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5篇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5篇

时间:2022-11-03 13: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5篇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而以机械化和大规模复制产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化环境重视的是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5篇,供大家参考。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5篇

篇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而以机械化和大规模复制产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化环境重视的是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

  中文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加德纳。所属,心理学。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简介。传统智力理论存在两大派别。一是心理计量学派。他们认为。通过因素分析找出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表现的差异决定因素:二是信息加工学派。他们用信息加工构成成分或单元来了解和刻画个体的智力。这两派虽然对智力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均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一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智能理论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测验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反驳了传统智力理论的观念。他认为。智力测验的频繁使用。使得它把人进行了分类并帖上了标签。用来判断人的弱项和短处而非长处。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理逻辑。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在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智力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由此加德纳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在1983年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阐述了他的关于智力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的多元智能理论。此一新兴的智力理论。在理论取向上。既不采取因素分析法以决定智力的构成因素。

  也不采用智力测验来鉴别智力的高低。加德纳认为。现行智力测验的内容。因偏重对知识的测量。结果是窄化了人类的智力。甚至曲解了人类的智力。按加德纳的解释。智力是在某种文人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至于智力内涵中所包括的多元。加德纳认为。构成智力者乃是以下八种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显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

  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按其所列七种能力。如以传统的智力理论观点看。只有前面所列的三种能力。才算智力。后面的四种能力。一向并非智力测验所要测验的项目。加德纳将这些能力综合为智力。这一点。显示出近年来智力理论走向上的新改变。接下所要讨论的另一种新兴理论。在走向上也具有同样特征。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关于智力的性质。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用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

  而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尽管在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身上都存在着这九种智力。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就智力的发展方向而言。以航海为生的文化重视“视觉—空间智力”。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以空间认知和辩认方向能力的相对发达为智力发展的共同特征;而以机械化和大规模复制产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化环境重视的是“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以书面语言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的相对发达为智力发展的共同特征。就智力发展程度而言。智力发展的水平完全受教育和环境影响甚至制约。加德纳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加德纳还认为。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

  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随着智能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所以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

  

  

篇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

  1

  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3、空间智能(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4、身体运动智能(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

  2

  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

  3

  

  

篇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1.语言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

  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4.肢体运作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5.音乐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6.人际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7.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8.自然探索智能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9.存在智能(加纳德后来又补充)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这九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九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拥有这九种智能的全部。正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的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的社会的丰富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和智能结构,就是一个人的特异之处,就是他的特殊禀赋或者叫做天性,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经画过一幅画,讽刺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单一标准要求学生,就像园丁拿着剪刀翦

  

  

篇四: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从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看又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从初中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看存在一刀切的弊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远不符合学生的差异统一的教学目标远不符合现代教育科学规律统一的教学进度远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学业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学生自身的直观因素学校内的因素学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从下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二)多元智能概念的含义1,智能是一种潜能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每一种智能毫无疑问地都有它各自特殊的神经过程,这些过程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大致相似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这种潜能会因为一个人经验上,文化上以及动机上的不同方式来理解.除了极个别,奇特的个体(如白痴天才)外,每一智能不会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正常人而言,智能都是几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的,业余的文化产品的.心理学的研究中,大量的证据证明,人先天具有一种执行某些特定智能运算的预先倾向,大家在学校常常可以发现某些孩子,少年对数字或文字或声音极为敏感,在对某些特定领域的刺激进行反应时速度明显快,并且对这些刺激反应时感到很愉悦.也即某些个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潜能.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倾向(强项,优势领域,弱项,弱势领域等)以及其可塑性,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训练,培养.2,智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肯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等.生产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对所需要的智能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望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言之,就要选择对一个人适合的发展道路.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任何一个个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这种能力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了,那这种能力就绝对无法发展起来.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狼孩,猪孩).智能是个体和他所处的社会有效结合的表现.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三)八种智能的定义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人们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7,内省(自我意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控制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和人选系统的能力.(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1,智能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智能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世界上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他人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是指相对于"单一智能论"而言,人类具有八项彼此独立的智能,而且也指人类智能组合也是千差万别的.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尽管在分析智能时将智能分为七八种,但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的潜能,都依照各自的倾向或所处文化的偏好去动员或连结这些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认真地考虑人类的个别差异.就个别差异而言,加德纳认为有三层含义:①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②我们并没有相类似的心智;③如果我们把这些个别差异列入考虑,而不是不承认或忽略这些个别差异,教育将更有效率.智能多元化的观点提出了七到数百种智能.当然,这些智能的简单结合和重复结合,还会产生不可计数的智能种类.如果再加上以下两个认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就更能证明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于他人的心理.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不相同,我们的性格不同,我们的心理毫无例外的不一样.虽然所有人都具备这些智能,但是没有人(甚至连同卵双胞胎都不例外)的智能强度总和是一样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承认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2,各种智能既独立又共同起作用这八种智能是彼此区别的独立系统,每种智能都源于大脑中的一个独特部分.加德纳说: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却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他举出一些生理学研究的依据来支持这一看法.例如,当人的神经系统受

