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甘泉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对甘泉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甘泉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县的资源禀赋、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就如何发展循环农业提出几点认识。

[关键词]循环农业;工业化理念;特色模式;规划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循环生产为模式,以资源的高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甘泉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菜畜富民”战略,蔬菜和畜禽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甘泉县农业同样面临着收入与效益、供给与需求、生产与生态、发展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因此,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和根本出路。结合甘泉县资源禀赋和农业实际情况,通过认真分析思考,就甘泉县发展循环农业谈几点认识。

一、解放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先导

思想解放是生产力解放的先决条件。循环农业在观念形态上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因此,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打破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习惯束缚,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是要破除粗放型增长和末端治理的思维习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首先要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决不能忘掉“砍树建大棚,人未富,山已空”的历史教训。要彻底改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科学效益观,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其次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要倍加珍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二是要破除线形生产的农业思维习惯,树立珍惜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观念。要清醒地意识到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有限性,彻底破除线形生产思维习惯,努力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是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低层次简单循环农业思维习惯,树立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现代循环农业理念。传统农业只是在低层次、单链条上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不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但经济效益低,发展缓慢。今天,我们必须打破传统小农业思维习惯,站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思考农业,正确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循环农业内涵。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来建设农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二、因地制宜,探索本地循环农业模式是关键

甘泉县域总面积343万亩,其中耕地32.5万亩。地貌以黄土梁塬丘陵沟壑为主,其次是河谷阶地。境内土地资源广阔,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亚湿润季风气候。在多年的农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川道菜、拐沟畜、山地果”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甘泉县的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和农业产业分布情况,宜选择多元化立体开发的特色循环农业模式,即川台地模式和山地立体综合开发模式两大类型。

第一类型:川台地模式。甘泉县沿洛河、劳山河的川台良田达10万亩之多,灌溉条件优越,无论粮、经作物,年年丰产丰收,素有“米粮川”的美誉。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逐年加快,到2008年底,蔬菜年总产量达到8.2万吨,粮食年产3万吨以上,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9个,年生猪饲养量近8万头,鸡饲养量130万只,种畜禽繁育场达到7个,仔猪、仔鸡繁育能力分别达到6万头和200万只。建成投用的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5600多口。农业产业建设为发展循环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随着退耕还林后耕地总面积的大量缩小、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农民增收愿望的日益迫切,走循环农业发展道路,合理利用川台地资源,显得异常重要。立足实际,甘泉县川台地宜采取以下模式:

一是“猪—沼—菜(粮)循环种养模式。继续扩大菜畜产业规模,提高粮食产量,以猪、鸡等畜禽粪便和植物秸秆作为沼气池填充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种菜种粮,菜粮收获后,再用粮食、秸秆和蔬菜脚料饲养畜禽。这样,畜禽粪便、植物秸秆和蔬菜脚料等废物实现了资源化利用,避免污染环境;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用于生活照明、取暖、做饭、热水,也可用于大棚供暖。沼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可通过管道输入菜棚作气肥。沼液沼渣可以作肥料还田,既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投用,提高了粮食、蔬菜品质,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作物收获后,次质粮食和部分秸秆、脚料可作畜禽饲料。从而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种养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是“粮—工—(种)猪+(肉)猪”产业链循环模式。把种植的粮食通过饲料加工企业加工后作为猪、鸡等畜禽饲料,畜禽粪便通过高温灭菌发酵处理或通过沼气池发酵后,作为种粮肥料。这一模式需要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1)调整好粮食种植结构。要以玉米、高粱种植为主。这两种高秆作物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质地坚实,适宜作饲料,又可备荒。其次是小米谷,产量高,也是我县的传统主粮之一,小米营养丰富,市场价高,其谷糠、秸秆皆可用作饲料。小米谷与豆类轮作套种,可提高土地肥力,利于作物生长。(2)积极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搞农产品深加工、饲料加工,延伸产业链,带动和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形成“粮—工—猪”产业链接;通过搞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养殖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良种仔猪仔鸡,形成“(仔)猪+(肉)猪”环节。产业链循环模式既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物质循环,又实现了产品的市场供需循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而易见。

