同学们对面对面的谈话与咨询服务有所顾虑。新媒体社交软件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虚拟性,ID可以随心情而设定,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可以匿名找辅导员老师或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倾诉,这种方式缓解了面对面说实话的尴尬,交流的真诚性会大大提高,也从而激发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主动性。

  二实时性新媒体的标签是快速、及时和便捷,新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是天涯海角,也仿在指尖。只要一段语音、一个视频连线、或者简单几个文字输入,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以秒速取得联系,这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无论对学生还是辅导员来讲都是双赢的沟通方式。在对特殊问题学生的关注和追踪方面,新媒体的实时性同样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MSN等社交平台密切监控

  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行踪及心理状态、情绪起伏,甚至在情况危急时可以用一些专业的定位软件等追踪因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异常、发生突发事件的学生的运动轨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争取时间即等于争取生命,对事件的早期干预大有助益。

篇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亲爱的同学们: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我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我们难以适应。因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可以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消除我们的心理差距,使我们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篇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对策

  摘要:近期在校园里发生的震惊社会的事件,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尤为迫切的问题。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运用适当方法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应对策略课题: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思政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10364)的阶段性成果。1995年清华大学铊盐投毒事件、2004年马加爵案、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一系列发生在大学校园里震惊社会的事件,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教育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1.有助于大学生正确面对自己人的成长过程,往往是围绕着个体对自身的认同进行的,心理健

  康的人,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正确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

  2.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学阶段不仅要学习知识、发展潜能,还要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心理健康能使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科学地看待理想和现实,提升自我意识,调节个人情绪,正视挫折和压力,提早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个人成长道路,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定位,为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群体拥有健康的心理,可以优化社会心理环境,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稳压器和润滑剂的作用。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必须正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为这些不良心理不仅影响其个人发展,也损害学生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社会功能,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1.个体因素进入大学阶段的个体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稳定,对社会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大学生情绪变化具有冲动性等特点,

  这就使得他们的情绪起伏过大,摇摆不定,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进而使他们容易走向极端。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存在自我认同危机,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好诸多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对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则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环境以及对自己地位变化的适应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当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时会导致心理障碍。3.社会因素现代社会处于多元文化交叉、多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大学生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重价值选择,常常陷入压抑、紧张的状态,在人生选择上处于两难和多难的境地。心理的冲突必然带来大学生心理失衡,出现种种不良的反应。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为避免类似投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拓宽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素质教育的体系当中,应该着力于帮助大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环境,正确处理新的人际关系等问题。2.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学校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需要,增加必要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咨询、诊断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各类高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职教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熟,社会阅历的增加,也会使他们对事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4.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依靠现代网络技术,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和教育的投入,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建立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等,利用网络,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各种心理调节的方法,这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篇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1)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社会角色的换位,离开自己熟悉

  的地方而只身一个人到陌生的环境,这让很多大学生产生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大学生,他们经常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敢与他人交往,他们会抑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抑制的情绪得不到缓解,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2)在大学里,我们接触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来自农村,有点来自发达的城市,有的是来自贫穷的家庭,有的是来自家庭环境优越等等,不同的生活坏境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处事风格,性格的迥然不同,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关系上的问题也很多,有些大学生的个性比较要强,总喜欢表现自己,偶尔会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相反地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而言,不善于表达,不喜欢交流,容易产生自闭心理,故此他们容易相互冷漠,甚至仇视打击彼此,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极易产生心理疾病。(3)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可是学习压力依旧很大,可随着大学生的自由时间多了,这容易导致他们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4)对于处于青春中后期的大学生而言,身心发展逐渐成熟,而大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自由、宽松的环境,再加之周边男女恋爱关系的渲染,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后,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寻找对象,坠入爱河,可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对爱情和情感的认知与把握能力,故此,当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矛盾,吵架或者是失恋时,轻者则情绪低落,重者则痛苦不堪,心理承受不了,容易产生轻生或报复的行为。(5)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经过四年的拼搏,大学生开始踏上择业、就业阶段,由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和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择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致使他们产生焦虑、无助、迷茫困惑,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则影响就业,重者则诱发心理疾病,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身心健康。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未能够真正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让

  学生们受益目前,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一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体系,开设相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是并没有领悟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内涵,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没有具体化,不仅如此,由于部分高校只是设立几个心理咨询室,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工作制度不完善,工作场所、经费、技术设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覆盖面窄,针对性差,所以导致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并未起到预订的效果,而且很多高校学生纷纷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反映,他们根本不知道学校的咨询室的具体位置。另外,在学生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很多人以为:“谁去心理咨询室谁就有心理疾病,故此造成很多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不敢去咨询室咨询,长期下去,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2)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比较缺乏,大多数学校除了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教师外,其余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学院行政领导兼任,导致咨询工作与大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脱节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大学阶段是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个体生理