  到损害时,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受到同样的损害.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会失去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影响音乐,空间,人际能力.如果大脑右半球受损,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加德纳说,八种智能都相对独立地存在于大脑之中,各有不同的神经组织.尽管上述每种智能彼此独立,但在解决问题上是相互作用的,常常需要几种智能在同一件事上共同发挥作用."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3,各种智能是平等的加德纳认为,将逻辑和语言智能置于中心位置,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但从更高的奥林匹亚山上俯视,全部八种智能应有相同的地位.将其中有些叫做才能,有些叫做智慧,就是偏见.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们叫做才能,或者全部叫做智能".人的智能表现在各个方面,每种智能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不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成功才算智能高.加德纳认为八种智能的区分避免了斯皮尔曼智能的一般因素论的局限性.一般因素论强调的一种能力——语言与逻辑能力,实际上只是智能在书面测验的结果,用这种测验的方法测不出主体其他出色的能力.八种智能的区分也避免了智能的差异论的一些问题,因为差异理论没有利用生物学上的任何成果,它只不过是测试成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4,智能的文化性和情境性加德纳还指出,智能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文化背景强调不同的智能组合.在古老的社会,人们很重视身体运动,空间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比如狩猎时期的狩猎技巧和熟知地形,就比学习快速加减重要得多.在现代社会,人们十分关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通常的智能测验也主要测量这两方面内容,学校的考试称这两项是基础的基础.在不久的未来,加德纳预测,由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等因素,作为程序设计的数理逻辑能力和作为自我控制的自我意识能力将会变得尤其重要.5,智能的创造性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对智能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因为创造性就是在新的情境下,解决新的问题,制造新的产品.我们发展多元智能,实质是要培养每个人在新的情境下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这种观点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创新是今天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二)多元智能概念的含义1,智能是一种潜能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每一种智能毫无疑问地都有它各自特殊的神经过程,这些过程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大致相似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这种潜能会因为一个人经验上,文化上以及动机上的不同方式来理解.除了极个别,奇特的个体(如白痴天才)外,每一智能不会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正常人而言,智能都是几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的,业余的文化产品的.心理学的研究中,大量的证据证明,人先天具有一种执行某些特定智能运算的预

  先倾向,大家在学校常常可以发现某些孩子,少年对数字或文字或声音极为敏感,在对某些特定领域的刺激进行反应时速度明显快,并且对这些刺激反应时感到很愉悦.也即某些个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潜能.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倾向(强项,优势领域,弱项,弱势领域等)以及其可塑性,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训练,培养.2,智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肯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等.生产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对所需要的智能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望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言之,就要选择对一个人适合的发展道路.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任何一个个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这种能力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了,那这种能力就绝对无法发展起来.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狼孩,猪孩).智能是个体和他所处的社会有效结合的表现.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三)八种智能的定义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人们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7,内省(自我意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控制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和人选系统的能力.(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1,智能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智能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世界上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他人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是指相对于"单一智能论"而言,人类具有八项彼此独立的智能,而且也指人类智能组合也是千差万别的.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尽管在分析智能时将智能分为

  七八种,但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的潜能,都依照各自的倾向或所处文化的偏好去动员或连结这些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认真地考虑人类的个别差异.就个别差异而言,加德纳认为有三层含义:①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②我们并没有相类似的心智;③如果我们把这些个别差异列入考虑,而不是不承认或忽略这些个别差异,教育将更有效率.智能多元化的观点提出了七到数百种智能.当然,这些智能的简单结合和重复结合,还会产生不可计数的智能种类.如果再加上以下两个认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就更能证明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于他人的心理.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不相同,我们的性格不同,我们的心理毫无例外的不一样.虽然所有人都具备这些智能,但是没有人(甚至连同卵双胞胎都不例外)的智能强度总和是一样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承认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2,各种智能既独立又共同起作用这八种智能是彼此区别的独立系统,每种智能都源于大脑中的一个独特部分.加德纳说: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却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他举出一些生理学研究的依据来支持这一看法.例如,当人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时,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受到同样的损害.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会失去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影响音乐,空间,人际能力.如果大脑右半球受损,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加德纳说,八种智能都相对独立地存在于大脑之中,各有不同的神经组织.尽管上述每种智能彼此独立,但在解决问题上是相互作用的,常常需要几种智能在同一件事上共同发挥作用."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3,各种智能是平等的加德纳认为,将逻辑和语言智能置于中心位置,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但从更高的奥林匹亚山上俯视,全部八种智能应有相同的地位.将其中有些叫做才能,有些叫做智慧,就是偏见.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们叫做才能,或者全部叫做智能".人的智能表现在各个方面,每种智能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不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成功才算智能高.加德纳认为八种智能的区分避免了斯皮尔曼智能的一般因素论的局限性.一般因素论强调的一种能力——语言与逻辑能力,实际上只是智能在书面测验的结果,用这种测验的方法测不出主体其他出色的能力.八种智能的区分也避免了智能的差异论的一些问题,因为差异理论没有利用生物学上的任何成果,它只不过是测试成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4,智能的文化性和情境性加德纳还指出,智能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文化背景强调不同的智能组合.在古老的社会,人们很重视身体运动,空间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比如狩猎时期的狩猎技巧和熟知地形,就比学习快速加减重要得多.在现代社会,人们十分关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通常的智能测验也主要测量这两方面内容,学校的考试称这两项是基础的基础.在不久的未来,加德纳预测,由于计算机在生