第二类型:山地立体综合开发模式。甘泉县以山地为主,可耕山地达20多万亩。地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植物生长。经过多年退耕还林,已是遍山披绿,林草丰茂,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森林覆盖率达到57.5%。然而,过去在注重山地生态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经济林在森林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近两年来,把山地苹果确定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栽植面积迅速扩大到3000多亩。甘泉县山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如果按照循环农业思路予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一定会给开辟出广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山地综合开发利用宜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猪—沼—果+草”种养模式。即在果树地种牧草用于喂养猪、鸡,猪、鸡粪便进入沼池,沼气作燃料,沼渣沼液用于果树施肥。

二是“果+草—畜(禽)”循环产业模式。即在果园内种植牧草发展羊、鹅、鸡、兔、牛等草食畜禽产业,其粪便用于果树、牧草施肥,循环利用。

三是山地经济作物循环种植模式。在山地大面积发展果园,果树幼龄期在园内间作花生、红小豆、辣椒、红葱、大蒜、土蒜、药材等经济作物,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发展。果树成林后,再在果树下套作耐陰的蔬菜、豆科、药材等粮经作物,增加果树根部水份涵养量,提高水果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收入。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取间作、套种、轮作等农业种植经验,灵活选择经济作物循环种植模式。

四是“林(果)+食用菌—林(果)”循环栽培模式。即在天然林、人工生态林或果园内种植食用菌。利用树冠的荫蔽作用,套种食用菌。废弃的树木枝条经过处理,是食用菌生长所需的绝佳材料。利用食用菌收获后的废弃物培肥果园,生产有机果品。

以上四种山地模式中提到的“果”,可以是苹果、梨、桃等水果,还可以是核桃、仁用杏等坚果。

五是“林—鸡”模式。在天然林、人工生态林内放养鸡、鹅等,树(草)籽、叶、昆虫等供鸡、鹅啄食,鸡鹅粪便为林(草)增加肥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只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农业理念的指导,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定会找到更切合实际的循环农业模式,走出一条体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农业科学发展道路。

三、统筹规划、有章可循、步步推进是方略

循环农业是一个综合性大农业,需要周密部署,统筹规划。县、乡政府应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组织制定全面系统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要结合中、省、市、县的有关农业规划,综合运用农林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学等学科知识,认真研究本地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物种、农业劳动力、农耕文化、市场的多样化等农业资源以及区位特色和产业布局特点,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找准切入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制定支持措施,切实指导实施。从而使甘泉县循环农业发展有章可循,步步推进。

四、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扶持服务体系是保障

1、强化科技支撑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现代循环农业必须建立在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基础之上。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二是要围绕主导产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重点支持生物防虫技术、良种畜禽繁育、工厂化育苗、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研发和推广。三是要加强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的开发及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桔杆气化、固化成型、秸秆生物反应堆、发电、养畜等技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四是要大力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五是积极推广应用大棚自动卷帘机、节水灌溉器材、小型耕作机械、真空吸渣沼气车、太阳能产品、风光互补灯等最新科技产品,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人力消耗,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六是要推进农业信息技术推广运用。此外,要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养农业技术骨干。

2、构建循环农业扶持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要制定财税政策,对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兴办贮运、销售行业的经营户,优先解决用地,提供技术和资金服务。把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资金、技术等支持,对循环农业示范园户采取财政定补的办法进行扶持补助,优先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二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农业局、蔬菜局、果业局、畜牧局、能源办以及乡镇农业站所为主体的循环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体系。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事业,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培育多元化农技推广主体。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以加快农业科技转化。

三是加快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入户率。健全完善农产品预警、市场监管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社会化。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病虫统防统治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要将循环农业建设纳入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年终对乡镇、涉农部门、包村单位进行考核,以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2005—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4]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5]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8.10.

推荐访问: 甘泉县 循环 思考 农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