  发展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今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掌握专业技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必要先决条件。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要形成完整的人格系统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协调发展,就必须得及时调整和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断地克服障碍,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大学生作为国家主要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力量,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力量,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到他们能否正常学习,健康的生活,而且还关乎到他们是否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能否迅速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日益剧增的竞争压力,能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否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所以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确保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四积极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1)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各种传媒

  工具,有效地穿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得到真正的普及,增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2)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问题而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而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及时纠正他们的认知偏差,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开展相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大学生选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3)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学校应当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进行分类,逐步确定目标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跟踪指导,例如对于来自贫困地区或者残疾的学生,进行心理创富和心理辅导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人生,全面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4)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技术性、技巧性强的工作,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品德、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严格的执业要求,i所以加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强心理咨询师的队伍建设并遴选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这样才能保证咨询工作的有效进行(5)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课程安排,优化心理咨询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模式,把心理学相关课程转变为必修模式,并列入教学计划,深入探索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形成校-院-班的心理督导模式,同时,培训一些学生心理咨询师,开展一些心理去为活动,深入学生其中,向同学传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现状,对症下药。

篇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一)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

  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

  一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

  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

  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

  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你的人生雨季撑起一把伞——大学生应如何应对挫折(二)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一生,会经历很多风雨.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所谓“风雨”可能意味着竞选的失败、恋人的分手、经济上的困难、考试的挂科、违纪的处分等等……。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激励我

  们成长,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把挫折比喻为人生的风雨,把大学时代比喻为多雨的季节,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该及时的扪心自问:我该怎样面对雨季,我的伞在哪里?(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

  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

  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总之,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却是我们对它

  的屈服.对付挫折有许多办法,可以尝试着踏平它,跨过它,既不能踏平也不能跨过,就绕过它.有些挫折是不能磨平消尽的,对待它的根本方法是正视它感悟它。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我们就踩过泥泞,走过雨季,迈向成熟擦亮心灵之窗:大学生心理健康(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

  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

  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

  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

  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

  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

  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

  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

  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

  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

  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

  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

  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篇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论文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大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加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入手,重点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曾做过一项调查: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适应良好,乐观向上,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上,一方面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理念,让大学生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心理困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优化大学生个性品质,促进潜能开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共同关注的新课题。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分类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专家们指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至少包含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应该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能够符合社会要求,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状态可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个层次。心理困扰属于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属于不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大多数人多数时候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但由于现实生活、学业、家庭生活中受到压力,遇到突发变故或遭遇挫折后,会引起内心的冲突从而处于心理失衡状态,当困扰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又自行恢复到健康状态;但若困扰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经受过心理困扰,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主要是环境适应、自我认识、学业发展、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择业困惑等发展性问题,表现为:依赖性较强,独立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自制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情绪调控能力

  弱,耐挫折能力差。形成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受家长保护过多;另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制度有关,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心理成长,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对等;再者是当下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使大学生时时处在各种竞争压力之中。当已形成的心理困扰不能自行解决,又不能得到老师、亲友的帮助而及时解决时,则可引发心理冲突,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造成危机事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和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学会化解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健康是相互作用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可以引发多种身体疾病,可见,心理状态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具备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就会取得更全面的发展,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纳入高校的基本教育功能之中,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四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需要

  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否具备调解心理困扰,化解内心冲突的能力,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对待家人,是维护家庭幸福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也是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学生学会自助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出现偏差,要改善状况就要从改变认知、改变心态开始,只有自助,才是走出心理困境的唯一出路。大学生掌握

  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客观的评价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消除焦虑和自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

  二高校注重培养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个体心理咨询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是决定个体咨询有效程度的核心因素。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二是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高校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要配备齐全专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高校尽快构建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杀人等严重危机事件逐年增加,高校急需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增强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包括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组建心理危机信息网络,创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等。

篇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院系:西方语学院德语1503班学号:2015000527姓名:吴赫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

  基工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良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1。从主观上来看,广大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

  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很难科学准确地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容易左右他们的思

  想和行为,从心理上他们也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果在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特别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

  2。从客观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经历的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往往是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多,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这些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

  二、心理健康问题分类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

  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问题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

  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

  2)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中学时代,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进入大学后,沿着中学的惯性学习,尽管成绩还算理想,但学习虽然努力却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学而无所获。"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3)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他们的负性情绪,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生活,“小学、中学都是尖子学生,到大学生后一下子变为普通学生,个人约束力又差,自制力弱,大学期间较为放任,因而学习差了”;“虽然学习上很尽力,上大学就是为了求学,而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因而感到很自卑,也十分压抑。”调查中有42%的学生经历过考试失败,我们随机抽查了一个