  活中的普遍运用等因素,作为程序设计的数理逻辑能力和作为自我控制的自我意识能力将会变得尤其重要.5,智能的创造性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对智能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因为创造性就是在新的情境下,解决新的问题,制造新的产品.我们发展多元智能,实质是要培养每个人在新的情境下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这种观点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创新是今天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了清楚直观地比较传统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别,试将其主要内容列表如下: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启示(一)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这一观点,对于儿童少年,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人类在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智力(智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研究认为(平特纳,心理学家)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时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以后5年,即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仍在发展,大体说来,约从14—16岁起,智力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而近年有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到30岁才达到高峰;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在40到50岁智力还在增长.(一)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这一观点,对于儿童少年,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人类在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智力(智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研究认为(平特纳,心理学家)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时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以后5年,即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仍在发展,大体说来,约从14—16岁起,智力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而近年有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到30岁才达到高峰;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在40到50岁智力还在增长.麦尔斯研究人的年龄和知觉,记忆,比较判断,动作反应速度等四个方面的关系.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个人视,听的能力,10—17岁时是高峰,记忆,动作反应能力的最佳时期在18-29岁间,而理解力的顶峰在30-49岁间,把以上四个方面的得分加起来,综合衡量,18-29岁的总分是385分,30-49岁的总分是382分,后者比前者只低了3分.在30-40岁年龄段时期的成人虽然记忆能力有所降低,但理解能力却达到了顶峰,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记忆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总的说来,此阶段的成年人与青年人相比,两者的学习能力并不相上下,只是各有所长而

  已.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提出流动智力和结晶智力的观点,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断.所谓流动智力是以人的神经系统为基础,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智力,它从童年到青年期逐步提高,青年末期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如知觉能力和动作反应能力等;所谓结晶智力是以个体积累的经验为基础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是学习和经验的结晶.结晶智力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数字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等.(二)智能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上下两条紫色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优劣环境可能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又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早期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因此,人的智能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也就是人的智能是具有可塑性的,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四)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两重涵义,一是个别间差异;一是个别内在差异.所谓个别间差异,是指一个群体彼此在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从下图可见,同样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数学成绩测验上成绩的分布情况.分析:①程度好的,程度差的居少数,大多数相当于6年级水平;②学生个别间在学习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所谓个别内在差异,是指对同一个体而言,其内在各种特质或能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从下图可见,两儿童同为10岁,5年级,正常的视力,听力的情况,其内在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分析:①同一个体内在能力具有明显差异;②同时也发现个别间差异存在的普遍性.从上述分析可见,全面看待学生,尤其是青少年,正在生长,发展,可变因素多.因此,那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是"差生","双差生","笨蛋","弱智"等观念,并给儿童,青少年贴上"标签"的做法,是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的,也是对智能,对人性的一种误读和无知.三,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2004年山东省,2006年北京市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状态,学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调查初步的结论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少问题.1,初中学业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在431人有效报告中的中考成绩,其中92%总分分布在230分-450分之间,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低于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到初三,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总数约68%;50%左右的学生表示外语,数学和物理是自己"成绩最差"的科目;2,学习状态欠佳学习状态具体表现为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思考积极主动,课外自觉学习等,调查中发现:学习行为规范,学习状态良好的仅占30%左右,状态恶劣的超过了5%,

  其余的65%不同程度存在着状态欠佳的问题,如:在课堂上"注意力总是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的占70%.3,学习习惯不良从山东的一个调查中可见:89%的教师认为很少学生有主动请教问题的习惯;70%的教师认为半数以上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总体来看,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优于二年级学生,换言之,职校生的学习习惯每况愈下.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详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年级65.6%至80%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习惯,二年级坚持基本学习习惯的只有40%至63%;一年级有1/3的学生学习计划性差,二年级缺乏学习计划性的则占了近2/3.从调查结果来看,60-70%的学生有经常向别人请教的习惯,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请教问题的对象并不是教师而是同学.这说明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帮助,而是缺乏与教师交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师生关系不够民主.此外,在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实令人担忧.4,形成上述问题的成因及分析综合上述调查和我们摸底调研,对中职学生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试作如下分析.①从义务教育后总的分流情况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普通高中,见下图.②从区域分流情况看,农村初中毕业生大多数流向中职学校见下图:③从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看,又存在一些客观原因④从初中,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看,存在"一刀切"的弊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远不符合学生的差异统一的教学目标远不符合现代教育科学规律统一的教学进度远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⑤学业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学生自身的直观因素,学校内的因素,学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从下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影响.从上面的调查统计可见,在能够影响自己学习动力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自身的主观因素和职业学校内的因素被5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而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只被20%-30%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在影响学习积极性的自身因素中,80%的学生并不对自己的聪明程度表示怀疑,但是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收益不明显等表示了苦恼,有超过30%的学生感到"前途迷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还有20%的学生存在着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可见当前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源于后天的学习成长过程.为了清楚直观地比较传统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别,试将其主要内容列表

