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像学分析

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像学分析

时间:2022-10-28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ARD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结果ARDS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影像表现。结论胸部X线片对于ARDS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影像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肺毛细血管损伤后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缺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1]。该病起病较急,发展迅速,病情复杂,预后不佳,病死率可高达50%[2]。胸部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ARDS的重要方法,对观察治疗效果和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8例ARD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1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28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3],并排除自发性气胸,急性肺栓塞和心源性肺水肿等疾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4~69岁,平均(31.5±5.9)岁。重度外伤5例,急性胰腺炎9例,肺部感染性病变2例,术后感染1例,溺水2例,烧伤6例,中毒3例。临床表现:突发性呼吸窘迫、气促,呼吸频率一般在30次/min以上,并出现紫绀,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且呈进行性加重。胸部听诊在早期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

1.2检查方法采用菲利浦Pracelx100型移动X线机,48~52 kV,20~40 mAs。所有患者取仰卧位行床边胸片摄影。首次摄影时间:发病24 h内15例,1~2天7例,3~6 d 6例,21例有2~5次的胸片复查。全部影像资料均经两位影像诊断专家共同读片并记录结果。

2结果

ARDS病因各不相同,但有共同影像学特征。通常可以分为3期,(1)早期:在发病1天内,胸片无明显异常表现14例;双肺血管纹理呈网状增多,边缘模糊5例,严重者出现小片状模糊阴影3例。(2)进展期:发病第1~5 d,X胸片以肺实变为主要特征,肺野透亮度进一步降低,逐渐发展至全肺,出现“白肺”现象,肺内的斑片状阴影相互融合成大片状致密阴影,11例呈毛玻璃样改变,6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4例双侧性少量胸腔积液。该期中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3)恢复期:发病5 d以后,X线阴影逐渐消失,13例肺透明度恢复正常,7例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肺野可见少量条索状阴影。7例3周以上复查胸片,病灶部分吸收或病灶内出现实变阴影,其中4例肺纹理增粗,并出现网格状肺纹理。

3讨论

ARDS是由各种原发病所引起的一组与临床表现相类似的综合征,发病机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其病理基础是由于多种炎性反应细胞介导的肺部局部炎性反应和炎性反应失控所致的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该病起病隐匿且易被其他危重病的病情所掩盖,待症状出现,X线、血气分析改变明显时,病情已较为严重,故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警惕并预防ARDS的发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4]。ARDS病因甚多,如严重创伤、休克、肺部感染等,主要可以分为肺源性和肺外源性两大类。二者的共同点是胸片上均以实变及毛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前者病变的分布多不对称,肺损伤越重,实变范围越大;而后者肺内多发毛玻璃密度阴影在两肺对称分布,密度均匀,实变常位于椎旁肺底区。

ARDS需与心源性肺水肿、肺不张及原发性肺感染鉴别。心源性肺水肿的X线表现为蝶翼征,同时患者有心脏病史,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影明显增大, 且常伴有胸膜积液与间隔线。而ARDS患者可以平卧,多无间隔线出现。大片肺不张的病变多位于一侧,肺纹理消失,纵隔向患侧移位,临床听诊时呼吸音消失。原发性肺感染两侧、大片融合的感染病灶可与ARDS表现相似,此时需结合感染征象、痰培养、抗生素治疗反应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X线片对于ARD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时期胸部X线片的表现可以为病情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了解其演化过程以及协助临床制定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RDS的X线表现典型,但单靠影像学资料仍然不能做出明确诊断,需要密切结合临床。

参考文献

[1]兰宝森.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

[2]叶任高.中华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203-204.

[4]李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9,6 (12):159-160.

【收稿日期】2011-04-11

(本文编辑:刘曾敏)

推荐访问: 窘迫 综合征 影像 呼吸 分析