  30人的大四工科班级成绩,在七学期中,有63门次不及格,人均2。1门次,不能不引起重视。4)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对还没有学的课,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因而出现了专业课、基础课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技能类课程如计算机、外语、股票各种各样的证书班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明显对比。“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学生充分了解到市场对各种证书的青睐,因而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去追逐各种有用的证书.2、情绪问题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学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下表所示:大学生的负向情绪高于正向情绪,值得引起重视。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刚进入大一,心理素质很重要。踏入大学

  那种新鲜感还未褪去.如何调整心态变得身份重要。可以把心理健康重要性分成三点来讲:

  1。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据国家教委1989年对12.6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

  23%。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2.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正确择取,从而不迷失人生方向;拥有健康心理,能使我们面对急剧变化和发展的机会,学会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从而更好地立身于社会,在社会中得到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3.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l)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

  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总结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治标治本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2]俞国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彭飞。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篇八: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院系:西方语学院德语1503班学号:2015000527姓名:吴赫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

  基工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良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1.从主观上来看,广大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

  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很难科学准确地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容易左右他们的思

  --

  --

  想和行为,从心理上他们也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果在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特别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

  2.从客观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经历的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往往是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多,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这些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

  二、心理健康问题分类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

  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问题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

  --

  --

  习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

  2)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中学时代,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进入大学后,沿着中学的惯性学习,尽管成绩还算理想,但学习虽然努力却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学而无所获。”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3)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他们的负性情绪,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生活,“小学、中学都是尖子学生,到大学生后一下子变为普通学生,个人约束力又差,自制力弱,大学期间较为放任,因而学习差了”;“虽然学习上很尽力,上大学就是为了求学,而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因而感到很自卑,也十分压抑。”调查中有42%的学生经历过考试失败,我们随机抽查了一

  --

  --

  个30人的大四工科班级成绩,在七学期中,有63门次不及格,人均2.1门次,不能不引起重视。4)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对还没有学的课,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因而出现了专业课、基础课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技能类课程如计算机、外语、股票各种各样的证书班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明显对比。“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学生充分了解到市场对各种证书的青睐,因而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去追逐各种有用的证书。2、情绪问题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学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下表所示:大学生的负向情绪高于正向情绪,值得引起重视。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刚进入大一,心理素质很重要。踏入大学那

  种新鲜感还未褪去。如何调整心态变得身份重要。可以把心理健康重要性分成三点来讲:

  1.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据国家教委1989年对12.6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

  --

  --

  20.23%。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2.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正确择取,从而不迷失人生方向;拥有健康心理,能使我们面对急剧变化和发展的机会,学会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从而更好地立身于社会,在社会中得到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3.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l)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

  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

  --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总结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治标治本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2]俞国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彭飞.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

篇九: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

  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

  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

  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2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加快,竞

  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

  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是当代社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其次,要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那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使其能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掌握心理素质相应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勤奋是一种可以吸引一切美好事物的天然磁石。

篇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3000字)

  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

  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

  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

  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

  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

篇十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P>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己为各高校所重视,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篇一《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一育在我国也开展多年,各个高校也都在探索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己为各高校所重视,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1]

  第二,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

  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2]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初级功能――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中级功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调节能力;高级功能――充分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情绪调整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第一,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闭锁性心理与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更关心别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分析别人的活动时,更多地着眼于思想、情感和个性品质,并借助于对别人的分析来认识自己的心理品质,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的区别。自己具有了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各种生活体验,这种思想和情感体验,又不能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而且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强,就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心理特点与别人存在着差异,使他们感到没有知心人可以谈心或倾吐真情,就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藏起来,以致产生孤独感,因而产生了闭锁性心理。但是,他们又迫切期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成人的帮助或与同龄的知心朋友交流思想、感受、愿望和理想。于是,形成了一对矛盾。针一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细心观察大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年龄特点,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又提升了教师的威信。

  第二,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渴求知识,求知欲强烈,无论社会领域或自然环境领域中的一切,他们都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探求究竟。但是由于辨别力低,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积极的、有益的,哪些是消极的、有害的,以致良莠不分,把错误的事物也接受下来。这样就产生了求知欲强和识别力低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导大学生要勤学多思,增加判别力,特别是对课外读物,要用正确的观点,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帮助他们培养自制力,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3]

  第三,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思维能力使大学生能从现实的具体条件出发,把自己所获得的感性印象,抽象地、概括地反复思考。同时,由于大学生对未来的热烈向往,想象比较丰富,往往离开现实条件构想自己未来的前景,这样,就形成一个理想的我。远大的理想为大学生的生活指明奋斗目标,但是理想与现实不一定完全相符,当他们感到达不到自己理想时,就与现实发生矛盾。如果他们对这一矛盾,不从自己本身的思想认识、智力特点考虑问题,就会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夸大,而对现实不满。针对这一矛盾,应该提高或降低学生的抱负水平,对抱负过高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他们的抱负水平,使他们的自我评定与现实的可能性联系起来;对抱负过低的学生,可适当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阻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军.关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刘春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3]何光耀.谈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

  杨玮奇(198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文

  感谢您的阅读!