  如下: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启示(一)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这一观点,对于儿童少年,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人类在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智力(智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研究认为(平特纳,心理学家)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时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以后5年,即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仍在发展,大体说来,约从14—16岁起,智力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而近年有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到30岁才达到高峰;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在40到50岁智力还在增长.(一)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这一观点,对于儿童少年,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人类在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智力(智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研究认为(平特纳,心理学家)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时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以后5年,即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仍在发展,大体说来,约从14—16岁起,智力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而近年有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到30岁才达到高峰;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在40到50岁智力还在增长.麦尔斯研究人的年龄和知觉,记忆,比较判断,动作反应速度等四个方面的关系.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个人视,听的能力,10—17岁时是高峰,记忆,动作反应能力的最佳时期在18-29岁间,而理解力的顶峰在30-49岁间,把以上四个方面的得分加起来,综合衡量,18-29岁的总分是385分,30-49岁的总分是382分,后者比前者只低了3分.在30-40岁年龄段时期的成人虽然记忆能力有所降低,但理解能力却达到了顶峰,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记忆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总的说来,此阶段的成年人与青年人相比,两者的学习能力并不相上下,只是各有所长而已.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提出流动智力和结晶智力的观点,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断.所谓流动智力是以人的神经系统为基础,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智力,它从童年到青年期逐步提高,青年末期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如知觉能力和动作反应能力等;所谓结晶智力是以个体积累的经验为基础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是学习和经验的结晶.结晶智力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数字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等.(二)智能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上下两条紫色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优劣环境可能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又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早期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因此,人的智能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也就是人的智能是具有可塑性的,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四)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两重涵义,一是个别间差异;一是个别内在差异.所谓个别间差异,是指一个群体彼此在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从下图可见,同样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数学成绩测验上成绩的分布情况.分析:①程度好的,程度差的居少数,大多数相当

  于6年级水平;②学生个别间在学习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所谓个别内在差异,是指对同一个体而言,其内在各种特质或能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从下图可见,两儿童同为10岁,5年级,正常的视力,听力的情况,其内在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分析:①同一个体内在能力具有明显差异;②同时也发现个别间差异存在的普遍性.从上述分析可见,全面看待学生,尤其是青少年,正在生长,发展,可变因素多.因此,那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是"差生","双差生","笨蛋","弱智"等观念,并给儿童,青少年贴上"标签"的做法,是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的,也是对智能,对人性的一种误读和无知.三,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2004年山东省,2006年北京市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状态,学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调查初步的结论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少问题.1,初中学业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在431人有效报告中的中考成绩,其中92%总分分布在230分-450分之间,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低于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到初三,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总数约68%;50%左右的学生表示外语,数学和物理是自己"成绩最差"的科目;2,学习状态欠佳学习状态具体表现为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思考积极主动,课外自觉学习等,调查中发现:学习行为规范,学习状态良好的仅占30%左右,状态恶劣的超过了5%,其余的65%不同程度存在着状态欠佳的问题,如:在课堂上"注意力总是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的占70%.3,学习习惯不良从山东的一个调查中可见:89%的教师认为很少学生有主动请教问题的习惯;70%的教师认为半数以上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总体来看,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优于二年级学生,换言之,职校生的学习习惯每况愈下.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详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年级65.6%至80%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习惯,二年级坚持基本学习习惯的只有40%至63%;一年级有1/3的学生学习计划性差,二年级缺乏学习计划性的则占了近2/3.从调查结果来看,60-70%的学生有经常向别人请教的习惯,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请教问题的对象并不是教师而是同学.这说明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帮助,而是缺乏与教师交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师生关系不够民主.此外,在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实令人担忧.4,形成上述问题的成因及分析综合上述调查和我们摸底调研,对中职学生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试作如下分析.①从义务教育后总的分流情况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普通高中,

  见下图.②从区域分流情况看,农村初中毕业生大多数流向中职学校见下图:③从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看,又存在一些客观原因④从初中,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看,存在"一刀切"的弊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远不符合学生的差异统一的教学目标远不符合现代教育科学规律统一的教学进度远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⑤学业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学生自身的直观因素,学校内的因素,学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从下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影响.从上面的调查统计可见,在能够影响自己学习动力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自身的主观因素和职业学校内的因素被5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而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只被20%-30%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在影响学习积极性的自身因素中,80%的学生并不对自己的聪明程度表示怀疑,但是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收益不明显等表示了苦恼,有超过30%的学生感到"前途迷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还有20%的学生存在着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可见当前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源于后天的学习成长过程.

  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外部因素中,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好"和"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占43%以上,对学校的教学及生活管理不满的占42%,认为班级学习环境气氛不良的占42%,对课程内容不满的占37%.校外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约占20-30%,主要表现是家庭矛盾和家庭经济困难.从上述分析,我们可得到几点认识:1,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纸笔测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测试的成绩只能证明学生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的强弱;2,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的落后者;3,文化课成绩不佳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智能领域也必须是劣势;4,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方式的落后者,机械的,

  单一的评价模式缺乏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一)教育观念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中仍存在着用普教的观点和标准看待和要求职校学生的现象,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普教的失败者,是被淘汰出局的差生群体,甚至认为他们无可救药.教师对学生期待值偏低.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智力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是职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办好真正的职业教育的关键.1,转变智力观.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强调语文,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开发,培养.因此,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传统的智力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学业方面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其特长可能难以发现而埋没,这对于社会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我们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学生,这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加以彻底改革的.2,转变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所以,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材,教法,进度是不合理的.转变学生观应从以下几点考虑:①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②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职业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③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④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定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和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有用的人才.3,转变发展观.人的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生理潜能,人格潜能,智慧潜能.如果缺乏创设相宜环境和给予强化而不去唤醒学生的这些潜能,相关的神经功能就会逐步衰退,有些会自我衰退乃至消失.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4,转变教学观.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这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而且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

