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循环经济模式指导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以循环经济模式指导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28 17: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从而阐述了以循环经济模式指导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交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牵动全局的重大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上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建设节约型交通、发展交通循环经济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一、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业经历了一个飞速的发展过程,但不可忽视的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等。其中,突出表现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等方面。在能耗方面,交通运输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费型行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能耗规模逐渐增加。在环境污染方面,交通污染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中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两个方面。由汽车排放的污染物质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氢化物、铅化物和颗粒物质等。统计表明城市中心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90%以上、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80%以上以及大部分的颗粒物都是由交通车辆排放的。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 Material Cycle)的简称。一般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为原则(3R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民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民模式的根本变革。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有一定限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既满足特定区域的需要,又不对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和削弱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不仅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现有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对给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不仅威胁其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必然危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是一种新的交通增长模式。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的生产、运输服务等环节和领域,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走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发展路径,它是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的必由之路。

三、以循环经济模式指导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近期工作重点之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引致的交通需求增长使得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所以按照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研究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国情出发,我们在吸取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验的同时,还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既要符合可持续的要求,又要符合我国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客观国情。

(一)制定国家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

在交通运输规划时,首先必须处理好交通设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其次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减少交通公害,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道路系统、增加绿化等。另外,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控制和减少交通公害对环境的影响,对交通运输投资严格管理,使之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与此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基础设施建设应将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规划相结合,提供对区域空间合理支撑框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有效支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交通服务基础条件。通过规划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总体协调和优化,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并将交通建设作为用地规划、城市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实现过程的重要支撑基础和调控手段。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传统的道、路本体设施以外,还应注重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系统、交通安全及事故处理系统等的辅助设施的建设。这些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辅助设施是交通运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综合运输系统效率充分发挥的直接保证,并由此产生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二)合理确立城市交通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小汽车急速进入家庭。然而,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不可能承担迅速发展的私人交通。因此,必须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促进合理交通模式的建立。除采取政策、税收、建设、管理等多方面手段促使大量的人员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外,还必须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停车管理、税收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交通方式的调节,鼓励减少交通出行的模式及较少资源消耗的模式。

(三)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建立交通运输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政府调控、科技创新能力和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求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有机组合,按照运输需求的增长和转变趋势进行优化配置,以减轻整个运输网络的负担,提高利用效率,保证自然资源不至于过多消耗,在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同时,实现交通运输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保持运输资源的持续合理使用。第一,努力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改善运输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开发新能源利用技术,保持运输资源的持续利用。第二,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发展集装箱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第三,发展智能交通,城市建设与交通建设并行,建设智能运输枢纽。

(四)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交通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实现交通运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交通政策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外部成本内部化。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产生的各种污染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明显的外部不经济性。所以,一方面应该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和个人征税,另一方面要把外部成本纳入到交通运输市场价格之中。第二,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进和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使有限的环境容量支持更大的运输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特别要重视发挥视经济手段在其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价格等机制,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对保护环境与资源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装备的使用给予鼓励实行优惠政策,建立人们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要加紧制定促进交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产业政策,积极开展实施示范工程、示范项目,以点带而促全局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五)加强技术创新

适应交通运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体系、法规标准体系和环保科研体系。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为例,利用此项技术后,我国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元。所以,要通过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交通建设材料循环利用核心技术研发,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的开发与转化,切实推动能源和材料替代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和难再生材料的使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素质。第一,要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设备、配置的现代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密切关注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变化的新动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方针,加大对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的研究、引进,提高运输速度和服务质量以及综合运输系统的能力、效率和效益。第二,提高交通运输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如采用综合智能交通系统。向综合交通ITS发展是交通运输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交通行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交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项交通工作中把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树立交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深化交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认识,坚持用理论指导交通实践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努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交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促进交通运输的清洁化和节能化:第一,开发低能耗的交通工具,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和生态。第二,开发替代燃料,推广用太阳能、电能来作为动力,用乙醇、火然气、氢气来代替石油等。第三,广泛使用电动交通工具,通过电气化降低能耗和污染。第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使城市交通系统成为高速度、低污染、低消耗、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

(七)加强宣传和组织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交通运输系统的参与,也只有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和组织学习工作,宣传和弘扬循环经济理念,使政府、企业、个人充分认识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提高交通运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交通部门有必要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循环经济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八)注重交通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上。道路交通的环境污染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大气污染这两个主要方面。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车辆结构、改善行驶状态、控制交通量等。汽车是大气污染的移动发生源,由汽车排放的污染物质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氢化合物、铅化物、颗粒物质等。为减少汽车的排放污染,最重要的控制发生源,首先可以采取较少汽车排出的污染物质数量(如采用无铅汽油);可以以强化排出气体管理规章为中心,促进汽车结构的改善;利用交通控制系统保持交通流的畅通,通过交通规则改善行驶状态;促使私人汽车交通转向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促进货运方式的合理化等交通总量控制手段。

总而言之,按照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与实际,正确把握交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深刻认识交通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交通循环经济的实现策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英娜,张天柱,颜辉武.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J].环境保护,2004(8).

2、李阳,吴群琪.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综合运输,2004(10).

3、王青云,李金华.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辨析[J].中国软科学,2004(10).

(作者单位: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四平管理分局)

推荐访问: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 指导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