篇十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P>  大学生加强心理安康教育有什么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开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的同时,也关注着安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随着社会的飞速开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心理安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心理安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开展安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开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开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开展,是以安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根底的,一个人心理安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开展的实现。

  心理安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剧烈的竞争,辞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安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安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根底。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安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

  锻炼自己的社会交流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根底。

  心理安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安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泼、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安康成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立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开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安康和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安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因此,重视和探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安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个体能够适应开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响,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安康的根本特征。

篇十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P>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论文摘要:心灵境界也包括一个人的道德高度,人生要做的是境界的提高,然后是才能。心灵境界的提高会让一个人步入社会后,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概况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正在逐年增加,调查中47%的大学生存在轻微心理问题。而且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单一化。2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压力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要大得多。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1焦虑。有大约47%的大学生出现过焦虑的情况,比例较大。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焦虑。大一新生主要是由于入学的适应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大二的学生较少出现焦虑,适应较好。大三的学生会出现焦虑是因为要面临很多抉择,为就业做准备还是为考研而准备,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对未来很迷茫。大四会有更多人焦虑,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有680多万,就业压力是他们焦虑的主要原因。2人际关系敏感。本次调查发现有213%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女生中人际关系敏感的多于男生,所有年级中大一的最多。从性格上说,大部分的女生是比较内向的,男生一般热情开朗,外向、活泼。因此在交流的时候男生一般都比较主动,也敢于与新的同学交流。3强迫、恐怖、敌对。由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169%的大学生有强迫、恐怖、敌对的状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亲家庭、童年的痛苦经历、自卑心理等。4偏执。总体上大学生人群中有偏执症状的有406%,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对此都有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主流文化日渐衰微,非主流文化却肆意蔓延,当今社会太多的人过于追求个性,

  2

  过于标新立异。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迷失,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5抑郁。此次调查有51%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造成大学生抑郁的原因主要为:①学习压力。大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科目繁多,繁重的学习让不少大学生身心憔悴。②情感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们正处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一阶段,离开父母后,很多学生在“心理断乳期”不适应。还有就是不少大学生谈恋爱,很多大学生失恋之后,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情感的纠葛让他们对现实失去希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抑郁。③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中国的父母历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期望过高,使得不少大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自然会为此而担忧。

  3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宿舍就像一个家庭,在宿舍里大家友好相处会让彼此情同兄弟姐妹,宿舍这个集体会给每一位成员归属感,满足大学生们对归属感的

  3

  需要,也会满足成员们对爱的需要。同时宿舍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在必要时给予成员鼓励。2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治疗。在此次调查中很多人在室友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困难时,都会主动帮助并倾听室友的心声,这不仅使得宿舍内更加和谐,也使得室友的心理问题得以早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有相当多的案例说明了,宿舍内的“团体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团体治疗”就是需要宿舍内的所有成员参与,配合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治疗。同一个宿舍的室友彼此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较深,这是心理咨询师不容易做到的,且心理咨询师不能时刻在患者身边,但患者的室友可以。

  4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1心理健康为宿舍内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他会尊重理解身边的每一位人,遇到问题他也会冷静理性,这使得他能够平等对待他人,善意的与人交往。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宽容,心胸狭隘或是对他人有敌对的心理,难免产生冲突。在我们

  4

  的调查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更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也很少与室友产生矛盾。

  5对策51学生①提升个人修养。提升个人修养包括对我们内心境界的培养,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变化,要保持内心的平和,追求心灵的和谐,待人温和。②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有60%至65%。很多学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或“小皇帝”,这必然会使得他们总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周围人的感受,学会体谅他人。③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在宿舍内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交流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交流会化解矛盾,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促进和谐。④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不管是个人的烦恼还是宿舍内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辅导员、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历比我们多,自然会为我们指出明路。很多大学生对于情感问题不敢向辅导员和老师请教,怕被批评,其实辅导员与老师是很乐意为学生们排忧解难的。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心情

  5

  极其烦躁,内心无法平复,也应该及时找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不要以为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⑤进行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普遍存在误解,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看心理医生一定有心理疾病,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有这些想法。而且在有些学校,一方面是学校资金有限不能开设心理课程,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们不愿花时间自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不但会使自己变得博学,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调节减压,放松心情。

篇十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P>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时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体措施,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适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1.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家门,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因开支无计划而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不知

  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2.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3.择业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变化,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适应力弱的大学

  毕业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推荐访问: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心理健康 意义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