  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人类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以多重感官刺激为佳,见附图.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辨认我们身心系统的智能,而且要认识到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5,转变评价观.传统的学业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应当通过多渠道,采取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评价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应当明确学业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的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评价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学科知识涉及太深,太难,脱离中职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死板,单一,理论与技能脱节;实训设施设备缺乏,动手能力与岗位技能脱节等.中职教育教学亟待改革,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革!1,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现行学校的班级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需求,特点.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都是诸多教学方法的一种,且是两种极端的形式(见下图).现将教学改革的思路分述如下:班级教学:要按照课堂,实习车间,实习企业有机结合,有机贯通.专业教学涉及的每一知识,技能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实习这个过程来完成.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过去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要求的"一刀切"教学方式,把全班划分成不同群体进行组合,采用不同手段,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采取①按学习目标,②按学习水平,③按学习基础来进行分层.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外部因素中,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好"和"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占43%以上,对学校的教学及生活管理不满的占42%,认为班级学习环境气氛不良的占42%,对课程内容不满的占37%.校外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约占20-30%,主要表现是家庭

  矛盾和家庭经济困难.从上述分析,我们可得到几点认识:1,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纸笔测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测试的成绩只能证明学生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的强弱;2,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的落后者;3,文化课成绩不佳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智能领域也必须是劣势;4,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方式的落后者,机械的,单一的评价模式缺乏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一)教育观念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中仍存在着用普教的观点和标准看待和要求职校学生的现象,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普教的失败者,是被淘汰出局的差生群体,甚至认为他们无可救药.教师对学生期待值偏低.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智力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是职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办好真正的职业教育的关键.1,转变智力观.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强调语文,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开发,培养.因此,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传统的智力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学业方面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其特长可能难以发现而埋没,这对于社会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我们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学生,这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加以彻底改革的.2,转变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所以,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材,教法,进度是不合理的.转变学生观应从以下几点考虑:①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②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职业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③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④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定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和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有用的人才.3,转变发展观.人的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生理潜能,人格潜能,智慧潜能.如果缺乏创设相宜环境和给予强化而不去唤醒学生的这些潜能,相关的神经功能就会逐步衰退,有些会自我衰退乃至消失.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4,转变教学观.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这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而且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人类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以多重感官刺激为佳,见附图.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辨认我们身心系统的智能,而且要认识到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5,转变评价观.传统的学业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应当通过多渠道,采取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评价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应当明确学业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的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评价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学科知识涉及太深,太难,脱离中职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死板,单一,理论与技能脱节;实训设施设备缺乏,动手能力与岗位技能脱节等.中职教育教学亟待改革,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革!1,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现行学校的班级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需求,特点.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都是诸多教学方法的一种,且是两种极端的形式(见下图).现将教学改革的思路分述如下:班级教学:要按照课堂,实习车间,实习企业有机结合,有机贯通.专业教学涉及的每一知识,技能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实习这个过程来完成.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过去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模式,统一

  要求的"一刀切"教学方式,把全班划分成不同群体进行组合,采用不同手段,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采取①按学习目标,②按学习水平,③按学习基础来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中的分层策略:分层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师教学非同步的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其意义在于:创造出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第一层,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好,接受能力强;第二层,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欠佳,接受能力一般;第三层,知识基础底子非常薄,接受能力很差且没有自信心.②目标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基础知识问题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回答,稍微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第二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高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高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③辅导分层.辅导都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教师应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跨层次指导,辅导内容,方式等都要体现一定的梯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高性辅导,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高难度综合问题的指导.④评估分层.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也要实行分层评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平台上的进步,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在成功的喜悦中由低层级逐渐发展到高层级.分层教学的分层方法可从下图直观看出:分层教学中第三层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占的比例偏多,该部分学生是所有学生中学习最弱的,学生特点是:不能对教材准确把握,缺乏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差,不但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而且还会影响他人学习.按照学生的特点可以区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先天素质差.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独立解决总是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差,成为取得好成绩并成为上层学生的障碍;②缺乏进取心.由于学习中总是碰壁而且不能及时得到帮助,以至使学生失去取得好成绩的愿望和信心.③无学习兴趣.该部分学生认为成绩好坏都一样,学习中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该部分学生不但不能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会负面影响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所以教师将该部分学生引导到学习轨道上来,对整个学生群体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多从角度考虑:教学方法要做到起点尽量低,内容足够简,过程多

  重复.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将大且难的知识划分为小块,施行分散教学,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师进行讲解的同时要求学生同时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刺激减少学生接受的难度.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机制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是弹性的,动态的,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这些都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弹性,动态的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会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不同需要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关注,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有归属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分组教学的形式可见下图:不论是哪种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只有适宜与否的区别.个别辅导:这是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补偿学生达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纠正,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了比较传统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异同,试将其列表对比如下:3,评价方法的改革(1)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应突出和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学观念,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应以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为主,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是多样化的,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在评价中,既注重形成性评价,也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标准参照评价,也注重本体参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大面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除了纸笔测验的成绩之外,学生的作品,实习的产品,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动作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积极的情绪情感.(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传统权威的教师评价之外,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课堂练习之后,小组或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作业,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评价他人,学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而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3)评价的综合性.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评估的综合性,要改革职业教育中传统的单一评估方式,增强的评估的综合性.一是评估时间的综合性.总结性评估是当前职校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这种简单的评估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学期末搞突袭战和题海战.有效的评估,除了在学期末进行之外,平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见习,实习,建立学生的综合档案,形成对他们的全面评价.二是评估方式的综合性.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讲,职业教育的突出特性就是它的职业性.因此,它应当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评估重点,而非学科知识.突出实践性教

  学环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又一大特色,活动中学,也要活动中考,实习中学,也要在实习中考.照搬普通教育的评估方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只能是走进了死胡同.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达到目标.三是评估内容的综合性.现代职业教育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职业能力内涵的丰富化,它不仅指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Skill),而且指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Competency),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所以,职业教育评估的结果就不能只是分出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好,中,差.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考察完成相应任务所需的经验和态度方面的情况,是否真正能够胜任未来岗位上的工作.四是评估目标的综合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指向一定的工作岗位.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估,要与就业相联系,体现社会对该行业的要求,这是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适应性的重要方面.此外,对学生的评估要包括他们见习,实习的情况.指导师傅的评估最能体现学生毕业后究竟能胜任哪个岗位的工作,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分层教学中的分层策略:分层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师教学非同步的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其意义在于:创造出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第一层,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好,接受能力强;第二层,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欠佳,接受能力一般;第三层,知识基础底子非常薄,接受能力很差且没有自信心.②目标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基础知识问题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回答,稍微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第二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高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高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③辅导分层.辅导都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教师应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跨层次指导,辅导内容,方式等都要体现一定的梯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高性辅导,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高难度综合问题的指导.④评估分层.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也要实行分层评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平台上的进步,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在成功的喜悦中由低层级逐渐发展到高层级.分层教学的分层方法可从下图直观看出:分层教学中第三层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占的比例偏多,该部分学生是所有学生中学习最弱的,学生特点是:不能对教材准确把握,缺乏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差,不但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而且还会影响他人学习.按照学生的特点可以区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先天素质差.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独立解决总是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差,成为取得好成绩并成为上层学生的障碍;②缺乏进取心.由于学习中总是碰壁而且不能及时得到帮助,以至使学生失去取得好成绩

  的愿望和信心.③无学习兴趣.该部分学生认为成绩好坏都一样,学习中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该部分学生不但不能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会负面影响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所以教师将该部分学生引导到学习轨道上来,对整个学生群体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多从角度考虑:教学方法要做到起点尽量低,内容足够简,过程多重复.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将大且难的知识划分为小块,施行分散教学,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师进行讲解的同时要求学生同时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刺激减少学生接受的难度.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机制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是弹性的,动态的,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这些都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弹性,动态的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会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不同需要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关注,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有归属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分组教学的形式可见下图:不论是哪种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只有适宜与否的区别.个别辅导:这是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补偿学生达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纠正,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了比较传统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异同,试将其列表对比如下:3,评价方法的改革(1)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应突出和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学观念,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应以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为主,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是多样化的,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在评价中,既注重形成性评价,也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标准参照评价,也注重本体参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大面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除了纸笔测验的成绩之外,学生的作品,实习的产品,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动作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积极的情绪情感.(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传统权威的教师评价之外,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课堂练习之后,小组或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作业,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评价他人,学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而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3)评价的综合性.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评估的综合性,要改革职业教育中传统的单一评估方式,增强的评估的综合性.一是评估时间的综合性.总结性评估是当前职校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这种简单的

  评估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学期末搞突袭战和题海战.有效的评估,除了在学期末进行之外,平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见习,实习,建立学生的综合档案,形成对他们的全面评价.二是评估方式的综合性.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讲,职业教育的突出特性就是它的职业性.因此,它应当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评估重点,而非学科知识.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又一大特色,活动中学,也要活动中考,实习中学,也要在实习中考.照搬普通教育的评估方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只能是走进了死胡同.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达到目标.三是评估内容的综合性.现代职业教育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职业能力内涵的丰富化,它不仅指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Skill),而且指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Competency),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所以,职业教育评估的结果就不能只是分出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好,中,差.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考察完成相应任务所需的经验和态度方面的情况,是否真正能够胜任未来岗位上的工作.四是评估目标的综合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指向一定的工作岗位.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估,要与就业相联系,体现社会对该行业的要求,这是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适应性的重要方面.此外,对学生的评估要包括他们见习,实习的情况.指导师傅的评估最能体现学生毕业后究竟能胜任哪个岗位的工作,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

  (4)考试的改变鉴于目前职业学校的现状,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手段,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对考试进行如下改革.①"一试多卷".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考试可分别命制A,B,C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期末测试题.②"一卷多试".为了突出技能训练,根据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标准或某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在新学期开始,就把本学期技能考试的试卷及有关的评分标准公布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随时提出考试申请,成绩的评定应按照"自评,教师评,行业技术人员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若学生对评定的成绩不满意,可再次提出考试申请,直至满意为止.这样的评价机制,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有效避免了职校生因片面评价而承受"努力失败"的不良体验,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教室的改革(1)对教室本质与功能的理性思考教室是什么教室的功能有哪些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室"仅仅有很简单的解释:"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少涉及.教育观不同,思考的角度就不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就不同,这里仅就传统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单一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作一对比,以作出我们的推论.传统教育理论,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为代表,强调学科,书本知识的价值,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作用.因此,教室是教师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地方,教师和学生有教材就可以进行学习活动了,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教师位居教室前面的讲台后,成为学习的中心,组织指挥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现代教育理论,以杜威等为代表,强调与生活实际和行动有关的知识,而这些通过"做"来学,即主动的作业来掌握.它既包括游戏,又包括工作.诸如园艺,木工,金工,烹饪等.所以,它需要的是作业,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当然,在一般的教室里很难去完成这些主动的作业,需要在整个学校环境中准备这些场所和设施.单一智能理论重视的是语言和教学—逻辑智能,忽视其他智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用的主要是这两种智能.语言智能的运用,并不需要太多的设备,也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只要有题目,就可以听说读写.而数学—逻辑智能,靠的是大脑的思考和运算.所以,我们在课堂中看到最多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写作,作业(运算),讨论.而涉及到设备的问题时,我们就设计专门的教室,比如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或组合,而各种智能又是平等的,同等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因此,教室里应该给每个人提供运用其智能强项的条件,设备.比如,让学生运用和发挥音乐智能,就要在教室中配备必要的器材或歌本,磁带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需要准备更多视觉的东西,如模型,实物,录像等.人际关系智能的运用,不一定要什么设备,但是像现在每个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是无法进行的,因而需要桌椅结构的变化和调整.总之,教室的结构,器材,应该是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更适宜于个别化的教学.显然,教室现在的状况和多元智能理论需要的教室环境是不相适应的.(2)教室的定义教室可以从多个角度界定,既有物理的特征,更有文化的特征和教育的特征.从物理方面说,它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有形状,有设备.从文化方面说,它是教师和学生长期于此学习的地方,这里有文化的氛围,有教育的样式,有师生交往的方式.所谓教育就是引导人的发展的过程,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故而,教室不仅仅是知识讲授的场所,还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是发展学生素质和智能的地方,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的地方.这就是对教室的定义.教室的定义,实质是对教室功能的界定.对于职业学校教室的探讨,我认为一定要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映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我们可以设想:职业学校的教室的空间比现在更大,学生在教室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课桌椅的摆放想固定就能固定,想移动就能移动,课桌的结构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教室中有更多的辅助学习的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图表,书本,课件,专业设备,专业设施,专业工具等;教室的空间形状更多样化,不完全是现在这种长方形的,可以是多边形的,甚至可以带圆形或半圆形;有的就是工厂的车间;它的物理和卫生指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无论是通

  风,光照,颜色,还是课桌椅的高度,形状,质料,舒适程度等.上海有关学校的教学车间:德国的教学车间:(3)职业学校教室建设的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思考,我认为职业学校教室的建设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可移动性.教室是固定的,但是学科和内容却是变化的,学生在学习不同的学科和内容时,往往所需要的材料不同.因此,学习用的材料和设备应该能够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更新,能够拿进教室,也能够拿出教室.学习用的材料应该是可移动的.同时,教室的课桌椅和设备也应该是可移动的,它能够根据学习形式的变化,而进行组合.比如进行小组学习时,能够把桌椅拼成几个小组,需要进行讨论时,也可以组合成其他形式.可移动性能够保证教室设备的动态性,满足变化的学习需要.第二,多功能性.教室的空间和设备,能够有发展多种智能的功能,而不只是有发展少数智能的功能.所以,可以在教室分别设计几个智能学习区,如语文学习区,逻辑学习区(计算,实验,测量等),音乐学习区,空间学习区(绘画等),身体运动区,实训操作区等.第三,教育性与人文性.教室是学习和交往的场所,本身具有教育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在教室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比如小组学习,有利于人际交往;音乐与艺术氛围能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教师要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不紧张,犯点错误不要紧,注重在改进;教师要给予奖励,使学生感受到这里的积极向上的气氛.第四,以学生使用为主.设备和器材主要是学具而不是教具,应以学生使用为主,而不是像以前以教师使用为主.教室主要是学习的场所,而主要不是教师教的场所.第五,材料的适度性,秩序性.教室的空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放太多的设备和器材,否则显得过分拥挤,给学生过度刺激,使学生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不能专注学习.所以从设备和器材的量上说,是适度.同时在设计和摆放方面,要有秩序,不能显得很混乱,反而影响学习.第六,经济性和学习参与.教育经费总是有限的,把所有的教室都装备得很丰富,舒适是不现实的.在建设多元智能教室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的原则,尽量发动学生,家长参与,减轻学校经费方面的负担;尽量吸引鼓励企业参悟,与学校共建实习教室;可以利用废旧的材料自己制作模型.同时,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发动学生参与,学生是很有创造性的,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可以使建设过程更快更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5,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考试的改变鉴于目前职业学校的现状,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手段,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对考试进行如下改革.①"一试多卷".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考试可分别命制A,B,C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期末测试题.②"一卷多试".为了突出技能训练,根据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标准或某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在新学期开始,就把本学期技能考试的试卷及有关的评分标准公布

  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随时提出考试申请,成绩的评定应按照"自评,教师评,行业技术人员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若学生对评定的成绩不满意,可再次提出考试申请,直至满意为止.这样的评价机制,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有效避免了职校生因片面评价而承受"努力失败"的不良体验,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4,教室的改革(1)对教室本质与功能的理性思考教室是什么教室的功能有哪些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室"仅仅有很简单的解释:"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少涉及.教育观不同,思考的角度就不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就不同,这里仅就传统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单一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作一对比,以作出我们的推论.传统教育理论,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为代表,强调学科,书本知识的价值,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作用.因此,教室是教师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地方,教师和学生有教材就可以进行学习活动了,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教师位居教室前面的讲台后,成为学习的中心,组织指挥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现代教育理论,以杜威等为代表,强调与生活实际和行动有关的知识,而这些通过"做"来学,即主动的作业来掌握.它既包括游戏,又包括工作.诸如园艺,木工,金工,烹饪等.所以,它需要的是作业,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当然,在一般的教室里很难去完成这些主动的作业,需要在整个学校环境中准备这些场所和设施.单一智能理论重视的是语言和教学—逻辑智能,忽视其他智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用的主要是这两种智能.语言智能的运用,并不需要太多的设备,也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只要有题目,就可以听说读写.而数学—逻辑智能,靠的是大脑的思考和运算.所以,我们在课堂中看到最多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写作,作业(运算),讨论.而涉及到设备的问题时,我们就设计专门的教室,比如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或组合,而各种智能又是平等的,同等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因此,教室里应该给每个人提供运用其智能强项的条件,设备.比如,让学生运用和发挥音乐智能,就要在教室中配备必要的器材或歌本,磁带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需要准备更多视觉的东西,如模型,实物,录像等.人际关系智能的运用,不一定要什么设备,但是像现在每个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是无法进行的,因而需要桌椅结构的变化和调整.总之,教室的结构,器材,应该是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更适宜于个别化的教学.显然,教室现在的状况和多元智能理论需要的教室环境是不相适应的.(2)教室的定义教室可以从多个角度界定,既有物理的特征,更有文化的特征和教育的特征.从物理方面说,它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有形状,有设备.从文化方面说,它是教师和学生长期于此学习的地方,这里有文化的氛围,有教育的样式,有师生交往的方式.所谓教育就是引导人的发展的过程,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故而,教室不仅仅是知识讲授的场所,还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是发展学生素质和智能的地方,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的地方.这就是对教室的定义.教室的定义,实质是对教室功能的界定.对于职业学校教室的探讨,我认为一定要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映职业教

  育的本质特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我们可以设想:职业学校的教室的空间比现在更大,学生在教室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课桌椅的摆放想固定就能固定,想移动就能移动,课桌的结构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教室中有更多的辅助学习的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图表,书本,课件,专业设备,专业设施,专业工具等;教室的空间形状更多样化,不完全是现在这种长方形的,可以是多边形的,甚至可以带圆形或半圆形;有的就是工厂的车间;它的物理和卫生指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无论是通风,光照,颜色,还是课桌椅的高度,形状,质料,舒适程度等.上海有关学校的教学车间:德国的教学车间:(3)职业学校教室建设的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思考,我认为职业学校教室的建设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可移动性.教室是固定的,但是学科和内容却是变化的,学生在学习不同的学科和内容时,往往所需要的材料不同.因此,学习用的材料和设备应该能够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更新,能够拿进教室,也能够拿出教室.学习用的材料应该是可移动的.同时,教室的课桌椅和设备也应该是可移动的,它能够根据学习形式的变化,而进行组合.比如进行小组学习时,能够把桌椅拼成几个小组,需要进行讨论时,也可以组合成其他形式.可移动性能够保证教室设备的动态性,满足变化的学习需要.第二,多功能性.教室的空间和设备,能够有发展多种智能的功能,而不只是有发展少数智能的功能.所以,可以在教室分别设计几个智能学习区,如语文学习区,逻辑学习区(计算,实验,测量等),音乐学习区,空间学习区(绘画等),身体运动区,实训操作区等.第三,教育性与人文性.教室是学习和交往的场所,本身具有教育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在教室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比如小组学习,有利于人际交往;音乐与艺术氛围能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教师要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不紧张,犯点错误不要紧,注重在改进;教师要给予奖励,使学生感受到这里的积极向上的气氛.第四,以学生使用为主.设备和器材主要是学具而不是教具,应以学生使用为主,而不是像以前以教师使用为主.教室主要是学习的场所,而主要不是教师教的场所.第五,材料的适度性,秩序性.教室的空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放太多的设备和器材,否则显得过分拥挤,给学生过度刺激,使学生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不能专注学习.所以从设备和器材的量上说,是适度.同时在设计和摆放方面,要有秩序,不能显得很混乱,反而影响学习.第六,经济性和学习参与.教育经费总是有限的,把所有的教室都装备得很丰富,舒适是不现实的.在建设多元智能教室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的原则,尽量发动学生,家长参与,减轻学校经费方面的负担;尽量吸引鼓励企业参悟,与学校共建实习教室;可以利用废旧的材料自己制作模型.同时,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发动学生参与,学生是很有创造性的,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可以使建设过程更快更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5,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五: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多元智能的理论

  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的理论多元智能即(MultipleQuotient,MQ或MultipleInetelligence,MI),有关理论于一九八三年由哈佛大学教HowardGardner提出。包括冒险智商,创意智商,身体运动智商,视觉空间智商,音乐旋律智商,自然博物智商,智力智商,情绪智商,语言文字智商,自我内省智商,数学逻辑智商,人际关系智商。

  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InetelligentQuotient,IQ)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一个人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而非只侧重IQ。智能并不是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且扩展自己智能。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美国迦纳博士提出人至少有8项智能:1.语文2.数理逻辑3.空间4.音乐5.肢体动觉6.人际7.内省8.自然观察(一)人人皆有无限的潜能与可能,未来更是行行出状元

  的时代。(二)只要从孩子的强项智能引导孩子,都能令孩子有成

  就感,而达到自我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人生也就绽放光芒了。

  (三)读书只占其中的一小部份,统整知识、应用信息在未来将是更重要的能力。

  所谓多元智能究竟包括哪些智能呢?园丁教授于一九八三年首次介绍该理论时,提出有七种智能;后来在一九九五年又提出第八种智能。所以目前研究出来的有八种智能,分别是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的理论》

  

  

推荐访问: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提出者 观点 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